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审函调表怎么写图片:[转]?大黄中草药治急症验方集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0:58:36
大黄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或鸡爪大黄的根茎。本品味苦性寒,入脾、胃、肝、心包络、大肠经。前人认为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有推陈致新之功,斩关夺将之力。因为具有涤荡邪热、通里攻下、活血逐瘀等功效,所以灵活配伍,可用来治疗各科急症。兹将笔者收集筛选的大黄疗急症验方罗列如下,以飨读者。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应用】
1. 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
2. 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配黄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 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以及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在使用时须配合活血行瘀的药物,如桃仁、赤芍、红花等同用。此外,大黄又可清化湿热而用于黄疸,临床多与茵陈、栀子等药配伍应用;如将本品研末,还可作为烫伤及热毒疮疡的外敷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品种考证
[编辑本段]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吴普本草》云:“生蜀郡北部或陇西(今四川北部、甘肃西部。”《名医别录》亦谓:“生河西山谷及陇西(今甘肃)。”可见自古大黄就以甘肃、四川北部为主要产地。《本草图经》曰:“大黄,正月内生青叶似蓖麻,大者如扇。根如芋,大者如碗,长一二尺,傍生细根如牛蒡,小者亦如芋。四月开黄花,亦有青红似荞麦花者。茎青紫色,形如竹。”所述青叶似蓖麻、根如芋、开黄花的特征,与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1.相符,而开青红似荞麦花的特点与掌叶大黄R. palmatum L.和唐古特大黄R. palmatum L. Var.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一致。《本草图经》所附大黄附图,基生叶具长柄,叶宽卵圆形,具浅或深裂,根茎粗大,具残存托叶鞘,与大黄属掌叶组植物特征吻合。综合上述大黄的产地、形态、附图,可以认为古今所用大黄是一致的。
急性黄疸型肝炎 用茵陈30g,栀子15g,大黄9g,水煎,分2~3次服,连服10~15剂。
急性细菌性痢疾 用生大黄、黄连各9g,水煎,分2次服。病重者,宜日服2剂。
急性阑尾炎 用大黄、芒硝、丹皮各9g,桃仁、冬瓜子各15g,水煎,分3次服,宜连服3~5剂。
胆囊炎、胆石症 用黄连、大黄各9g,黄芩、枳壳、木香各12g,水煎,分3次服,2剂即效。
急性机械性、粘连性、蛔虫性肠梗阻用大黄、赤芍各15g,炒莱菔子、厚朴各30g,枳壳、桃仁各9g,芒硝12g,水煎,分3次服,效果较为满意。
急性胰腺炎 用柴胡、白芍各15g,黄芩、胡黄连、木香、延胡索、芒硝各9g,大黄12g,水煎,分3次服,数剂即见著效。
食积腹痛 用莱菔子30g,大黄、砂仁各9g,水煎,分3次服,病愈即停后服。
产后恶露不尽,发狂谵语用大黄20g,一半用醋浸,一半用童例或酒浸,蒸7次,晒干为末,另用当归、生地各18g,浓煎汁1碗,煮糊为丸,如梧子大。取小茴香少许煎汤送下,每服30丸,日服3次,病去大半,即停后服。
急性结膜炎 将大黄、龙胆草、菊花各9g,水煎,分2次服。宜服3~5日。
急性咽喉炎 将大黄3g,甘草1.5g,冰片0.3g,共为细末,吹患处,日2~3次。病重者,可日吹5~6次。
急性中耳炎 将大黄6g,研极细,浸入30g香油中,滴耳内,每次2~3滴,日2~3次,甚验。
带状疱疹 将大黄研极细,凉开水调匀,将疱疹刺破,涂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