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应用题:珍视孩子的天赋才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12:56

——如何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导入:

   创造力是每一个人作为人类成员都具有的天赋潜能,它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下,人人都可以表现出创造性。

                      ——马斯洛(心理学家)

   创造力的特征是创造,除了发明东西,比如找出问题设法解决,用新的方法去做事情,甚至今天早上用吸管来喝粥也是一种创造。

小调查

    曾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分4个年龄层次进行的实验。他们首先对45岁的年龄层进行测试,发现只有5%的被认定有创造性;接着他们又在25~45岁之间的年龄层进行测试,结果竟然也只有5%的人合格。测验继续进行下去,心理学家发现,17岁年龄阶段的测试令人鼓舞,有创造性的人的比例上升到了10%,接着更令人惊讶的结果出现了,5岁的儿童中,具有创造性的人竟然高达90%!

 

第一篇:展开"想象"的翅膀

给香蕉“洗澡

那天晚饭后,我洗完碗从厨房出来,看见儿子正兴致勃勃地在一个大杯子里洗着什么。我一看,杯子里盛满了水,里面竟是香蕉皮!再看放在一旁的香蕉,卧在一汪水中,更是“惨不忍睹”。我刚要发怒,又转念一想,应该先问清楚再发怒也不迟。于是我问他在干什么,儿子兴冲冲地头也不抬地说:“妈妈,我在洗衣服呢!”

    ——“洗什么衣服呀?”

    ——“香蕉皮衣服。我刚给香蕉洗了‘澡’,现在正给它洗衣服呢!”

——“儿子,这衣服哪儿来的呢?”

    ——“妈妈,是我从香蕉店里买来的。”  

还没等我再继续发问,儿子颠颠地找来玩具盘子煞有介事地说:“妈妈,我要把衣服放在这个盘子里,拿到阳台上去晾一晾,回来再把这杯水倒在卫生间里,妈妈和我一起去,好吗?”“好呀!”我跟在儿子后面,看着他认真地把一片片洗得近乎透明的香蕉皮晾在最矮的细铁丝上,然后跑回去把那杯水倒在卫生间的水池里。看着儿子的一举一动,我心里涌上许多感慨。孩子的思想是纯洁的,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眼睛所观察到的动作与种种事物。如果此时只看到他弄脏了茶几、地面、杯子,觉得儿子的做法不可理喻,不加询问便进行训斥,那扼杀的不仅是孩子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还桎梏了孩子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行为欲望。而且,家长应该相信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对生活的理解,他能够正确理解这些生活现象。

 

要想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父母必须首先了解创造力的特征,并能加以鼓励。面对孩子的创造力行为,父母更要有耐心,会包容、会赞美,鼓励孩子多看、听、触摸、操作、探索。父母要倾听孩子的表达,热衷于他的想法,还要尊重他的意见及好奇心,这样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

 

有创造力孩子的特点:

 

1、               他们对人与事物较敏感,点子多,问题多,常常是打破沙锅问到底,而且不会轻易满足简单的答案;

2、               他们回答问题时总有自己的看法;

3、               他们通常是不按牌理出牌;

4、               他们喜欢给日用品设计新奇用法;

5、               他们好奇心强、想像力丰富;

6、               他们经常有幽默感;

7、               他们喜欢做较难、较具有挑战性的事;

8、               他们对有兴趣的事很专注,而且多才多艺。

 

如何培养和保护好孩子的创造性呢?

      营造民主、宽松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形成独特的个性,表现有创新意识的思维、举动很重要。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小,需要成人照顾而把他看成是成人的附属品,要受成人支配。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应该允许他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空间。比如:允许孩子有希奇古怪的想法存在,给孩子一块由他或她自主“摆摊”的地盘,接受孩子对成人的合理建议,相信孩子们的每一次保证等等。(想想自己家里是这是少了点民主?多了点强权?)

 

培养、训练孩子的想象。

想象是孩子思维活动的主体。想象越丰富,思维也越活跃。培养孩子的想象,在于培养想象的思路。比如,要孩子们尽可能多的说出红砖的用途。有的小朋友说,红砖可以造房子,砌围墙,铺地等。这些答案仅限于“建筑材料”范畴。有的小朋友说,可以当锤子钉东西,可以在地上画画。他的思维就突破了“建筑材料”的范畴等等。这就是扩散性的想象思维。 

  

全方位地扩大孩子的阅历。

知识和经验是孩子构成丰富想象的材料。有句老话:“见多识广”。教给孩子的知识要尽可能广博,可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以涉猎生物、化学、电子等等。但要注意,宜广不宜深。在家中,如果看见孩子在自言自语,不要讥笑他;看见孩子在沉思,不要打断他;要允许孩子做白日梦,多给孩子玩游戏等等,这些都是有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发展的。

    发现、保护并且培养幼儿的创造潜力,是培养、造就创造型人才的第一步,这是每个家长不可忽视的。

什么是好奇心

       好奇心就是人们希望自己能知道或了解更多事物的不满足心态。

    如果你真心希望你的人生能不断成长,那么就得有像孩童般的好奇心。孩童是最懂得欣赏“神奇”了,因为那些神奇,能占据孩童的心灵。

       如果你不希望人生过得那么乏味,那就生活中多带些好奇心;如果你有好奇心,那么便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奥妙之处,你就能更好地发挥潜能。这是个环环相扣的道理,你有必要好好去研究,因此好好发挥你的好奇心,那么人生便是永无止境的学习,其中全是发现“神奇”的喜悦。

 

  著名科学家都可以说具有好奇心的。

  牛顿对一个苹果产生好奇,

  瓦特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也是十分好奇,最后改良了蒸汽机。

  爱因斯坦从小比较孤僻喜欢玩罗盘有很强的好奇心。

  伽利略也是看吊灯摇晃而好奇发现了单摆。

还有爱迪生小时候看母鸡孵鸡蛋自己也尝试孵了一天,这也可以。

 

  一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这个圆像什么?幼儿园里的孩子讲出了几十种;小学学生讲出十几种;中学生讲出八九种;大学生讲出二三种;社会上的人们(包括局级干部)一种也讲不出,因为不敢讲。

事出夸张。但这不就是我们“通过学习”后的结局吗?越学,越不敢想象,越把自己禁锢在死的知识里,思维越是萎缩,终于成为不敢想不敢说的人,于是被社会称誉为“成熟”。

 

  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

    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
                         ——塞缪尔·约翰逊

    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居里夫人名言

 

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

 

孩子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到新奇,什么都想知道,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寻找答案。注意孩子提出的不寻常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想法,抓住时机进行启发诱导,而不要直接给出孩子问题的答案,让孩子能发挥想象去思索,或从书本等去了解真相,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既教育孩子又培养其好奇心与求知欲。

 

赞美孩子的创造性举动

 

儿童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家长应认识到,好奇是孩子认识世界、接触社会的起点,如果不予以支持和鼓励,不仅会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而且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应在日常生活中及时表扬、鼓励孩子的积极思维。为使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和正确引导,家长和教师应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切实改正。

童言无忌

一个课堂上,年轻的女教师问自己的小学生:“你们谁能够说出自己身体上对称的部分有哪些?”  

一些学生回答:两只眼睛对称;一些回答:两条眉毛对称:还有的说:两个耳朵、两个鼻孔、两只手、两只脚对称等等。

这时,有个小男孩站起来一本正经地回答:“老师,我们的两半屁股对称!”。全班同学“轰”地一声大笑起来。老师一楞说:“啊,也对!”还有,小男孩得意地说:“我们的两只小蛋蛋也对称!”

全班同学笑得差不多要在地上打滚。

第二篇: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发散思维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朱棣文教授在评论中国的留学生时,曾多次提到:“中国的留学生,学业成绩都是很好的,但知识面不够宽;还有就是胆子太小,觉得书上的知识就是天经地义的,不能随便加以怀疑,跟美国的学生有很大差别。”“中国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

 

  保护孩子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孩子大胆提问题

好奇心,实是人的天性。好问,更是孩子积极思维,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表现。但事实上,有多少这样的事例:孩子没完没了的“什么”和“为什么” ,最终因家长的不耐烦而渐渐消失;又随着年岁的增长,学业任务的加重,原本的独创性也渐渐地被磨平。

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曾因为没完没了地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被师生讥讽为“笨蛋”、“傻瓜”,而被迫退学。但在他母亲的精心爱护和鼓励下,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可见保护孩子“提问”的积极性多么重要。

鼓励孩子要敢于质疑,不盲从书本

笛卡尔曾说:“要追求真理,我们必须把一生中所有事物都来怀疑一次。”可以说,伽利略是具有这种怀疑、批判精神的典范,正是这种精神促使他纠正了流传20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错误观点。我们的教科书上难道没有错误吗?参考书或练习卷的答案都千准万确吗?孩子敢于质疑,不仅是自信的表现,更是创新精神所必需的。

相关链接:发散思维训练题


 练习1:字的流畅
    请在10个十字上加最多三笔构成新的字.
    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
    请在“日”字、“口”字、“大”字、“土”字的上、下、左、右,上下一起各加笔划写出尽可能多的字来(每种至少3个)。


练习2:观念的流畅
尽可能多地说出领带的用途;
尽可能多地说出旧牙膏皮的用途;
什么“狗”不是狗;什么“虎”不是虎 ;
什么“虫”不是虫;什么“书”不是书 ;
什么“井”不是井;什么“池”不是池 ;


练习3:雨伞存在的问题:
1、容易刺伤人;
2、拿伞的那只手不能再派其他用途;
3、乘车时伞会弄湿乘客的衣物;
4、伞骨容易折断;
5、伞布透水;
6、开伞收伞不够方便;
7、样式单调、花色太少;
8、晴雨两用伞在使用时不能兼顾;
9、伞具携带收藏不够方便;等等。
解决方案:
1、增加折叠伞品种;
2、伞布进行特殊处理;
3、伞顶加装集水器,倒过来后雨水不会弄湿地面;
4、增加透明伞、照明伞、椭圆形的情侣伞、拆卸式伞布等;
5、还可以制成“灶伞”,除了挡风遮雨外,在晴天撑开伞面对准太阳,伞面聚集点可产生500度的高温,太阳伞成了名副其实的“太阳灶”,用途一下子就拓宽了许多。


练习4:方法发散
(1)每天早晨上班上学,交通非常紧张,有哪些办法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呢?
(2)你对电话机的铃声可以做哪些改变?
(3)要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哪些方式可以运用?


练习5:结构扩散
用8根火柴作2个正方形和4个三角形(火柴不能弯曲和折断)。
一般在正方形中作三角形都容易从对角线入手,但对角线的长度大于正方形的边长,所以反过来想,又组成三角形,又有相同的边长,那就要错开对角线。


练习6:因果关系发散
如果人没有了蚊子,会发生什么事情?


练习7:材料扩散
如果可以不计算成本,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做衣服?


练习80是什么?(至少想出30种)
脑袋、地球、宇宙、圆、英文字母o、氧元素符号、鸡蛋、扣子、面包、铁环、孙悟空的金箍咒、杯子、麻子、圆满、结束 ……


练习9:谁更胖?
两个朋友外出旅游,夜晚在一家旅馆过夜,谈到了体重的问题。两个都认为自己比对方瘦,但到底谁更胖呢?看来只有称一称才知道了。于是他们向旅馆借体重秤,可旅馆只有一台小磅砰,而且最多只能称20千克的物品。这该怎么办呢?
其中一人拿来一些小小的道具,就把问题解决了?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

 

训练的要点


    (1)注意跳出逻辑思维的圈子,大胆想象,而不必担心其结果是否合理,是否有实用价值。


    (2)尽量追求独特性。从流畅性到变通性再到独特性,循序渐进,逐渐就可以进入较高水平的发散思维状态。


  

故事:让失去变得可爱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1、不追求问题解决的唯一正确答案。要让孩子尝试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答案,注重孩子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2、正视孩子的错误。要多问几个“你为什么这样想?”善于发现错误背后孩子思维的火花、智慧的萌芽。孩子的错误是学习探究的标志,是一种学习经验,是有价值的。

       3、不急于求成。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键是让孩子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有勇气面对问题;不必有乎孩子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在于孩子发问的独特性、创造性。只有孩子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孩子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什么是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以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为主要特征。

 

故事:希腊老师的辩术

     有一天,两个学生去请教他们的希腊教师。问道:“老师,究竟什么叫诡辩呢?”

     希腊老师望望两个学生,想了一会儿,说:“有两个人到我这里做客,一个很爱干净,一个很脏。我请他们两个洗澡,你们想想,他们两人中谁会洗呢?”

     学生脱口而出:“那不用说,当然是那个脏的。”

     希腊老师摇摇头:“不对,是干净的去洗。因为他养成了爱清洁的习惯,而脏人却不当一回事,根本不想洗。你们再想想看,是谁洗澡了呢?”

     学生忙改口:“爱干净的!”

     “不对,是脏人,因为他需要洗澡,”老师反驳后再次问学生,“这么看来,谁洗澡了呢?”

     “脏人!”学生只好又改回开始的答案。

     “又错了,当然是两个都洗了。”老师说,“爱干净的有洗澡的习惯,脏人有洗澡的必要,怎么样,到底谁洗了呢?”

     学生眨巴着眼睛,犹豫不决地说:“那看来就是两人都洗了。”

     “又错了!”希腊老师笑道,“两个都没有洗。因为脏人不爱洗澡,而干净人不需要洗澡。”

     “那……老师你好像每次说得都有道理,可每次的答案都不一样,我们该怎样理解呢?”

     “这很简单,你们看,这就是诡辩。”

 

 

特别提示:

 

创意就是财富

 

       想象力产生创意,而创意产生财富,不要忽视自己的奇怪念头,也许这些念头会给自己带来滚滚财源。请不要笑话孩子幼稚的念头,也许自己不经意的讽刺会扼杀一个天才,也会流失将来一大笔财富,不必受传统思想过多的束缚,让孩子多动脑筋,从小培养他的想象的。

 

故事:司机考试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说。

“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

“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

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

 

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允许孩子失败

孩子毕竟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限,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父母不可过于追求完美,父母如果总是对孩子表示不满和批评,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失去自信。所以,下一次当你再要抱怨的时候,先想一下,这个过错是不是跟他们的年龄有关?10年后他们还会这样做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别再唠叨个没完。

掌握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巧

“想像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在和孩子一起讨论的时候,家长要善于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通过猜想来打开思路,为思维的飞跃提供强劲的推动力。要注意的是,要想激发孩子的潜能及创造力,父母必须掌握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巧。要善用发问的技巧,也学会听孩子发问。因为这既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更可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时可培养其表达能力。注意要多问一些没有唯一答案的开放性问题。

要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父母还要善用启发孩子创造力的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实施。例如尽可能让孩子有参与家中事务的机会,并尽量采用他的意见。利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说“砖头可以做什么用?”让孩子提出一些别人没想到的用途。还有,提出一些突发性的问题,例如“你在百货公司走失了,怎么办?”、“怎样使房间的布置更漂亮?”拿一些“假如”、“想象”的问题跟孩子一起讨论。

第三篇:如何启发孩子的思考

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的故事

     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准备了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妈妈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欣赏。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拿来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纸篓。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扔在这个纸篓里,无论你自己对它满意,还是不满意。

     3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一墙的画,色彩鲜亮,构思完整,人人赞扬。第二个孩子没法展览,一纸萎的画,满了就倒掉,所有的人,都只看到他手里尚未画完的那一张。

     30年以后,人们对第一个孩子一墙一墙地展览的画已不感兴趣,第二个孩子的画却横空出世,震惊了画坛。人们把第一个孩子贴在墙上的画揭下来,扔进纸篓,又将第二个孩子扔在纸篓里的画拿出来,贴在墙上。

那些一举成名的故事背后,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为想象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家长可在孩子学画画的过程中努力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引导孩子进行恰当的想象训练,以保持想象旺盛的生命力。

教孩子学会逆向思维

方苹果的故事

在一堂美术课上,一位幼儿教师让小孩子们画苹果。当她巡视孩子们作画的时候,发现一个小朋友画的是方苹果,就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孩子回答说:“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上,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该多好呀!”教师鼓励说: “你真是会动脑筋,祝你能早日培育出方苹果。”

其实说到“逆向思维”对孩子的好处,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要注意培养孩子“多向思维”的能力。  想想为什么现在很多的小孩子那么喜欢“脑筋急转弯”,虽然在家长看来,那里面有些题目有些无聊甚至是滑稽,但看了下面的小故事,你也许会体会出一二。故事是在美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劳拉身上发生的。

两个猫洞

 一天,父亲给劳拉他们姐弟俩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养了一只大猫和一只小猫。为此这个人在门上为大猫凿了一个大洞,为小猫凿了一个小洞。”劳拉的姐姐抢着说:“小猫可以从大洞进出呀!”劳拉却说:“因为大猫不让小猫走大洞,所以凿了两个洞。”父亲赞扬他们谁都比那个养猫人聪明。

  劳拉父亲的赞扬是很有道理的,对劳拉的肯定实际上是在对孩子进行多向思维的训练。许多问题,家长不应只满足于为孩子提供一个标准答案,或者满足于孩子寻求到标准答案。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如何寻求答案。何况标准答案有时并非仅仅一个。

 

 

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

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由于远离大自然,往往对大自然中的事物一无所知。而他们的父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其他方面差点也没关系,能否让孩子去野外接触大自然并不重要,学习才是孩子最重要的任务。事实上,大自然并不像有些父母想的那么无关紧要,相反,它是人们获得聪明才智的源泉,也是培养人们获得生存能力的基地。

  善于观察的人会发现,很多成功者都亲近大自然,喜欢大自然,大自然不仅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想象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在大自然里也能学习,而且能学到书本上无法找着的东西,活生生的事物要胜过死板的文字。与大自然的接触不仅会加深孩子对事物的认识,还会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对学习的兴趣。

 

相关链接:提高思维能力的游戏

一笔勾销

活动规则:

1.在最短的时间内,用4条直线将图1的点连接起来,要一气呵成,不可分几笔完成.

2.在最短的时间内,用直线(不限条数)将图2的点连接起来,也要一气呵成,不可分几笔完成.

 

图1                              图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按字意解,“创造”一词中的“创”,就是开始,开始做;“造”则取其制做、做之意。延伸开来,创造是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就是要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方法、理论、产品、事物等。不打破常规,无所谓“创”;不“造”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只能是天花乱坠的想入非非。因此,创造性或创造力是指能打破常规去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之特性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