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金色时光小区:受益终生的100部教育书籍(22)《终身教育引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8:45:18

22.《终身教育引论》

(法)保尔•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最初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欧洲。进入70年代后,终身教育思想“几乎在世界范围内博得了赞许”。在《终身教育引论》中,作者保尔·朗格朗详细阐述了其对终身教育的理解。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试图说明终身教育在各个阶段中逻辑的和有机的发展。

    (1)作者通过分析现代人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认为传统的教育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急剧变化的社会的需要,因此他主张建立一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他说,“对于人,对于所有的人来说,生存从来就是意味着一连串的挑战。”

    (2)接着分析了实行终身教育的阻碍与动力。作者认为,虽然诸多的现实挑战在呼唤终身教育,但是仍然存在阻碍教学变革的保守的力量。通过对阻碍力量的分析,他明确指出了四种对教育体系变革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政治革命、消费者的论战、发展及其问题、成人教育。

    (3)作者认为,“一个人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后便可以终生应付裕如,这种观念横在迅速过时并在消失之中。”“教育正处于实现其真正意义的过程之中,这种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个人的发展,在于作为连续经验的结果得到越来越充分的自我实现。”这也是终身教育的总的概念范畴。

    (4)根据所搭建的关于终身教育的概念框架,作者进一步阐述了终身教育的内容、范围和目标。

    (5) 实施终身教育无一定的模式可循,因为各国有各国的具体情况、实际背景和急需解决的教育问题,但是可以遵循一定的原则。作者从影响终身教育的各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作者强调必须在思想与实践上把应用于儿童、青少年、成人的教育目标和方法联系在一起,“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

    第二部分,作者提出若干建议,同时阐释前一部分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是对第一部分内容的具体化。

 

 

【作者简介】:

      保尔·朗格朗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朗格朗于1910年出生在法国。巴黎大学毕业后,他曾在中小学任教多年。后来,他到法国的格勒诺布尔(Grenoble)工人教育中心担任领导工作,并曾在蒙特利尔(Montreal)的麦克吉尔(MeGill)大学讲授法国文学。1948年,朗格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下属的成人教育局工作,并于1962年成为该局的负责人。与此同时,朗格朗还负责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与成人教育有关的项目,并任法国文化和发展协会的秘书长以及教育发展委员会秘书处的成员。
     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的会议上,朗格朗以"education permanente"为题作了学术报告,该报告引起与合者的极大反响。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education permanente"改为英译"lifelong education",即终身教育。正是在这个学术报告的基础上,朗格朗于1970年写成并出版了其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An Introduction to Lifelong Educa-tion)。该书出版后,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国际上产生广泛的影响,被公认为是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原著选读】:

     “人们在一生的每个阶段,都可以接触和学习许多形式的智力、体力方面的知识技能,它们的大门总是敞开着的。

  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习惯,任何一个在青年时期掌握了一定技艺的人可以在任何时候成为新的技能的初学者和实践者。

  对于十分之九的人来说,教育就意味着学校,意味着性质特殊的、用过程、方法和专业人员体现其内容的一种活动--一个只能用它自己特有的名称"学界"来描述的世界。殊不知,学校是生活中的一个插曲,有出口的。

  (对于大众传媒对人的影响)说到底,唯一有效的过滤器是对这些文化商品消费者自己的良好判断能力、鉴赏能力和在知识上不受束缚的精神。必须鼓励和通过艰苦而系统的教育来训练听众和观众学会选择。他们必须从幼年、从家庭、从学校起就习惯于选择;他们必须习惯于对某种节目说"好"而对另一种节目说"不好"。还必须对用于这种娱乐和休息的时间长短做出决择。人在闲暇问题上最难但又最重要的训练,无疑是要学会把自己的时间合理地用于工作和休息,用于集体生活和独处,用于学习和娱乐。

  终身教育的原则是:一要保证教育的连续性以防止知识过时。二要使教育计划和方法适应每个社会的具体要求和创新目标。三要在各个教育阶段都要努力培养新人,使之能适应充满进步、变化和改革的生活。四要大规模地调动和利用各种训练手段和信息,这种训练和信息超出了对教育的传统定义和组织形式上的限制。五要在各种形式的行动(技术的、政治的、工业的、商业的行动等)和教育的目标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这些原则都服从于同一条件,这就是使教育成为生活的工具,成为使人成功地履行生活职责的工具。

  教学的人格化:如果教育要有意义,那它就必须使每个人按照他自己的本性得到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应是他自己志趣、倾向和能力的一种作用,而不是让他按一种只适用于特定的对象即学得快而且对学校制度顺从的"天才学生"的既定模式来发展。

  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对象是全面的人,是处在各种环境中的人,是担负着各种责任的人,简言之,是具体的人。而现代的人却是抽象化的牺牲品。

  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就是要适应个人作为一种物质的、理智的、有感情的、有性别的、社会的精神的存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范围。这些成分都不能也不应当孤立起来,他们之间是互相依靠的。

  小组活动:为了使小组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极为重要的是不仅要使全体成员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精神,而是要遵守若干规则。规则是在对成功与失败的观察与解释的基础上一点一点地形成出来的某种方法的实质,它们涉及到参加者的人数、房间的安排、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活动步骤等。

关于教育:教育就是利用人在其形形色色的全部经验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来发展人。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人上,放在发展上,放在差异的重要性上。"

 

【资料】

保罗·朗格朗与终身教育思想

保罗·朗格朗(1910- ),当代法国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议上,朗格朗以“education permanente”为题作了学术报告,引起与会者极大反响,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education permanente”改为英译“lifelong education”,即“终身教育”。朗格朗于1970年写成并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学会生存》发表之后,终身教育的概念更为全面、清晰、具体,促使终身教育由一种思想转为各国主导的教育政策和普遍的教育实践。

一、主要经历

保罗·朗格朗于1910年12月出生在法国加来的康普兰。他曾就读于巴黎大学,毕业后在中小学从教多年,并长期活跃在法国成人教育战线上,担任过法国职工教育中心主任,倡导成立了法国民众教育运动团体民众与文化会。1948年开始,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任职,60年代下半期担任终身教育科科长。他亲身参加各级教育工作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加上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体验,促使他以批判的眼光对当时的教育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反思,从而形成了改革旧教育、建立新教育的设想。

1965年12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巴黎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朗格朗以终身教育为题做了学术报告。他认为,数百年来,个人的生活被分成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教育应是个人从生到死一生中继续着的过程,因此,要有一体化的教育组织。今后的教育应当是,随时能够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次会议把法文终身教育一词(l'educaiionpermanente)译成英文(lifelongeducation),并且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终身教育的原则。此后,朗格朗陆续撰写《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1969)、《终身教育问题》(1970)等著作,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力提倡终身教育,开展系列活动。

l970年是“国际教育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集中讨论了终身教育问题。这一年该组织至少着手49项工程,都是直接与终身教育有关的,或者考察它在识字教育和职业进修等领域的应用,或者把它应用于规划新的活动,或者试图阐明终身教育的概念。朗格朗集中阐述其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1970)便是作为国际教育年的专著出版的。这本书已被译成18种文字。其中的有关主张己成为许多国家阐述和实施终身教育的主要依据,影响极为广泛。朗格朗亦由此被誉为“终身教育的倡导者之一”。

二、终身教育思想

(一)论现代人面临的挑战与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理论、思潮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有它本身的历史渊源,而且有着急剧变化着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等背景,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50年代下半期以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国际竞争加剧,因此,普遍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大力发展教育,开发智力。但传统的教育体系不包括学前阶段,而这个阶段是人才开发的重要时期;也不包括学生毕业后的成人教育,而这些现实的劳动力必须通过再教育才能跟上迅速发展和大量增加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才能适应社会需要。朗格朗看到,传统教育体系的缺陷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暴露无遗。他主张建立一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来取而代之。

  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分析认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他说,“对于人,对于所有的人来说,生存从来就意味着一连串的挑战。”教育和教育工作者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1当今世界的变化速度加快,从而破坏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平衡,也使教育必须寻求新的道路。

  2人口增长,不仅要求教育在数量上有所发展,并在教育的职能上以至性质上也需要有所改变。 

  3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迅速进步,要求并迫使各行各业的各类人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技能,从而要求发展成人教育。

  4政治舞台上的频繁变化改变着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职能,政治基础和政治结构方面的变更则导致社会日益要求公民承担只有经过适当的训练才有能力承担的任务和责任,并要求国家的各级领导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以必要的权威和能力履行职责。

  5信息增长促成了全球性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增进了国际间的合作与了解,同时要求人们不断接受教育训练,培养吸收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养成批判能力和选择能力,以真正使日益增多的信息发挥建设性作用。

  6闲暇时间增多,使得个人和社会要求运用多种认识。多种思维和表达手段来恰当而充分地利用这部分时间。

  7生活方式与人际关系出现危机,传统的各安其位、各行其道的生活方式已被动摇。

  8伦理道德危机,重视物质生活享受,各类传播媒介对肉体和物质尤其是对性的过分渲染,构成了对现代文明的挑战。

  9思想意识形态的发展,信仰与学说的多元化,令人无所适从。朗格朗认为,这些问题和需求所具有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将动摇整个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导致千百年来的教育传统严重失灵,教育不得不寻求新的道路,即终身教育的道路。

(二)论终身教育的发展阻力和动力

朗格朗认为,虽然诸多的挑战在呼唤终身教育,但是仍旧存在阻碍教育变革的保守力量。在他看来,阻力主要有四个。①教育事业的复杂性。教育牵涉面广并受多种因素影响,改革难以取得完全成功或迅速见效,从而往往使决策者在是否进行改革或如何改革的问题上举棋不定或畏缩不前。②无视供求规律的强制性原则既稳固了学校制度的本来缺陷,也养成了不愿变革与改进的惰性。③师资培训与招聘方式上的缺陷,使得教师队伍缺乏想象力与革新愿望。④权威人士对变革不感兴趣,也不希望变革,各种权威最怕的是探索精神。

朗格朗指出,与上述阻力相对,现代社会亦孕育了与之抗衡的四种动力。①政治革命,它必然要以教育为武器战胜传统影响,创立新的意识形态、观念体系和行为方式,从而必定带来教育革命。②教育消费者即学生的论争和批评意见,是促成思想观念进步和教育方式更新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推动改革的必要条件。③任何国家要向前发展并克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都必然伴有对教育的重视和改革要求。④成人教育的发展以不同于普通大中小学办学传统的新教育形式给教育带来了动力,影响并推动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其中包括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师生关系等等方面的创新。朗格朗深信,进步因素最终将战胜保守力量。

(三)论终身教育的含义与意义

  朗格朗认为,一个人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便可以终身应付自如的观念已经过时。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个人的发展和作为连续经验的结果得到越来越充分的自我实现。由此,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首先是组织适当的结构和方法帮助人在其一生中保持学习和训练的连续性,同时使每个人通过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真正和充分地成为自己发展的对象和手段。这也是终身教育的总的概念范畴。他认为,终身教育的含义和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下述各方面。

  1教育过程必须持续地贯穿在人的一生之中。因此,在人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关键时期,教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可使人生的每个过渡时间都丰富充实并使之成为人生前进道路上的进步阶梯;而教育过程本身的生命力也来自与人生发展中的时间的这种积极联系。

  2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一和种非强制性的教育,有利于进行教育革新,从而为解决当代社会严重的代沟问题提供了合理的方法。

  3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其重点就是要养成学习的习惯和获得继续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即所谓“学会学习”。因而它没有固定的方法,而是提倡动用多种方法,并注重吸收校外环境中形成的经验。

  4终身教育可通过扩大人们在学习、训练、专业进修和获得资格等方面的前景,扫除现有考试制度造成的不平等的选拔制和社会资源与人材的浪费,抑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创造等障碍。

  5终身教育贯穿于个性发展的始终,注重个性发展的统一性、全面性和连续性。它是由各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校内外教育组成的统一的有机体。因此,它要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必须进行一系列协调工作。

  总之,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换言之,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了教育的各个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

(四)论终身教育的实施原则

  朗格朗认为,实施终身教育无一定的模式可循,因为各国有各国的具体情况、实际背景和急需解决的教育问题,但是可以遵循一定的原则。他在《终身教育的战略》一文中提出了五条原则:①要防止知识的陈腐化,砍保教育的连续性;②要使教育计划与教育方法同各自社会特有的、独立的目标相适应;③要在教育的一切阶段,面向着进化、变化和变革的生活,培养活生生的人;④要解除强加于教育的传统定义与制度的束缚,大规模地调动、利用一切训练手段信息和方法;③要在各种措施(技术的、政治的、工业的、商业的等)和教育目的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

  根据这些原则建立起来的终身教育模式虽然在侧重点上会有所不同,但都服从同一条件,既使教育成为使人成功地履行生活职责的工具。此外,朗格朗认为,还有两项一般性建议可以帮助人们确定行动的目标和方法。

  第一,面向成人和面向儿童与青少年。就面向成人而言,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发展成人教育,提供成人教育经费,加强成人教育立法,扩大成人教育网,改革成人教育的内容等;就面向儿童与青少年而言,必须根据现代社会的目标和要求来检验并改进普通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设立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所谓长期目标就是按照终身教育的思想全面彻底地改造教育制度,最终达到一种“尊重人类、尊重人类的各个侧面和愿望的高效能的开放性的社会”。要实现这个长期目标,首先要达到两个短期目标:一是发展成人教育,以满足前述挑战所产生的教育要求;二是加强师资培训,突出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作用。

  此外,朗格朗还强调,教育是集体的事业,光靠专门从事教育的人无法向前推进,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与参与。一方面,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各部门以及各类人士来共同研究解决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参加教育决策;另一方面,随着教育超越传统的限制,教育人已不仅是教师的职责,在某一时刻和某些条件下对教学和训练负有职责的任何人都是教育工作者。比如,医生、工程师、牧师、政治家等组成庞大的教育工作者队伍,他们的相互交流和取长补短是形成可靠而生机勃勃的终身教育结构的先决条件之一。

  朗格朗作为终身教育理论的倡导者,其终身教育思想已形成了一定的体系。这在《终身教育引论》中已有较全面的反映。他从彻底改造传统教育制度出发,对终身教育做了较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实际建议。这在传统教育普遍受到抨击的年代,为开辟教育理论的发展新思路和为各国的教育改革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起了良好的开端作用,同时也为终身教育本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应该看到,作为一种教育理论,终身教育还不够完善。甚至在《终身教育引论》出版的十多年后,朗格朗在为《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撰写有关条目时,还声称“在目前的思考与实践阶级,终身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还不能对此下明确的定义”。

  继《终身教育引论》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书《学会生存》(1972),联合国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出版了它的研究报告书《回归教育棗为终身教育的战略》(1973),使终身教育理论日益丰富。这三本书被认为是70年代有关终身教育理论最重要的文献。其中《学会生存》影响极大,它在出版后的两年内已相继被译成33国文字。该书提出的21条革新教育建议的第一条是:“我们建议把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今后若干年内制订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也就是说,它要求全世界各国的教育按照终身教育的原则进行全面革新。此后,用终身教育概念来重新组织全部教育活动,在全世界迅速地扩展开来。多种终身教育设施如开放大学、老年大学及各种视听教育网络和远距离教育设施等不断发展。终身教育思想还成为许多国家改革教育的指导思想。正如朗格朗所预言的那样,这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形式是大有希望的。

读后感】

《终身教育引论》读后感之一

    《终身教育引论》是这次我想推荐的书。读着这本书总是让我有一种惊叹的感觉。书写成于上个世纪70年代,可其中作者朗格朗对于现代社会的一些认识,社会对人的挑战以及由此教育应该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帮助人更好地谋求美好生活,都让我觉得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没有实现。书中提出的终身教育的思想,并因此而要对整个从儿童时期开始的教育进行系统改造的想法,依然是我们现在追求的一个目标。教育是对人的"长远利益的关怀",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更是一种生存的必要准备。因此,在面对社会对人的诸多挑战时,教育应该成为帮助人们应对挑战、更好生活的手段,这就与现存的不适应社会生活要求的教育体系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可以说,终身教育不是简单地进行成人教育,它的实现有赖于整个基础教育体系进行相应的变革。它是一个整体的、连续的、系统的教育思想。 

      以下是该书中一些打动我的文字和段落,摘录如下:

    “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个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是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正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研究,通过实习培训,人才会有更大的潜在可能性去有效地、应付裕如地迎接他一生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由各类中小学和大学所提供的基础训练,并没有使儿童和青少年为成年后所承担的义务和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重要和迫切的事情是在单纯的智力活动这个狭窄范围以外,大幅度地扩展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必须为基础训练提出新的目标,必须制定、保持和发展判断能力、思考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方法,并且保持和发展属于每个人的、往往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损害的独特表现方式。......儿童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在个性发展的完整概念中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力图不用先验的方法去向人们灌输现成的、陈腐的文化;我们深信,教育工作者对其他任何一个人、特别是成人能提供的帮助就是给他以工具,将他置于一种环境,使他能够依靠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自己的日常经验、斗争、成功和挫折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独立思考,并逐步地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个性,使个性的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表现。”
    

    “如果一个成人对自己的教育失去了兴趣,如果他除例外情况以外总是对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没有热情,那就是由于他在易受影响的年龄即青少年时期没有从提供给他或强加给他的教育中发现他所需要和期望得到的东西。......考虑整个教育,考虑教育个阶段的连续性和相互关系。当我们说到终身教育的时候,我们脑子中始终考虑的就是教育过程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我们所说的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换言之,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地发展,包括了教育个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只有任何已知阶段A的教育,在其后续阶段B时仍能继续进行,阶段A的各种教育改革实际上才有可能实现,甚至也才能有设想的可能。......个人在离开学校或大学以后,就只剩下自己掌握的教育手段,他们在周围环境中没有各种工具和组织形式来进行适应不断发展的生活的活生生的教育......终身教育的概念是圆周式的:只有当人们在儿童时期受到了良好而合理的教育,这种教育以实际生活的需要为基础,又为社会学、心理学、身心卫生的研究成果和数据所阐明,他们才可能有名副其实的终身教育。” 
     

    “从长远来说,实现更美好的生活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在于建立一个彻里彻外地渗透着终身教育原则的社会,在于实施一种与社会的进步和成就紧密相联的教育。"
     "由于成人受到所过生活的影响,所以他们实际上保留了过去儿童时期的种种特点。这样的结果是,如果成人在早年所受的是使他们厌恶学习、不求上进的教育,或者这种教育没有充分培养他们形成继续教育过程所需要的坚韧性,......他实质上就是一个已告失败的人。”
 
     

    “(目前在大中小学进行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基于对个性的一种短视的认识:获得知识的能力被放到比情感、社交、审美、身体诸方面发展都重要的地位上,没有考虑到个性的差异,那些不符合模式的学生也就同发展低于正常水平的学生一样成了不受重视的边缘人物。选拔的需要压倒了训练的要求。以智力投资和货币投资中毫无疑义的浪费作代价换来的是制度化的失败。”
     

    “学校的职能是通过系统的训练"教会学生学习",其方法是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组织工作的能力、在分析和综合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同时鼓励他们养成对话和参加集体工作的习惯。......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未来的成人承担生活的责任和义务,接受变革和各种形式的智力和文化的冒险活动,适应社会习俗、道德观念和理论学说的迅速变化。” 
   

     这些语句总带给我一种温暖,让我觉得教育的美好,它对人类福祉的关怀。同时,又有一种悲伤,因为,时至今日,我们中的许多人依然接受着错误的、失败的教育。也许,这正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吧,为了教育能更好地为人类的生活谋求幸福而努力。

《终身教育引论》读后感之二

      结束了一学期忙碌的工作,开始了松闲的暑假生活,一直觉得,在平时的工作中不经意多多少少忽略了读读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教育书籍的愿望,于是打算假期里用心的从容的去查找适合自己工作学习提高的教育书籍作品,众多书目查找中,让我认为能现时和永时受益的作品就有《终身教育引论》这本论集。

    当代教育家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里首先阐明了终身教育的概念,集中讲述了终身教育思想,文论中的观点得到许多西方国家的赞同,被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的主导理念,对于现代社会的一些认识,社会对人的挑战以及由此教育应该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帮助人更好地谋求美好生活,都让我觉得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没有实现。书中提出的终身教育的思想,并因此而要对整个从儿童时期开始的教育进行系统改造的想法,依然是我们现在追求的一个目标。  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个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是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正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研究,通过实习培训,人才会有更大的潜在可能性去有效地、应付裕如地迎接他一生中遇到的各种挑战。由各类中小学和大学所提供的基础训练,并没有使儿童和青少年为成年后所承担的义务和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重要和迫切的事情是在单纯的智力活动这个狭窄范围以外,大幅度地扩展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必须为基础训练提出新的目标,必须制定、保持和发展判断能力、思考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方法,并且保持和发展属于每个人的、往往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损害的独特表现方式。……儿童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在个性发展的完整概念中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教育工作者对其他任何一个人、特别是成人能提供的帮助就是给他以工具,将他置于一种环境,使他能够依靠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自己的日常经验、斗争、成功和挫折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独立思考,并逐步地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个性,使个性的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表现。如果一个成人对自己的教育失去了兴趣,如果他除例外情况以外总是对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没有热情,那就是由于他在易受影响的年龄即青少年时期没有从提供给他或强加给他的教育中发现他所需要和期望得到的东西。……考虑整个教育,考虑教育个阶段的连续性和相互关系。当我们说到终身教育的时候,我们脑子中始终考虑的就是教育过程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从长远来说,实现更美好的生活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在于建立一个彻里彻外地渗透着终身教育原则的社会,在于实施一种与社会的进步和成就紧密相联的教育。书中的语句总带给我一种温暖和启迪,让我觉得终身教育的美好,它对人类福祉的关怀同时又有一种悲伤,因为,时至今日,我们中的许多人依然或多或少接受着不尽人意不相适宜的应试教育教育。目前在大中小学进行的教育是基于对个性的一种短视的认识:获得知识的能力被放到比情感、社交、审美、身体诸方面发展都重要的地位上,没有考虑到个性的差异,那些不符合模式的学生也就同发展低于正常水平的学生一样成了不受重视的边缘人物。选拔的需要压倒了训练的要求。正是现代教育的写照,我们为了考试为了上大学而学习,对结果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学习的本质。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未来的成人承担生活的责任和义务,接受变革和各种形式的智力和文化的冒险活动,适应社会习俗、道德观念和理论学说的迅速变化。这说明了学习的主要是让我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去适应以后的生活。培育“学会学习”的个体。朗格朗主张任何学习都把学得的知识加以条理化的能力、应付自如地处理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关系和一般与特殊之间关系的能力、把知和行联系起来的能力以及协调专业训练和学识广博的能力。在终身教育的条件下,要用方法来武装人们,使人们能在自己的整个求知道路上和文化生涯中得心应手地运用这种方法。当今时代,那种凭借某种固定知识和技能就能度过一生的观念已被抛弃,教育不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传统教育是传授知识的教育,把对学生的培养封闭在狭窄的对现行知识的记忆和背诵上,重点在于文化模式的再现而不是创造,忽视人的全面发展,重知轻能,陷入“唯书”“唯上”的泥海里。这种教育的结果是,教育与生活缺少联系,脱离具体的现实,偏向于选拔和分数,所培养的是失去个性和独立性的人。显然,传统教育带有明显的工具性特点,仅“满足了统治阶级和普通大众的利益”,却不能满足人性的一般需要和个体的特殊需要。这样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出能应对现代社会挑战,为人类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人。学习过程的重点都不能再放在设置局限、安排刻板的内容上,必须着眼于能力发展。终身教育意在“教人们掌握一种在自己整个求知道路和文化生涯中能得心应手地运用的方法”,即“学会学习”,从而造就具有新的生存价值和生存能力,能够解决新的生存问题的人。终身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打破传统教育的固有格局,整合社会多方资源,促使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能够获得不间断的发展,从而在度过富有意义的人生。

终身教育不是简单地进行成人教育,它的实现有赖于整个基础教育体系进行相应的变革。它是一个整体的、连续的、系统的教育思想,为教育能更好地为人类的生活谋求幸福而努力将是以后教育发展的方向!终身教育赋予成人教育以新的意义。成人教育不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延伸,而是立足于成人的特点和成人的需要、是非强制的、自由的教育 ,是对人的“长远利益的关怀”,让终生学习的人们整个人生终生受益,生命的全程感受和享略教育与生活的无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