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刀杆节图片:信用证软条款及实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07:08

尽管我国出口贸易也接受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多种支付方式,但主要的收汇方式仍然是跟单信用证。为此,我们应对跟单信用证的条款,尤其是软条款深加研究,这样有利于工作操作和安全收汇。

. 货物检验证明或货运收据由进口商或开证人授权的人出具和签署,其印鉴应由开证行证实方可议付的条款等等。

这些条款对受益人来说极为不利,因为进口商或进口商授权人如果不来履行就不能出具检验证书或货运收据,这必然影响货物出运。但是,即使进口商检验并出具了证书或货运收据,如果未经开证行证实,也会造成单证不符。1999 1 月,某三资企业将制好的一套单据交来交通银行汕头分行议付,经银行审核,发现其检验证书未按信用证条款要求的经开证行证实。企业得知后,希望把证书再寄给国外进口商,请其要求向开证行证实,但由于往返时间长,如果寄去后再寄回来又会影响交单时间,所以,只好以单证不符寄往国外开证行。由于该客户是老客户,又是资信较好的客商,所以,最后还是把货款收回来了,但是开证行已扣除了 50 美元的单证不符费和 30 元的电报费。

. 检验证由进口商出具和签署并由受益人会签。同时,其印鉴应与通知行持有的记录相符。

这种条款对受益人很不利,因为主动权已掌握在对方手里。同时,不仅影响了议付时间,造成了单证不符,而且还影响了银行与企业间的关系。因此,受益人应洽知进口商通过开证行来函或来电修改或删除,以便受益人操作和安全及时收汇。

. 检验证由某某出具并签署,他们的印鉴必须由通知行证实。

这个条款对受益人也是不利的,而且开证行并没有将印鉴资料寄给通知行,致使通知行无法证实。另外根据 ucp500 号规定,通知行应遵守合理谨慎的原则,检查其所通知信用证的表面证实性,以保护受益人的权益,因而没有义务审核某某进口商的印鉴。

. 票据应出具在有受益人名称的信函笺上,注明全称和地址。

对于这一条款,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发票出具在有受益人名称的信笺上,打上其地址就可以。但也有人认为,即是在受益人的信笺上出具发票,其发票上也要打上受益人名称的全称和地址,不能只打上地址。最近有一家企业按照第一种意见制作单据,即只打上地址,结果国外开证行提出不符。笔者认为,这个条款仍不明确,应向国外开证行询问澄清以便正确制作单据。

. 货运收据由进口商或进口商授权的人出具并签署,其印鉴必须与开证行的档案记录相符。

对此,受益人不能把握其印鉴是否相符,因此,出口商应洽知开证人通过开证行来函或来电报修改或删除,以便安全及时收汇。

. 由进口商授权人出具并手签的货运收据。其印鉴必须符合信用证开证行的票据中心的记录。

对于这个条款,受益人不能把握其印鉴是否符合。因此,应洽改。

. 由进口商授权人出具并签署的货运收据,其印鉴必须符合开证行持有的记录。

对于这个条款,受益人同样不能把握货运收据上的签字和图章与开证行持有的记录相符。因此,应洽额修改。这都是一些非正常性条款,也是出口商所不应接受的。

众所周知,由于开证人或开证申请人,授权人签发检验证这一条款不仅违反了有关进出口商品检验需由一个独立贸易关系人之外的第三者、一个有资格、有权威性的检验专业机构来执行惯例,而且也违背了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500 号第四条规定"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当事人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与单据有关的货物服务或其他行为。"根据惯例,银行不介入买卖或不参与交易,上述条款,开证人授权的代表签字须经本行(开证行)或通知行证实等,意味着银行参与了交易,违背了国际贸易惯例。因此,这种条款,明显是开证申请人与开证行串通一气,坑害出口商的。假设企业所交货物与合同规定完全一致,开证申请人授权的代表也出具了检验证,只要开证申请人勾结银行,指示银行否认该代表是经该行同意的,那么,企业就不能从银行获得货款。为此,为了出口商本身的权益,应加强对信用证条款,尤其是软条款的审核,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洽知进口商通过开证行来函或来电报修改或删除,为顺利出运货物和安全及时收汇铺平道路。

 

实践中常见的软条款

1. 信用证暂时不生效,何时生效由银行另行通知。

2. 信用证规定必须由申请人或其指定的签字人验货并签署质量检验合格证书,才能付款或生效。

3. 信用证对银行的付款、承兑行为规定了若干前提条件,如货物清关后才支付、收到其他银行的款项才支付等。

4. 有关运输事项如船名、装船日期、装卸港等须以申请人修改后的通知为准。

5. 信用证前后条款互相矛盾,受益人无论如何也作不到单单一致。

但是,尽管具有上述条款的信用证,并不必然就是软条款信用证,如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公布的一案例〔法公布(2001)第 2 号〕中,信用证规定:"由申请人发出之货品收据,申请人之签字必须与开证银行持有之签字式样相符。"两审法院都并不认为该条款属于软条款,而认定受益人提交的单据的签字因与银行持有的签字式样不符构成单证不符。

实践中,由于各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和经常性做法不一,有些要求对于其他当事人而言,属于软条款,对于另一当事人就不是软条款而是正常做法所要求的条款。

因此,判断何谓软条款,尚需要结合当事人的交易习惯和做法予以判断,而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前面提及的一些主要的软条款现象,也只是作为一种判断之参考。总之,对于何谓软条款,是需要根据个案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