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沙河站街女:印青、屈塬《天路》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2:05:06

印青、屈塬《天路》

(2010-12-28 13:23:53)转载 标签:

杂谈

    2001年春天,青藏铁路正在紧张地建设中,以创作《走进新时代》而闻名全国的北京著名曲作家印青和另一位词作家屈塬,来到青藏铁路施工现场采风,在火热的工地上,在藏族同胞的家里,两位词曲作家在对铁路工人、藏族群众采访中发现:只要一谈起青藏铁路,人们都非常激动,他们把青藏铁路形象地称为“天路”,而不叫铁路。一位叫拉姆的藏族老阿妈激动地对两位词曲作家说:“青藏铁路是共产党为我们藏族人民修的天路!多少年来,我们西藏人民就一直渴望能有一条通往远方的路,这条路可以带我们走出贫穷,走出落后,走向富裕,走向北京。”老阿妈的一席话,让两位词曲作家心情非常激动。几天之后,经过几十次反复修改,一首专门歌颂青藏铁路的歌曲《天路》很快就创作出来了。然而,当两位词曲作家拿着《天路》曲谱,问一些大牌歌星想不想首唱《天路》时,竟有不少歌星对《天路》根本不感兴趣,还有人嫌演唱权太贵不愿买。  无奈之下,两位词曲作家听说西藏军区文工团有一位独唱演员巴桑,歌唱得很好。于是,两人就免费把《天路》交给巴桑首唱。结果,巴桑用她那天籁般的嗓音、荡气回肠的演唱和对音乐的理解演绎出来的意境,令两位词曲作家非常感动。  从此,巴桑获得了《天路》的首唱权。在西藏的日子里,无论下部队,还是到青藏铁路为建设者演出,巴桑最喜欢唱的就是《天路》。几年来,巴桑凭着宽广的音域和嘹亮的嗓音把《天路》演唱得出神入化,该歌也成为她的保留曲目。巴桑出版的第一张个人专辑也是选择《天路》为主打歌。据了解,除了巴桑,藏族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也演唱过此歌。但由于地域限制,《天路》一直没在全国流传开来。  2005年春节前,著名歌星韩红几次为央视春晚送歌,都被剧组“枪毙”。正当韩红为找不到好歌发愁时,剧组有人给韩红出了一个主意:“韩红,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有一位女歌手巴桑,几年前曾演唱过一首专门歌颂青藏铁路建设者的歌曲《天路》,还获得过大奖。不过,因为巴桑在内地知名度不高,这首歌一直没有流传起来。你何不试一试,去问一问印青、屈塬,《天路》的演唱权到底卖了没有?如果没卖,你赶快买下来,立即送春晚,说不定很有戏。”   韩红闻讯立即向印青、屈塬打听,印青、屈塬回话:“藏族歌手巴桑演唱过,但一直没有买断演唱权。”韩红立即要来曲谱,哼唱:“……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哼完,韩红一下子激动了,她当即决定购买演唱权!印青、屈塬开了个一口价:“好歌太难创作了,10万人民币!”韩红连想都没想,当即支付10万买下《天路》的演唱权。紧接着,韩红立即请人编曲、配器,然后录音。几天后,韩红版《天路》被送往春晚剧组,负责节目审查的朱彤、郎昆一听,当即准予过关。在春晚亮相后,《天路》一下子火遍全国。

  2005年4月,韩红还专程到西藏拍摄《天路》MV。这时,《天路》的首唱者巴桑才知道韩红已经以10万元的价钱买断《天路》的演唱权。她不得不接受自己从此不能在大型晚会上演唱《天路》的尴尬事实,她后悔自己当时没有市场意识。而一些当年不识货的歌星,也后悔莫及:“早知道《天路》会这么火,别说10万,就是再贵点也划算啊!”北京飞乐唱片总经理钟雄兵评价说:“仅是央视春晚以及央视对通车庆典使用《天路》传播的覆盖面,还有各大电视台、电台的播放率,《天路》的商业价值不可估量,这还不包括彩铃的版权!”

    那一条通往雪域高原的天路啊,沟通的,难道仅仅只是天堑?二零零六年,青藏铁路竣工。7月1日那天,不再是难以逾越的天险,中国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航。历时多少个日日夜夜,耗费多少人力物力,经过多少艰难困苦,,一条天路通向4000米的高原。多少人被感动,感动得热泪盈眶;多少人又在奉献着,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年华;为了青藏铁路的早日竣工,铁路工人没黑没白的干。在完工那天,我们看到他们那黝黑朴实的脸和青筋暴突的双手,他们创造了一个神话,把铁路扛到了雪域高原。     
    我们不敢想象,那有多艰辛,多困苦,以及那令人窒息的海拔。那强烈的高原反应,平常人站在那儿走路都气喘吁吁,氧气稀薄的寒冷的恶劣环境让人呼吸很困难,有的人生病了,有的人晕倒了,好了不服输,醒来了继续干。在他们不仅要适应,还要付出强大的体力来工作,铁路工人也有妻儿父母,他们放下了家眷,放下了儿女情长,为了这艰巨的任务,他们勇敢的离开了家,为祖国奉献出一份光和热。他们在高原上开出条条道路。没有营养丰富的蔬菜和水果,他们就着馒头和咸菜……他们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中国人创造了神话。人烟稀少的高原,氧气缺乏的环境,我们望而却步;层层高峰的阻隔,高原水肿的反应,我们失去前进的勇气。可他们没有,他们依然努力着,一条天路终于从唐古拉山一直延伸到拉萨。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会相信,自古以来就是天堑,就连鸟儿也飞不过去的西藏,一条天路,会通往神秘的雪域高原,像一条巨大的神龙,翻山越岭,给藏家儿女带来了吉祥安康,从此,山不再高,不再险峻,不再不可逾越,西藏的酥油茶和青稞酒更加香甜,一条天路沟通了天堑与平地,沟通着中国人的心灵,一条天路让中国人充满了自豪与骄傲。他们,用铁一样的双手,创造了奇迹,用铁一样的意志铸造了一条通往天堑的路,用神奇的力量把天路铺就在青藏高原,引领我们走进那人间天堂。

    印青,男,1954年5月生,总政歌舞团团长,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委,全军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军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多次在全国、全军各次重大比赛中担任评委、国家一级作曲。代表作品:歌曲《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天路》、《世纪春雨》 
    印青出生在一个艺术之家,其父母都曾在部队文工团工作,受家庭熏陶尤其是父亲的影响,年少的他在家中700多张的唱片中就接触到了许多中外音乐作品。10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并喜爱各种中外乐器。197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江苏省军区某部业余演出队看中,成为了一名小提琴手,在那里,印青对作曲尤其是乐队配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后的部队各级文艺会演中,他尝试创作的歌曲、器乐曲受到部队指战员的欢迎,并引起南京军区文化部门的重视,多次调他参加军区组织的文艺创作班、作曲训练班学习。老一辈著名作曲家沈亚威、龙飞、张锐对他关爱有加、悉心指导,从此,印青创作热情越发强烈。70年代中期,他随所属部队调防至浙江省军区以后,他创作的歌曲、舞蹈音乐在军区、全军业余文艺会演频频获奖,他既生动活泼又颇具现代意识的音乐风格、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80年代初他创作了成名作《当兵的历史》,此后又相继推出了《妈妈的小诗》、《阅兵歌》、《班长》、《采桑小路》等歌曲在部队广为流传。1988年印青被调入了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任创作员,90年,印青被总政调往北京参加歌剧《党的女儿》的音乐创作,并参加全军“双拥晚会”、“八一晚会”等一系列重大创作任务。此间他创作的军旅歌曲《不要问为什么》、《边关军魂》、《军歌声声》、《潇洒女兵》及音乐话剧《迷人的海湾》等更具时代特色,在军内外引起很大反响。1993年印青任前线歌舞团创作室副主任,96年任该团副团长,97年他为党的“十五大”创作的歌曲《走进新时代》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创作的《西部放歌》、《世纪春雨》、《中华大家园》、《祖国,永远祝福你》、《凝聚》等一大批歌曲多次在全国、全军获奖,舞剧音乐《妈祖》获全国“荷花杯”舞剧比赛最佳作曲奖。99年他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研究生班毕业;2000年印青调总政歌舞团任创作员;2003年被任命为该团副团长,2006年被任命为团长。此间印青又进入一个创作旺盛期,歌曲《江山》、《天路》、《在灿烂阳光下》、《你是我阳光》、《士兵的桂冠》、《桃花谣》、《芦花》、《望月》、《在和平年代》、《西部情歌》、《永远跟你走》、《一切献给党》及《新四军》等影视音乐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严谨的创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业内得到广泛地赞誉,其既高产又风格多样的音乐作品,亦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至此,印青创作了歌曲、舞蹈(剧)音乐、歌剧、音乐剧及影视音乐共一千多件,有100余件在全国、全军获奖,其中16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4件获国务院文化部“文华大奖”、“文华奖”,6件获中国音协“金钟奖”金奖和声乐作品大奖,3件获解放军文艺奖及解放军文艺大奖,5件获全军文艺会演一等奖,4件获全军新作品评比一等奖,5件获中国广播新歌一等奖,并获布达佩斯国际音乐节作品银奖、中国金唱片奖创作特别奖和多次获其他全国性评奖的金奖和一等奖,由于其创作成果显著,曾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五次。被评为总政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作为总政系统代表参加了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2007年11月被中宣部、国家人事部、中国文联评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
    印青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是在江苏省镇江度过的。他的父母都在部队文工团工作,受家庭熏陶尤其是受父亲的影响,少小的他便接触到了许多中外音乐作品(那时他的家里仅唱片就达一千多张),于是这位在音乐声中长大的孩子便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0年他考入江苏省军区某部战士业余演出队成为一名小提琴手,小提琴的优美旋律使他陶醉,于是他又试着学习作曲。一年之后,演出队宣布解散,印青又调入某部当了一名通讯兵。
军旅生活
  在部队,他当了6年战士、3年排长,后来又被提升为团、师、军级机关文化干事。多彩的军旅生涯和丰厚的江南文化,铸造了他刚柔相济的内在气质,也孕育了他个性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说:音乐有灵魂,这灵魂是什么?就是真情。你要想让战士爱听爱唱你的歌,就要让你的歌抒发出战士心中的豪情。他把一腔热血投入到部队业余文艺创作和演出之中,并成功地组建了“北斗星小乐队”,自己选编配器了一批乐曲,形式轻松活泼,内容贴近观众,每次演出都受到了战士们的热烈欢迎。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道出了热爱对一个人谋事的重要作用:热爱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热爱能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对事业的完美充满渴求,即便是遭遇困难挫折,也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音乐创作道路
  印青走上音乐创作道路,正是从热爱开始的。印青的父母都是音乐工作者,家庭的影响使他从小就梦想着能在音乐上有所作为。印青入伍后,虽如愿成为一名文艺兵,可不久就被安排下部队,当起了架线兵。尽管理想与现实出现落差,但正应了“逆则生,顺则夭”的古训,靠着由热爱迸发出的激情和潜能,印青刻苦自学,在18岁那年成功创作出处女作《我是个架线兵》,并参加了军区汇演。随后,他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在二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共写出1000多件作品,其中300多件获奖。
    成功的原因
  如果没有对事业的热爱和执著追求,对很大程度上靠自学成才的印青来说,要取得这些成绩是难以想像的。正因为如此,印青对热爱的理解也更为独到,他认为甘为热爱而付出,才是真正的热爱。早在当兵时,为了学习乐理,他曾经走几十公里的山路去买煤油,点灯夜读。如今为了心爱的音乐事业,年过不惑的他又远离幸福的家庭,一个人蜗居斗室,埋头创作。印青常说:“要得到就要有付出,你没有得到,说明付出得还不够。”其实,印青并不在意得到什么,他更看重为追求而付出的过程。印青把事业比做是数学中的一道方程式,他说乐趣就在求解的过程中。
    当通讯兵的日子
  在当通讯兵的日子里,每逢部队组织野营拉练时,印青总是背着比别人重得多的东西,这些东西除了背包、枪、线拐以外还有小提琴和满背包的音乐理论书,走到哪背到哪。白天他随队野营拉练,晚上他便在煤油灯下看书学习。由于当时部队对煤油使用有定量,因此印青总在煤油灯下看书,还遭到了班长的责备。为了能继续学习,印青步行到有煤油卖的一个镇子上一气买下了4公斤煤油,这一来回路程长达16公里,但为了学习,印青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看着拎着油桶回来的印青,班长十分感动,没想到印青在学习上是如此的上心,于是对印青道:那你就学吧!有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勤奋刻苦的印青在学习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当年就创作出了以自身生活为蓝本的重唱歌曲《我是一个架线兵》,这虽是他的开篇之作,但印青却不拘泥于传统的创作方式,而是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到每一个音符当中,从而使这首歌曲别具风味:既生动活泼又颇具现代意识。一反以往军歌的拘谨和凝重,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样的曲风应该说在70年代初还是非常罕见的。由于这首歌来自于生活,贴近那个时代战士们的气质和心灵,因而这首歌很快便在军营中传唱开来。这首歌的诞生,应该说表现出了印青在创作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难能可贵的创新理念,显现出他在艺术上的独特追求。
    成名作《当兵的历史》
  1984年印青又创作出了他的成名作《当兵的历史》,此后相继推出了一批充满浓郁兵味的队列和抒情歌曲:《妈妈的小诗》《阅兵歌》《班长》等。鉴于他在文艺创作上的突出成绩,1988年印青被调入了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任创作员。第二年他的一些作品便参加了庆祝建国四十周年全军文艺会演,由于其作品富有新意而且旋律优美,给专家评委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空政歌舞团的作曲家羊鸣对印青特别欣赏,转年便将他鼎力推荐到了歌剧《党的女儿》创作组。就这样印青来到了北京,而且一呆就是整整一年。当时他的妻子和孩子在南京,他在北京的家几乎没有什么下脚的地方,一架钢琴,一张床,一张写字台,还有的就是他装满了磁带和乐谱的柜子。
激情创作
  然而,他每天就是这样,坐在钢琴旁,用心灵在五线谱上画出一个个跳跃的音符,用自己飞扬的激情点燃生命中的每个日出日落。 在这一年里印青有机会接触到了许多同行高手,开阔了眼界,同时也深受启发。以往他的创作风格偏南方气质,属于很灵动很优美很委婉的那种类型,而缺少北方音乐中的那种挺拔、粗犷和大气,在感受到北方音乐的优长之后,他又冷静地对南北方音乐进行了分析、比较和思考,他决定汲取南北方音乐之精髓,寻求到一种南北方音乐融合一体的创作方法。然而南北方音乐的差异显而易见,它们的旋律走向、风格气质及精神内涵完全不同,要想将它们融合在一起谈何容易。但是印青却执着于此,他要赋予音乐以独有的魅力。于是印青开始系统研究陕西秦腔、京韵大鼓、河南豫剧等北方文化并尝试着谱写有着南北音乐相交融意味的曲子,并在现实中不停地做试验。每一个曲子完成后,他便请乐队和不同的演员来演唱录音,将它们制作成小样,再回到家中仔细琢磨和研究,同时他也会分别请不同的人听,问旋律听上去怪不怪,自然不自然。如果不成功他还会不停地进行修改和创作,日夜潜行在音乐的海洋中。有时他已经睡下了,突然想到一个旋律,马上披衣而起,飞笔记下,为此,一贯支持他的妻子也难免会嗔怪他几句:你娶的是音乐女神而不是我。因此对于印青来说创作出一支曲子要付出很多精力和心血,但他却乐此不疲,心甘情愿。
    功夫不负有心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印青的那些让我们耳熟能详的曲子都是在他的这样的工作状态下创作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欣赏印青创作的那种兼有大气雄浑又委婉动情的旋律中,不难感受出它们的独特与新颖。  作为一名从部队里成长起来的文艺工作者,印青始终不忘肩上的责任,心系着军营并将自己的艺术之根牢牢地扎在了基层部队。为了写出战士喜爱的歌,他每年都要花很多时间到连队体验生活,力求反映出战士心中的情。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次下部队体验生活中,他发现一些战士很喜欢流行歌曲,尽管那时的部队文艺团体对通俗音乐还比较排斥,但他却能静下心来对流行歌曲进行剖析和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他认为不应该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流行歌曲,流行歌曲也有它的可取之处,即:易诵、抒情……于是他把这些特点融入到了自己的创作中,创作出了一大批节奏明快、旋律清丽的歌曲,由他创作的《边关军魂》《不要问为什么》《军歌声声》《潇洒女兵》等一系列军歌里,既有金戈铁马的阳刚之气,也有杏花春雨的阴柔之美,为军旅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有的贡献。2000年印青调入了总政歌舞团,前不久又担任了该团副团长,尽管平日里他还要做一些行政管理和事务性的工作,比原先繁忙许多,但他一直没有放松自己在艺术上的追求,依然是佳品力作迭出。
    “中国舒伯特”
  据说被歌迷称为“中国舒伯特”的音乐奇才印青只用了一个晚上写出了《走进新时代》。是的,当新华网的记者问起《走进新时代》创作经过时。印青说:当时是1997年8月,党的十五大即将召开,中央电视台约我写一首为会议营造气氛的歌曲。他们把《走进新时代》的歌词传给我,我一看就觉得词写得很好,挺打动我的。当时正是香港回归后不久,又逢世纪交替,可以说每个中国人心里都有一种昂扬的情绪,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再回想过去中国走过的路,从唱着东方红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今天第三代领导人带领我们开创未来,虽然充满艰辛,但内心对共产党有一种由衷的敬意和信赖。这首歌虽然是主旋律歌曲,但写起来一点不觉得生硬,因为和我当时的情绪乃至全国人民的心境都是吻合的,就像在对朋友倾诉,旋律就从内心流淌出来了,拿到歌词的当晚我就把曲子写出来了。  当记者提到现在大多数主旋律歌曲都不好听还端着架子,不太受老百姓喜欢,而他的作品既大气又优美,琅琅上口,易于传唱,好像借鉴了不少流行音乐的元素,于是问他平时是否关注流行乐坛时,印青说:我经常听流行歌曲,各种各样的流行歌曲都听,闲下来也哼两句《老鼠爱大米》呢。但是我听流行歌曲,更多的是从研究借鉴的角度去听,比如我听周杰伦更多的是从社会学层面去感受他,他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都代表了一种对社会的反叛,对精英文化的反叛,我觉得这是他受青少年追捧的主要原因。其实流行歌曲和主旋律歌曲并不是对立的,只不过表达的情感不同。前者多以爱情为主题,容易引起共鸣;后者反映的是群体、大我的情感,某个历史时期或社会重大变革期,老百姓集体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对祖国、对民族的感情,是永远存在的,但比较难捕捉,难把握。像《洪湖水浪打浪》《在北京的金山上》等,都是主旋律歌曲,因为深受大家喜爱,也成了传唱几十年的流行歌曲。
    精神归属才是最高境界
  印青在接受采访时候还说,精神归属才是最高境界,以情动人其实是对歌曲的最低要求,是第一层次,精神归属才是第二层次。就是说歌曲不仅要有感情,还要透出一种精神,爱情歌曲要让人唱得死去活来,主旋律歌曲就要有一种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听起来好听,骨子里还要透着一股劲,那才叫真正动人。当记者惊讶一直擅长创作江南风格作品的印青这两年却写出了具有浓郁西北风味的《西部放歌》和西藏风情的《天路》时印青说:我现在理解的创新,不是简单地进行一些技巧的变化,而是最大程度地契合时代。最近我去西藏,发现街头老民歌放得不多了,到处都在放韩红唱的《天路》,其实这首歌我加进了不少时尚元素,也许这首歌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发展中的西藏,成了今天西藏的新民歌。
    成长经历
  印青是从一个普通架线兵成长为一名作曲家,他的成长经历很有传奇性和励志色彩,记者于是请印青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印青说:没什么秘诀,我能有今天,可能是热爱+努力的结果吧。我被大家熟悉或是获奖的作品有上百首,但我还有上千首作品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我算了一下,每3天我就要写一首歌,每天都要写到深夜,从来睡眠没有超过5小时。我爱人有时很心疼我,问我是不是不要命了?现在我在总政歌舞团又搞创作又管行政,比以前更忙更累了,除了对音乐的热爱,还有一份责任感在推动着我还要往前走。谈到从1988年起在前线歌舞团工作生活了12年给自己怎样的帮助时印青说:帮助太大了,进入前线,   
    可以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飞跃,质的飞跃。前线有龙飞、沈亚威、张锐、何仿等一批著名的老艺术家,这个团深厚的艺术底蕴滋养了我,给了我专业精神和敬业精神。来前线之前,我只是写一些自我的东西;到前线以后,我的作品慢慢变得深厚和大气,逐渐形成现在这样受大家欢迎的创作风格。印青的作品把许多无名歌手塑成了大腕歌星,一首《走进新时代》让张也红遍大江南北,而为王宏伟度身定做的《西部放歌》更是让他迅速成名。有人说,歌手能唱到一首好歌就成功了一半,记者问道现在是不是有很多歌手找他写歌,他肯定地说:是的,成名的没成名的都来找我。其实我也没那么大能量,写一首就能成名一首,但是愿意帮助他们,尤其是那些没成名的歌手,看他们从外地来北京闯荡很不容易,挺同情他们,所以很多时候,我都会推掉那些成名歌手的邀请,而给那些不出名的歌手写歌。当然,我们团里的歌手找我,就推不掉了。像彭丽媛、宋祖英、谭晶,她们想通过新作品寻求某种突破,我有时也有意识地改变她们原来的风格。比如彭丽媛原来一直都是很高亢的感觉,这两年我给她写的一些晚会压轴歌曲更加走向内心,既深情委婉又不失大气,对她的改变挺大。
    创作成果
  2004年的一个夏夜,中央电视台《音画时尚》栏目“印青作品演唱会”精选了20首优秀作品,第一次集中展示了这位著名军旅作曲家的创作成果。按照主持人文清的说法,这是一场迟来的演唱会。这场演唱会,真是来迟了吗?也许印青本人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20年前,他作为浙江省军区俱乐部的文化干事,在军区业余文艺调演中一人就有7首歌曲获奖;接着又在全国民歌、通俗歌曲大赛浙江赛区评选的十首佳作中一人独占四席。从一名部队业余曲作者到享誉全国的军旅作曲家,再到第一次举办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经过了整整20年。2007年,印青为中国人民大学创作校歌,人大校长纪宝成作词。新创作的《中国人民大学之歌》深受同学欢迎,在校园内广泛传唱。20年,在一个作曲家的音乐生涯中,留下了弯弯曲曲、深深浅浅的足迹;20年,在印青千余件作品中,排列着长长一串获奖歌曲名单。在这串名单上,《当兵的历史》举足轻重,意义非凡。“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不会感到懊悔……”这首传唱了20年的歌,为印青荣誉加身——《解放军歌曲》1986年度奖和队列歌曲征集奖,并于当年进京演出,在中央电视台录制播放。在这次演唱会上,虽然舞台上4个青春飞扬的小伙子已非当年模样,但那欢快、雄健的律动,依旧传递着军人的心声,显现出作品蓬勃的生命特征。这场演唱会,表现军人和军营的题材大约占到四分之一。同类题材、同类体裁,印青写得毫不雷同。即便是队列歌曲进行曲风,也是异彩纷呈。男声四重唱《当兵的历史》挥洒阳刚之气;《兵》在谭晶的歌声中,尽显女性的柔曼与亲和;李丹阳清澈细腻的嗓音,抒发出《军歌嘹亮》的别样情致;陈红的《潇洒女兵》、蔡国庆的《士兵桂冠》、张迈的《绿色背影》,也演绎了军旅通俗歌曲的鲜明个性。2000年,王宏伟在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以一首《西部放歌》一举夺得金奖。4年之后,当初名不见经传的歌手,已昂首挺进民族声乐演员第一方阵。王宏伟形容作曲家当初带给自己的幸运“充满了魅力和挑战”,而《西部放歌》也成为民族男高音首选必唱的保留曲目,深受广大歌迷喜爱。这场演唱会的20首作品,清一色是“主旋律”歌曲,均以情真意浓、词佳曲美为特色。《扬起风帆》如行云流水,《你是我阳光》富于西南少数民族的基调,《祖国之恋》糅合高音延长音的戏曲元素,《一切献给党》大气磅礴,《一起走过》明朗宽广,而从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走进千家万户的《世纪春雨》《江山》和《望月》,其艺术水准和美学价值更是超越了晚会歌曲的概念,可以说是印青创作最成功的精品。在演唱会上,演员黄宏即兴创作的一首小诗《印青的印象》就是最好的佐证:“印青平时不大爱说话,因为他的性格内向,比较含蓄;印青平时不大善说话,因为音乐是他的母语;印青平时不大多说话,因为他的词汇只有do、re、mi、fa、sol、la、xi……”印青早期的作品总喜欢署上“姬弦”这个笔名,据他解释:“姬弦就是G弦,小提琴上最粗的内弦,最富情感还有力度,给人以深沉浑厚、不屈不挠、充满自信之感,我常以此自勉。”
    社会评价
  重温老歌,首听新曲,感受作曲家人性的真实与人格的魅力。这场演唱会,我们不仅听到了印青创作的精美歌曲,还听到了有关印青的感人故事。他的爱妻在2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虽然理解他、支持他,但有时也忍不住嗔怪他:“你娶的是音乐女神,而不是我!”电视画面上出现的印青妻子和清纯活泼的女儿诉说着这个温馨和美的军人家庭最质朴的情感,为印青作品给出了最好的注释。前不久,总政歌舞团著名歌唱家谭晶在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成功地举行了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音乐总监正是印青,每当舞台上一颗颗闪亮的明星深情地放歌的时候,作为发现众多千里马的伯乐的印青总是默默无闻地在幕后耕耘着。
    三十多年来,印青创作歌曲、器乐曲、舞蹈(剧),歌剧、音乐剧及影视音乐近千件,是我国当代名副其实的“歌曲之王”。有三百余件在省以上各类比赛、评比中获奖。其中大型歌剧《党的女儿》音乐(合作)获文华大奖、文华音乐奖。音乐剧《迷人的港湾》获第六届全军文艺汇演音乐一等奖。大型舞剧《妈祖》音乐获全国“菊花杯”舞剧比赛最佳作曲奖及文华奖。歌曲《班长》《潇洒女兵》《中华大家园》《走进新时代》《凝聚》《西部放歌》《祖国、永远祝福你》《永远跟你走》等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其中《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获文华奖和金钟奖。歌曲《母亲河》《采桑小路》《边关军魂》《我相信》获中国广播文艺政府金奖。
    纵观印青的作品,不难发现,从《当兵的历史》到《走进新时代》,再到《西部放歌》,每部作品无不和着时代的节拍,奏出了时代的强音。做到这一点,仅凭单纯的热爱又不够了,还要有一种把握情感的能力。某种意义上说,印青的成功又给热爱加入了另一种诠释:“热爱=真诚付出+理性把握”。也就是说,对事业要满腔热情,但更要善于理性思考,把由热爱而生发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施展到事业上来。比如在创作《走进新时代》时,印青想了很多:时代呼唤的是真诚与平等,所以不能矫揉造作地表现假崇高,而应运用倾诉的语言,表达“ 平民化”的情感。敏锐的观察使印青找到了音乐与时代的最佳契合点,歌曲的传唱不衰,印证了这种把握的恰到好处。
    信仰的力量
  不计艰险、不计功利,始终一丝不苟地朝着认准的目标努力,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如果把音乐比之为信仰,那么印青就是信仰坚定的不懈奋斗者。印青从不把音乐创作看做是谋生手段,而是把它当做毕生热爱的事业来追求。这种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的态度,使他虽不刻意追求成功,然而成功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他握手。“艺术只承认一流,时间只记得精品。”印青最欣赏这句话。多年来,印青以建设先进的军旅文化为己任,经常下海岛、上高原、走边防,从部队作战训练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实际和官兵的感人事迹中汲取营养,激发创作灵感,把军魂意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渗透在音乐作品之中,先后创作了一批反映军营火热生活的歌曲,这些歌曲发挥了培育和激励官兵战斗精神的作用。印青常说,从事文艺创作的人离名利很近,讲无私、讲奉献更有实际意义,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军人气节更为重要。2001年,一家音像出版社请印青为他们拟出版6首歌谱曲,并要求谱出“挑逗性”。印青看了歌词后说,我是军队作曲家,不能谱这种东西。而对鼓舞民心士气的作品,印青总是充满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创作。2004年3月,中组部组织拍专题片宣扬执政为民的典型谷文昌,请印青为主题歌谱曲。尽管当时印青非常忙,但他二话没说,连续奋战几个通宵,圆满完成了创作任务。
    军队作曲家
  作为一名军队作曲家,印青始终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在鼓舞士气的军旅歌曲创作上。2000年,他受命为《军人道德组歌》中的两首歌谱曲,恰巧当时地方有人请他为一部电视剧创作音乐,酬金很高,但印青丝毫不为所动。有人对此不理解,印青深有感触地说:“创作军旅歌曲,有时在经济上确实受些损失,但每当我听到不少官兵演唱我谱写的歌曲,看到军旅音乐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就为自己是一名军旅作曲家感到无比自豪。”
    好人缘有口皆碑
  在音乐圈和他工作过的单位,印青的好人缘有口皆碑。如今,他在总政歌舞团虽是一团之长,但他和同事们相处就像兄弟姐妹一般。他架子不大,即使一点小事,也是以商量的口吻对具体负责这件事的同志交待。印青曾说,看人多往好处看,想事多往好处想。这样,自己不觉累,别人也高兴。只要坦诚对别人,别人也会坦诚对你。创作的也好,演唱的也好,年轻的也好,年长的也好,大凡是进入这个领域,都有可圈可点、可贵可取之处,多学习人家的优点,才能提升自己。事事与人为善,处处学人之长,这就是印青。印青的高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20多年来,他先后创作了歌曲、器乐曲、舞蹈、歌剧、音乐剧及影视   
    音乐千余部,其中仅获各种奖项的作品就有几百部。对从事音乐艺术的人来讲,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既能风靡一时,又能流传后世。许多人为之付出了一辈子心血也未必能够如愿。印青的许多作品,特别是一些主旋律歌曲,不仅能够流行传唱,而且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这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不少人认为,用流行音乐风格,描写人间的悲欢离合,抒发个人的喜怒哀乐,往往比主旋律歌曲更容易打动人心,更适合大众口味。对此,印青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流行歌曲和主旋律歌曲并不是对立的,只不过是表达的感情不同。前者多以爱情为主题,容易引起共鸣;后者则表达的是群体的、大我的情怀,是某个历史时期和某些重大变革中人民群众所要表达的情感,这种感情也是真挚的、纯粹的、深厚的。但相对于个人的情感来说,捕捉、把握的难度更大。这就需要更强的驾驭能力。只要把握好了,主旋律歌曲的生命力更顽强,更长久。走上总政歌舞团团长岗位的印青,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他所追求的超越,不仅仅是内容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理念的更新;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提升;不仅仅是方法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境界的追求。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他那样坚韧执着,那样义无反顾,正是为了追寻一种至高至纯的精神归宿,这个归宿,不仅是个人的,而是属于民族,属于军队。
    2007年07月11日晚,“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军歌嘹亮,军乐豪迈。作为“大型军旅音乐作品展演周”的第二场演出,“当兵的历史———印青作品音乐会”与观众分享了《走进新时代》《祖国,永远祝福你》《不要问为什么》等经典军旅歌曲。彭丽媛、宋祖英、刘媛媛、陈红、韩红、梦鸽、董文华、张也、毛阿敏等歌手一一亮相,以饱满的情绪传唱经典。当天观看演出的观众可以用“爆棚”来形容。音乐会的舞台设计是以红色为主色调,在五彩灯光的衬托下,显得华丽而喜庆。
    演出以一曲合唱《战士的忠诚》开场,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合唱团的近百位艺术家们,用军人独有的气质征服了现场观众。他们身着整齐帅气的军装,看上去威风挺拔,凸现了我军整齐划一的作风,以及军旅大气洒脱的风格。彭丽媛、宋祖英、刘媛媛、陈红、韩红、梦鸽、董文华、张也、祖海、毛阿敏等人,分别演唱了《世纪春雨》《江山》《望月》《永远跟你走》《感恩》《依靠》《走进新时代》《不要问为什么》《凝聚》《天路》等歌曲,用他们的歌声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献上了最衷心的祝福。到场的观众同样用他们的热情表达了对祖国的祝福,当梦鸽演唱《祖国,永远祝福你》时,台下的观众大部分人与她合唱。能够演唱印青的作品对每一位军旅歌手来说,都是一种认可和自豪。谭晶在演出后说:我和印青很早就认识了,他所有作品的旋律都很美。记得当时他为了给我写一首歌,居然找了我的100多首歌来听,可见他对音乐创作多么认真。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军旅艺术家,对于我们来说更是一位老师,在我们演唱的时候他时常会告诉我们要注意什么。蔡国庆用“领军人物”来形容印青,印青的歌在我看来是八一军旗下最嘹亮的歌,他是和平年代了不起的作曲家,他的歌象征着民族的生命力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可以说他是如今这个时代军旅歌曲作者的领军人物。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歌从来不格式化、不死板,不是任何作品都像钢铁一样坚硬,有很多歌曲既抒情又充满浪漫情怀,比如《木兰山的姑娘》。我每次在八一双拥晚会上都会演唱他的作品,如果我出专辑的话也会收录他的作品。梦鸽说:作为一个15年的老兵,今天能够演唱这首《祖国,永远祝福你》,我感到很高兴。这首歌不仅是我的心声,同样表达了人民的想法,我能用歌声表达自己对祖国、对党、对解放军的祝福感到很激动。这首歌朴实而真挚,非常坦率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宋祖英对印青和他的作品有着自己的想法,《永远跟你走》是我和印青很多年前合作的作品,我觉得旋律美是歌曲最主要的特点。印青是个感情细腻的人,这一点从他的作品中就能感觉到,他平时是个很低调、沉稳的人,但内心却充满了火一样的热情。

    屈塬,1959年10月出生于陕西省乾县,1976年元月毕业于乾县阳洪中学,1977年参加文革后的首届  屈塬
高考,因以诗作文,不第。旋即从军,径入西部戈壁,在嘉峪关某部任坦克驾驶员。此后的30多年时间里,一直在军队工作。曾长期在野战部队担任作战参谋。1991年自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后留京,在总政治部宣传部艺术局任干事,2007年元月调任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团长。屈塬是上世纪末军旅文学界代表性青年诗人之一。自九十年代初从事艺术管理工作后,转而改写歌词。很快成为音乐界创作活跃、佳作频现的词作家。
    国家一级编剧,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团长,大校军衔。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从事歌词创作十多年,创作歌词数百首。主要作品有《传说》、《天路》、《大地》、《呼唤》、《一梦千年》及西部三部曲(《西部放歌》、《西部情歌》、《西部赞歌》)等。曾为《成吉思汗》、《格萨尔王》、《红娘》、《惊涛》、《大槐树》、《日出东方》、《红舞鞋》、《中华十大女杰》等数十部影视剧创作主题歌。还多次作为主创人员,参与《复兴之路》等国家、军队大型演出活动的创作。屈塬作为词作者,与许多著名作曲家都有过合作。他的作品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解放军文艺奖、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国家文化部艺术歌曲比赛金奖、广电局“中国原创歌曲奖”金奖、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作品金奖、奥运歌曲征集优秀作品奖,并多次获得全军文艺会演、全军声乐新人新作大赛、全军文艺新作品一等奖。因创作成绩突出,屈塬先后荣立二等功二次,三等功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