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气罐加热带安全吗:风正千帆扬 ——赣州纪检监察机关“创新”工作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16:10

风正千帆扬
——我市纪检监察机关创新工作助赣州经济社会追赶跨越纪实

○杨忠万  李泽泉  记者丁天华

  风正千帆扬。有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的保驾护航,我市干群在追赶跨越的道路上走得更直、迈得更欢。记者许军 摄

  章贡大地廉风劲,浩荡清气扬赣南。

    驻足回眸,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围绕中心,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探索出了一条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工作大局的有效途径,以抓好反腐倡廉建设来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100.1亿元,同比增长34.3%,地方财政收入达55亿元,同比增长41.3%。赣州先后被评为“中部最佳投资城市”、“粤商最佳投资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

    在赣州追赶跨越的道路上,留下全市纪检监察战线为赣州经济社会追赶跨越保驾护航的深深印迹。

  2008年3月23日,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赣南宾馆召开。记者刘凯 摄

  抓好“牛鼻子”,让廉政共识成共为

    近年来,赣州市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推动反腐倡廉的“牛鼻子”紧抓不放。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多次强调,要按照年初部署、年中督查、年底交账的要求,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效落实。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市纪委将市委确定的20个大项64个小项工作任务,逐项分解并逐一函告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市直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完善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责任到人,细化任务”的“一岗双责”责任制。市领导在年中和年底两次分别听取分管的市直(驻市)单位主要领导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对分管范围、分管部门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向市委、市纪委报告。年底,市纪委组织检查组,分别对18个县(市、区)和市直(驻市)25个责任制牵头单位进行检查考核,对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工任务完成好的县(市、区)和市直(驻市)责任牵头单位进行了通报表彰。

    同时,严格责任追究。2007年以来,全市共对5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责任追究,其中党纪政纪处分44人,组织处理12人,此外,对5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

    通过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全市上下形成了抓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合力。

  我市开通“市长政风行风热线”,市领导走进直播间,直接接听群众热线,解决实际问题。记者刘凯 摄

  编好“防腐网”,让问题能事前防范

    老百姓对反腐倡廉建设有何要求,他们期盼纪检监察机关抓住哪些热点难点,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权力腐败?遍布城乡的7000多名党风廉政建设预警信息员,提高了预防腐败工作的针对性,回答了群众的疑问。

    2007年以来,我市建立健全了41个党风廉政建设预警信息工作站、605个党风廉政建设预警信息报送点,聘请了7165名党风廉政建设预警信息员,编织了一张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党风廉政预警信息网络。市纪委对信息员进行了统一培训,规范了预警信息报送、分析、处理、示警、保密工作机制。通过加强预警信息的分析与运用,全市形成了简约、有效、快速的党风廉政监测系统,有效地发挥了事前防范作用。两年来,市纪委预警信息中心共收集预警信息7459条(次),共解决预警信息中反映的问题3387件,把100多个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和未形成之前。

  筑好“温暖巢”,让环境得以优化

  2007年以来,赣州市以治理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低和为政不廉等影响发展环境的问题为目标,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创建群众满意机关”活动。这是纪检监察机关创优政务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的有效载体和工作抓手。

    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主动走向前台,接受群众监督。2007年,赣州在全省率先开通“市长政风行风热线”,在原来由市政府部门单位“一把手”接听热线基础上,每月由一位副市长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走进直播间,直接接听群众热线,解决实际问题。2008年1月2日和9月12日,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蔡晓明和现任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平分别与全体副市长一道,采用电视、广播和网络媒体直播方式与市民进行座谈,公开述职,并现场回复和解答群众问题或建议1052个。

    编织网络,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发展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为此,我市在企业中设立了优化发展环境监测点62个,每个监测点聘请了1名优化发展环境监督员,对各级政府履行优化发展环境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测评,提出意见建议。2008年,共收集监测点、监督员提供的信息772个,其中反映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问题82个,市、县两级投诉中心共督促有关部门解决或整改问题67个,对3个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对12名工作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口头告诫。

    严格兑现奖惩,落实责任追究。我市建立了机关作风效能“积分警示制”和科(站、所)长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制度,组织了机关服务对象对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打分考评。市委、市政府对考评中位列前10名的单位和科(站、所)长进行表彰并给予一个月工资的奖励,对考评中位列后3名的科(站、所)长在全市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扣发第13个月的奖励工资,并列为下年评议对象。创新行政审批方式,制定了《赣州市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办法(试行)》,着手抓好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平台建设,推进并联审批改革试点。

  治好“贪婪手”,让农民吃不了亏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为了确保中央、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防范和杜绝资金拨付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赣州市纪委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出台了《赣州市加强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资金使用、资金监督、报账条件、报账程序等内容都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定期编制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情况报表,实行定期报告制度。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落到实处。2008年,我市对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情况、林权改革政策执行情况等方面采取督促检查、自查自纠、明察暗访等形式,深入开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纠正了一批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行为。

    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违反资金使用和物资使用规定,以权谋私,以及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进行了严厉查处。2008年,全市查处涉农案件36起,涉农金额168.66万元,受党纪政纪处分39人;纠正违法调整或收回承包土地案件35宗;处理违法违规征占土地问题44个。通过整治行动,有效地促进了惠民政策的落实,较好地纠正了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管好“香饽饽”,让资产不会流失

  以前,很多人都有个认识误区,认为重点工程是个“香饽饽”,谁都想啃上一口。针对这一现象,赣州市纪检监察机关落实监管责任,建立监管机构,成立了市重点工程监督管理办公室。    

    市监督办公室建立了月报制度,要求行政监督责任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内部监督小组每月上报对重点建设项目开展监督的情况,督促其加强监管。纪检监察机关牵头组织力量,对全市24个重点工程开展了监督检查,对行政监管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内部监督小组实施监管的履职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有关单位进行了整改。

  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招投标秩序。推动组建了市、县、乡(镇)三级统一平台,制定了《市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暂行办法》、《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试行)》和《市政府进一步规范招投标的暂行办法》。

    加大招投标投诉件的调查处理力度。市纪委严肃查处了某单位综合楼工程和一项重点工程的路建项目等两起涉嫌串通招投标、转包的案件,收缴60余万元违法所得,并将查处情况在全市进行了通报,有力地震慑和纠正了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全市对重点工程建设领域的监管初步实现了三大转变,即从外行监督向内行监督转变,从分散监督向集中监督转变,从个别环节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

  护好“聚宝盆”,让产业不受伤害

  赣州独特的地质结构和有利的成矿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钨和稀土资源得天独厚,极其丰富,素有“世界钨都”和“稀土王国”之称。藏有钨和稀土资源的赣南矿山成为赣南“生金变银”、脱贫致富的“聚宝盆”。同样,钨、稀土产业集群是支撑赣州经济大厦的重要支柱。

  为把这一“聚宝盆”保护好,让它真正成为赣南迈上致富康庄大道的金钥匙,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强矿业优势产业集群的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我市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优势矿产资源整合工作的监督,清理纠正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投资入股办矿工作,制定了《清理纠正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投资入股办矿问题的规定》和《加强矿业管理监察工作措施》,清理纠正3名干部参股办矿问题,退出股金46万元。与此同时,市纪委牵头,联合组织、审计、矿产管理、税务等部门人员组成了巡视组,对部分重点县资源整合情况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项巡视,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整改。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联合矿管、公安、供电等单位,对全市非法稀土开采点进行联合执法,对非法采矿点重拳出击,对3处非法采矿点进行了查处。龙南县强化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坚持“动态巡视”、“专项检查”、“责任倒查”三结合,追缴漏缴规费1000余万元,对7名相关责任人分别给予了责任追究。

    风正千帆扬。正是有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的保驾护航,我市干群在追赶跨越的道路上走得更直、迈得更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