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委书记是谁:邱一平:钱龙股经红皮书(股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30:54

回复: 邱一平:钱龙股经红皮书(股经)

邱一平:钱龙股经红皮书系列(共7本书,全)


钱龙股经红皮书系列
股市就是一个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门派。
    如果说走“消息面”路线的投资者是练外功夫的少林派,那么走“技术面”路线的就是练内家拳的武当派。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邱一平堪称股市“武当派”的“张三丰”,由他发布的“钱龙图”曾经是指引大陆股市技术分析派方向的一个标志性路牌。
    股市风水轮流转,当年的风流人物已渐渐被人遗忘。今天我们重温他们的故事,除了让读者“忆苦思甜”,也希望给弱势格局下迷惘的人们一点启示。别人叫他“大陆股市技术派的鼻祖”,他觉得其实自己炒外汇的本事更大。
    别人说,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就是好猫。他说:“股市里有很多门派之争,我信奉的是争论没用,挣钱有理。”
    别人戏称他是“古龙”,因为他在股市里折腾出了“钱龙”,但他却更喜欢金庸,连起书名的时候都用《天龙八部》和《笑傲股林》。
    他长得有点像台湾演员林子祥,总留着一撮小胡子。他和唱“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知道旧人哭”的黄安是同学。爱喝酒,会喝到烂醉如泥。
    看够了无数庄家,看过了无数风光,看烦了无数行情,看破了无数红尘。
    又一个“台湾上海人”,邱一平,潇洒走在股海内外。


盗版书造就“钱龙”辉煌
    邱一平在台北有一个家,在上海浦东也有一个,基本上,他这边住一个月,那边住一个月。
    记者见到邱一平,是在八伴边上的一幢大厦里,邱一平的哥们的办公室里。他说话时的台湾腔不重,看得出一个“老上海”了。
    “我是台湾人里比较早炒股的,也是比较早来上海创业的。”邱一平娓娓道来,“台湾股市从1963年开始,80年代进入繁荣期,我也是那时候入市的。当时,台湾的证交所很少,全部集中在台北馆前路上,和早期的上海股市很像。那时去炒股的人也不多,因为大家觉得炒股的投机性很重,只有游手好闲的人才炒股。我那时在服兵役,单位正好在馆前路附近,于是就经常开小差去看股的动静。时间长了被长官发现,居然没有处罚我,只是勒令我每次去都要带信息回来。我那时就学着自己动手画表格,记录股价变化。大家看我好像蛮'专业'的样子,就纷纷委托我替他们操作股票。”
    一回忆,邱一平点起一支香烟,慢慢地说:“退伍之后,满怀热情地和朋友一起办了一本讲股市的周刊。可是周刊真的很难办好,不久就慢慢萎缩了。我只好自己四处闯荡,帮人炒过股票、外汇,也做过咨询。1988年,我加入了台湾'伟利咨询',就是大陆人熟知的'乾隆高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业务还可,不过很快遇到了台湾的1990年股灾,指数从12000多点跌到2000多点,整整跌了10000点。所有和股票相的行业都萎缩了,我们自然也很艰难,于是想到了去周边市场开拓新局面。”
    “当时我们考虑过三个地方,泰国、越南和上,最后因为都是中国人的原因来了上海。那时我们只有4个人,公司很小,与同时登陆深圳和北京的其他台湾股市咨询公司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如果不是因为我们选对了地方,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和他们平起平坐了。”邱一平感叹道。
    邱一平认为当时的“钱龙”软件能迅推广的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公司够,因此更团结,机动性也强。别的公司去和证交所合作,还要请示台湾总部,而他们可以自己拍板决定。
    刚开始的时候,“钱龙”推出的就是自己在台湾开发的股票分析软件的简体中文版。1992年,股渐渐火了,公司的生意也有了突破口,便开发了针对大陆A股市场的版本。“我开始也担心台湾的技术指标在大陆没法用,但试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居然可以通行。当然,那是只有'老八股'的年代,和今天1000多只股票的股市相比,无论规范性还是规模都不可同日而语,'政策市'的道也的确浓重。”邱一平补充说,“可是我觉得,那时的股市还是公开的、人人可以进入的市场,有很多人在其中博弈,市场的基原则、规律、基本的技术指标还是可信的。”
    不久,“钱龙”软件在证交所和股民中间流传开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困扰着邱一平。“当时股民不懂技术指标的人占绝大多数,甚至红马甲也不太明白。最好玩的是有人到有关部门反映,说我们用红的箭表示涨、用绿的箭头表示跌是在造假操控股市。可是我们又哪里有钱到处做广告来推广我们的产品呢?于是我想到了用写书的办法。”
    1992年,邱一平写了《股市绝学天龙八部》、《细说钱龙股票分析秘籍》和《如何在股市中赚得一百万》三本“普及教材”。结书送到印刷厂还没来得及印出来,就已经不必印了,因为盗版书已经铺天盖地了。
    邱一平说:“当时的老股基本上都看过这几本书,红马甲也拿来做教材。虽然盗版令人觉得不开心,可是结果倒很美妙。因为铺天盖地的盗版替我们的件做了不花钱的告,'钱龙'的知名度一下子就上去了。因此我也没有去追究过盗版者的责任。”
    “股市技术分析派”一开光,市面上分析股市?书顿时泛滥成灾。几年后,爱看武侠小说的邱一平开始手痒起来,一动手就写了7本。《笑傲股林》、《股林高手》、《股往金来》、《K线大法》、《线里乾坤》、《股法无边》和《股经》。从1996年到2000年,这些书以《中国股市红皮书系列》 “其实加上盗版的,应该有超过1000万册的行量,这是出版社的人说的。”邱一平笑着说,“我想股民爱读红皮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尝试用武侠小说的方法来演绎股市理论,比较通俗。不过,从2001年起,我又给了自己新的任务。”


《股市密码》解密股市
    2001年,邱一平开办了自己的“麟龙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了“新一代”的股市分析软件。
    “10年了,中国股市在不断地变化,技术指标也应该有更新换代才行。”邱一平解释说,“1991年到2001年的10年是股市的教育期,股民开始慢慢懂得其中的奥妙,而现在有一点经验的股民碰到很多新的问题和困扰。针对这种情况,我有了很多新的操作思路。我在今年5月推出的《股市密码》一书,就是集中阐释我下一阶段的理念。”
    “简单地概括我的这些新理念,主是数学和哲学两方面的,数学上的问题主要有五个难题。
    第一,指标钝化的问题。现在,KD指标、MACD指标几乎是人人知道并且会用的,但很多股民感到困扰的是,根据这些指标测算出来的结果往往与事实不符,我称其为指标的钝化。我的'密码一'就是破解这种钝化现象的。
    第二,量价配合的问题。'价涨量增,价跌量缩'几乎是所有股民都知道的话,可是往往也和事实很难合拍。我在很多次讲座中问过股民朋友,所谓'量'究竟是成交金额还手数,结果得到的答案几乎是各占一半,但都是错的。一只股票价格每股10元的时候成交金额100万元,和同一只股票一个月后涨到20元的100万元成交金额,肯定不是同一个量。我认为重要的是量价合,这个指标应该是股价除以成交金额,得到每一元钱成交金额的含金量才有意义。
    第三,化繁为简的问题。最早的钱龙分析软件的指标只有20个,最多的版本有100个。中国股市从几只股票增加到了1000多只。如果一个看盘的人每天要全看一遍的话,会看十万多个指标,他不吃不睡也不到。以前没有股票软件的时候,股民往往晚上10点、11点就可以睡觉,现在搞不好天天要到第二天凌晨两点钟。这就进入了误区。软件是为了替人省时间,不是来增加麻烦的。我最后想通一点,其实股民无论看多少指标,目的只有两个,知道是否能买或者卖,如果有一个指标能够融所有这100个指标,做到立竿见影地告诉股民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好了。很遗憾,我现在还不能融合这100个指标,但我已经能融合28个重要指标,我把它制作成一个'决策曲线'。
    第四,选股困难。赚了指数赔了差价是股民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就体现了选股的重要性。我认真地观察了台湾和大陆地区的无数发生这种情况的股民,他们大多是一些退休族,投资观念保守,通常选择一些股价低的、没涨过的股票来投资。我认为,在早期股市,这种办法是行得通的,因为行情全面启动时这些股票迟早会涨。但根据台湾后来的经验,当股市越来越成熟后,有些股票就变成了'化石股',一万年不动。而市场上的规律往往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捕捉强势股就成了投资者最佳的选择。但是如何区别强势、弱势的股票又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一天里涨10%的股票,一个星期里涨了20%的股票,以及一个月里涨了30%的股票,哪一个有资格被称作强势股呢?我们推出一个新的学指标就能很简单地解决这个问题,只要用几何的方法标出股价变动的'角度',就可以捕捉到最强势的股票。
    最后一点,指标的融合性。刚才我们讲到过,很多指标都和现实情况不尽相同。根据我的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每个单一指标都有自己无法涵盖和解释的东西。那么,我设计了一套解决方案,来解决实际操作中股民可以把哪几个指标融合起来进行判断。
    此外,我《股市密码》里还做了一点哲学上的尝试。因为我看到,很多股市里的命题都无法用单纯的数学来解释,这就需要哲学的思考方法。我试图用量化的哲学来解释这些现象,把每次股市在头部和底部时的现象排列起来,参照DNA排序的方法,也结合了一些周易的方法来得出其中的规律。”
    邱一平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给记者详详细细地解释了他研究出来的“股市密码”。听他讲来,真是深奥无比创意惊人,简直是股市里的一盏明灯。当然,实际效果是否真的神奇,还得等待事实的验证。


侃侃中国股市的走势
    充满指标和数据的理论往往看起来很能震住人,但现实世界的残酷性却经常表现在花哨的东西未必实用,时候简简单单经验式的逻辑最能一语道破本质。
    听邱一平讲了很多理论,记者倒很想让他抛开这些理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