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逃生作文500字:家庭艾灸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41:15

□记者刘晓莲
  五十多岁的黄女士患了肩周炎,胳膊有时疼得抬不起来,天气变化或劳累后,疼痛往往会加重,后半夜常会疼痛不止,不能入睡。有时连吃饭穿衣、洗脸梳头都感到困难。她听别人说艾灸可以治病保健,于是跑到一家医疗器械用品商店买了艾条和温灸架,回家后就开始熏,但她对艾灸的使用方法没有多少了解,不知道有什么禁忌。
  河南省中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李中心说,艾灸,是指选取陈年熟艾去掉杂质粗梗,碾轧成绒,特制成艾条、艾柱,点燃后直接接触皮肤表面,刺激人体的穴位或特定部位,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它具有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逐疲;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六大功效。同时,对面部可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肤色红润白嫩;对眼部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延缓眼部的松弛老化现象。
  看来艾灸不仅能辅助治疗多种疾病,还能延缓衰老、养生保健呢。
  ●施灸时离皮肤10~30mm,至皮肤温热发红
  那么买来艾条后,该怎么使用呢?李主任介绍说,艾灸大致可分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
  1.穴位艾灸取艾条一支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又不致灼痛或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要灸的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烧)、回旋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也可以配合各种艾灸器使用,如温灸盒、温灸架等,主要是为了固定艾条、使用方便。
  2.局部艾熏可以用3~6根艾条,用胶带捆成一排,距离皮肤10~30mm,上下来回艾熏。
  如痛经,用6根艾条,来回熏小腹至肚脐,一周2次,一次30~40分钟,促进小腹的血液循环。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条从颈部风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钟左右。在艾熏时,一定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不能受凉。
  如腹部受凉、腹泻等,可以用几根艾条熏小腹至肚脐的位置,可以祛寒。
  如小孩子遗尿,同时伴有手脚冰凉、面色苍白、舌质淡、舌苔白等症状,可以用1~2根艾条熏肚脐及周围,熏5~10分钟,然后再到背后熏脊柱及肾,可以补气、补肾、祛肾寒。
  如有口臭,舌质暗紫或者舌苔发黑,说明脾胃寒气非常重并伴有经络淤阻,可以用3~5根艾条熏小腹到肚脐周围,每天20分钟,隔天一次,坚持一周,口臭就会消失。3.全身艾熏(1)全身熏艾条前要喝生姜红枣桂圆羹,以养生补阴。用3片生姜,10粒红枣(去核),10粒桂圆(去核),加水煮15分钟,倒入粉碎机打成糊状喝下。
  (2)将生姜切成薄片,上锅蒸软后备用。
  (3)夏季用6~8根艾条(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点燃。
  (4)将蒸好的姜片贴在后背上。点燃的成排艾条,保持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上下慢慢移动,通常熏30~40分钟。
  (5)在小腹及肚脐的周围都贴上姜片,上下熏20~30分钟。
  (6)在双小腿的外侧、内侧,从脚踝至膝部上下、来回各熏30~50下。
  ●不是什么人都适合艾灸
  当然,艾灸也有它的禁忌证,并不是什么人都适合艾灸,比如大醉大怒大惊大喜过劳过饱时禁灸,皮肤过敏者、孕妇、妇女月经期间不宜艾灸,有热性病、阴虚阳亢以及邪热内积的人不宜艾灸,所以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施灸。如果在艾灸中突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出汗、颜面苍白等症状也就是晕灸时,应立即停止施灸,开窗通风。如遇温度过高有热烫感,应及时停止或增加艾灸的距离,以免灼伤。
  推荐几种实用的艾灸养生方
  河南省中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李中心为读者推荐了几种实用的艾灸养生方:
  (1)独灸关元养生方【施灸方穴】关元。【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2)一般强壮艾灸养生方:
  作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关元,或单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几分钟到30分钟即可,既无多大痛苦,又经济实惠。长期坚持施灸,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其效果绝对不亚于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保健方法。
  (3)艾灸美容方除皱方穴:百会、阳白、印堂、下关、神阙。
  祛色斑方穴:四白、迎香、肝俞、脾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及色斑局部。
  瘦身方穴:三焦俞、阳池,配合大椎、命门、三阴交、地机。
  阴陵泉
  地机
  三阴交
  太溪
  大椎穴
  肝俞穴
  命门穴
  膈俞穴
  脾俞穴
  肩井穴
  三焦俞穴
  百会穴
  胃俞穴
  肾俞穴
  足三里
  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