辽宁生活频道直播:《六合(心意)拳谱 (乾隆十五年 ) 序言真伪辨考》之三: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37:09
<曹继武先生亲笔墨宝试卷与心意拳谱的关系>               


众所周知,近年来心意一脉历史研究非常活跃,成果不断涌现,秘谱资料,隐士传人时有披露.

其中与曹继武先生有关的文献实物成果有:

一.武学研究领域首次发现的曹曰玮(即曹继武) 先生与黎观五诸先生人合著的<武经七书汇解>;

二. 武学研究领域首次发现的黎观五先生依据与曹继武先生合作的著作<武经七书汇解>而缩编的<<武经三书汇解>;

(注: 上述两个著作是笔者发现并公开委托张全海先生(并经过周折)查取到的.这一史实,如有读者有疑问,请参考张全海先生发表于武魂的文章;笔者在武术万维网论坛上的留言及张全海先生回复等.)

三. 武学研究领域首次发现的曹继武先生家谱及其内容,状元墓,曹家后人及其口传资料等发现.

(注:对曹曰玮先生家乡的考察和考查也是笔者委托张全海先生进行的. 如有读者有疑问请参考证据之一, 当地协助我们前期考察工作的政府人员胡胜利先生,于池州日报的发表的有关文章等.)

四. 武学研究领域由网友张亦宁先生发现的雍正初年文字狱大案受害者,汪景祺先生的<西征随笔>中有关曹曰玮(继武)先生事迹的记载;

还有其他各位朋友披露的其他相关拳谱文献信息等等. 这些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和证据.

今日再首次披露笔者的几大发现之一:曹继武(曰玮)先生本人亲笔墨宝试卷: 这是武学研究领域中又一重要资料的首次发现和披露.

此文献目前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提供其信息于此,供朋友们查阅方便.

ISBN           (经折装)  
题名与责任            [武科会试墨卷] : 康熙甲戌科 [普通古籍] / (清)曹曰玮撰
版本项           写本
出版项            , 清康熙33年(1694)
载体形态项           1册
语言           chi
著者            曹曰玮 清 撰
索书号            / 36034          
馆藏           普通古籍阅览室  

从该历史文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曹继武先生是参加武进士考试的第三场,也就是正如马明达先生在《说剑丛稿》的”清代的武举制度”中的介绍的那样:”清朝武举各级考试,通常每三年举行一次,每科录取人数也有定额。..。考试办法差不多与明代一样,分一、二、三场进行。一、二场试了弓马技勇,称为“外场”;三场试策论武经,称“内场”。”..三场是考文,当时叫“程文”,也称“内场”,相当于文化课考试。”的考试答卷.并有其年龄身高生人地等信息资料.曹在此会试中的考试成绩,在该资料封面有名次显示:是全国进士第三十六名.(并在以后的殿试中中武术状元.)而不是我们以前根据戴龙邦序言所认为的会元.

另外,可以看出以下对我们的心意历史研究有重大价值的几点:

一..曹继武先生是顺天府大兴(今属北京)人.

这一实物证明:以前心意门前辈著作中: “曹继武,名日玮。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的说法是有依据的和正确的,而且证明了曹当年20岁时就是以大兴人的考生身份并以武举人第一名参加进士考试的,也佐证了其他官史文献,曹家谱中关于曹家与今北京的关系是正确的.

曹是大兴人这一说法,虽然与我们熟悉的曹继武先生是安徽省池州(今贵池县)人的说法大不相同,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而恰恰是互补的.

因为就其曹继武先生本人这一辈而言,他们兄弟二人是地道的直隶大兴人,(即今北京大兴人).而非安徽人,但其籍贯和祖坟及其大家族则是在安徽省池州(今贵池县).

另有诗词为证:一位高士指点笔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楝亭诗钞》卷四的《渭符侄过慰有作,时颁诏入闽,恩许还家上冢,便道至白下》就是记载渭符,(即曹曰瑛,字渭符,号恒斋, 曹继武的亲兄长)从北京出发,赴福建上任途中,而回家乡安徽贵池去上坟.他顺路过南京,与曹寅在南京的白下会面时而作.

按旧时在谈到自己的归属时习惯是以父辈或祖辈或更早的祖辈的籍贯来区别,所以曹在自己的序言中的落款是老家秋浦. 而曹公是大兴人,这丝毫不影响安徽秋浦的重要地位.没有秋浦焉有曹公?!

由于曹是生长于今北京, 所以安徽秋浦时人在其中状元之前,对其之勇并不知情,所以这就是为何戴龙邦序言中” ..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浦时, 人不知其勇..” 或” 后授余师曹继武, 先生于秋浦, 时人不知其勇..”或”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浦, 时不人知其勇..”的断句才是复合作者本意的和正确的.序言原来的作者实际上使未明言地交代了曹没有在安徽生长,而是另有他地的真意!我们目前看到的各个著作或引文中的断句"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浦,时人不知其勇..",是错误的!

反常的是顺天府志,大兴县志,都没有状元曹继武的记录,不知道是何原因,难道是否因为” 状元墓”未落在大兴?曹自己在其著作中的等是以秋浦人为自豪?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实就是关于曹的籍贯的其他看似毫无根据明显错误的说法如:曹公是河南省济源县人;河南洛阳人;山西人;陕西人等,也绝非非空穴来风.而所言不虚,它们无一不与曹公有联系,笔者出国前就早有专文论证. 古人的任何信息都是有其一定依据和含义的,能否解开这些秘密,是我的的应该研究的努力目标,简单否定这些信息则是无知的表现和南辕北辙.

就如戴龙邦先生,其实并非是我们熟悉的山西祁县人,实际上却是地道的河南人.

而在乾隆十五年所写的序言中的戴公落款是老家山西昭余(今祁县).如曹继武先生一样,生长地与籍贯是两地.

这就是为何1919年李剑秋先生在<形意拳术>,许笑羽先生的著作中有”形意技(始)传(于)中原”的说法.因为姬公和曹公以后心意形意确是从出于中原河南传出.

在研究历史的时候,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籍贯所属,而有任何人为的倾向性.那样会愧对历史.这也是一个最基本的学者素质.


特别强调的是:戴龙邦先生是河南人,丝毫不影响祁县对戴氏心意及其形意拳的历史地位,因为戴文雄先生却是地道的祁县人!而且没有戴龙邦先生焉有戴文雄先生及其形意拳?

唯”戴龙邦自述”中才真正道出戴龙邦先生”祖辈于河南”的历史事实这一真相! 张先生所查清代山西祁县史志中即有旁证.

可见古人的各个说法,看似矛盾,其实都有其自己的依据. 今人不知,或一知半解,或基急于求成,而急于否定古人.

另”戴龙邦自述”中还有几处说法,十分珍贵!另文再述. 而这一文献却被一些人认为是何其荒唐,没有嚼头等.究竟是古人荒唐还是今人无知?

说到曹的出生成长考取功名的之地大兴,值得一提的是,形意门中与此地有关的人物事件还有许多:

直隶人宋世荣,宋世德兄弟于“光绪十九年(1893),李飞羽弟子,携眷由大兴县迁晋,定居太谷,”;

“1928年“单刀李”再传弟子唐凤亭凤台兄弟在崇文区成立国术馆,后迁至花市火神庙成立“北平大兴县第一国术馆”, 依据李师金波先生之言,铁罗汉张长发前辈曾经住此指导.
2001年9月4日,经过北平大兴县第一国术馆”老弟子陈庆友老先生和唐凤亭凤台家长孙振荣先生的努力,获得批准大兴武术社复社!

二.证明”癸酉科”说法的正确性

此文献还证明了:戴龙邦先生于乾隆十五年在马公书屋,应马公所邀为<六合(心意)拳经(谱)>所写的序言中的”癸酉科”的说法,不仅是正确的, 而且今日被此历史文物证明,那也是官方的正式行文语言!!!这与曹曰玮先生在其著作<武经七书汇解>等中的序言落款也是一致.

以前, 一直有人,包括张先生在内,以康熙时期没有”癸酉科”,而认为戴龙邦先生乾隆十五年所写的序言或是伪造,或是错误的, 例如:至今台湾的文笙书局在介绍孫福全先生<形意拳學>时仍然是:” 又稱曹繼武:「即康熙癸酉科武試聯捷三元,供職陝西靖遠總鎮者」,乃據心意六合拳序,有誤。考曹繼武,實為清、順天府甲戍科,第一甲第一名進士,康熙四十三年任靖遠衛副將,四十五年陞興安鎮總兵。”

可见今日的这些学者非的把古人的康熙”癸酉科”与康熙”甲戌科”对立起来,以字面文字作表面文章,而不是回归到那个历史环境去客观地研究分析.

癸酉科的真实性又一次表明,并非是古人造假或错误,而是这些学者自己对戴所处的那段历史及其环境的无知. 包括我们的历史专业的研究生在内.这就更加反衬出作者写作序言的那个时间,距离我们的遥远和我们对那个作者所处时代和环境的陌生.

今人连古人的家常便饭,司空见惯见惯的事物都质疑和否定.现在的人看几本书,查点局部资料就想比古人还清楚?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去否定古人?

想起看到有朋友著文<质疑象形拳>,其中有:”想必古人没有见过电视中的动物世界,..所以不知动物…”,竟然嘲笑祖辈森林猎人对电视里的动物世界的无知. 何其错误!


不仅如此,对自己不了解的信口开河.例如张先生还一直,没出凭据就以”曹继武不是都督”为由,而结论戴龙邦先生乾隆十五年所写的序言中的曹是”大都督”是又一个作伪的铁证,结果被曹继武自己在<武经七书汇解>的自序中的落款”左都督”毫不留情的否定!

历史真相是:清代康熙时期,不仅有都督,而且都督分左右, 即分大小,而且曹就是大都督.

而这一点不仅仅家谱没有记载,而且官方文献也未见有记载! 同证戴龙邦先生乾隆十五年所言不虚.

有一点更值得批评的是,今人即使自己被证明是错误的, 日后也既不向古人道歉,更不先今人读者更正说明,就和什么事情也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还经常念叨那些有错误的文章,作为自己的成果炫耀,我以前发表的文章如何如何.

作为一个严肃的历史研究学者,事实求是地对待古人和自己的历史是最基本的素质,否则再多的考证方法也无济于事,并必将沦为另类工具.

三. 证明了此曹继武先生的答卷文字与心意拳谱文字有关:

在原本与心意无关的大清科举考试,这个具有指定题目内容有非常局限性的短短的答卷中,曹先生有多处涉及和留下了与我们熟悉的心意拳谱直接有关的文字:”有文事,比有武备”; “岳武穆”;”存乎一心”;”总归于一心” ;” “以一贯之”;” ”;”武穆运用之说”” ”;”随机应变,动合时宜”等, 足证曹公对岳武穆情有独尊! 这与心意门传谱传人对岳武穆情有独尊一脉相承! 这既意外而又不意外!

还有大量用语语虽不同,但意思与心意谱相合的:“心即法”,法即心”;”心主乎内,法神之外””心与法相通,乃可取大法”等心法论;”用阴阳,阴阳胜;””神而明之”;”兵精而不逞威.. 有”临兵成山岳””;谦恭辑让 “教戒有方”等等.

如果第一问答卷的内容是即心意拳的”有文事,必有武备”的站在国家的角度的详细阐述,那末其余几问文则是”心法论”等,如果熟悉心意谱的朋友,不难看出几乎是以心意拳理在答卷.

这就证明了心意拳与曹公,曹公与心意拳的密切关系.这一关系密不可分!

而且曹公的此试卷,竟然是其亲自对我们心意谱中的有关文字的仔细讲解!可谓意外收获!

四.结论:

因此我们可知,无论是曹继武先生上述<武经>著作的序言,还是其当时考举的试卷,都被证明与心意传谱中的有关的文字等有相同和相关, 而且关系重大!

同时也证明了戴龙邦先生序言所言不虚.

令人费解的是:否定此乾隆十五年<六合(心意)拳>序言,或认为是伪作,或言是戴龙邦先生及其后人传人造假的各位学者, 难道您忘记一个最简单基本的事实: 就心意历史人物来说,当你书写或念到”姬际可”这三个字的时候,可曾经想到这三个字是从何而来的?全天下心意门人的此三字从何而来的?除此之外,世人对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河南洛阳马公学礼先生,曹继武先生的大名又是从何而得知?再回顾历史,想想看,我们顺此信息又找到了什么?
就是从心意形意技术本质中和” 来说,”这一概念又是从何而来的?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

本珍贵资料的发现和公布是迄今为止,是心意历史学术研究领域,关于曹继武先生的又一最早最新的发现,是历经大量艰辛劳动的成果, 一个重大的成果! 勿忘曾经帮助过我们的恪守诚信的朋友们!


喜讯是:更大的成果在后面!

欢迎各位引用, 但请注明出处.

该文也将发表于有关刊物和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