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驱动器系统u盘:当前,人类文明以及中华文明,都面临着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 浏览量:0 回复数:0 复制链接 分享到: 人人 新浪 qq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9:56:14
当前,人类文明以及中华文明,都面临着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
浏览量:0 回复数:0
分享到:
当前,人类文明以及中华文明,都面临着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经历了上千年的沧桑变迁,特别是二十世纪的社会剧烈动荡,走到千年之交和世纪之交的门槛,值得回顾一下历史的经验教训,展望历史转折关头面临的新挑战。
关于进入2000年的世界前景,西方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世界将进入富裕和平的全球化时代,信息技术将人类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跨越国界的一体化市场促进各国的和谐发展,仿佛了成了相互依赖共同生存的"地球村";还有一种则认为意识形态的冲突,将让位于更加危险的各种文明的冲突,强者总是迫使所有受他们支配的人们,接受自己的文明准则和价值观念。
对于世界各国的善良人们来说,无疑会敞开胸怀拥抱前一种观点,而对后一种观点则根本不肖一顾,他们相信"冷战时代"早已成为历史,世界已进入了"冷战后时代","缓和"已代替"对抗"成为历史趋势,经济全球化正促进各国的和谐发展,"和平与发展"乃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
但是,善良中国人虽然喜欢祥和吉利,却在千年之交和世纪之交的时刻,看到的仿佛都是不吉利的凶兆,美国给世界送来充满血腥气的贺礼,先是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狂轰滥炸,接着美国导弹野蛮夺去了同胞生命,美国还公开宣布了新干涉主义战略,赤裸裸暴露了谋求世界霸权的野心。尽管善良人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迹象,似乎验证了文明冲突论的不祥预言,但是,他们却越来越紧密地拥抱着"全球化",仿佛这是化解国际冲突的"灵丹妙药"。殊不知,"全球化"也并非什么新鲜事情,回顾历史就会清楚看出这一点。
(一)、全球化对世界来说并不陌生
数千年来,中华文明曾是最富裕、强盛的文明,但是,它从来没有倚强凌弱谋求世界的霸权,而是以和平方式同各国进行着友好交往,但是,西方文明崛起的短短两、三百年中,却将弱肉强食的野蛮规则强加给全世界,将全世界各种文明都带入了危险境地。大英帝国凭借着工业革命和航海技术,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与扩张贪欲相结合,率先四处侵地掠财建立了"日不落帝国",众多西方列强紧随其后竞相效仿,世界仿佛变成了群狼激烈角逐的竞技场。尽管那时西方强加的"全球化"潮流,也曾伴随着科技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却给亚非拉众多民族造成了深重灾难。
今天,有些人将近代中华民族的不幸遭遇,归罪于自我"封闭保守"和儒家文化,但是,那时遭到不幸的又何止是中华文明?曾经一度灿烂辉煌的印度文明、埃及文明,甚至作为西方文明源泉的希腊文明,也都在弱肉强食的文明冲突中惨遭厄运。难道说我们应该责怪这些文明都"封闭保守",因而落后于"先进的、开放的"西方文明吗?"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乃是丛林竞争中猛兽奉行的残酷法则,难道居然也应该成为人类文明的准则吗?
非洲大陆据说曾经是人类的起源地,数百年前曾接待过文明、友好的中华使者,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以儒家的"仁义礼仪",来对待相对落后的非洲文明和部落居民。但是,非洲随着西方文明到来却面临灭顶之灾,无数非洲黑人像牲畜一样被掳掠为奴。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召开专家会议,提出一份报告称在十五至十九世纪期间,非洲因奴隶贸易损失了两亿一千万人。奴隶贸易造成非洲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从1650至1850年间,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增长了24%,而非洲人口所占比重却下降了56%。仅1783至93年的短短十年中,英国利物浦商人从西非运出奴隶三十多万人,获利一千二百万英镑。斯塔利亚夫在《全球分裂》一书中记述到,"先是从内地跋涉到沿海的旱路,继而是惊涛骇浪飘洋过海前往新大陆的中途转运,几经折腾,就断送了3600万条生命。非人的拥挤,窒息的炎热,恶劣的饮食,奴隶苦不勘言,往往蹈海自尽"。[32]
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据说是一万多年前的冰河时期,途经白令海峡迁移美洲的亚洲人种,他们虽然脱离了祖先文明的"束缚",却遭到了更为悲惨的种族灭绝命运。印第安人曾友好地接待了英国殖民者,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度过最初的难关,但是,随着殖民者扩张欲望膨胀爆发了冲突。北美殖民当局一个立法会议曾作出决议,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骨或俘获一名印第安人,赏金40英镑。1720年又宣布,每张头盖皮赏金增至100英镑。1744年又在马塞诸塞州宣布,每剥一名12岁以上男子的头盖皮赏新金币100镑,俘获一名男子赏金105镑,俘获一名妇女和儿童赏金60镑,剥一名妇女或儿童的头盖皮赏金50镑。就这样,随着崇尚自由的英国殖民者的带来,数千万印第安人不仅失去了自由,而且被残酷的屠杀夺取了生命。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英国统治着全球殖民帝国的时代,历史居然同今天有着惊人的相似。十八、十九世纪也曾经流行过一种时髦的潮流,叫做"世界主义潮流",也曾流行过一种规范的经济学理论,就是亚当?斯密创立的"自由贸易理论"。英国大肆宣扬表面上关心全人类的"世界主义",鼓吹通过"自由贸易"促进各国和谐发展,但实际上,却是为了凭借领先的工业实力独占世界市场。当时英国正借助"炮舰政策"向世界各地扩张,强取豪夺地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和资源,但是,英国统治阶层却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宣传,资助御用经济学家发明"自由贸易"理论,还通过"机密费"操纵世界各国的舆论,将其损人利己的政策包装成"世界主义"。
十八世纪,亚当?斯密发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理论时,曾获得了英国东印度垄断公司的积极资助,为摧毁英国工业品进入别国市场的壁垒,提供了迷惑社会舆论的强有力理论依据。当时代表大贵族利益的英国垄断公司,正凭借英国go-vern-ment的坚船利炮四处掠夺,甚至干尽贩卖奴隶和鸦片的坏事,亚当?斯密无视英国垄断资本谋私的罪恶,却编造了一只美妙的"看不见的手",宣扬私有产权不受限制地追求自身私利,自由市场经济却会自发地实现社会利益。亚当?斯密创立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不单纯是具有辩护色彩的"庸俗理论",而且是具有强烈的"进攻性"色彩,为英国垄断资本谋求私利的隐蔽战略工具。
当年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如德、俄、美等国,曾经因被英国所欺骗遭受了巨大损失。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曾崇拜亚当?斯密的学说,但是,德国工业遭到"自由贸易"扼杀的残酷现实,迫使他重新思考并创立了贸易保护理论。李斯特曾著书批评亚当?斯密,有意鼓吹忽略国家利益的"世界主义",仅仅有利于少数强国而不利于世界大多数国家。美国的先贤华盛顿和林肯前总统,他们发动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也是为了反对英国的"自由贸易主义"。美国轻信英国宣扬的"自由贸易"时期,本国工业曾经长期一蹶不振,为了摆脱作为英国原料产地的依附地位,美国历史上曾同英国爆发过两次战争,英国为了扼杀美国工业和独占世界市场,曾对美国进行全球范围的封锁和围堵。美国、德国和日本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曾长期实行高关税政策保护本国工业,坚决反对英国损人利己的"自由贸易主义"。正是在这一盛行"世界主义"潮流的时代,中国被大英帝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大门,被迫卷入了西方主宰的全球化经济体系。
(二)、回顾中华民族崛起的艰难历程
今日,有些中国人非常崇拜西方文明,羡慕其自由、开放和生活富裕,自卑自己祖先贫穷落后导致挨打,责怪儒家文化过于"封闭保守"。但是,海外华裔学者杨文静撰文指出,数千年的漫长历史岁月中,中华文明一直遥遥领先于西方,比欧洲任何地区都富裕和开放。中国曾经同世界各种文明友好交往,通过历史悠久的古丝绸之路,开辟同阿拉伯国家和西方的贸易,唐朝曾有十万外国客商云集长安,还吸收了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又将汉字文明传播到了朝鲜、日本。显而易见,我们的祖先并非那样"自我封闭",也没有自高自大地盲目排外。倘若西方传教士也像印度佛教徒一样,恐怕不会激起民间的义和团运动。
西方一些学者也撰箸写道,尽管进入工业革命时代,西方的生产力获得很大进步,但直到爆发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仍居世界第一,对英国的商品出口远远大于进口,甚至每年有上百万两白银贸易顺差。正是英国不愿遵循公平贸易原则,不惜大量从事肮脏的鸦片贸易,结果造成了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导致了大量白银外流和经济萎缩,民众沾染恶习社会动荡不安。当中国为维护民族利益禁运鸦片时,英国却使用武力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强迫中国开放门户并索取巨额赔款。看到英国从中国掠夺了的巨大财富,众多西方列强垂涎欲滴纷纷要求利益均沾,一个曾经富裕、强盛的善良的文明古国,仿佛转眼间被一群猛兽撕咬得鲜血淋漓。自此中国根本丧失了国家主权,只好依照西方规定的游戏规则,纳入了西方主宰的"自由贸易"体系。
今天,当许多中国人羡慕西方市场经济,迫切希望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之时,旧中国一百多年开放门户的曲折历史,纳入西方全球化体系的痛苦经历颇值回味。近代史上,中国对于经济全球化并不陌生。自从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一直借助炮舰推行所谓"自由贸易",强迫中国拆除阻碍商品、资本流动的壁垒,迫使中国接受西方列强倡导的经济全球化。旧中国曾被迫实行一百多年"开放的市场经济",实行"国际接轨"并按西方"规范惯例"运作,西方跨国公司曾自由进入中国沿海和内地,旧上海曾是全世界的三大贸易金融中心之一,西方跨国公司、跨国银行曾云集上海外滩,各种商品、外汇、证券、期货市场一应俱全,其外汇金融市场交易和投机活跃的程度,仅次于英国的伦敦和美国的纽约。旧中国不仅早就有了"产权明晰"的私有制,而且还广泛实行公司制和股份制,旧上海的股票市场不仅买卖现货而且交易期货,不仅能买到中国股票而且还能买外国股票。西方跨国公司还在中国大量投资开设企业,遍布铁路、航运、工矿、金融、贸易等领域。
这种经济景象乍一看来,似乎接近眼下不少人追求的"规范市场经济",但是,纳入当时西方全球化经济体系的"开放市场",仿佛就像将羊的血管接在恶狼的身上,高效率地吸噬中国的社会财富和自然资源,无论是"产权明晰"的公司制、股份制,还是遍布旧中国大地的私有企业和跨国公司,不仅始终未能帮助旧中国实现工业化,倒是将劳苦大众置于残酷的剥削掠夺之中。西方金融投机家攻击东南亚国家的作法,其实并非是现代全球化经济的新发明创造,当年西方金融资本通过操纵旧中国外汇市场,从中国货币白银贬值中掠夺了大量社会财富,通过控制其他市场掠夺的财富更是无以计数。据有关史料统计,从1864至1932年间,按中国银元对美国比价计算,中国从货币贬值蒙受的损失,高达一百六十多亿银元的损失。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丧失了自主制订关税的主权,被迫将关税大幅度降低为几分之一,外国商品享受种种免税特殊待遇,而国内生产产品却面临种种苛捐杂税,民族工业因此遭到了沉重的打击。[33]
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利用西方列强无暇顾及的喘息之机,民族私有工业曾一度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各国的跨国公司又卷土重来,加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民族私有工业顿时陷入严重萧条之中;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垄断资本又图谋独占中国市场,利用大量过剩商品和ammo向中国进行倾销,1946年中国沿海二十二个城市中,有60%左右的民族私有企业停业破产,平、津两市民营私营工厂倒闭十之七、八,青岛的民营私有工业几乎全部歇业,沈阳三千多家公司中倒闭了两千多家。一百多年来,在西方倾销廉价优质产品的打击下,中国民族私营工业如同"风烛之光",始终未能摆脱"危在旦夕"的处境。
许多中国人错误地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方在于没有经历资本主义阶段,只要下决心实行开放的市场经济,同国际规范接轨并且按国际惯例办事,包括引进西方规范的公司制和股份制,纳入全球化的商品、资本市场体系,就能实现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实际上,自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多年来,旧中国经历过资本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在西方控制的全球化市场经济体系中,始终处于外围资本主义的从属地位,这种依附型的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民族私有工业根本无法获得充分发展,必然具有强烈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
旧中国三十年代著名人士章士钊先生,也曾提出不应信奉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而应实行德国李斯特的"保护主义",无奈是否实行"保护"并非是理论上的失误,旧中国当时是西方列强眼中的一块"肥肉",已经根本丧失了保护民族经济的国家主权。我们的先辈曾在资本主义道?上拼死挣扎,却始终未能摆脱民族生存面临危难的命运,为了动员广泛的社会民众挽救国家危亡,在革命事业中付出了数千万人生命的代价,推翻了万恶的依附型"开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才换来了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应时刻牢记社会主义制度的来之不易,切不可轻率地回头去补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课,也不应盲目轻信西方宣扬的经济全球化,主动放弃保护本国民族经济的国家主权。
今天某些人谈论中西方差距和改革面临的困难,总是将其归咎于社会主义制度和公有制企业,将希望主要寄托于非公有制企业和"国际接轨",但是,倘若我们回顾中国的近代史,不难发现旧中国早就有产权明晰的公司制、股份制企业,也有门类齐全的股票、商品、外汇、期货市场,外商投资、合资企业也曾遍布中国大地,但是,私人资本积累和工业发展速度非常缓慢,西方列强可以任意欺负、掠夺和侵略中国,民族私营企业只能在跨国公司占领市场的夹缝中苟延残喘。
由此可见,令人困惑的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为何落后,国有、集体等公有制企业为何效率低下,而是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企业为何拥有如此巨大的优越性,实现了一百年来无数先辈梦寐以求的夙愿,雪洗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蒙受的奇耻大辱,根本摆脱国家主权和民族生存面临的威胁,这才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兴衰和改革成败,而又迫切等待国人解答的真正的谜。
为何旧中国既有"开放的市场经济",又有"产权明晰"的公司制和股份制,在资本主义初级阶段上拼命挣扎了上百年,工业基础和综合国力却非常薄弱,始终无法摆脱贫困落后和民族危难的局面?为何尽管西方列强长期封锁遏制新中国,计划经济存在着某些体制僵化的弊病,经济建设中还多次犯了左的严重错误,但是,新中国建设依然取得了巨大的辉煌成就,仅用三十多年就完成西方上百年的工业化历程,综合国力进入上百年来最强盛的时期,彻底摆脱了民族生存面临危险的局面?
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挽救中华民族的命运,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无数革命先辈抛头撒血,为我们赢得了保护民族经济的国家主权。西方列强通过侵略掠夺和索取巨额赔款,搜刮走了中国发展民族经济的资本积累,又通过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控制了中国市场,扼杀了中国民族私有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使中国经济陷入了一穷二白的落后境地。有人说,旧中国的经济落后是战乱不止造成的,甚至认为是人民的反抗斗争造成的,但回顾历史,两次世界大战的间歇中,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恰恰是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繁荣发展时期,一旦世界大战结束,西方垄断资本又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商业又纷纷破产倒闭。由此可见,在**人"世界主义"和"自由贸易"幌子下,西方垄断资本进行的经济侵略,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打击更甚于战争灾难。旧中国也曾有交易活跃的金融证券市场,也曾有"优胜劣汰"的破产兼并机制,那不过是西方金融投机家的赌博乐园,是跨国公司廉价吞并民族私有企业的血泪史。
(三)、改革开放良好环境须饮水思源
现在人人皆知解放前后今非昔比,我国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许多人简单地认为,这都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成就,都是"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带来的。回顾中华民族崛起的艰难历史,不难发现解放前也有"市场与开放",而且甚至远远超过了今天,但是,广大民众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综观世界,不难发现俄罗斯的市场改革更为规范,对外开放也更为全面、彻底,但是,却深深陷入泥潭无法自拔。这些事实提醒我们,"饮水不忘掘井人",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今日的经济建设成就,同无数先辈的英勇抗争,建国前三十年的艰苦奋斗,也同样是无法分开的。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中国和西方之间存在的经济差距,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闭关自守"造成的,倘若中国不走社会主义的道路,而搞开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美国就会像对待台湾一样,扶植中国的资本主义。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实际上,早在抗日战争的炮声隆隆,中国和美国作为盟国浴血奋战之时,美国的权威国际地缘政治战略家斯皮尔曼,在谋划二战后的远东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时,早已将中国列为重点的战略遏制对象。二战结束后,美国果然趁其它西方列强衰落之机,大举进军并企图全面独占中国的市场。1946年,美国一方面提供ammo支持国民party大打内战,一方面胁迫其签订了卖国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在投资、贸易、航运、金融、教育等方面,美国人享有与中国人同等的"国民待遇"。
随着中国向美国的商品、资本敞开门户,美国大肆倾销的质优价廉的过剩商品,当年中国民族私营企业就陷入灾难之中,短短两年里中国沿海和内地的私营工业企业,大多数纷纷陷入了破产倒闭的悲惨境地。但是,美国没有料到其对华的经济军事侵略,反而激发了中国人民反抗的革命热情,武器装备落后的Communistparty军队,竟然打败了装备精良的国民party军队。朱自清先生"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面粉",就是当年中国人民同仇敌忾,进行英勇反抗精神的真实写照。
中国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渴求的夙望,赢得了独立自主发展民族经济的主权。美国看到丧失了独霸中国市场的机会,就效仿当年大英帝国对付自己的办法,对新中国进行长期的经济军事封锁遏制,企图以此来阻挡新中国的工业化步伐。美国为了将台湾变成"不沉的航空母舰",被迫给予了大量援助并向其单方面开放市场,允许台湾退出西方主宰的关税贸易总协定体系,实行高关税政策保护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给予其它发展中国家根本无法享有的特殊待遇。五、六十年代,一些拉美国家选举上台的民族主义go-vern-ment,稍微采取了一些类似于台湾的保护措施,美国为了维护其跨国公司的投资贸易利益,甚至不惜策划军事政变并进行了血腥镇压,美国在危地马拉扶植的右翼军事独裁政权,其残酷镇压导致了数十万人民的死亡。由此可见,倘若没有无数革命先烈不惜生命进行拼死抗争,今天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只能沦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
冷战时期美国的国际政治战略家早已深知,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越性,单纯依靠美国的力量难以遏制其扩张趋势,正因如此,美国才改变了将德国、日本变成农业国的初衷,通过马歇尔计划大力扶植西欧、日本和台湾、南韩。尽管美国竭尽全力封锁遏制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仍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建立了包括重工业在内的完整工业体系,短短十多年完成了西方数个世纪的工业化历程。
经过西方列强上百年的残酷掠夺,旧中国的工业资本积累非常薄弱,1949年时,中国的工业化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如钢产量美国相当于中国的582倍,英国相当于中国110倍,煤产量美国相当于中国的16倍,英国相当于中国的6.7倍,发电量美国相当于中国的90倍,英国相当于中国的13倍,化肥产量美国相当于中国的449倍,英国相当于中国的131倍,旧中国的机器制造工业几乎为零,汽车、拖拉机、机床产量方面,美国、英、法均相当于中国的数十万至数百万倍。
但是,经过三十年的经济建设,尽管有"文革"等错误造成的损失,到了1980年,中国的经济面貌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钢产量增长了235倍,同美国的差距缩小了579倍,同日本的差距缩小了29倍,比英国超过了70%,比法国超过了60%;中国的煤产量增长了19倍,已超过英、法、德、日,居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位;中国的发电量增长了83倍,同美国的差距缩小了83.6倍,同英国的差距缩小了13.1倍,同日本的差距缩小了9倍,比法国超过了60%;中国的原油、化肥产量几乎从零起步,一跃超过了主要西方工业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生产国;中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几乎从零起步,机床产量迅猛增长了千百万倍,从汽车、飞机、各种工矿业设备,到洲际导弹、核潜艇和人造卫星均能制造。[34]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钢、煤、水泥、化肥、棉布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发电、化纤、纺织轻工、各种家电产量位次均已列世界前茅。有些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主要归功于改革开放,用"后二十年"来贬低"前三十年",但是,没有前三十年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就不可能击败美国冷战赢得良好开放环境,更不会有后二十年改革开放的硕果累累;没有前三十年中国钢铁工业增长235倍,为中国的全面工业化的奠定坚实基础,就无法发展机械、建筑、石化等重要产业,钢铁工业也无法在后二十年增长三倍,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
今天人们经常指责计划经济时代"闭关自守",但实际上,这种状况并不是我们的自愿选择,而是西方长期推行的封锁遏制政策造成的。新中国go-vern-ment为了打破西方的封锁遏制,曾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外贸联系,高瞻远瞩地保持香港的国际贸易中心地位,作为新中国进行对外经济交往的重要门户。尽管西方通过封锁遏制向中国施加压力,但是,中国go-vern-ment和人民并未被西方列强的威胁吓倒,而是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短短三十年就建立起部门齐全的完整工业体系,根本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
由此可见,从新中国诞生至改革开放之前,并不是一段"自我封闭"导致落后的历史,而是中国人民发扬大无畏的民族自尊精神,彻底战胜了西方帝国主义的封锁遏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建设成就的光荣历史。的确,西方长期的封锁遏制给我们造成了损失,但是,并未阻止中国人民工业化建设的历史步伐,这充分地说明,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的机会固然重要,但是,独立自主发展民族经济的主权更为珍贵。近代史上西方列强曾逼迫中国人民作出选择,或者是"依附的开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或者是"自力更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华民族曾付出千百万先烈的生命选择了后者,历史证明这种悲壮的选择是正确的。
今天我们固然应该珍惜扩大对外开放的机遇,但是,绝不应贬低当年捍卫民族尊严的历史选择,因为,正是中国人民不惧西方列强的封锁遏制压力,自力更生建立的强大工业体系和综合国力,才为我们赢得了平等互利地扩大对外开放的良好外部环境。当年美国为了保护民族工业不惜两度同英国交战,承受英国发动的全球经济军事封锁围堵,却从未谴责先辈犯了"封闭自守"的历史错误,难道曾不畏西方列强枪炮的中华民族子孙,竟然不珍惜自己先辈争取民族自强的光荣历史吗?
尽管旧中国也曾融入西方的全球化体系,跨国公司也曾踊跃进行投资兼并活动,世界工业、通讯技术进步也曾突飞猛进,但是,西方全球化体系的生产关系制度安排,决定真正受益者仅仅是西方垄断资本,中国人民宁愿付出巨大牺牲忍受封锁,也坚决拒绝那种罪恶的全球化和开放市场。事实证明,正是中国在脱离西方体系的三十年中,才实现了一百年未曾实现的工业化夙愿,为今天平等互利扩大对外开放创造了条件。我们不应忘记当年罪恶全球化造成的灾难,不应忘记中华民族久经磨难的屈辱历史,不应抛开生产关系笼统地迎合西方全球化,因为,世界上没有脱离生产关系的生产力,西方为谋求私利可以有意识掩盖这一点,但是,炎黄子孙却不应忘本苟同西方的论调。
尽管美国对新中国长期实施了封锁禁运,不断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军事干涉,但是,既没有动摇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意志,也没有阻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步伐。六十年代后期,美国深深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潭难以自拔,遭到了国内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迫使美国垄断资本重新思考遏制中国的战略。美国的战略家在同中国的反复较量认识到,美国通过封锁禁运阻止中国工业化的企图,已经遭到了彻底的失败,新中国已经成功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完整工业体系,包括重工业、民用工业和强大的国防工业,拥有了制造核武器和洲际导弹的能力,倘若美国继续执行敌视中国的冷战政策,只能像在越南战场上一样付出惨痛代价,因此,提议从"冷战"战略转变为"缓和"战略,局部放弃封锁遏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有意给予一些贸易、技术、贷款方面的好处,利用经济依赖性作为谈判筹码和诱变手段。今天我们利用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促进现代化,一方面应冷静地洞察美国的国际战略动机,一方面应牢记今天改革开放的良好外部环境,正是来自无数先烈英勇牺牲换来的民族独立,来自新中国不惧美国长期封锁遏制压力,维护民族尊严自力更生取得的工业化成就。
值得指出,美国采取这种"软硬兼施"的手腕,也仅仅限于中国这样获得了独立发展工业能力,封锁难以奏效而且代价过高的大国。今天,美国仍不顾违反国际法和世界舆论的谴责,始终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古巴的封锁遏制。尽管有许多美国专家和学者也曾提出,为何不邀请大量古巴官员学者去美访问,用美国的高收入和物质消费作为攻心武器,来动摇古巴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但是,美国go-vern-ment和国际战略家崇尚的是实力政策,他们根本不屑于给古巴这样的小国如此"恩惠",甘愿不顾众多国家反对和违反国际法律,以赤裸裸的霸权顽固坚持对古巴封锁禁运。
(四)、从战后"黄金时期"到新霸权秩序
解放前资本主义的罪恶众所皆知,但是,为何今日资本主义似乎变了?究竟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些变化?二战西方为何会出现"黄金时期"?为何冷战时期西方会进行社会改良?二次大战后,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在一系列国家取得胜利,促使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战后初期,美国曾打算凭借工业优势独占世界市场,但是,后来迫于冷战的强大压力,以及整个欧洲面临"赤化"的威胁,被迫实施了"马歇尔援助计划",大力扶植西欧、日本、台湾及南韩的经济发展,以显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共同对抗和遏制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
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爱德华曾指出,美国的对外援助总额的百分之八十,提供给了社会主义世界的周围国家和地区。由于曾导致广泛失业、社会动荡和战争,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西方也信誉扫地,甚至被当时学术界普遍视为反社会思潮。西方国家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良,推行go-vern-ment干预经济和国有化的政策,扩大公共投资缓解失业和周期波动,完善养老、失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扩大工会同资方的集体谈判权力,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以缓和社会矛盾。
五、六十年代,美国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对各国经济发展采取比较宽松的态度,容许各国自主制订符合具体国情的经济政策,较少粗暴地干涉各国的主权和经济决策,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保护与开放相结合的政策,如日本、法国、南韩都曾制定go-vern-ment计划和产业政策,征收高关税以保护、促进本国工业发展。现在被西方媒体视为异端的外汇、资本管制,其实当时是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通行作法,索罗斯等金融资本的投机炒作,则是必将招致严厉惩罚的违反法律行为。
美国还向南韩、台湾提供特殊贸易优惠待遇,一方面向其工业产品全面开放市场,一方面容许其征高关税保护当地工业,还特别允许台湾退出关税贸易总协定,这就是为什么旧中国私有企业总是风雨飘摇,而到了台湾却能获得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第三世界国家也纷纷赢得民族独立,摆脱了长达数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获得了相对自主发展民族经济的权利,许多发展中国家通过大力发展国有企业,有效地加快了本国工业化的进程,西方国家为了保持其政治经济的影响,也被迫纷纷拉拢第三世界国家,甚至提供了一些经济援助。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的社会改良,倘若以前定会被西方上层主流视为异端邪说,因为其违反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教条,必然触动垄断资本谋求私利的自由,但是,这种在冷战的强大压力下,西方垄断资本作出的一种策略性让步,此时却成了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救命稻草。
事实证明,go-vern-ment的计划干预和产业政策,减少了市场经济盲目调节的比例失调;推行国有化的潮流和扩大公共投资,增强了go-vern-ment反周期和刺激发展的能力,抑制了社会失业和经济周期波动;扩大社会福利和限制收入分配差别,增进了社会有效需求并抑制了生产过剩;扶植西欧、日本、德国的马歇尔援助计划,为美国二战中形成的庞大工业能力找到了出路,摆脱了二战后严重的生产过剩萧条;容许弱国实行外汇管制和限制外资进入,实行保护本国民族工业的高关税政策,并且随着经济重建和工业进步逐渐调整,最终反而为美国培育了更大的销售市场。
尽管这一时期西方列强无法延续"坚船利炮"政策,甚至还抛弃了以前的自由主义经济教条,但是,世界贸易与投资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正因如此,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才出现了历史上少有"黄金时代",保持了较高速的相对平稳经济增长,社会差距和阶级矛盾相对缓和,通货膨胀和社会失业均保持较低水平。
自从资本主义诞生的数百年来,整个世界一直是危机和战争不断,正是与之抗衡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迫使西方列强收敛贪婪的欲望,放弃野蛮掠夺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良,这恰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英明正确,乃是全世界人民反抗斗争的丰功伟绩,但是,随着美国遏制社会主义的冷战失败,转向"缓和"战略扩大文化经济交流,倘若我们不能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正确地看待资本主义的种种变化,就难免产生种种错误认识和困惑,反而会认为马克思主义激进和过时了,怀疑当年是否有必要进行革命斗争,甚至认为当年西方的罪恶是"左"的宣传,后悔中国没有选择走资本主义的道路,盲目崇拜西方模式从而重蹈俄罗斯的覆辙。
八十年代,美英右翼go-vern-ment推行"世界保守革命",为了集中力量打击超级大国前苏联,以及有重大经济利害关系的第三世界,对中国采取了拉拢和怀柔的战略,放弃武力威胁扩大军事合作交流,邀请大量中国官员学者进行访问,扩大贸易往来甚至提供一些援助。同昔日的赤裸裸的侵略掠夺相比,西方的对华友善举动的确令人感动,难道这还不是弃恶从善的确凿证据吗?善良的中国人仿佛出于"羊的本能",对昔日西方豺狼曾捕杀自己早已既往不咎,纷纷将自己落后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差距,归罪自己祖先的文化"先天不足",后天的"自高自大"和"封闭保守",早已忘记西方文明伤害自己祖先的历史,忘记了融入西方全球化经济的痛苦经历,忘记了无数先辈为民族抛头洒血的悲壮,忘记了前三十年自力更生的辉煌成就,更不知今天良好开放环境来自何方,许多人甚至还怀疑民族自强的反抗史,是不是也是狭隘民族主义的极左思潮。
九十年代初,中国一家大报曾载文,指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乃是极左思潮的编造宣传,幸亏苏步青和陈岱荪先生,陈述当年亲眼所见的历史,否则中国人蒙受的奇耻大辱,反而成了西方的冤假错案了。更为令人感慨的是,出面喊冤的并不是西方人,而是曾饱尝屈辱的炎黄子孙。这件事后来就不了了之,没有人批评或"上纲上线",但是,其中的深远意味令人三思。
纵观中国近代史,西方国家始终具有着深远影响,中国人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与其说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如说是操纵在拥有坚船利炮,财大气粗的西方列强手中。当年旧中国学校中灌输的,正是西方宣扬的意识形态,但是,中国人不愿意也无法相信,情愿冒着生命的危险,去阅读违禁的马列主义书籍,此乃西方列强野蛮行径所使然。今天中国的许多学者,称自私自利乃是人之天性,以此论证私有制的合理性,以及坚持公有制的不现实。但是,昔日世界曾经私欲横流,却不是令人向往的伊甸园。正是西方列强弱肉强食的竞争,驱使无数先辈抛弃了自私天性,为了民族生存舍弃家人妻小,心甘情愿地捐献生命血撒疆场。
正当西方国家的富豪臣民,享受着掠夺自中国的肥脂油膏,体会自由世界的民主和人权,以及"看不见的手"的美妙之时,他们自私天性产生的社会负效应,却被转嫁到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激励了无数先烈抛弃自私天性,甘愿忍受跋涉雪山草地之苦,甘冒枪林弹雨出生入死之险,为民族危亡而前赴后继拚争。当年留学西方国家的中国学生,许多出身于地主资本家豪门,但是,蒙受劣等民族的屈辱待遇,竟然将他们改造成了"Communistparty"。
今天,中华民族久经磨难终于站起来了,西方的坚船利炮丧失了原有威力,但是,西方经历过数百年的工业化,掠夺了第三世界无数资源财富,其生活富裕程度远非中国可比,以巨额冷战军费之九牛一毛,就能邀请大量中国官员学者来访,传输西方的政治民主理念,以及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信条。
善良中国人深为西方友好慷慨所感动,许多人对西方国家的富裕生活羡慕不已,以为证实了自由市场和私有产权神话,早已忘记了西方财富同先辈血泪的关系,于是许多Communistparty员和革命先烈的后代,又被重新被改造成了资本主义信徒。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意识形态演化变迁,堪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只有财大气粗的西方发达国家,仿佛证实了马克思的著名论断,"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
但是,许多善良的中国人尚未察觉到,正当他们欣赏资本主义的社会改良,羡慕瑞典、德国等社会福利国家,相信走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风险之时,西方世界的风向又开始逆转了,美英的垄断资本财团敏锐地察觉到,二战后被迫进行的一系列社会改良,使世界人民的基本理念发生了变化,正越来越威胁到垄断资本的根本利益,国内人民正要求更多的福利和权力,第三世界要求西方提供更多经济援助,赔偿殖民地时期野蛮掠夺造成的损失,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消除南北贫富差距。
从七十年代起,美英为了遏制进步的社会改良潮流,打击蓬勃发展的"南北斗争"潮流,才操纵舆论推出了"全球化"潮流。美英垄断资本作出一系列战略决策,恢复自由放任时代的意识形态,从基本理念和具体社会经济政策上,扭转二战后社会改良造成的广泛影响,利用手中控制的传播媒介大肆进行宣传,促使曾经怀疑的全世界人民重新相信,只有私有产权才是明晰的、有效率的,在不受go-vern-ment干预的自由市场经济中,放手谋求私利能导致资源最佳利用,go-vern-ment从社会利益出发的干预活动,如计划指导、宏观调控政策,收入再分配和社会福利,经济援助和保护民族工业,都必然妨碍市场运转并降低效率。
冷战时期西方被迫向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对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金融体制,进行了一系列违反自由主义教条的改良,至少对于美英的冷战盟友和台湾、南韩来说,能享有远优越于二战前的国际经济秩序。倘若中国希望学习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经验,这一"黄金时期"恰恰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但是,现在西方有意识说"黄金时期"的经验过时了,应该恢复自由放任时代的经济政策,鼓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潮流,还巧妙地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加强世界贸易经济联系作为掩饰。但是,中国人应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化"的本质,并不是早已存在的科技生产力趋势,而是新自由主义的生产关系制度安排,旨在扭转"黄金时期"的社会改良,打击七十年代的"南北斗争"潮流。
美国垄断资本暗中操纵的各种国际经济组织,有意强迫推行同成功经验相反的一系列政策,如纵容索罗斯等金融资本的恶意投机炒作,却将当年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外汇、资本管制,视为违反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潮流的异端邪说,强迫推行有利于跨国公司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剥夺了当年各国go-vern-ment普遍享有的经济主权,如go-vern-ment干预以稳定经济和维护社会利益,发展民族工业的"有保护渐进开放政策"等等。
许多善良的中国人同天真的俄罗斯人一样,从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社会改良状况,误以为西方国家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他们羡慕瑞典的社会福利资本主义模式,认为搞资本主义没有风险并能迅速致富,他们相信西方推荐的规范经济改革药方,肯定是比"黄金时期"更好的政策药方,但是,实践证明俄罗斯吃下了这一套规范药方,非但没有享受到瑞典人的富裕生活,反而陷入经济衰退、贫困潦到的境地,还丧失了原有的社会保障及福利。居心叵测的医生开错药方固然可恨,病人过于粗心大意也应负有责任。这些病人都饱尝过野蛮资本主义的苦,如今略有甜头就放松警惕麻痹大意。里根、撒其尔已公开宣称其推荐的规范药方,目的是回到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时代,试想这一套根本否定社会改良的药方,如何能再现二战后西方的"黄金时代"呢?
美国发动武力干涉南斯拉夫的战争,悍然轰炸我国驻南大使馆之后,其谋求世界霸权的野心已暴露无遗。许多中国人虽然认识到美国军事威胁,但是,对美国软战争的威胁还缺乏警惕。许多中国人心地善良至今尚未认识到,美国推荐的所谓规范经济改革药方,乃是威力巨大的隐蔽经济战暗器,他们认为俄罗斯失败原因只是吃药太急了,这套规范化药方仍是长期的改革目标模式,只要采取渐进的方式推进就问题不大。他们往往将批评意见斥责为"太极端了",因为,这套药方毕竟是国际权威机构所推荐的,已在全世界范围广泛推广形成了潮流。
殊不知,西方推荐药方貌似"规范"实则"极端",倘若我们不愿辩证地看待有功绩的计划经济,为二战后改良的资本主义所吸引,盲目相信西方推荐的"极端"药方,其后果将是回到二战前的野蛮资本主义,搞不好还会复辟旧中国的资本主义,真的让老百姓"吃二茬苦、受二茬罪"。天真的俄罗斯人至今还搞不懂,西方推荐的规范产权改革,由反腐败的英雄叶利钦来执行,如何就变出了"七大金融寡头",或许惟一值得庆幸的是,比旧中国的"四大家族"多了三个,倘若我们容忍这种悲剧在中国重演,无疑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成为美国阴谋颠覆、分裂中国的帮凶。
(五)、反思二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
世纪之交,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新中国经历了五十年的沧桑巨变,二十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改革开放的成就人人有目共睹,但是,很少有人深入考虑成功究竟来自何方,反思一下哪些教训值得今后引以为鉴。倘若我们不能正确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就无法确保今后改革会继续获得成功,也无法克服改革中存在的许多缺点和困难。
改革开放获得了巨大成功,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现在人们心中存在着许多困惑,为何改革似乎变得越来越令人痛苦,为何以前人们见面就问发多少奖金,现在见面却往往问几个月没发薪了?为何八十年代不断增加社会就业,而九十年代却要忍受下岗的痛苦?
众所周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同俄罗斯改革失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许多人将成就简单地归于"市场与开放",将改革方向归于向"规范化市场经济"过渡,但是,为何俄罗斯一开始就进行了"规范化改革",市场转轨和对外开放方面迈的步伐更大,却反而遭到惨重失败长期陷入困境呢?
特别耐人寻味的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进行了越来越多的规范改革,经济反而开始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如企业普遍亏损和银行坏账增加,社会失业增长和贫富差距扩大,同俄罗斯金融危机前的病症十分相似。这说明,我国改革已走到了一个关键性的时刻,应该认真反思一下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这样做并非贬低改革开放的成就,而恰恰是为了确保改革开放的成功,不会重蹈俄罗斯改革的失败覆辙。
改革初期,中国面临的困难远远超过前苏联。八十年代前苏联的经济发展达到很高的水平,国民收入相当于美国的67%,工业生产相当于美国的80%,钢铁、水泥、化肥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彩电、冰箱等消费品工业也颇具规模,军事工业和高科技能够同美国抗衡,没有社会失业反而存在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制度也相当完善,而中国刚刚经历了"文化革命"的劫难,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消费品和物资存在着严重的匮乏,数千万知识青年返城后待业没有工作。尽管中国改革初期存在着更多的不利条件,但是,由于中苏选择了不同的改革道路,其结果如此悬殊仿佛天壤之别,中国摆脱了困难走向了繁荣昌盛,而前苏联却走向经济崩溃和分裂解体。
改革初期,由于我国采取了符合国情的经济改革道路,仅仅数年就扭转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不仅消除了严重的物资短缺和通货膨胀压力,而且一举解决了历史遗留的数千万知青待业的难题,出现了农、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各个社会阶层的收入均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八十年代,我国各类轻工消费品呈现迅速增长,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的生产量,几乎从零起步一跃成为世界生产大国,冶金、机械、建材等行业也高速增长,钢材、水泥、化肥等主要工业品,其生产量位次均已列居世界排名的前茅,粮食、肉禽蛋、水产品的生产量,也出现了大幅度的成倍增长。相比之下,俄罗斯改革数年之后,国民收入和工业生产下降了一半,社会失业和贫困人口大幅度增长,不仅钢铁、机械等重化工业陷入衰退,电冰箱、洗衣机等消费品工业也急剧下滑,粮食生产下降了50%,畜牧业生产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私有化企业普遍陷入严重亏损,社会保障制度因税源枯竭陷入崩溃,98年还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八十年代,中国选择了坚持社会主义的渐进改革道路,实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有条不紊地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的同时,仍保持了重大经济比例关系的计划调节,国民经济实现了均衡的、协调的顺利发展,从未出现重大的经济比例失调现象,从宏观上保证了各类企业的良好经济效益,企业改革坚持了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以广泛调动各方积极性的责任制度创新为主,产权方面的改革则通过试点稳妥、渐进地进行。由于我国坚持了公有制企业的主体地位,go-vern-ment容易协调国有、集体企业之间的关系,采取政策措施干预缓解彼此利益矛盾,国有、集体企业职工的分配比较平等,职工收入增长保证了旺盛的市场需求,彩电、冰箱等消费品行业虽超高速增长,89年宏观紧缩之前从未出现过滞销。八十年代,我国还实行了'有保护的渐进式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时规定外销比例出让市场很少,87年三资企业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不到2%,适度竞争没有冲击国内的民族工业企业,反而通过示范效应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各个行业的各类企业均获得了高速的发展。
有些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来自非国有企业,其实不然。八十年代,无论从固定资产、销售收入或实现利税来看,国有工业均实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从1980至1988年间,国有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增长了134%,企业平均固定资产规模增长了102%,国有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了172%,企业平均销售规模增长了133%,国有企业创造的利税总额增长了95%,企业创造的平均利税规模增长了69%。当时国有企业的比重远处于领先地位,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八十年代,go-vern-ment对乡镇、三资企业实行了优惠政策,包括'三减两免'的税收优惠和定价、投资等方面的自主权,乡镇、三资企业的竞争能力相对较强,其增长速度也明显高于国有企业,因此,许多人认为国有企业的活力不足而且效率低下,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不正确的。国有企业的基数远远超过乡镇和外资企业,因此增长速度略低于其它类型企业是自然的,正如中国国有企业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西方企业,人们往往将其归于基数不同而不是所有制方面的原因。
其实,80年代,国有企业不仅产值和利税增长较快,而且亏损也保持在较低水平上,亏损额同利润额的比例长期低于10%。1991年,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比较集体工业企业高出56%,国有企业职工人均创造的利税额,比较集体工业企业高出158%,国有企业职工人均上交利税费总额,比较集体工业企业高出220%。[35]
由于企业承担税收负担的微小差别,就能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状况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国有企业在税负非常不平等的条件下,其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仍能大幅度增长,技术水平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不仅为职工提供了大量福利和社会保障,而且从未发生过职工下岗和停发工资现象,企业的亏损面和亏损率保持很低的水平,这说明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实际上很好,仅仅因不平等竞争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绝不应理解为活力不足和效益低下。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由此导致了明显的'二元'分化特征。从整体工业来看,企业的规模结构更为趋向小型化,生产集中程度更为趋向分散化。92年小平**南巡讲话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大大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和外商独资获得了高速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1991年个体私营工业企业所占比重为4.8%,1995年迅猛增长到了15%,外商及港澳台资工业企业的比重,也从为91年的不足5%增长为95年的13.2%,国有企业所占的工业比重则从1991年的56%,下降为1995年的32%,集体企业所占的工业比重变化不大,仅从91年的33%增长为95年的35%。
八十年代,我国的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的特点,是国有、集体等公有制企业占绝对优势,个体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的比重微不足道,从92年以来,国有企业的工业比重迅速下降,而个体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则迅速上升,已占全部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左右,个体私有企业的平均规模大大小于国有企业,从而加剧了整体工业的规模结构的小型化趋势。当然,由于乡镇企业的统计数据存在浮夸,国有企业的实际比重容易被低估,但是,其地位下降趋势却是非常明显的。
90年代,随着经济结构'二元'分化的加剧,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特别令人担忧的是,90年代国有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的性质,同80年代相比也有了较大改变。80年代初,由于'文革'和'洋跃进'造成的困难,国有企业的亏损面曾经高达20%,但是,通过改革搞活和结构调整,82年下降到了12%,85年下降为9%,88年为10%,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亏损率比较低,即亏损总额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较低,82年亏损率仅为7%,85年为4%,88年为8%。1988年,国有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为891亿元,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而亏损额仅为81亿元。[36]
9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企业的规模结构的'二元'分化,以及国有企业所占工业产值比重的下降,直接导致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下降,许多行业生产过剩和重复建设的状况加剧,对国有企业的效益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其它各类工业企业也出现了效益滑坡。1995年,国有工业企业的实现利润665亿元,比较上一年下降了167亿元,下降幅度达到20%,国有工业企业的亏损总额为639亿元,比较上一年上升了157亿元,上升幅度达到32%。1996,国有工业企业的实现利润总额为412亿元,比较上一年下降了253亿元,下降幅度达到38%,国有工业企业的亏损总额为790亿元,比较上一年增加了151亿元,上升幅度达到23%,甚至出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盈不抵亏,利润与亏损相抵净亏损378亿元,国有工业企业的利税总额,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下降金额达到137亿元。
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紧迫问题,已不是80年代的相对活力不足,而是大规模破产的严峻生存威胁。1996年,国有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比较1988年下降了64%,亏损总额却比88年上升了9.7倍,亏损面比88年上升了358%,亏损率比88年上升了12.8倍。更为令人担心的是,尽管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企业改革措施,包括'抓大放下'和企业改制,强调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但是,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趋势,近年来尚未出现根本性的改善,反而继续呈现不断恶化的迹象。[37]
1998年,在国内景气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有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1998年1至4月份,预算内国有工业的实现利润为负112亿元,比较上一年同期下降了433%,亏损总额为339亿元,比较上一年同期增加了40%。国有工业企业的上缴税金也首次出现下降,比较上一年同期下降了1.6%。尽管从国有企业创造的净产值率和利税率来看,国有企业的效益仍然大大高于私营、乡镇和三资企业,但是,倘若国有企业的严重亏损状况持续下去,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环境中,不可避免将面临大规模破产的生存威胁。
为何80年代我国国有企业的效益一直良好,而90年代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却出现大幅度滑坡呢?80年代,我国的工业结构也存在一定'二元'分化,主要是城乡集体工业企业的迅速崛起造成的,城乡集体企业仍然属于公有制企业,能够利用公有产权的规模优势和go-vern-ment扶植,同时必须接受go-vern-ment的监督和政策指导,因此,go-vern-ment比较容易通过产业政策和计划调节,协调'二元'结构利益矛盾和分工关系,例如,80年代初城市纺织工业同乡镇纺织工业,出现了争夺原材料和销售市场的矛盾,后来go-vern-ment通过产业政策和计划调节,较好协调了两者之间的分工和利益分配,保证了80年代我国纺织工业获得良好效益。
80年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以经营责任制的创新为主,重新明确界定国有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重点放在调动社会各方面特别是职工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企业产权改革则通过长期试点逐渐积累经验,避免因产权关系急剧变迁引起经营秩序混乱。八十年代,我国对外开放非常注意保护民族工业,引进外资大多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go-vern-ment容易监督管理数量较少的合资企业,因此,合资企业不仅没有对民族工业造成冲击,而且还通过示范效应传播了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80年代我国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较好,我国经济结构虽然有'二元'趋势,没有影响国民经济的有比例协调发展,轻纺、冶金、机械、电子等行业均顺利发展,国有、集体和中外合资企业均呈现高速增长,各个社会阶层的收入和购买力也不断提高。
但是,92年以来,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中,没有正确总结80年代改革的成功经验,出现了忽视市场调节盲目性弊病的倾向,甚至出现了泡沫经济的投机过热现象,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失调,消耗和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必然引起企业经济效益恶化的连锁反应。80年代初轻纺消费品工业落后的情况下,工业规模的小型化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后来轻纺工业经过高速发展市场接近饱和,需要进行产业调整和加强经济基础领域,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以弥补泡沫经济损失,矫正泡沫经济过热造成的严重经济失衡,但是,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大大削弱了go-vern-ment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难以采取有力措施矫正比例关系失调。
从92年至95年的短短三年中,个体私营工业企业的产值比重增长了3倍,外商和港澳台资工业企业的产值比重增长了5倍,go-vern-ment难以对私营和外商企业进行有效监管,也难以协调各类企业之间的分工和利益关系,私营、外商企业不愿进入投资大的基础产业,大量进入80年代末市场接近饱和的加工行业,特别是纺织、轻工、家电等消费品制造行业,大大加剧了重复投资和生产过剩现象,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市场均陷入疲软,工业规模结构和经济效益也不断恶化,企业破产和职工下岗现象日趋严重,社会各个阶层的收入差距也显著扩大。
许多人认为私营、外资企业的产权明晰而且效率高,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明晰而且效率低下,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尽管国有企业的效益水平确实比以前显著恶化,但是,其单位产值创造的增加值和利税总额,仍然大大高于私营、乡镇和外资企业,如根据95年工业普查的统计,国有企业单位产值创造的全部税金,超过集体工业企业150%,超过私营工业企业330%,超过外商及港澳台资工业企业160%。
九十年代以来,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的比重迅速上升,国有企业的工业比重却大幅度下降,已造成了工业结构小型化和生产分散化,倘若国有企业因严重亏损出现大规模破产,我国工业结构的'二元'分化将极大加剧。如上所述,国有企业构成了我国大中型企业的主体,占全国大中型企业占60%至70%,包括小企业的国有企业平均产值规模,相当于个体私营企业的一百多倍,不仅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更为先进,对职工、财政和社会的贡献也更大,因此,国有企业陷入困境必然牵动全局。
近年来,各地缺乏有效的改革办法扭转国有企业困境,纷纷廉价出售和拍卖困难国有企业,甚至从出售小型企业发展到中型企业,但是,这种办法并未扭转国有企业的严重困境,反而导致了国有企业效益的进一步滑坡,原因之一是工业结构'二元'分化加剧,个体私营和港澳台资企业的规模较小,不愿意进入投资大的基础工业领域,特别是建设周期长的社会基础设施,集中进入生产严重过剩的加工工业,加剧了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具有巨大规模,能够不惜代价甚至忍受长期亏损,全面争夺我国关键产业的市场控制权,采取先合资后控股的办法收购国有企业,这样国有企业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夹击,无论是中低档消费品和高科技产品,国有企业拥有的市场份额都急剧度萎缩,加上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并未得到根本改善,私营和外资企业的税负远远低于国有企业,上述因素造成了国有企业效益进一步恶化,反过来加剧了'二元'分化和经济恶性循环。
更为令人担心的是,尽管我国采取了上述一系列企业改革措施,包括"抓大放小"和产权重组,加快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实行企业破产和收购兼并,强调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等等,但是,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趋势,近年来尚未出现根本性的改善,反而连年出现了进一步滑坡。96年国有企业的利润比上一年下降了38%,比88年也下降了68%,亏损额不仅比上一年增加了38%,而且比88年也上升了9.7倍,出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盈不抵亏。98年1至4月,国有企业效益滑坡幅度更为令人惊讶,比较上年同期下降了433%,亏损额比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0%,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峻的困难形势。
近年来企业经营困难也不限于国有企业,如95年上市股份公司中有60%效益出现滑坡,其中21%的上市公司盈利下降了50%以上,98年上半年受宏观经济和东南亚危机的影响,沪深上市股份公司的经营业绩都普遍明显下滑,许多地方的乡镇企业也都面临严重的经营困难,但是,由于统计不严格和浮夸掩盖了问题严重性,沿海某些地区的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受国内生产过剩和出口市场萎缩的冲击,甚至出现了60%至80%的大面积亏损,但因担心债主追债或维护商誉不敢声张。倘若我们继续将国有企业困难归罪于所有制原因,认为放开经营或企业改制就能够解决问题,很可能因判断失误耽误采取政策措施,及时化解国有企业和其它类型企业的经营困难,导致企业效益加速恶化和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80年代我国改革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促进了社会各阶层收入的不断增长,但近年来,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三个不利于'现象,大批工厂设备闲置和职工纷纷下岗,97年城镇居民中有40%出现收入下降,社会财产和收入差距出现了显著扩大。随着企业规模和所有制结构的'二元'分化,私营、外资企业的比重会进一步上升,私营、外资企业普遍采取各种途径逃避税收,大批地下经营的私营企业根本不交纳税收,go-vern-ment进行税收监管的难度大、成本高,从而可能造成go-vern-ment财政税收滑坡或增长缓慢,重蹈俄罗斯改革失败触发财政危机的覆辙。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严重困难形势,并不仅仅是所有制或微观经营的原因。93年以来我国出现了较大的宏观经济波动,经历了泡沫经济、通货膨胀以及长期的紧缩环境。93年盲目的开发区热和房地产热消耗了大量资源,仅仅房地产和钢材滞销就积压了数千亿元的资金,投机涨价还误导了大量的盲目重复建设,必然引起一系列恶性循环的连锁反应。西方国家吸取三十年代大萧条的教训,治理泡沫经济的后遗症一般采取经济扩张政策,适当降低税负、放松银根和扩大财政开支。我国93年治理整顿取得了很大成绩,有效制止了盲目的开发区热,防止了泡沫经济继续膨胀的危害,但是,此后采取了财政金融"双紧"政策,没有采取采取特殊措施扶植正常生产部门,以补充其泡沫经济期间的资源损失。
我国国有企业以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为重,不轻易广泛采取解雇、破产的办法,大大延缓和推迟了泡沫经济的连锁反应,也为其它类型的企业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但是,由于长期实行了财政金融'双紧'政策,紧缩银行信贷和压缩基建投资规模,企业销售不旺、资金周转困难,提高税负削弱了企业的'造血'机制,当前国有企业已无力继续支撑下去了,被迫大规模破产倒闭和大批解雇职工。
各地普遍采取破产逃债和廉价拍卖国企的办法,必然引起一系列强烈的连锁负面效应,如银行和众多企业因无法收回债务受到重创,必然导致社会市场需求进一步急剧萎缩,企业亏损和银行坏账状况也会加速恶化,企业收入和社会财产分配向少数私人倾斜,职工工资和国家税收的份额将会大幅度下降,加重社会贫富悬殊和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进一步加快经济恶性循环的过程。敞若上述趋势不能有效地加以制止,延缓的泡沫经济连锁反应可能重新出现爆发,社会失业甚至可能出现急剧蔓延的态势。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因多年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以及亚洲金融风暴的强烈冲击,正处于市场疲软和失业增加的特殊困难时期。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对改革思路进行调整,暂缓推行易于引起宏观经济恶化的改革措施,如以资产利益为核心的某些改革措施,包括减员增效、破产清算、出售拍卖等等,否则可能导致市场需求萎缩和社会失业增加,加剧国有资产流失和'二元'结构分化,甚至形成经济恶性循环的连锁反应。
我们还应重新辩证地认识市场经济的利弊,市场经济有自发调节供求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容易导致经济比例失调的弊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周期性衰退,造成大批企业破产和大规模社会失业,西方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的数百年来,一般每隔十年就爆发一次严重的经济衰退,我国改革也难以避免市场调节的弊端。我们绝不可以低估市场经济盲目调节的弊端,其造成的损失完全可能超过计划经济的失误,西方数百年来频繁爆发的经济危机和战争就是明证。这说明,我们需要重新认为市场经济弊端的严重性,恢复符合本国国情的一系列改革成功经验,消除西方规范经济理论和改革药方的影响,而不应将改革方向简单地归为"深化市场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