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房多少钱一平方:明早期宫廷绘画与瓷器纹饰艺术(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57:47

明早期宫廷绘画与瓷器纹饰艺术(二)

(2008-11-18 16:25:44) 

    树高千尺,由根而发;水流万里,由泉而出。万事万物都有源头。当我们在欣赏明代早期瓷器艺术的时候,不仅被端庄大气的形态之美所吸引,更对其典雅精美的纹饰艺术赞叹不已。五百多年前帝王们对“万寿无疆”的追求,虽然在不可抗的自然规律面前成为一种伟大的梦想,但是皇家的艺术品位与民间审美情趣融合在一起,在千年万年不朽的瓷器上,得以流传万代,这对于追求万岁的帝王们也许是一种另类的安慰,因为后世的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纹饰艺术,感受到他们的精神追求。
    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对来自大草原似狂飙般突起的蒙元帝国恨之入骨,他的大军可以北进中原,西击残敌,占领大都,横扫漠北,但是无法割断与前朝的文化脐带。洪武朝瓷器在器型上,还是继承了大元帝国大气磅礴之风,但也显现出朱元璋这个出身草根的帝王农民般的粗犷拙实。不过,在纹饰上并没有完全承继前朝的风格,在元代瓷器中常见的人物故事以及麒麟、文豹等动物纹饰,在洪武瓷器中比较少见,而代之以各种缠枝花卉,如菊花、牡丹、茶花、荷花、灵芝、芭蕉、鸳鸯莲池、湖石水池、翠竹山石、庭院小景等中国传统的吉祥纹饰,当然也有少不了的皇家专用标志:龙与凤。虽然洪武瓷器在纹饰上相对于元代简单,但在构图笔意上在继承元代的繁密风格的同时,文人画中“留白天地宽”的画法也得到了体现,开启了御窑瓷器纹饰承前启后的一代,之后才有朴实自然、清新隽秀永乐官瓷,也才有了宣德御窑的炉火纯青,一代绝品!

    在位三十一年的朱元璋虽然在思想政治上极力想复制大宋的儒家正统,但他的儿子朱棣在用武力从侄子手中夺得江山社稷之后给大明王朝带来的变化,是朱元璋这个口念儒家经典却视杀戮大臣如踩蚂蚁的帝王所始料未及的。不管明成祖朱棣派他的亲信太监郑和率领无敌舰队没完没了地下西洋是为了捉拿他的侄子建文帝(据说,在朱棣发动“清君侧”战争,南京城破时,建文帝在宫里跟那些妃子们一起烧死了;也有的说他那个整天疑心重重的爷爷当年给了他宫中秘密通道的地图,城破的时候他透过秘密通道跑了,后来当了和尚等等,传说很多,反正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成了他叔叔的心病,也成了令后人津津乐道的历史悬案。历史要是没有这些悬案,这些谜,历史就变成了很枯燥的东西。)还是为了向天下宣扬大明国威,客观上不可避免地沟通了东方帝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印度洋沿岸的非洲国家的文化联系,不仅带去了华美的丝绸与精美的瓷器,也带去了这个东方帝国的文化,在今天的马达加斯加,有一个村子,人世代相传,他们的祖先来自遥远的东方---中国,他们黝黑的皮肤下面,流淌着和我们一样鲜红的血。郑和率领的庞大的无敌舰队带回了非洲的长颈鹿与狮子,带回了西亚的宝石,更重要的是带回了不同国度的灿烂文明,这些来自遥远国度的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化相融合,并在瓷器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历史印记。
      永乐朝的御用瓷器无论在器型上,还是在纹饰上,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器型上,比洪武朝更丰富;在纹饰上,更精美;但不管是器型,还是纹饰,都可以看到外来文化的符号,不仅继承了传统,也融合了外来文化。在梅瓶、盏托、各种式样的碗杯之外,西亚地区的金属器陶器,在永乐的御用瓷器上得到了体现,出现了仿西亚铜器锡器的八方烛台、花浇、双耳扁瓶、盘座(无档尊)、双系大扁壶等新的器型。在纹饰上,宫廷绘画中常见的传统的寓意吉祥的莲花、牡丹、茶花、菊花、石榴、荔枝、寿桃、枇杷、香椽以及折枝花卉、缠枝花卉、麒麟等等,在各种永瓷器中都有体现;同时,外来文化也在永乐的御用瓷器上留下了印记,尤其是在仿西亚金属器的瓷器上,如双耳扁瓶、双系大扁壶等等器物上,西亚文化的痕迹更明显。不过,八方烛台是个很有意思的创意,它的器型是完全仿制于今天的伊朗等西亚国家的金属器,但在纹饰上,则完完全全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由寓意吉、祥、富、贵的折枝菊花、折枝莲花、折枝芙蓉、折枝牡丹,构成八幅条屏;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体现了传统的文化品味,这种传统品味,不仅是皇家的生活体验,也是这个东方帝国普通百姓的永远的精神追求。(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