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名表回收:《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诗词曲赋鉴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8:19:24
【怀古绝句十首】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注释】
  1.赤壁——山名,在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冈峦壁立,上镌“赤壁”二字。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孙权与刘备联军用火攻大破曹操军于此。沉埋水不流——言曹军伤亡重大,折戟沉尸于江中,而江水为之阻塞不流。
  2.“徒留”句——战舰上插帜,上书将帅姓氏,兵败后,空见船上旗号而已。
  3.喧阗——声音大而杂。一炬——一把火。指三江口周瑜纵火。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注释】
  1.交趾——公元前三世纪末,南越赵佗侵占瓯貉后所置的郡。公元前一一一年,汉并南越后受汉统治。公元四十年,当地雒民在征侧、征贰领导下起而反抗汉朝统治,遭马援镇压。三世纪以后辖境逐渐缩小。公元五八九年废。
  2.“铜铸”句——金镛,铜铸成的大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收兵器铸金钟和铜人。这里借指马援建立了战功。“铜铸金镛”,程高本改作“铜柱金城”以切合“交趾”之题,但从寓意说不能改(说详本诗“备考”),故仍从脂本。程高本改文所依据的史实是:铜柱,东汉光武帝时,交趾郡女子征侧、征贰姊妺为反抗汉官吏苏定的暴虐,起而反抗,得到九真、日南、合浦等郡越人、俚人的群起响应,攻克六十五城,自立为王。建武十八年(公元四二年),刘秀派遣马援率汉兵八千人合交趾兵共二万余人前往镇压,击败了起义军,征氏姊妺在作战中壮烈牺牲。马援便在交趾立两根铜柱为标志,作为汉朝的边界。金城,西汉始元六年(公元前八一年)所置郡名,辖境相当于今甘肃西南、青海东部一带。郡之西南为我国少数民族羌族所居。汉光武帝时,羌兵反汉人金城,建武十一年(公元三五年),马援率军击破羌兵,把七千羌人迁徙到三辅。振纪纲,所谓振兴国家力量,整顿法纪王纲。
  3.海外——古代泛称汉政权统治区域之外的四邻为海外。戎羌——羌族又称西戎。
  4.马援——(公元前14-49)汉将,字文渊,大畜牧主出身,王莽末为汉中太守,后依附割据陇西的隗嚣,继归东汉光武帝刘秀,参加攻灭隗嚣、平定凉州的战争。曾于金城击败先零羌兵,镇压交趾起义。封伏波将军、新息侯。后进击西南武陵少数民族时病死军中。
  5.“铁笛”句——这是连着上一句说的,意思是论劳苦功高当数马援,有笛曲可征其事迹,用不着去说汉初的张良。有谓张良曾吹笛作楚声,乱项羽军心于垓下,此实出好事者附会。马援镇压了交趾后,闻刘尚进击武陵五溪西南夷军败安没,向刘秀请战。帝怜其老,马援说自己尚能披甲上马,并当场试骑。刘秀称赞说“矍铄哉,是翁也!”(精神真好啊,这老头子!)结果他在南征途中病死,留存其诗《武溪深行》一首,写武溪毒淫,征途艰险,“铁笛”所吹之曲即指此。崔豹《古今注》:“《武溪深》,马援南征时作。门生爰寄生善笛,援作歌以和之。”子房,汉初张良的字。张良为刘邦建立统一的汉帝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刘邦曾称赞他说:“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所以举以比马援。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注释】
  1.钟山——亦称钟阜、北山,即今南京市东北的紫金山。宋代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刘宋〕文帝为筑室于钟山西岩下,谓之招隐馆。至齐周颙亦于钟山西立隐舍,休沐(假日)则归。后颙出为海盐令,孔稚珪作《北山移文》(移文是官府文书的一种,晓喻对方移风易俗,故名)以讥之。”诗即写其事。周颙,字彦伦,汝南(今河南汝南县境)人,《南齐书》中有其传。考史传所载,颙曾为剡令、山阴县令,而未尝为海盐县令,一生仕宦不绝,并没有隐而复出的事,其立隐舍于钟山,系在京任职时供假日休憩之用。孔稚珪所作乃寓言体游戏文章,假设山灵口吻斥责周颙,以讽刺隐士贪图官禄的虚伪情态,未必都有事实根据。
  2.“名利”句——你何尝存有什么名利观念。汝,你。程高本作“女”,二字相通。这句说周颙隐居钟山,语带嘲讽。
  3.无端——平白无故,也是讥语。被诏——指奉命出为海盐县令。出凡尘——离开隐舍,出来到尘世上做官。
  4.牵连——指世俗的种种牵挂、连累。
  5.嘲笑频——历来嘲笑隐士“身在江海上,心居魏阙之下”者甚多,不独孔稚珪之讥讽周颙。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注释】
  1.淮阴——秦代所置的县,即今江苏省清江市,故城在其东南。刘邦封韩信为淮阴侯于此。韩信(?-前196),淮阴人,初属项羽,后归刘邦,被任为大将,封为齐王,徙为楚王,又降为淮阴侯。在楚汉战争中破赵、平齐、击楚,战绩颇著。但后来他闹独立,搞分裂,阴谋叛汉,被吕后所诛。
  2.“壮士”句——指韩信年轻贫贱时曾遭淮阴恶少的欺侮,当时,他被迫从人家的裤裆底下钻过去。
  3.“三齐”句——韩信被分封齐王之日,正是决定他最后结局之时。秦亡后项羽将齐地分为胶东、齐、济北三个诸侯国,故称三齐。三齐位,指即齐王之位。韩信破赵平齐后向刘邦讨价,要求立他为齐国的假王。刘邦大怒,大骂使者。张良急忙踩他的脚,要他对韩信暂时容忍。刘邦马上改口骂道:“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立即封韩信为齐王。当时楚汉相持不下,“天下权在韩信”,韩信的向背关系重大,所谓“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齐人蒯通劝他不如割据一方,谁也不依靠,“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否则,“勇略震主者身危”,将来必自取其祸。韩信因受刘邦之封,不愿马上背汉。后来,他伏罪被处死前说:“吾悔不听蒯通之计。”
  4.“寄言”句——韩信早年贫困,品行不端,不事生产,“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受“胯下之辱”时“一巿人皆笑信以为怯”。这里叫世俗之人不要小看和鄙视他,是说他日后大有作为,且能受恩知报。
  5.“一饭”句——韩信有一次在城下钓鱼,一个洗衣妇可怜他饥饿,给他饭吃。后来韩信封王时,召见这个洗衣妇,赐赠千金以报答她的“一饭之恩”。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出纷纷口舌多。
  【注释】
  1.广陵——古郡、县名。广陵郡,隋时先称扬州,又改为江都郡,治所在今江苏省扬州巿。隋炀帝(杨广)大业元年(公元六零五年)三月,调动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挖通济渠,自长安直通江都。河渠两岸堤上种植杨柳,谓之隋堤。又沿渠造离宫四十余所,江都宫尤为华丽。同年仲秋,杨广率萧皇后以下嫔妃、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侍从等一、二十万人大举出游江都,水上龙舟楼船相衔二百余里,挽船壮丁八万余人,两岸骑兵护送,旌旗如林,穷极侈靡,耗尽国力,所过之处百姓遭殃。
  2.蝉噪鸦栖——柳树上多蝉和鸦,借以说隋堤景物。
  3.“隋堤”句——其实就是问当年的繁华欢乐如今是否还在。
  4.“只缘”二句——这是说,只因为隋炀帝喜欢游玩逸乐,得了个“风流”皇帝的称号,所以才招来了后世纷纷讥贬。确实,荒淫奢侈是隋炀帝的罪过,但开凿运河在历史上却是有功绩的。唐代参加过黄巢之乱的诗人皮日休曾写诗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汴河怀古》)对杨广的鉴赏,颇有相似之处。“占得”,程高本作“占尽”,与宾语“风流号”不相称。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注释】
  1.桃叶渡——在今南京市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桃叶是晋代王献之的妾,曾渡河与献之分别,献之在渡口作《桃叶歌》相赠,桃叶作《团扇歌》以答。后人就叫这渡口为桃叶渡。见《古今乐录》。
  2.“衰草”二句——因人名桃叶,而用花草萧瑟的秋天桃树上叶子离开枝条来说人的分别。
  3.梁栋——大臣的代称。王献之曾为中书令。多如许——多半如此。指难免都会有离别亲人的憾恨。
  4.“小照”句——意即题着字的壁上空悬着小照,画像。空悬,徒然地挂着。王献之曾在壁上题字及作画事见《晋书·王献之传》:“〔献之〕”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桓温尝使(献之)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侼牛,甚妙。”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笑,樗栎应惭万古羞。
  【注释】
  1.“青冢”——王昭君的墓。传说纷纭,一说在内蒙呼和浩特市南。王昭君,见《警幻仙姑赋》注。清代宋荦《筠廊偶笔》:“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黛色,故曰青冢。”近人张相文《塞北纪游》所记略同。别有“胡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之说,当出于附会。
  2.黑水——黑河,即今呼和浩特市南之大黑河。《清一统志》:“昭君死,葬黑河岸,朝暮有愁云怨雾覆冢上。”咽不流——以流水硬咽不流极写愁怨。
  3.“冰弦”句——传说昭君出塞,弹琵琶以寄恨。冰弦,一种蚕丝所制成的琵琶弦。杜甫《咏怀古迹(昭君)》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弹琵琶事本不属王嫱是晋代以后的附会。翟颢《通俗编》:“石崇《王明君辞序》云:‘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昭君亦必尔也。’石崇既有此言,后人遂以实之昭君,误矣!”
  4.“汉家”二句——指汉元帝遣王昭君和亲事。《西京杂记》中说,汉元帝因后宫女子多,就叫画工画了像来,看图召见。宫人都贿赂画工,独王嫱不肯,所以她的像画得最坏,不得见元帝。后来匈奴来求亲,元帝就按图像选昭君去,临行前才发现她最美,悔之不及,就把毛延寿等许多画工都杀了。这个故事并不符合史实(昭君是自愿和亲的),但流传很广,这里也用了。两句说,汉元帝的这套办法实在可笑,如此昏庸的皇帝受到历来人们的讥刺,他自己也该感到惭愧吧!樗栎,旧时说它是不成林的树木,用以喻无用的人。这妄指汉元帝。樗,臭椿。羞,蒙羞,被讥。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注释】
  1.马嵬——马嵬驿,亦叫马嵬坡,在长安西百余里处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杨贵妃死于此。杨贵妃,小名玉环,幼时养于叔父家。开元二十三年册封为寿王(玄宗之子李瑁)妃,后被玄宗度为女道士,住太真宫,道号太真。天宝四载册封为玄宗贵妃,极受宠幸。杨家一门因此显贵,其宗兄杨国忠为右丞相,三个姐姐封韩、虢、秦三国夫人,权势炙手可热。天宝十五载,安禄山叛兵攻破潼关,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到马嵬驿,六军驻马不进,杨贵妃被迫缢死,卒年三十八岁。
  2.“寂寞”句——脸上毫无生气,脂粉被亮光光的汗水所沾污。写杨贵妃缢死时的面相。渍,液体黏在东西上。程高本作“积”,误。从庚辰本。
  3.付东洋——付之东流,成空。
  4.“只因”二句——传说中杨贵妃的“风流”事甚多,是泛说。记其遗迹留香事的,如《新唐书·后妃传》谓玄宗从四川归来,过马嵬,派人备棺改葬,发土,得贵妃之香囊。刘禹锡《马嵬行》则说:“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传看千万眼,缕缉香不歇。”此外,《杨太真外传》中尚有贵妃领巾因风吹拂到贺怀智头帻上而引得一身瑞龙脑香气事。衣衾,戚序、程高本作“衣裳”,从庚辰本。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捞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注释】
  1.蒲东寺——唐代元稹《莺莺传》(一名《会真记》)和元代王实甫据此改编的杂剧《西厢记》中所虚构的佛寺名叫普救寺,因在蒲郡之东,所以又称蒲东寺。故事中张生与崔莺莺同寓居寺中而恋爱。
  2.小红——指莺莺的婢女红娘。骨贱、身轻——红娘是一个不苟同于传统礼教的女仆,她主动、热情地帮助张生和莺莺,在薛宝琴这样的贵族小姐看来,不安份的红娘是所谓骨头声得轻贱。“最”,程高本作“一”。
  3.“私掖”句——指红娘为双方撮合。掖,用手扶着别人的胳膊。
  4.“虽被”二句——《西厢记》中“拷红”一折写莺莺母亲郑氏为逼问私情而拷打红娘,但为时已晚,张生与莺莺早配成了一对。吊起,当为牵合谜底而用,是泛说,剧中只言拷打。勾引,用剧中张生语:“怕夫人拘系,不能勾出来。”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蝉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注释】
  1.梅花观——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中写杜丽娘抑郁成疾,死葬梅花观后面梅树之下,柳梦梅旅居该观,与丽娘鬼魂相聚,并受托将她躯体救活。后来二人结为夫妻。
  2.“不在”句——杜丽娘死前曾自画肖,像,并在画上题诗一首:“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末句中隐柳梦梅名字。
  3.个中——此中。拾画婵娟——指柳梦梅在观中拾得杜丽娘的自画像。婵娟,美好的样子,多形容女子。
  4.“团圆”二句——不要去回想春香来到而得团圆的情景,别离以来,西风又起,又过去一年了。春香,杜丽娘的婢女。剧中柳梦梅在外怀念丽娘,有“砧声又报一年秋”等语。
  【鉴赏】
  薛宝琴常夸自己从小跟随父亲行商,足迹广,见闻多。这是可信的。不过,说《怀古绝句十首》都是自己所亲历的地方的古迹则未免是信口编造。且不说她北至内蒙呼和浩特、南至交趾是否可能,即如蒲东寺、梅花观本传奇作者所虚构,又何从去寻找古迹呢?李纨关于“关夫子的坟多”的解说只是替她遮羞而已。宝琴对自己幼年经历的夸耀和怀古诗的总的情调比较低沉是一致的,都曲折地反映出她原先的家庭已经每况愈下了,否则她何至于前来投靠贾府呢?不过,她眼前所过的总还是贵族小姐的奢华生活,她真正悲哀的日子将随着四大家族的没落而到来,那时候她还会再一次走得远远的,而且将以十分感伤的心情来回忆大观园的生活。这一点,留待《真真国女儿诗》中去说。薛宝钗挑剔她妺妺做的蒲东寺、梅花观二首,说是史鉴中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要她另做两首,几句话把宝钗卫道者的脸孔画得十分维肖。黛玉笑她“矫揉造作”,可谓一语破的。
  《怀古绝句》是否真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制春灯谜儿呢?恐未必。《怀古绝句》不是真正的咏史诗,它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某些鉴赏,并不一定代表作者或小说人物的历史观,如果硬从这方面加以论述,将是勉强的。我们把对这些诗的另一种看法也提出来,因为有待进一步讨论,所以写在“备考”里,以供参考。后面的《五美吟》也仿此。
  【备考】大观园女儿的哀歌
  ——薛宝琴《怀古绝句十首》谜底试寻
  《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灯谜诗《怀古绝句》的真正“谜底”还没有被人们所注意到。过去,一些红学家总认为作者制灯谜而不交代谜底,是换新鲜,“卖关子”,好让读者自己去猜。于是,茶余饭后,各逞智能,纷纷晓喻谜底,说这是走马灯,那是喇叭,这像傀儡,那像马桶……恨不得把大观园女儿叫来问个究竟。这样固然也可以消遣解闷,但对研究本书来说却没有多大关系,因为这是“以假作真”。结果,不但搞错了方向,又把读者引入了歧途。
  我总觉得曹雪芹不至于如此浅薄。小说中之所以写“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的”,就是作者深知一些人有此癖好,而预先告诉他们不必在这上面去花费心思。不交代谜底,也正是因为当作灯谜看,猜对猜错,对小说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这些诗,在作为灯谜之外,应该另有真正的有意义的“谜底”。否则,为什么二十二回中所有的灯谜,连贾政之流都能一猜就中,而现在黛玉、湘云、宝钗等人反不及红学家们聪明,红学家所猜出来的这些谜底,她们竟一个也猜不到呢?可见,说她们都猜不到的,并非是走马灯之类的东西,而是她们所决不可能猜到的“谜外之谜”。
  这十首绝句其实就是《红楼梦》的“录鬼簿”,是已死和将死的大观园女儿的哀歌。——这就是真正的“谜底”。名曰“怀古”,实则悼今;说是“灯谜”,其实就是人生之“谜”。我们统计一下,在八十回之前早卒的和作者预示过她们后来将死去的大观园女儿(与主角贾宝玉无关、亦非大观园人物的尤氏姊妹不在内;续书者凭自己的想法把她们写成自杀的鸳鸯、司棋,以及诸如瑞珠、鲍二家的等一笔带过的人物也不在内),共计九人,即秦可卿、金钏儿、晴雯、香菱、林黛玉、贾元春、贾迎春、王熙凤、李纨。(李纨续书中没有死,这不符作者原意,第五回她的“册子”和“曲子”中已用“冰水”之喻和“抵不了无常性命”、“昏惨惨黄泉路近”等语预示过她的死亡结局。)我认为,十首绝句就是分咏这九个人的。现试解如下:
  第一首《赤壁怀古》是总说,写这个仕宦大家族在衰败过程中死亡累累,恰如赤壁鏊兵中曹家人马之“一败涂地”。否则,赤壁之战可写的话题尽多,何至于句句说死,写得如此阴森凄惨?小说不是自传,曹操与作者同姓也许是巧合,但小说中有作者的家世感慨在,这也是不言而喻的。“无限英魂在内游”,既是下面各首内容的提示,也表示死亡者实际上还不限于写到的这九个人。
  《交趾怀古》是说贾元春的。头四个字,脂本一律作“铜铸金镛”,这肯定是原文。后人为切合“交趾”“马援”,改成“铜柱金城”,这样改,以史实说是改对了,从寓意说是改错了,因为作者用“金镛”是为了隐指宫闱。汉代张衡《东京赋》中说“宫悬金镛”。南齐武帝则置金钟于景阳宫,令宫人闻钟声而起来梳妆。要宫妃黎明即起,就是为了“振纪纲”。总之,首句与元春“册子”中所说的“榴花开处照宫闱”用意相同。“声传海外”句与她所作灯谜中说爆竹如雷,震得人恐妖魔惧一样,都喻进封贵妃时的煊赫声势。马援正受皇帝的恩遇而忽然病死于远征途中,这也可以说是“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望家乡,路远山高。”但由于元春之死详情莫知,诗末句的隐义也就难以索解了。
  《钟山怀古》是说李纨的。她青春丧偶,心如“槁木死灰”,外界之事“一概不问不闻”,所以说她不曾为“名利”所系。她后来“被诏出凡尘”,“戴珠冠,披凤袄”,这完全是因为她儿子贾兰“爵禄高登”的缘故,并非她自己不愿当“稻香老农”。所以说“牵连大抵难休绝”。至于被他人嘲笑,在她的“册子”中也早有判词,所谓“枉与他人作笑谈”是也。
  《淮阴怀古》是说王熙凤的。“壮士须防恶犬欺”,“恶犬”就是贾琏,眼前他怕凤姐,将来凤姐反被他所欺,终至遭休弃回娘家,“哭向金陵事更哀”。脂评曾把二十一回“俏平儿软语救贾琏”与后半部佚稿中“王熙凤命强英雄”一回加以对比,叹息说:“此日阿凤英气何如是也?他日之身微运蹇,展眼如何彼耶?人世之变迁如此,光阴倏尔如此!”王熙凤独操大权,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以及包揽外界诉讼、放债等事的“三齐位”,既确“定”于秦可卿“盖棺”之时,同时,这也正是决“定”她将来下场的时刻。她日后获罪坐牢,执帚扫雪,被夫所弃,短命而死,(四十三回,尤氏对凤姐说:“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脂批:“此言不假,伏下后文短命。”)正是她自食恶果。对“弄权铁槛寺”、贪赃害人一节,脂评就指出:“如何消缴,造业者不知,自有知者。”“知其平生之作为,回首对无怪乎其惨痛之态”。蒯通预言过韩信的下场,秦可卿也曾托梦凤姐要她为自己留后路,他们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诗的后两句则是说刘老老报她“一饭之恩”。当初刘老老来贾府伸手告贷,虽得了凤姐二十两银子,却受尽了“轻鄙”,谁料到后来全凭刘老老,才把凤姐的女儿巧姐从火坑里给救了出来哩!
  《广陵怀古》是说晴雯的。前两句是写欢乐宴游生活的短暂。怡红院“粉垣环护,绿柳周垂”,通往柳叶渚还有一条柳堤,正好用“隋堤”作比。宝玉、晴雯“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所以说“转眼过”。晴雯的“册子”中说她是“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诗的后两句所说亦即此意。
  《桃叶渡怀古》是说贾迎春的。“衰草闲花映浅池”的景象七十九回中已经写到:迎春被接出大观园后,贾宝玉“天天到紫菱洲一带地方徘徊瞻顾”,“看那岸上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宝玉感伤之余口吟一诗,也是以“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起头的。“桃枝桃叶”本是同根,恰好喻宝玉与迎春的兄妺关系。诗的后两句是八十回之后的细节,无从揣测,后半部佚稿中是否会有宝玉空对迎春所遗之小照一类的情节,就不得而知了。
  《青冢怀古》是说香菱的。这个因“酿成干血之症”而“病入膏肓”的女子,她的“册子”上所画的“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干”的图景与本诗首句所写相合。香菱永别故乡亲人,身世寂寞孤凄,这就是第二句所寓的意思。“汉家制度”的“汉”,在这里是作“汉子”亦即“丈夫”解的。薛蟠为人横暴,而独怕“河东狮吼”,被悍妇夏金桂捏在手里,由她说了算,这样的家庭关系在古代社会尤其显得“堪笑”。“呆霸王”是草包,是不成材的“樗栎”,他连好坏也分不清,屈从金桂,虐待香萎,在作者看来真该永远蒙羞。
  《马嵬怀古》是说秦可卿的。前两句写她“淫丧天香楼”,悬梁自尽。“渍汗光”三字状缢者遗容,想象逼真。书中曾说她“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所以用“温柔”二字。后两句说的就是贾宝玉在她房中“神游太虚境”事。所以庚辰本“衣衾”二字是对的,不应改作“衣裳”。
  《蒲东寺怀古》是说金钏儿的。“身轻骨贱”之语不能认真看作严词谴责,作者是推崇《西厢记》的,所以不会去贬红娘。因为诗是拟宝琴所作并给大家传阅的,倘不责备红娘几句则有失闺阁小姐身份。就是书中写金钏儿,也还得说些王夫人“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这是平生最恨的……”一类彷佛是卫道的话。“私掖偷携”是说金钏儿与贾宝玉私下拉拉扯扯,二十三回、三十回中都曾有描写。被称为“宽仁慈厚”的王夫人虽然能一巴掌打得金钏儿“半边脸火热”,并逼她走上绝路,但这又怎能改变宝玉对她的亲近态度呢?书中写金钏儿与宝玉的关系是有隐笔的,这从四十三回“不了情暂撮土为香”中宝玉偷偷祭奠她时,见水仙庵洛神像而掉泪,并说洛神原是“曹子建的荒话”,“却合我的心事”等描写可以看出。
  《梅花观怀古》是说林黛玉的。杜丽娘受传统礼教约束,婚姻不自由,抑郁而死,在这一点上与林黛玉很像。小说中黛玉还常常有意无意地引用丽娘的唱词,可见两心是相通的。但“画蝉娟”在这里却是脂评所谓的“画中爱宠”的意思(参见《秋窗风雨夕》鉴赏),亦即成了“镜中花”、“水中月”的意思,说贾宝玉的愿望终于成了“画饼”。黛玉不能像丽娘那样死而复生,所以诗的第三句用否定语气说不能“团圆”。黛玉死于何时,脂评虽无明文,但《葬花吟》中已经作过“谶语”:“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同时,春天又是宝黛曾经以为可以实现美好理想的时节,所谓“三月香巢初垒成”是也。但后来“人去梁空巢已倾”,理想全破灭了。所以“团圆莫忆春香到”句还可能包含这些双关意在。脂评还说后来潇湘馆“落叶萧萧,寒烟漠漠”,如果这是宝玉“对境悼颦儿”时所见的景象,那就恰好与诗的末句相符合了。
  大观园女儿们写诗制谜,兴致勃勃,有说有笑,十分热闹。可是谁想到就在这背后,作者已为她们绘下了一幅昏惨惨的图画,预示着这一家族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的命运。从《怀古绝句》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红楼梦》一书在写法上不同于其它小说的特点。戚蓼生说它是“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两牍”,“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淫佚贞静,悲戚欢愉,不啻双管之齐下也”。这话是不错的。了解这一特点,透过其表面现象和“假语村言”,来看它的真意和实质,这对我们真止读懂这部古典文学巨著是十分必要的。
  【附录】猜薛小妹怀古诗谜种种
  灯谜儿,宝钗“镂檀镌梓一层层”,余拟猜纸鸢,第三句“虽是半天风雨过”暗藏“高”字。(按:周春以为小说中“曰史太君,即宗仁妻高也”。)宝玉“天上人间两渺茫”,拟猜纸鸢之带风筝者。黛玉“騄駬何劳缚紫绳”,拟猜走马灯。至薛小妹怀古灯谜十首,第一《赤壁怀古》,拟猜走马灯之用战舰水操者,内“徒留名姓载空舟”暗藏“曹”字。第二《交趾怀古》,拟猜喇叭,末句“铁笛无烦说子房”暗藏“张”字。(按:周春以为小说乃“序金陵张侯家事也”)第三《钟山怀古》,拟猜肉。第四《淮阴怀古》,拟猜兔。第五《广陵怀古》,拟猜箫。第六《桃叶渡怀古》,拟猜团扇。第七《青冢怀古》,拟猜枇杷。第八《马嵬怀古》,拟猜杨妃冠子白芍药。第九《蒲东寺怀古》拟猜骰子。第十《梅花观怀古》,拟猜秋牡丹。新正无事,试为一猜,当日大家所猜皆不是的,恐我所猜亦未必是也,安得起谙美人而问之?
  (周春《阅红楼梦随笔》)
  五十一回怀古诗灯谜,《赤壁》猜孟兰会所焚之法船;《交趾》似隐喇叭;《钟山》似隐傀儡;《淮阴》似隐马桶;《广陵》似隐柳木牙签;《青冢》似隐墨斗;《梅花观》似隐纨扇。
  (徐凤仪《红楼梦偶得》)
  宝钗灯谜,似是树上松球;宝玉灯谜,似是风筝琴,俗名鹞鞭;黛玉灯谜,似是走马灯。各灯谜,或猜着,或不及猜,变换不板。……《交趾怀古》,似是马上招军,俗名喇叭;《广陵怀古》,似是柳絮;《青冢怀古》,似是匠人墨斗;《蒲东寺怀古》,似是红天灯;《梅花观怀古》,似是纨扇。
  (护花主人[王希廉]《新评绣像红褛梦全传》)
  此书(按:嘉庆甲子刻“藤花榭”本《红楼梦》)的批语大部分均一种笔迹,即朱淇所录。此外另有一种笔迹……批的却很少。最显明的在第五十一回,蒲东寺、梅花观怀古两诗批曰:“后二首第一是帐须,第二是团扇。”此乃朱淇所录。文下又有批曰:“鞋拔。隐刺宝钗,作者深恶宝钗之词。”同一蒲东寺怀古诗,而一猜帐须,一猜鞋拔,其出二手甚明。
  (俞平伯《读〈红楼梦〉随笔》注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