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技能考试网:安德义德行卷21——朋友篇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1:09:28

安德义德行卷——朋友篇解读

 

【题解】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从远方来,干什么,讨论学问,切磋学艺,“以友辅仁”。人生若无友,是一大憾事,人生不可无友,但交何等朋友,颇费周折。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告诉我们,有益处的朋友有三种:朋友正直,可以辅过纠误;朋友诚信,可以依赖信任,是事业的帮手;朋友见多识广,可以提高学业,提供资讯。有损害的朋友“便辟”,内无真诚,习于威仪,装饰外表,毫无正直之心;“善柔”,曲意逢迎,谄媚讨好,柔弱多变,迷惑视听;“便佞”,巧言善辩,花言巧语,混淆是非。

交往朋友有许多技巧,比如说保持一段距离。“事君数,斯侮也;朋友数,斯疏也。”数,频繁,距离太近,与君王上级交往,不能太繁,频率太高,距离太近,则易遭受侮辱。同理,朋友交往,也应保持一段距离;若没有距离,那么就要遭受疏远。

当然,有时很难有终身的朋友,因为你在前进,原有的朋友停步不前,你适当的丢弃一些朋友,也是很正常的事。孔子说:“可与共学,不可与适道,可与适道,不可与立,可与立,不可与权。”孔子在这里把朋友交往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共同探讨学问的朋友,第二个层次,共同追求真理的朋友;第三个层次,共同成就一番事业的朋友;第四个层次,共同承担纷纭复杂变化的朋友。每一个层次到下一个层次的时候,都会失去一些朋友,也会新交一些朋友。旧朋友过去,新朋友又来,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无可厚非。终身交往的朋友不易很多,若有一、二人,便也是人生快乐事。

【原文】

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

《论语•季氏篇》

【注释】

①损:损害。②谅:信实。③便辟:阿谀奉承。④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⑤便佞:花言巧语。

【翻译】

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解读】

人生不可无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交友问学的快乐。“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不能与忠信不好的人交朋友。交友的快乐,择友的慎重,孔子都已反复告诫。本章又告诫我们“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正直的朋友,帮助你成就仁德,直者能正言直谏,“以友辅仁”,谅,诚信。诚信的朋友是你的依靠,谅者能忠信不欺,“信则人任焉”。见闻广博的朋友,讨论学问帮助你获取知识和智慧,多闻者能识政治之要,“以文会友”。朱熹说:“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便辟”,便,偏也;辟,偏也。偏爱,偏嗜,偏好,凡事偏颇,不公正,不正直,不能修身者。《大学》说:“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亩之硕。”因亲爱而偏私,因贱恶而偏恶,因畏敬而偏敬,因同情而偏怜,因傲慢而偏激,一言以蔽之,“便辟”之谓。善柔,善于柔媚,谄媚,阿谀逢承,巴结讨好,向则不若,前则谩之。“工于媚悦而不谅”。“便佞”,便言,巧言,便佞但能品辩,非有学问,与多闻相反,“习于口语而无闻见之实。”

【原文】

2、孔子曰:“文王得四臣,丘亦得四友焉。自吾得回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与①。自吾得赐也,远方之士日至,是非奔辏与②;自吾得师也,前有辉,后有光,是非先后与。自吾得由也,恶言不入于门,是非御侮与③。文王有四臣以免虎口,丘亦有四友以御侮。”

《颜子》

【注释】

①胥附:都依附我。②奔辏:辏,车轮的辐条内端集于毂上.③御侮:抵御侮辱。

【翻译】

孔子说:“周文王有四位臣子,我孔丘也有四个朋友啊。自从我有了颜回,弟子越发亲近我了,大家都依附我啊;这不是因为我有学问。自从我有了子贡,投到门下的远方的有志之士渐渐地多起来,大家都奔聚于我啊;这不是因为我影响大。自从我有了子张,出门时前有人开道,后有人护卫,这不是因为我有号召力,大家都前呼后拥啊。自从我有了子路,诋毁我的话再也没有听到了,这不是因为我善于抵御羞辱啊。周文王有四位臣子得以虎口逃生,我孔丘有四个朋友得以抵御侮辱。”

【解读】

良师益友,良师告诉我知识,益友给我许多帮助。孔子四友,既是孔门四弟子,也是孔子四朋友,孔子对他们既以师长相待,又以朋友相处,众弟子对孔子既尊之为师,又引以为友。

颜回,性格内向,德行科的高材生,“其心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不伐善,不施劳”,有四大美德,尤其善于协调众弟子与师长的关系,老师教弟子,弟子中总会有参差不齐的人,难免不对孔子产生误会,他善于宣传老师的优点,善于巧妙地将矛盾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所以孔子说:“自吾得回,门人加亲”.我得到颜回后,众弟子更加亲近我。这不是因为我有学问,大家都依附于我啊,“是非胥附与”。

端木赐,字子贡,性格外向活泼,言语科的高材生,善于言辞,善于鼓动,他对孔子的宣传也十分巧妙,而又恰到好处,他认为“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他的学问高不可及,高则如日月,如登天,低则如大海,深不可测,如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所以孔子说:“自吾得赐,远方之士日至”,我得到端木赐,远方的读书人纷至沓来,我的门庭一天比一天兴隆,这不是因为我有凝聚力,向心力,而奔辏于我,而是因为子贡的宣传和鼓动,“是非奔辏与”。

颛孙师,字子张,性格外向,而又偏激,才高意广,喜事形式上的工作,孔子得重病,用弟子装扮家臣事奉孔子,以提高孔子的声望,孔子大病痊愈后,知道他们的行为,给予了批评,这件事据猜测,应该是子张的主意,尽管他好形式的东西,许多事做得不一定恰当,但他在某种意义上宣传张扬了孔学,孔子也给了他一定的嘉许:“自吾得师也,前有辉,后有光,是非先后与”,我得到颛孙师,前有开道,后有护卫,前队辉煌,后队光耀,这不仅仅是因有人前呼后拥的原因啊,而是子张的调停安排。

仲由,字子路,性格刚勇威猛,耿直好胜,勇力超人,身高力大,膀粗腰圆,给人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自从他来到孔门后,辱骂孔子的话再也没有发生了,这不是因为我善于抵御羞辱啊,而是仲由的威力所致,所以孔子说:“自吾得由也,恶言不入于门,是非御侮与。”

【原文】

3、颜回问朋友之际如何。孔子曰:“君子之于朋友也,心必有非焉,而弗能谓吾不知。其仁人也,不忘久德,不思久怨,仁矣夫。”

《孔子家语•颜回第十八》

【翻译】

颜回问朋友之间的关系应怎么处理,孔子说:“君子对于朋友,心里一定有认为做得不对的地方,但是他不能说我不知道。如果是有仁德的人,就不会忘记别人给你的恩德,也不会考虑别人对你的怨恨,这才是仁德呀。”

【解读】

孔子在这里告诉我们交朋友另外二条原则,一是友直,与朋友交往,是则是,非则非,“匿其怨而友其人”,“心必有非焉,而谓吾不知”,明知不对,而曲意回避,均不是正直的交往方式,应该是“忠告而善导之,不能则止.""陈力就列,不能则止”。二是友仁,“不忘久德”,“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不思旧怨,“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德不忘而长报德,怨不思而不报怨,报德不报怨,这是从受恩受怨的角度讲,从施恩的角度讲则是"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乃“仁矣夫”。

【原文】

4、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①,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②: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公曰③:‘吾于子思,则师之矣;吾于颜般④,则友之矣;王顺、长息⑤,则事我者也。’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于亥唐也⑥,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⑦;虽蔬食菜羹⑧,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于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舜尚见帝⑨,帝馆甥⑩于贰室⑾,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用下敬上⑿,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孟子•万章篇》

【注释】

①挟(xié):倚仗。  ②孟献子:鲁国大夫仲孙蔑,卒于鲁襄公十九年。  ③费:小国名。  ④颜般:般(音bān班)  ⑤长息,曾子的弟子公明高的弟子。  ⑥亥唐:晋国人。晋平公时,朝多贤臣名显诸侯,亥唐独不出仕,隐于穷巷。  ⑦入云、坐云、食云:“云入”、“云坐”、“云食”之倒文。  ⑧蔬食:粗糙的粮食,“蔬”同"疏"。  ⑨尚:同“上”。  ⑩甥:赵岐注云:“礼,谓妻父曰外舅,谓我舅者,吾谓之甥。”  ⑾贰室:副室,侧室。  ⑿用:以。

【翻译】

万章问道:“请问交友的原则。”孟子答道:“不倚仗自己年纪大,不倚仗自己地位高,不倚仗自己兄弟的富贵。交朋友,因为朋友的品德而去交他,因此心目中不能存在任何有所倚仗的观念。孟献子是位具有一百辆车马的大夫,他有五位朋友,乐正裘、牧仲,其余三位,我忘记了。献子同这五位相交,自己心目中并不存有自己是大夫的观念。这五位,如果也不存在着献子是位大夫的观念,如果有,也就不会同他交友了。不仅具有一百辆车马的大夫是如此的,纵使小国的君主也有朋友。费惠公说:‘我对于子思,则以为老师,对于颜般,则以为朋友;至于王顺和长息,那不过是替我工作的人罢了。’不仅小国的君主是如此,纵使大国之君也有朋友。晋平公对于亥唐,亥唐叫他进去,便进去;叫他坐,便坐;叫他吃饭,便吃饭。纵使糙米饭小菜汤,不曾不饱,因为不敢不饱。然而晋平公也只是做到这一点罢了。不同他一起共有官位,不同他一起治理政事,不同他一起享受俸禄。这只是一般士人尊敬贤者的态度,不是王公尊敬贤者所应有的态度。舜谒见尧,尧请他这个女婿住在另一处官邸中,也请他吃饭(舜有时也作东道),互为客人和主人,这是以天子的高位同老百姓交友的范例。以职位卑下的人尊敬高贵的人,叫做尊重贵人;以高贵的人尊敬职位卑下的人,叫做尊敬贤者。尊重贵人和尊敬贤者,道理是相同的。”

【解读】

本章谈交朋友的基本原则。“友德不友势”,友势,即“挟长,挟贵”,挟兄弟之富;友德,有百乘之家,孟献子;小国之君,费惠公;大国之君,晋平公;圣人天子,尧帝。

孟献子有友五人,献子忘掉自己是百乘之家,朋友五人亦无视献子百乘之家,相互平等交往,友其德而已。

费惠公则又是一番情景,贤明者以师相处,正直者以友相处,不及者以臣相处,当谦则谦,当友则友,当尊则尊,随其对象不同而变化,绝不以“势”相处。

晋平公更为有趣,与亥唐交往,叫进则进,叫坐则坐,叫吃就吃,粗茶淡饭,“未尝不饱”,为什么呢?“不敢不饱也”,晋平公堂堂一大国之君主,离开朝庭,进入民间朋友却被民间朋友呼来唤去,全无国君之态势,晋平公心地平和不以势与亥唐相处。他们的交往也仅仅限于民间朋友交往,“终于此而已矣”,也不将“天位”“天职”“天禄”与之共享共用,知其所止,各按其本份行事,“素其位而行”。

舜见尧,尧见舜又有许多不同,舜以布衣的身份见尧帝,尧帝则让他住在外甥馆驿的偏室之中,亦供给舜帝饮食,舜以布衣的身份也回敬尧帝,互为宾主,其乐融融,舜之敬尧,是“士之尊贤”,尧之礼舜,是“天子而友匹夫”,“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不论是以下敬上,还是以上礼下,均要友德不友势,以平常之心交朋友,“贵贵尊贤,其义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