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电视台综合频道:幸福禅机:小沙弥的烦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56:31

小沙弥的烦恼
   从前,有一个穷苦的老人和他的儿子,父子俩相依为命,过着贫苦的生活。后来经过佛陀的指点,父子俩都出家了,父亲做了比丘,儿子做了一个小沙弥,两人成为?师徒。
  有一天师徒二人出去化缘,不知不觉走了好远,竟然天黑了还没有化到缘,由于师父年迈体衰,走了一天也走不动了,徒弟就搀扶着师父往回走。
    天越来越黑了,当他们经过一片树林的时候,天已经黑得什么都看不见了,树林里很安静,能够听见两个人的脚步声和树叶的沙沙声,还有远处野兽各种凄厉又恐怖的吼叫声。
    小沙弥心想这个树林肯定经常有野兽出没,所以紧紧地拉着师父的手臂,连扶带推地快步向树林尽头走去。
  师父由于筋疲力尽,上了年纪,再加上看不清楚道路,在小沙弥情急之下一推,竟然跌倒在地,不巧磕到一块?头上,一下子就死去了。
  小沙弥看到师傅跌倒在地,赶紧把师父扶了起来,可是却见师父没什么反应,再仔细一看师父已经死了,小沙弥心里一惊,继而大声痛哭。
  等到天亮以后,小沙弥才独自一人回到寺庙。
  寺里的比丘们很快就知道了此事,他们纷纷责怪都是小沙弥害死了自己的父亲,说小沙弥是个不孝顺的儿子。
  小沙弥的心里感到非常的痛苦和自责,于是就去找佛陀诉说心事。
  佛陀语重心长地对小沙弥说:“你不要自责了,你父亲的死是不能怨你的,因为你也是出于好心的,为了你父亲早点走出树林。”
  小?弥听了以后仍然是双眉紧锁,闷闷不乐。
  佛陀看到小沙弥如此,微笑着对小沙弥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从前,有一对父子,家里很穷,他们住在一个茅草房里。突然有一天父亲病重,儿子很着急,到处求医问药为父亲治病。每天他服侍父亲吃过药后,就让父亲躺下睡个好觉。可是他们住的房子又潮湿又阴暗,所以引来许多蚊蝇,整天嗡嗡地飞来飞去,不能让父亲很好的休息。儿子见父亲在床上睡不着觉,就找来苍蝇拍到处追打蚊蝇,却怎么也打不完。儿子感到非常生气,情急之下竟然捡起一根大棍子挥舞着,对着空中的蚊蝇拼命追打。没想?恰巧有一只蚊子落在父亲的鼻子上,儿子一时没看清楚,慌忙打过去,父亲就这样被棍子重重揍了一下死去了。”
  佛陀停了一会儿说,“孝顺的儿子在无意中将父亲打死了,只能算是一个意外,不能责怪儿子,因为他确实是无心的,他是为了父亲着想。”
  小沙弥听得很认真,似乎有所感悟。
  佛陀就问道:“你推你的师父,是怕师父遭到野兽的袭击,想赶快离开树林,并不是故意伤害他的性命,是吗?”
  小沙弥点头称是。
  “我讲的故事虽然和你所经历的事有些不同,但却是同样的道理。佛法是慈悲的,你就安心修行吧!”
  小沙弥听了佛陀的话,心里终于获得了安慰,从此更加勤奋地修行了。

参破禅机:
    证严法师认为,原谅一个无心伤害人的人;做不能轻易就被别人伤害的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四五十岁的女人总是有意无意会以热心的老大姐的身份出现在单位或社区,她们常常乐意助人,喜欢帮这帮那,这时往往会出现“好心办了坏事”的情况。
  阳光小区有一位叫张芳的女士,四十多岁,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她为家里的小保姆介绍了个对象,是自己家的外甥,两个人谈了一年,双方家里人还给他们订了婚。但让张芳没想到的是外甥出了车祸?失去了一条腿,而这个小保姆就和一位做生意的老板跑了。姐姐口头上抱怨了她几句,后来想想她起初也是出于好心,谁知道会碰上这种天灾人祸呢?姐姐很快就原谅了她,可她还是越想越难受。
  现在我们知道一个人因为出于好心好意而把事情做错了,那么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做错事的人也不要过于自责和愧疚。当然,在做事情的时候还是要尽量避免好心办坏事。 

侍者取水

  一个炎热的夏季,突然下了一场暴雨。暴雨过后,阳光格外强烈,佛陀感到很饥渴,于是就叫侍者去前面不远处看看,有没有水喝。
  侍者于是拿着盛水的容器去?。走了没多远,他就发现了一条小河。等到走近一看,河水污浊不堪,水面到处漂浮着一些杂物。于是他就转身回去了,告诉佛陀说:“河上飘着许多杂物,那水太脏了不能喝,我还是再找找看吧。”
  佛陀说:“这条小河离我们最近,我现在口渴难耐,你不要再去找了,再去一趟刚才的那个小河看看吧。”
  侍者心里非常不高兴,他想:我刚才已经都看过了,水那么脏,即使拿回来也不能喝,不是让我白跑一趟吗?
  佛陀早已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对他说道:“你去了就知道,这次肯定不会白跑的。”
  侍者只好又去了那条小河旁,这?再来,竟然大不一样,河水变得无比清澈、干净,侍者高兴地装了满满一大容器回去了。
  侍者捧着装满水的容器,来到佛陀面前说:“刚才还是污浊不堪的河面,这次竟然变得那么清澈,太神奇了!”
  佛陀说:“世上的事物就是这样,任其自然,真正禅境。”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顺其自然,总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福州罗山道闲禅师有一次去拜会石霜禅师,便问道说:“心灵的知觉已现,却往往会被一大堆纷乱的念头束缚住。在这种起伏不定的时候,我该如何用功呢?”
  石霜禅师回答说:“最好是正视它,直接把各?念头抛弃掉。”
  道闲觉得这个回答不是他想要的结果,于是又拿这个问题去请教严头禅师。
  严头禅师说:“那狂妄之心该止时便会止,顺其自然好了,管它干嘛!”

参破禅机:
    世上的事物就是这样,任其自然,真正禅境。

    很多事情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现代人心绪起伏不定,纷乱复杂,愚者总想改变一切,智者却能够顺其自然。
  一位王会计早年丧夫,生活的艰辛造就了她极坏的性格和脾气:乖戾、偏激、狂躁、喜怒无常。
  田大嫂和老吴是王会计的邻居。因为王会计的极坏秉性,她和田大嫂、老吴的关系?得很别扭。田大嫂和老吴也因为有王会计这样的邻居而沮丧不已。
  但老吴和田大嫂的性格截然不同。老吴豁达开朗,凡事想得开;而田大嫂则有点心胸偏狭,爱走极端。因此二人虽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表现大不一样:老吴整天乐呵呵的,田大嫂却一天到晚吊着脸,一副不快乐的样子。
  一天,王会计家的一只老母鸡不见了,她便在家属院里跳着骂:“哪个不要脸的,偷了我的老母鸡?谁偷了我的老母鸡断子绝孙,死时闭不上眼睛!”
  骂声很大,邻居老吴和田大嫂都听见了。
  老吴想:“她没点名骂谁,咱也没干那亏心事。不做亏心?,睡觉不关门,她爱骂骂去,与咱毫不相干。”仿佛没听见骂声似的。
  而田大嫂则不一样。她想:“这怕是冲我来的,这王会计真没口德,开口闭口不要脸的。哎,真气死我了!”田大嫂气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不几天便病倒了。
  几天以后,王会计在她家的柴禾堆中发现了死母鸡。原来老母鸡觅食钻到了柴禾堆下面,它还没出来,王会计的小儿子便在外面放了一堆柴禾,把那个出孔堵住了,以致它饿死在里面了。
  王会计有些内疚,便找老吴和田大嫂道歉。
  老吴听后说:“我没什么,一点都没生气,你找田大嫂道歉去吧!”
   王会计极诚恳地向田大嫂做了解释和道歉。田大嫂听后,心中的怨气慢慢地消了,过了几天,就能起来行走,身体慢慢地恢复了。
  “哎,都是自己小心眼造成的,咱要像人家老吴,还生哪门子气呢?”田大嫂这时才明白。
  四五十岁的女人心理异常敏感,情绪也容易波动,平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告诫自己不要对别人的闲言碎语过分在意,不要轻易动情绪,要增强自信心,学会快乐的生活方式。 
固执的驴子
  古时候,人们都喜欢用脚力极佳的驴子驮运笨重的货物。驴子的体力虽然很好,但也有着要命的缺点——就是传说中的驴脾气。一头驴子若是扭了性子,它的四只脚便像上了钉子一样,固定在地面,一动也不动;无论主人怎样使劲鞭打,驴子还是坚持它固执的脾气,一步也不肯向前走。
  这天,一位老和尚和小徒弟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小和尚面对着不肯迈步的驴子,高高举起了鞭子。老和尚赶忙制止了他,“慢!慢!每当驴子闹脾气时,有经验的主人,不会拿鞭子打它,那样只会让情况更加严重。”
  小和尚忙问:“那该怎么办呢?”老和尚说:“你可以运用智慧,很快地从地上抓起一把泥土,塞进驴子的嘴巴里。”
  小和尚好奇地问:“驴子吃了泥土,就会乖乖地继续往前走了?”老和尚摇头道:“不是这六的,驴子会很快地把满嘴的泥沙吐个干净,然后,在主人的驱赶下,才会往前走。”
  小和尚诧异地说:“怎么会这样?”老和尚微笑着解释道:“道理很简单,驴子忙着处理口中的泥土,便会忘了自己刚刚生气的原因。这种塞泥土的做法,只不过是转移它的注意力罢了!这个方法用在驴子身上有效,同样也适用于人发脾气的时候……”

参破禅机:
    转移注意力可帮助我们调整心态。

    古时候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王后说:“大事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听后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一位大臣参见国王,国王在病榻上说出了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听,大笑说:“太好了,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了指真龙显身,国王,你是真龙天子;花谢了,花谢了,花谢见果呀!”国王全身轻松,很快痊愈。
  这个故事中的大臣就是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让国王病愈的。注意力一转移,我们的心态也随着改变,沉重的变成轻松的,郁闷的变成明朗的,痛苦的变成快乐的,心态好了,一切也随之好了。
  我们通常说好习惯是养成的,其实让自己幸福也是一?习惯,而养成幸福的习惯,除了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外,还要学会思考。首先,你可以拟订一份有关幸福想法的清单,然后,每天不停地思考这些想法,其间若有不幸的想法进入你的心中,你得立即停止,并设法将之摒除掉,尤其必须以幸福的想法取而代之。此外,在每天早晨下床之前,不妨先在床上舒畅地想着,然后静静地把有关幸福的一切想法在脑海中重复思考一遍,同时在脑中描绘出一幅今天可能会遇到的幸福蓝图。如此一来,不论你面临什么事,这种想法都将对你产生积极的效用,帮助你面对任何困难,甚至能够将困难与不幸转为幸福。 
学会享受阳光
  初春时节的江南,雨过天晴,在悦净大师住的寺店,光线透过窗户进入房间,空气里有一些淡淡的灰尘的痕迹,但一点也不会让人觉得脏,反而觉得生机盎然。即使?站在阴暗的角落里也可以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而站在阳光底下,那份感觉是用什么办法都换不来的。
  悦净大师喜欢这样的天气,窗外的景色尤其美丽。觉得它总是让人产生各种各样的遐想,而且会让人对生命充满信心。站在阳光明媚的街道上,悦净大师静静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心情平静,但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快乐在心底洋溢。这时,一个50岁左右的男人从远处走过来,臂弯里放着皱皱的雨衣。当这个男人走近的时候,悦净大师快乐地对他说:“阿弥陀佛!今天天气很不错,对吗?”然而,这个男人的回答却出乎了悦净大师的意料,他几乎是极为厌恶地?悦净大师说:“是的,天气是不错。但是在这样的天气里,简直不知道该穿什么衣服才合适!”悦净大师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只是看着他很快地离开了。

参破禅机:
    心境是自造的。当阳光出来的时候如果你不会享用,那么就别怪烦恼痛苦总跟你形影不离了。

    人应该尽量使自己处在好心情里面,不要去强迫自己想一些让你不愉快的事情。在阳光明媚的日子,不妨愉快地享受日晒的乐趣。心中充满阳光,才能享受明媚的世界。世间上最宝贵的,不是名利,而是满心的欢喜。不仅自己内心有无限的欢喜,还能把欢喜散播给别人,能够让欢喜布满人间,这才是最圆满的人生,四五十岁的我们一定要追求这种圆满的人生。
  以前,有一位不幸的人,她每天总是在吃早餐时对她的丈夫说:“今天看来又是不愉快的一天。”虽然她的本意并非如此,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句话而已,因为她的口中尽管这么念着,实际上在心中却也期待着会有好运来临。然而,一切情况却都糟透了,全都像她说的那样。因此我们不但要学会让自己往好心情方面靠,而且在每一天的开始即要心存美好的期盼,这是件相当重要的事,这样快乐幸福才会光顾我们,并对我们不离不弃。 爱生气的女人  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
  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能心如止水?”
  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女人说。
  “为什么?”
  “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
  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生气。”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
  “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茶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参破禅机:
    离开外界一切物相,是禅;内心安宁不散乱,是定。如果执著人间的物相,内心散乱,烦恼和不顺心就会不请自来。

    作为女人,都是比较感性的,容易生气也是常事,尤其是到四五十岁这个年纪,由于身体内激素的变动,我们往往更容?为一些事上火。据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就是一个爱生气的女人。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给学生滔滔不绝地讲课,他老婆突然闯入讲堂,不论分说破口大骂,声高震耳,而言辞却难以入耳。面对漫长的谩骂,苏格拉底只能保持沉默。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兴许是骂够了,兴许是骂累了,苏夫人悻悻地离开了教室,苏格拉底转身继续自己的演讲。突然,一盆冷水泼了过来,带着腥臭味,把苏格拉底弄了个落汤鸡。还好,苏格拉底并没有“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他只是轻弹身上的残留物,幽默地说道,“我知道,打雷之后必然下雨”。这位哲学家妻子?气正是生到了极点,幸亏这位大哲学家会忍耐,能自我解嘲,换上一个脾气大一点的男人,事情会闹成怎样还真未可知。
  生气有时不仅会给我们自己或我们的生气对象造成非常尴尬的局面,更大的危害是,多上火、生气发脾气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所以,我们尽量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为一些小事生气,这不仅可以给我们的养生保健加分,也可让我们少受情绪折磨之苦。
  在西藏,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每次和人发生争执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跑上两圈,然后坐在地上喘气。爱地巴工作非常勤劳努力,他的?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房子和土地有多广大,只要与人争论而生气的时候,他就会绕着房子跑两圈。“爱地巴为什么每次生气都绕着房子跑两圈呢?”所有认识他的人,心里都感到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爱地巴都不愿意明说。
  直到有一天,爱地巴很老了,他的房子和土地也已经太广大了,他生了气,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房子转,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两圈,太阳已经下山了,爱地巴独自坐在地上喘气。他的孙子在身边恳求他:“阿公!您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这附近地区也没有其他人的土地比您的更广,您不能再像从前,一生气就绕着房子跑了?还有,您可不可以告诉我您一生气就要绕着房子跑两圈的秘密?”
  爱地巴终于说出隐藏在心里多年的秘密,他说:“年轻的时候,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子跑两圈,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去和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努力工作。”孙子问道:“阿公!您年老了,又变成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爱地巴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子跑两圈,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
  总?,控制自己生气的办法很多,每一种办法都可让我们更接近禅的大智。在生活里,生气时马上作几个深呼吸或掐一下自己的手指,以提醒自己不要生气。还有,有时候,明明是别人的错,是别人做错了事,你何苦要为别人埋单呢?遇到事情需要的是冷静地解决,而不是生气。
  夕阳如金,皎月如银,人生的意义在于让自己快乐、幸福,不是让自己去生气的。
  清光绪年间阎敬铭有一首不气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请来大夫将病医,他说气病治非易。气之为害太可惧,不气不气不气”。 
多管闲事的是你自己
  有一个小和尚非常苦恼,因为师兄师弟们老是说他的闲话。
  无所不在的闲话,让他无所适从。
  念经的时候,他的心却不在经上,而是在那些?话上。他跑去向师父告状:“师父,他们老说我的闲话。”师父双目微闭,轻轻说了一句:“是你自己老说闲话。”
  “他们瞎操闲心。”小和尚不服。
  “不是他们瞎操闲心,是你自己瞎操闲心。”
  “他们多管闲事。”
  “不是他们多管闲事,是你自己多管闲事。”
  “师父为什么这么说?我管的都是自己的事啊。”
  “操闲心、说闲话、管闲事,那是他们的事,就让他们说去,与你何干?你不好好念经,老想着他们操闲心,不是你在操闲心吗?老说他们说闲话,不是你在说闲话吗?老说他们说闲话的事,不也是你在管?事吗?”
  话未说完,小和尚茅塞顿开。

参破禅机: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是参破禅机。

    就像是那位禅师说的:“不是他们多管闲事,是你自己多管闲事。”嘴巴长在别人的脸上,你想控制就能控制的住吗?禅师一语道破,只要自己不多管闲事,让别人说去吧。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因为在意别人的闲话,只会使你自己心境不安,却不能使扰乱你的人有丝毫的损伤。嘴巴长在别人身上,我们虽然不能管住别人,但至少能克制自己。好的心情应该由自己决定,而不能听命于他人的摆布。
  女人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美主义倾向通常还很严重,会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其实一个人只要胸怀坦荡,乐于助人,即使偶尔说话不到位或是伤害了别人,别人也会理解的。因为大家在评价一个人时,总是根据累加起来的总印象,而不是以点概面去臆断。过分看重别人的看法,既累人累己,又于事无补,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种心理压力。
  其实我们做人做事只要自己认真去做,良心上说得过去就行了,至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都没那么重要。
  一个画家想画一幅人见人爱的作品。画好后,他决定拿到市场上检验。于是,他把画挂在市场上,并在画的旁边放?一支笔,写明“请在你认为不完美的地方做个标记”。
  一天后,画家取回了画。天呀,画上到处都是标记。画家失望极了,原来自己的画就这个水平呀。但画家转念一想,不至于呀,自己好歹也是个专业画家,不会差到这个程度。
  于是,画家决定再换另一种方法试试。
  第二天,画家又描摹了同一幅画,然后挂在市场上,并写明“请在你认为最满意的地方做个标记”。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看完画,画家笑了。原来,画上也涂满了标记,在原来不满意的地方,也被人做了最满意的标记。画家明白了,不论做什么事,让所有的人都满是不可能的,一人一个眼光,一人一个看法,让一部分人满意就足以欣慰了。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一定要为了他人而活,不要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人活在世界上所追求的应当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心不静的老和尚
  夏日,烈日炎炎,老和尚正给小和尚讲佛理。
  老和尚说:“心头火烧毁的往往是自己的心,所以要制怒。‘心静自然凉啊!’”
  老和尚刚讲完佛?,小和尚便虔诚地向老和尚请教:“师父,刚才你最后一句说了什么?”
  “心静自然凉啊!”老和尚说。
  “心静之后是什么?”小和尚又问道。
  “自然凉。”
  “什么自然凉。”
  “心静。”
  “哦,心静自然凉。”小和尚小声念着,接着他又问:
  “师父,自然凉前面是什么?”
  “是心静。”
  “心静前面是什么?”
  “心静前面已经没有了。”老和尚有点不耐烦了。
  “哦,心静后面是什么?”
  “自然凉。”
  “自然凉?那自然凉前面是什么呢?”小和尚不停地?。
  “混账东西!你这哪里是讨教,分明是在胡闹!”老和尚气不打一处来,额头已经全是汗了。

参破禅机:
    留给自己一片宁静,不要因为外界的幻想,而使心灵背负沉重。

  一位四十多岁的女性,常常向人家说,她的心越来越静不下来了,原因是生活环境好了,反而操心的事多了,大事小事她都要管,仿佛这个地球离了她就不转。但她管得越多,就越管不好,心情真是糟透了。
  其实这种状况在四五十岁女人中有一定的普遍性,这是四五十岁女人通常会走入的一个误区。我们被纷繁复杂的生活给缠进去了,如不及时脱出会让?们的心情和健康都受到影响。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觉得,美好的东西都在远处,因而倍加向往,直至把处身其间的现实中的一切都视为羁绊。然而,我们却不曾想过,困扰我们自己的其实就是负担沉重的心灵,是压在心头的那一块“石头”,而怀揣一块沉重的石头行走,则无异于带上了心灵的枷锁,那我们又能走多久行多远呢?山外的世界固然美丽,但我们所有的跋涉只恐是徒劳无益,收获的也只恐是空空的行囊里装着满满的疲惫不堪而已。
  一次,孔子带着几个学生往吕梁游览观赏去。他们看到吕梁的瀑布飞流而下,从三千仞高处直泻下来,溅起?水珠泡沫直达40余里以外。瀑布下来冲成一条水流湍急的河,在这里,就连鱼鳖类水族动物都不敢游玩出没。然而,孔子却突然发现一个汉子跳入水中畅游。孔子大吃一惊,以为这个汉子有什么伤心事欲寻短见,于是,他立即叫自己的学生顺着水流赶去救那个人。
  不料,那汉子在几百步远的地方却又露出了水面,上得岸来,披着头发唱着歌,在堤岸边悠然地走着。
  孔子赶上前去,诚恳地问他说:“我还以为你是鬼呢,仔细一看,你实实在在是个人啊!请问,你这游水有什么秘诀没有?”
  那汉子爽快地一笑,说:“没有什么游水的秘诀,我?不过是开始时出于本性,成长过程中又按照天生的习性,最终能达到一种境地,是因为一切都顺其自然。我能顺着漩涡一直潜到水底,又能随着漩涡的翻流而露出水面,完全顺着水流的规律而不以自己的生死得失来左右自己的行为,这便是我游水游得好的道理。”
  孔子又问道:“什么叫做开始出于本性,在成长中又是按照天生的习性,而有所成则是顺其自然呢?”
  那汉子回答说:“如果我生在丘陵,我就去适应山地的生活环境,这叫做出自本来的天性;如果长在水边则去适应水边的生活环境,这就是成长顺着生来的习性;不是有意地去这样做,却?然而然地这样做了,这就叫顺其自然。”
  这个故事说明了,做任何事按照客观规律去做“难事也变得容易”,自然界中,万物都有其自身生长发展的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我们处理家事也是这样。 
佛陀有烦恼吗
  有信者问赵州禅师:“佛陀有烦恼吗?”
  赵州答:“有!”
  信者问:“那怎么会呢?佛陀是解脱的人,怎么会有烦恼呢?”
  赵州答:“那?因为你还没有得度。”
  信者又问:“假如我修行得度了以后,佛陀有烦恼吗?”
  赵州答:“有!”
  信者不免有些疑惑:“我既已得度了,佛陀为什么还有烦恼呢?”
  赵州笑道:“因为还有一切众生!”
  信者还是不明白:“一切众生,当然无法度尽,那么佛陀永远都在烦恼之中而无法超越了?”
  赵州答道:“已经超越,已无烦恼。”
  信者穷追不舍:“众生既未度尽,佛陀为什么又不烦恼呢?”
  赵州答:“佛陀自性中的众生都已度尽。”
  信者于言下似有所悟。

参破禅机:
    ?然外物,看淡得失。
    禅宗认为:烦恼很多时候源自于自身,心里想着烦恼就会生出烦恼心态来。烦恼与我们的虚荣心关系密切。

  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会在一定的时候生出虚荣心,但只要保持着头脑清醒,这对我们的生活或自身并无大的影响和伤害。如果虚荣心过重,就容易让我们失去自我,首先伤害到的就是自己。虚荣心一旦形成后,诸多不良的心态、习惯和行为会让自己只看得到眼前,却离成功愈来愈远。有的人当虚荣心得不到满足时,便莫名地紧张觉得自己活得很累。其实,这就是非常严重的抑郁状态。
  山鸡住在自己低矮的草窝中,温?惬意。有一天,听说长颈鹿盖了一座高大挺拔的豪宅,山鸡便随森林里的其他动物前去观赏,当它看到大家连连称赞“这房子真漂亮,真气派”,并对长颈鹿投去羡慕的目光时,山鸡连忙跑回家,将自己的草屋拆了,费尽力气修了比长颈鹿还要美丽的庭园高房,以为自己是山鸡变凤凰了。没想到,山鸡的虚荣心真的得到了满足,所有的动物都前来祝贺,唯独山雀没到。面对大家的赞美,山鸡忘乎所以。
  冬季悄然而至,冷风阵阵刺骨,山鸡在自己冰冷的家中缩成一团,这时山雀到了,见屋内如此冰冷,便劝说山鸡:“不要总为别人活,要为自己活,爱慕虚荣?最终吃苦的是自己!”山鸡不但不听,还狠狠数落了一顿山雀。
  天气一天天变冷,山鸡一天天挨冷,但他只要一想起别人的赞美,便无怨无悔,最终冻死在赞美声中。
  在四五十岁的女性中,有的人生活原本就很美满了,却因为贪心和虚荣而加班加点地去奋斗,但又怨声载道,苦恼颇多。所以生活中的诸多困惑其实并不是由环境造成的,而是由我们自身造成的。人们总喜欢和自己过不去,自己压迫自己,自己折磨自己。因此,我们只有从心中摆脱这些过高的期望值,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才能体会到做人的乐趣。 
凡了小和尚
  有一个叫凡了的小和尚,他什么事情都发愁。他觉得自己太瘦了,认为自己现在过得生活不够好,又担心别人说他印象差,甚至还怀疑自己得了胃病。这些烦恼搅得他?法安心读经书……
  凡了决定到九华山去旅行,希望换个环境能对他有所帮助。上路前,师父交给他一封信并告诉他,等到了九华山之后再打开看。
  凡了到九华山后觉得比在自己的庙里更难过,因此,他拆开那封信,看看师父写的是什么。
  师父在信上写道:“徒儿,你现在离咱们的寺庙300多里,但你并不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对不对?我知道你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同,因为你还带着麻烦的根源——也就是你自己。”
  “无论你的身体或是你的精神,都没有什么毛病,因为并不是你所遇到的环境使你受到挫折,而是由于你对各种情况的想象。总之,一个人心里想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样子;当你了解这点以后,就回来吧。因为那样你就医好了。”
  他师父的信使他非常生气,凡了觉得自己需要的是同情,而不是教训。
  当时,他气得马上决定永远不回自己的寺庙了。那天晚上,经过一座小庙,因为没有别的地方好去,凡了就进去和一位老和尚聊了一个时辰。老和尚反复强调的是:“能征服精神的人,强过能攻城占地。”
  凡了坐在蒲团上,聆听着老和尚的教诲,听到和他师父同样的想法——这一来就把他脑子里所有的胡思乱想一扫而空了。
  凡了觉得自己第一次能够很清楚而理智地思想,并发现自己真的是一个傻瓜。他曾想改变这个世界和全世界上所有的人——而唯一真正需要改变的却是自己的心态。
  第二天清早,凡了就收拾行囊回庙去了。
  当晚,他就平静而愉快地读起了经书。

参破禅机:
    唯一真正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
    内心的平静不是由外在环境决定的。人的快乐全在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聪明的人,不是让社会适应自己,而是让自己更能适应社会。只要你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学会欣赏你自己,你就能实现自己的心愿。

  在生活中,最可怕的就是自己不尊重自己。一向尊重自己的人不会对他人抱有敌意。“尊重”这个词意味着对价值的欣赏。欣赏你自己的价值并不等于自我中心主义,因为我们需要自我尊重。
  自我尊重的最大秘密是:开始多欣赏别人,对任何人都要有所尊敬,你和别人打交道时要留心考虑,训练自己把别人当作有价值的人来对待。这样,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的自尊心也加强了。因为真正的自尊并不产生于你所成就的大业、你所拥有的财富、你所得到的荣誉,而是对你自己的欣赏。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优缺点,我们更没有必要因为某些世俗的观念而妄自菲薄。要相信这个世界上的你是独一无二的。别人可以看不起你,但你不能不尊重自己。
  春秋时,齐国的大臣晏子个儿很矮。一次他出使楚国,楚人想羞辱他,就在大门旁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
  晏子说:“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楚人只得请晏子从大门进去。晏子不辱使命,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国家的尊严,他懂得“人岂能使我轻重哉”的道理。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挺起胸,自信乐观地做人呢?
  一个人可以没有靓丽的容貌,但不能没有做人的尊严。别人怎么看你,那是他人的问题,与你没多大关系。而你怎样看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四五十岁的我们没有理由总欣赏别人的长处,而忽略自己的优点;没有理由一味地比高比优,而丢掉了自我。我们要学会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公正的认识。
  也许你在某些方面的确逊于他人,但是你同样拥有别人所无法企及的经验和智慧,有些事情也许只有你能做而别人却做不了。总之,学会欣赏自己,你就会发现一个全新且出色的自己。 
走向平衡的王位
  有一个名叫“不平衡国”的王国,这个王国有一个相当奇特的特性——人们就如国名一样,这里的每一个人几乎都丧失了平衡感。
  他们不只是身体无法平衡地走路,连心理也常因为失去平衡而互相冲突。在不平衡国里,人跟人相处永远像是歪一边的天平,这也是每一届国王都感到苦恼的问题。
  “不平衡国”的历届国王,都是以传统的选拔方式选出来的。这个选拔方式是在两个悬崖中间搭起钢索,只要能走过去的人就可以被选为国王。而在最近的日子里,国内上上下下,弥漫着一股特别的气氛,因为五年一度的选拔将在十天之后展开!其实对于这件事,国内的人个个都怀着不同的心态:有的人想当国王,所以非常兴奋,积极地争取名额;有的人则是害怕得要死,因为,一走上钢索,要么走过去,要么跌入万丈深渊。并且,按照传统,每个城镇必须派出一名代表出席选拔。
  规定的日期到了,每一个城镇都按时派出了一位代表,只有一个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人们既不想冒死贪那个王位,也不愿意尝试横过钢索。最后,大家在商讨时想到一个人——隋亦——不是因为这个人很会走钢索,而是这个人容易被说服。
  在名单确认之后,各方人马开始展开如火如荼的训练和练习。有的人在自己搭设的钢索下摆设钢钉床,以警惕自己即便是练习也不能疏忽;有的人则是在钢索下放弹簧软垫,让自己不会在练习时受伤;然而,隋亦从开始就完全没有任何的训练或练习,反而照常过他本来的生活。
  十天下来,参选的人死的死,伤的伤,最后只剩下三位,其中的一位即是隋亦——他这一个月什么都没做。
  选拔的日子终于到了,抽了顺序签,隋亦是最后一个上场的。
  紧张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三个人的脸上有了截然不同的风景:一个自信,因为经过了无数次失败跌在软垫上的训练,他想这一次一定可以走过去;另一个担心,他生怕自己就这样把命丢了;而隋亦呢?从清晨一早起来便如往常一样,喝了杯茶就悠闲地走到选拔场就位,坐着等待,又请旁边的人替他倒杯热茶。
  旁人不免疑惑,他怎能这样悠闲?
  他说:“我知道得很清楚,我对走钢索一窍不通,一时也无法作任何努力,所以几乎可以确定的是——我将会死。那么,为什么我不睡好一点?为什么不如往常一般的自在就好了呢?死亡是这么确定的了,为什么还要去麻烦自己呢?”
  终于轮到他上场了,他走在非常细的钢索上……
  现场的人看傻了眼,他走得非常好!
  没有人敢相信,就连平日素有训练的人也在一旁看呆了,他们一直说这一段实在是不好走、太长、能成功的几率太小、危险度也太高了!只要走错一步,稍有一点不平衡,死亡之手就会在下面接住你的……
  然而,等隋亦走到了对面时,自己也吓了一跳,他也没料到自己竟然可以走过来。就这样,隋亦即将成为不平衡国的新任国王。结束的时候,早就有一堆准备参加下一次选拔的人排好队,等着请教他走钢索的技巧,希望他能够传授一些秘诀。
  他说:“就随意!如果要我说个方式也很难!我只知道刚开始时的那种感觉,就如同自己在生活中学习平衡一般:永远不要流于极端。当我略偏左边的时候,我就马上向右边靠来平衡自己,其他的我什么都没做,也什么都不会做。不过,我所说的这个方法,对你们不会有太大帮助,因为这不是说了马上就可以学得到、体会得到的,但是,如果你们也能尝试用这种方式来生活,很自然地,当你走到那一扇门前,你不用敲门,它自然就会为你而开。”

参破禅机: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对任何事情都随意地去看待,不为物役、不为境迁。唯有如此,才会真正感到自在和解脱。这绝不是消极避世,不思进取,而是要努力保持心态的平和、均衡。

  女人到40多岁,面对工作的挑战应如何对待?有一位公司的女白领,她竞聘一个重要的岗位,按说她已经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多年,而且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于竞聘这样的一个岗位并不是太难。但是,她发现与她共同参与竞聘的人员中,有几位比她年轻,而且学历比她高。这就使她的心理压力一下子加大了,为了能够竞聘,她每天睡不着觉,对自己能否竞聘上去,思考来思考去,竟然成了她的一个心病。结果,在竞聘的那天,她由于过度紧张,竟然晕倒在竞聘现场。其实她原本是完全有希望成功竞聘这个岗位的,就是由于自己心态不平衡反而造成了失败。
  孔雀因为大家都爱听夜莺唱歌,而自己一唱歌就会被人笑话,很苦恼,就向天神诉苦。天神对它说:“别忘了,你的颈项间闪着翡翠般的光辉,你的尾巴上有华丽的羽毛,所以在这些方面,你是很出色的。”孔雀仍不满足地说:“可是在唱歌这一项上有人超过了我,像我这样唱,跟哑巴有什么分别呢?”天后回答:“命运之神已经公正地分给你们每样东西:你拥有美丽,老鹰拥有力量,夜莺能够唱歌,喜鹊能够报喜。”
  即使到了四五十岁,我们还是有太多的时候会生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所以,有的时候当众摔了一跤首先感觉到的绝不是疼痛,而是感到没有面子。其实,别人怎么看待你,那是他的事儿。尽管有些人对你很重要,但有时你越在乎结果,可能会越糟糕,你就是你,不必让所有的人都认同自己。
  有的人生活得很洒脱,而有的人虽然富足,但仍然让人感觉委靡、颓废。洒脱的人不在于掌握什么技巧、秘诀,完全是他们拥有平和的心态。 
舍大取小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一手拿了一个花瓶,前来献佛。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花瓶放下。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侄梏中解脱出来。”黑指婆罗门才了解佛陀所说的道理。

参破禅机:
    “知足常乐”。
    肩上的重担、心理上的压力使我们的生活过得非常艰苦,必要的时候,佛陀指示的“放下”,不失为一条解脱之道。我们常说“拿得起,放得下。”其实,所谓“拿得起”,指的是人在踌躇满志时的心态,而“放得下”,则是指人在遭受挫折、遇到困难或者办事不顺畅以及无奈之时应采取的态度。一个人来到世间,总会遇到顺逆之境、迁调之遇、进退之间的各种变故。有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一种心境,就能对大喜大悲,厚名重利看得很轻很淡,自然也就容易“放得下”了。

  一人在岸边垂钓,旁边有几名游客在欣赏海景,只见垂钓者杆子一扬,钓上一条大鱼,足有两尺多长,落在岸上后,仍腾跳不止。可是垂钓者却用脚踩着大鱼,解下鱼嘴内的钓钩,顺手将鱼丢进了海里。
  周围围观的人一阵惊呼,这么大的鱼还不能令他满意,可见垂钓者雄心之大。
  就在众人屏息以待之际,钓者的鱼竿又是一扬,这次钓上的只是一条一尺长的鱼,钓者仍是不看一眼,顺手扔进海里。
  第三次,钓者的钓竿再次扬起,只见钓线末端钓着一条不到半尺长的小鱼。围观众人以为这条鱼也肯定被放回,不料钓者却将鱼解下,小心放回自己的鱼篓中。游客百思不得其解,就问钓者为何舍大而取小。
  钓者回答说:“因为我家里最大的盘子只不过有一尺长,太大的鱼钓回去,盘子也装不下,所以只好要小的,其实小鱼挺好,做起来也没那么麻烦呀。”
  中国人在处世哲学中颇为流行的一种用来平衡心态的方法就是“知足常乐”。如果一个人的欲望无度,而在现实中又无法达到,那就必然会陷入非常苦恼的境地。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知足常乐,时刻保持着这种心态。
  女性在四五十岁这个年纪,更要豁达,懂得拥有放下的从容,一个人活着,只需安宁度日,悲可以放下,喜也可以放下,这就是生活的真谛。 
两种梨的启示
  中秋节,老方丈从供品中挑了两种兜梨,分别发给甲乙两个和尚。他对甲和尚说:“这些梨还有些生,放个十天半月的再吃吧。”又对乙和尚说:“这些梨在供桌上放了好多天了,不能再放了,赶紧吃了吧。”
  结果,甲和尚的梨放了半个月之后再想吃时,已全部烂掉了;乙和尚的梨,当时就吃了,却生涩难咽。
  老方丈后来问询二人梨子的口味时,二人就把各自的情况如实告诉了老方丈。
  老方丈对甲和尚说:“看来,有些东西是不能放置的,哪怕有些生涩,也得及时享用,不然的话,后悔晚矣。”
  又对乙和尚说:“看来,有些东西是急不得的,放置一段时间也许更好些。”

参破禅机:
    选择什么样的心态至关重要。

    心态和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未来。同样的梨子,在老方丈的特意安排下却得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结果。由此得出,同样的环境和遭遇、同样的事情和条件,只要想法和做法不同就会出现大相径庭的结果。

  现在很多年轻人在玩一种叫做滑板的玩具。这种滑板运动速度很快,掌握不好就会摔倒。一个美国女孩儿要想玩滑板,就会踩上去滑。如果摔倒了,哪怕摔得有点儿狼狈,她也会爬起来,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再试一次!”假如一个中国女孩儿也想玩滑板,她心里会想到一连串的问题:摔倒了怎么办?叫人看见多丢人。再说,女孩子玩这个,人家可能会说我太疯、太野了,看不顺眼……于是她只好算了,不玩。这类情况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十分普遍,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然而,正是太在意外界使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灵魂交给别人去掌握了。
  “轻履者远行”,就是说只有丢掉包袱,才能轻装前进,而且能走得更远。许多人之所以活得沉重,是因为他们背负了过多别人的评论,所以他们觉得人言可畏。俗话说众口难调,一味听信于人,便会丧失自己,做任何事都患得患失、诚惶诚恐,这种人一辈子也成不了大事。他们整天活在别人的阴影里,太在乎上司的态度,太在乎同事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呢?所以说四五十多岁的女性朋友,要掌握好处事的分寸,更重要的是掌控好自己的内心的“分寸”,这样做事时就能给自己一个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