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翰林壹品在哪:紫花苜蓿栽培与利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34:20

紫花苜蓿栽培与利用

一、品种选

   (一)品种选择的基本原则:

1.根据区域特点选择符合当地生产条件的适宜秋眠级品种。根据不同品种生长期长短和抗寒能力,把苜蓿分成9个秋眠级水平,秋眠级为1的品种抗寒能力最强,秋眠级为9的品种无休眠性,抗寒能力最差。秋眠级越低的品种春季返青晚,刈割后的再生速度慢,生产潜能也越低;而秋眠级高的品种,春季返青早,刈割后再生速度快,生产潜能明显高于秋眠级低的品种。综合产量和抗寒能力,辽宁地区在引种秋眠级为2-4的品种较易成功。

2.选择高产、优质的品种。选择品种时不但要考虑品种的产量优势,还必须考虑苜蓿的质量性状。产量突出、蛋白质含量高、茎秆较细、叶量丰富、叶片颜色较深的品种较为理想。

3.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不但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还能避免使用农药造成污染。日本和南韩等苜蓿进口大国,对苜蓿的农药残留量有严格的要求,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减少农药用量,对生产出口苜蓿至关重要。
    4.选用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在机械化作业中,选用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可显著降低收获过程中造成的损失,大大提高生产效益。

(二)品种选择的基本方法

  由于苜蓿不同品种在产量、品质、抗逆性、适应性等方面差异较大,所以选择苜蓿品种应由本地区草原科研或技术推广部门,通过引种观察、小区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大区试验及推广,确定适宜本地区的某些品种,农户再从中择优选取。切不可不经正常试验程序,盲目大面积种植,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苜蓿种子主要包括进口种子和国内自产种子两大类。进口种子一般都经过清选、消毒、种子包衣等处理,种子纯度和芽率较高,种子质量有保障,价格较高;国产种子质量不一,特别是一些不是专门繁种基地产出的种子,种子成熟度、纯度及芽率较低,但自产种子尤其是自产地方品种一般品种适应性较好。

(三)播种前种子的处理

自产种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和秕种子,必须经过清选,使种子净度和发芽率均达到85%以上。必要时还要进行硬实种子处理和根瘤菌接种工作,目的在于提高种子的萌发能力及产量。

1.硬实种子处理

苜蓿种子硬实率一般为5%~15%,新收种子硬实率可达25%~65%,硬实种子水分不易浸透,发芽率低。当年收获的种子当年秋播时,必须进行硬实处理。具体方法主要有:①擦破种皮法用石碾碾压,或在种子中掺入一定量的碎石、沙砾在砖地轻轻摩擦,或在搅拌器中搅拌、震荡,使种皮粗糙起毛而不压碎种子。这是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方法。②变温浸种法将种子放入50~60℃热水中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来,白天放在阳光下暴晒,夜间移到阴凉处并经常加水使种子保持湿润,一般2~3天后种皮开裂,当大部分种子略有膨胀时,于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

2.苜蓿根瘤菌接种 

  苜蓿是适宜接种根瘤菌的植物。特别是从未种过苜蓿的田地接种根瘤菌效果更明显,据试验,接种后的苜蓿产量可提高10%~30%。苜蓿根瘤菌可在市场上购买,也可从老苜蓿地刨出苜蓿根,阴干后把根瘤搂下来,压成末,然后拌到苜蓿种子里。根瘤菌是活的微生物,适于生长在湿润的中性及微碱性土壤中,所以应避免阳光直射,避免与农药、化学药品等一同拌种;土壤严重干旱,播后等雨出苗的情况不宜接种根瘤菌;已拌种的种子不能与生石灰接触,以防杀死根瘤菌。目前,大量的商品包衣种子在包衣内填加了根瘤菌剂,使用时要注意有效期和存放、播种环境,避免阳光照射和高温及土壤干旱等。

二、地块选择与整地

(一)地块的选择

  选地的基本原则是要求地势平缓,土层厚度一般在20厘米以上;地下水位较低,应在1米以下;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800毫米以下;地块内石块不宜太多。

  建设集约化高产优质刈割型苜蓿草地,要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势平坦、春季不干旱、夏季不积水的中性壤土为宜,如有灌溉条件则更佳。

  以生态治理为主,兼顾刈割或放牧的苜蓿地,对地块要求不严,只要土壤不过分粘重、瘠薄,pH值在6.5-8之间,不积水的地块均可。

农户退耕种草或一家一户的草畜结合生产类型,因大都在平原耕地上种植,只要夏季不积水,都可种植苜蓿。

(二)整地

由于苜蓿种子小,顶土力弱,播种苜蓿前必须将地块整平整细,土壤颗粒细匀,紧实度适宜。确定整地时间应综合考虑苜蓿的适宜播种期、当地的降水情况和土壤含水量。一般较多采用秋季整地,也可春季整地、夏季整地。整地类型分为平作和垅作两种。平作整地的地块可进行条播、撒播和高密度精量穴播。垅作除进行平地作业外,还要进行起垅作业,一般垅距40-50厘米。垅作的优点是便于中耕管理。

三、播种

   (一)播种时间

应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水分条件、杂草状况、劳动力安排、轮作制度及栽培用途确定适宜的播种期。一般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即可播种,所以辽宁地区春播、夏播和秋播3个时期皆可,有时也可采用临冬寄籽播种,或开春顶凌播种。

1.春播 春播可以利用早春解冻时土壤中的返浆水分,在地温达到发芽温度时,立即抢墒播种。但前提是必须有质量良好的秋耕地。春播当年播种,当年就能受益,当年生长发育好,产量高,据试验,春天播种的要比夏天播种的当年增产30%。春播的缺点是因春季幼苗生长缓慢,而杂草生长快,时常抑制幼苗生长而使草欺苗。因此若选择在春季播种一定要注意杂草防除。

2.夏播 若春季气候干旱,风沙大,播种可延迟到6~7月份。此时气温高,雨水多,幼苗生长快,但同时病虫害、杂草也多。一般在播前先施用灭生性除草剂消灭杂草,再种植苜蓿,省钱省力,效果好。夏播宜雨前整地,下透雨后播种。要尽可能避开播后遇暴雨和暴晒。

3.秋播 秋播因雨季刚过,底墒较足,地温及气温对苜蓿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有利,出苗齐,保苗率高,杂草危害轻。秋播播种时期不宜过晚,应在8月中旬以前,以使冬前苜蓿株高可达5厘米以上,具备一定的抗寒能力,使幼苗安全越冬。有灌溉条件的地块,若在入冬前冬灌一次,可使苜蓿更安全地越冬,翌年早发。

(二)播种方法

苜蓿常见播种方法有平作条播、平作撒播和垅作条播三种。

1.平作条播  生产上,苜蓿多以平作条播为主。平作条播就是在平作整地的基础上按一定行距开沟播种并覆土的播种方法。一般饲草田行距在20~30厘米之间,;种子田行距50~70厘米最适。平作条播优点是成苗率高,通风透光好,便于中耕除草、施肥灌水和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产草量的提高。

2.平作撒播  撒播是将种子撒在整好的地表,再用耙耧一遍,浅覆土,随即镇压。可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苜蓿草地补播或建立人工半人工草地。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尤其适合在人少地多、管理要求不高并且杂草不多的情况下。山区坡地及果树行间可实行撒播。它的缺点是种子覆土深浅不一,出苗不整齐,并且没有行距,不便于田间管理。因此,撒播只适合在粗放经营或不宜进行条播的情况下采用。

3.垅作条播  垅作条作是沿袭传统农作物耕作的苜蓿播种方法,多采用小垅,垅距一般为40-50厘米,播种带尽量加宽,一般为10-15厘米。干旱地区把种子播在垅沟里,土壤墒情好的,在垅台上开沟播种。垅作条作由于每亩基本苗数降低,所以很难实现高产,尤其是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返青率降低,每亩苗数逐年下降,使产量受到很大影响。

(三)播种量

确定亩播量总的原则是:饲草田播量可大些,种子田的播量可小些;在不肥沃的土壤,苜蓿分枝较少,可以多播一些,相反就少一些。一般苜蓿清种每公顷播种15公斤左右。若与禾本科牧草混种,在温暖潮湿的地方与苇状羊茅、鸡脚草(鸭茅)等,干旱地区与无芒雀麦、冰草等混种,混种时每公顷地用苜蓿种子12公斤左右加苇状羊茅或鸡脚草或无芒雀麦或冰草15公斤左右。具体操作时需要参考当地的自然条件、土壤条件、播种方式、利用的目的及种子本身的纯净度和发芽率的高低。

(四)播种深度

苜蓿种子小,播种深度是苜蓿种植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既要保证种子接触到潮湿土壤,又不至于因覆土过厚使子叶不能破土出苗。总的原则是砂质土壤宜深,粘土宜浅;土壤墒情差的宜深,墒情好的宜浅;春季宜深,夏、秋宜浅。一般播种深度掌握在2-3厘米。干旱地区有时采取深开沟、浅覆土的办法,解决开沟深与覆土厚之间的矛盾。四、田间管理

苜蓿的田间管理主要包括中耕、施肥、灌溉、排水、田间除草、病虫害防治、防寒保护等。

(一)中耕

中耕的作用是破除土壤板结,疏松土壤,增高地温,抗旱保墒,调节土壤水分,除掉行间杂草。苜蓿播种当年苗期长势较弱,中耕作业要以除草为主,应做到二铲二趟或二铲一趟。春季返青后及每次刈割后进行一次中耕,以破除土壤板结。中耕一般与追肥作业结合进行。

(二)     施肥

苜蓿根系发达,在土中扎根较深,对土壤养分利用能力强。但由于产草量高,每年收割多次,对土壤养分的消耗也比粮食作物要多,所以施肥是提高苜蓿产量的重要措施。苜蓿施肥方法包括底肥、种肥和生长期追肥。底肥以农家肥为主,可加入肥效期较长的磷肥,农家肥的施用量一般在每亩3000公斤左右。种肥是在播种时施的肥,一般亩施40-60公斤过磷酸钙做种肥。追肥一般在春季返青后、分枝期、现蕾期或是每次刈割后结合灌溉进行,追肥的方式有行间劈沟条施、撒施和叶面喷施等。

(三)灌溉及排水

苜蓿是深根植物,根系很发达,其主根入土深度可以达到2~6米,能吸收深层土壤水分,所以苜蓿比较耐旱。同时,苜蓿又是一种需水较多的植物,对水分的需要高于禾本科牧草。在半干旱区,苜蓿产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提供充足的水分,是稳产高产的前提条件。

从播种到出苗要求有充足的水分,如土壤水分不足,种子不能萌发;幼苗期幼苗细弱,根系入土较浅,需要土壤相对湿度大些,以利扎根。但水分也不能过大,水分过大不利根系下伸。苜蓿需水的关键时期是在生殖器官形成或开花前期,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灌水,否则会严重影响苜蓿的生长以及产量形成。又由于苜蓿属多次刈割饲料作物,每次刈割后需要提供充足的水分,以保证再次形成植株的需要。现代苜蓿生产,特别是在我国北方缺水地区,一般要求春秋两次灌水,以利其越冬和返青。灌水的方法一般用浇灌和喷灌两种方法。浇灌是通过渠道使水流入草地,渗入土壤,它又分为漫灌和沟灌两种,其中漫灌对水的浪费极为严重,特别是在高温、多风季节,损失更大。而沟灌要求土壤平整、沟渠配套,否则易出现灌水不均匀。喷灌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灌溉措施,利用喷灌设备将有压力的水流喷入空中,再洒到苜蓿表面及土壤中,其最大优点是节水,而且不受地形的限制,在水源缺乏,劳力紧张及土壤不平整的地方最适合喷灌,它一般能比大水浇灌节水50%,

苜蓿不耐水淹,不适于在低洼地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生长。在生长过程中遇涝会造成烂根而大量死亡,因此在多雨的季节应及时注意抗涝排水。

(四)田间除草

防除杂草是苜蓿生产中最基本的管理措施之一。

1.防除杂草的农作措施

(1)在播种前深翻地,将表层草籽深埋,使之不能出土。

(2)预先翻地、整地。让地表杂草种子提前发芽,在苜蓿播种前再进行一次旋耕、耙地,杀死发芽杂草。

(3)调整播种期。秋季适当晚播,当杂草处于幼苗或幼株期时冬前即被冻死,不能开花结籽,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田间杂草的种子量,翌年杂草危害轻。

(4)苜蓿条播,人工除草。

2.化学药剂防除杂草

大面积种植苜蓿时,可用除草剂消灭杂草。目前茎叶处理的除草剂有8种对苜蓿安全有效,即普施特、2.4-DB、苯达松、阔叶柘、拿捕净、稳杀得、盖草能(稳杀得和盖草的合剂为精克草能)、禾草克。其中普施特杀草谱广,对阔叶和禾本科杂草均有效;2.4-DB、苯达桶、阔叶柘只对阔叶杂草有效;拿捕净、禾草克、精克草只对禾本科杂草有效。化学除草时要注意选用安全有效的除草剂,最好先小面积试验后再推广。药效要在刈割前2~3周失效,以免药残或牲畜中毒。

(五)病虫害防治

苜蓿受到病虫害危害后,往往引起茎叶枯黄,或出现病斑,叶片残缺甚至落叶,生长不良,使苜蓿产草量下降,品质变劣,利用年限缩短,因而在生产中造成很大损失。所以,病虫害防治是苜蓿田间管理上一项重要的措施。

危害苜蓿的害虫主要有蚜虫、粘虫、潜叶绳、甜菜夜蛾、蓟马、盲椿象等。防治蚜虫、潜叶蝇、盲椿象、蓟马可用40%的乐果乳剂加水1000~1500倍、3000~5000倍、1500~4000倍和500~1000倍喷洒防治。防止粘虫可用菊酯类3000~5000倍液喷洒防治。防治甜菜夜蛾可用5%夜蛾必杀、夜蛾光或夜蛾净1000倍喷洒。夏季苜蓿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褐斑病、菌核病等,防治霜霉病要用波尔多液在发病初期喷洒1~2次;防治褐斑病可用波尔多液或石灰硫磺合剂;防治菌核病可喷施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等内吸杀菌剂防治2~3次,间隔约15天。

六)苜蓿冻害及预防措施

1.苜蓿冻害原因

(1)表土层干燥可导致苜蓿越冬率低。调查发现,同样温度条件下,凡是苜蓿根颈在干土层内,不论根系是否健壮,受冻害均较重,而在湿土层内的根颈受冻害较轻。(2)春季返青前气温变化剧烈可造成苜蓿死亡。因早春根颈越冬芽萌动后,抗冻能力减弱,此时如出现寒潮等骤然降温天气,就会造成冻害。(3)苜蓿品种间的差异。不同品种对湿度变化 的反应有明显差异,苜蓿的休眠级数是苜蓿对湿度变化反应的主要参数。休眠级数低的苜蓿品种,休眠性强,春季返青较晚,受冻害较轻;休眠级数高的苜蓿品种,休眠性弱,甚至不休眠,耐寒能力差,春季返青早易受倒春寒危害而死亡。

(4)最后一次收割影响越冬率。确定最后一次收割时间,应考虑其对越冬的影响。冬前最后一次收割应在霜冻到来1个多月前进行,最后一次收割过晚,会降低越冬率。

2.   预防冻害的主要措施

(1)选用耐寒品种是预防苜蓿冻害的根本方法。(2)调整播种方式。在苜蓿越冬困难的地区,可采用大垅条播,垅沟播种,秋末中耕培土,以减轻早春冻融变化对苜蓿根颈的影响。(3)适时早播。播种期不宜过晚,对越冬较困难地区,应于春季或夏季播种,不宜秋季播种。(4)冬前灌水。大水漫灌对提高苜蓿越冬率具有明显作用,宜在霜冻前后灌溉,要一次灌透。(5)适时收割。秋末的最后一次收割时间不宜太晚,应在霜冻到来前1个月左右进行。最后一茬留茬高度一般在7-8厘米。五、苜蓿的收割

(一)收割时期

苜蓿的最佳刈割期应在孕蕾至初花期,最晚不能超过盛花期,以苜蓿花蕾10%-20%开放开始刈割为宜。因为在现蕾期和初花期刈割苜蓿,既可以获得较高的干草产量,同时也能获得营养价值较高的干草,而且还不会影响再生草的产量。从图中可以看出,苜蓿干物质随着生育期的推移而不断增加,但纤维成分也逐渐增加,粗蛋白质含量随之下降。尤其是从初花期到花后期,纤维成分急剧增加,粗蛋白急剧下降。

(二)刈割留茬高度

苜蓿的留茬高度不仅影响苜蓿干草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还会影响再生草的生长速度的质量。割草高度过高时,营养价值高的叶和基层叶仍留于地面,影响苜蓿产草量和营养价值。留茬过低,当年或当茬产量虽然较高。但由于苜蓿基部的叶大部分被割去,减少了残茬的光合作用,影响苜蓿的再生和苜蓿地下器官营养物质的积累,因而影响以后各年的产量。

1.齐地面收割。这种方法能刺激根颈,使其多发枝条,且再生草生长均匀;残茬少,草质较好,有利于下茬收割,病害也少。

2.机械化收割。大面积种植苜蓿时,采用割草机割草,留茬高度10-15厘米。
    3.人工低茬收割。气候较温暖地区,人工收割留茬高度在5-6厘米。
  4.平茬收割。从苜蓿根颈部分铲除掉一部分,这样可以将老茬和受病虫侵害的残茬去掉,并刺激根颈生出新芽,使根部位置下移,有利于御寒防冻。翌年再生的枝条健壮繁茂,产草量高。这种方法已成为苜蓿地更新的重要措施,而且可延长苜蓿利用年限。
  辽宁省大部分地区普遍采用留茬高度在5-7厘米,能保持高产、稳产,效果较好。

    (三)割草次数

    苜蓿的收割次数取决于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生长季节长短、灌溉条件及不同品种特性。一般情况下,气候湿润、生长季节长、水肥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地区,一年可以收割的次数多,反之,则少。

辽北地区如彰武、阜新等地,当年种植的基本上收割1次,从第二年起,每年平均收割2次;辽西地区如锦州、葫芦岛,当年收割2次,从第二年起,每年可以收割3-4次;辽南、辽东地区如大连、丹东等地,第一年可收割2-3次,从第二年起,每年可收割4次。如按一年收割4次计,青草产量以第一次收割为最高,约占全年产量的40-45%;第二次占20-25%;第三次和第四次各占15%左右。

(四)苜蓿最后一次收割的时间

在我国北方苜蓿一年中最后一次的刈割时间应不晚于早霜来临前20~30天,这是因为苜蓿入冬前其根颈需贮存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进入休眠准备越冬。如不能在越冬前积累一定的营养物质,越冬和来年返青就很困难。

六、苜蓿的利用

苜蓿的利用以青刈饲喂、放牧、晒制干草、青贮或加工成草捆、草粉、草颗粒等多种方法。加工和利用方法不同,苜蓿产品的营养物质含量和消化利用率也不同。

(一)放牧利用 

苜蓿草地用于放牧时,科学合理地管理极为重要。为保证苜蓿的持续旺盛生长,应该进行划区轮牧,第个轮牧小区放牧4天后至少休牧36天,以利于苜蓿恢复生长。为了减少或预防膨胀病的发生,放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让空腹的家畜直接进入嫩绿新鲜的苜蓿草地,应在放牧前多喂一些干草或青贮饲料。二是将苜蓿与无芒雀麦、黑麦草、鸭茅、披碱草等禾本科牧草混播。三是禁止雨后或带有露水的苜蓿草地上放牧。四是尽量缩短或不在细嫩的苜蓿草地上放牧,最好在二、三茬的老苜蓿地上放牧,且应限制时间,不能长时间放牧。

(二)青饲利用

青饲苜蓿的收割和利用时间,因饲喂对象不同而异。饲喂牛、羊、马等草食家畜时,应在盛花期收割利用,因为此时单位面积的产量最高,营养价值也较适合以上畜种。饲喂猪、禽及幼畜时,主要作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饲料,应在幼嫩时收割,即在现蕾期收割利用。因家畜种类、年龄等因素不同,饲喂量也不同。各类畜禽每头(只)每日饲喂鲜苜蓿量为:成年泌乳奶牛25-30千克,青年母奶牛10-15千克,肉牛20-25千克,马、骡25-30千克,驴10-15千克,绵羊5-7千克,山羊2-3千克,繁殖母猪7.5千克,成年猪4-6千克,中猪2-3千克,小猪1-2千克,兔0.5-1.0千克,成年鸡50-100克。

(三)青贮利用

青贮是将单一青刈苜蓿或与其它饲草、野草等切碎装入青贮塔、窑内隔绝空气,经过乳酸菌的发酵,制成一种营养丰富的青绿多汁饲料。青贮苜蓿可有效保持青鲜状态,使畜禽在缺青的枯草季节也能吃到青绿饲料。

对家畜而言,一般最初表现为对青贮饲料的拒食,要经过一个驯食阶段后才能变得适应或喜食。饲喂时,第一次可先将少量青贮饲料混入干草,并加入少量清料,充分搅拌以引食,此后青贮苜蓿的用量由少到多,1周后家畜就会养成采集习惯或变得喜食。

据试验,利用苜蓿青贮饲喂青年母牛、奶牛,增重和提高产奶量效果极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