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住房建设局:现代草圣林散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56:07
现代草圣林散之 [图片]

林散之(1898-1989)画像                                                                                              林散之《山水》
       林散之是诗、书、画三绝的艺坛大家。其书震憾中外后不几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很快出现了全面兴盛的局面。林散之的书法,从其审美观到形式技巧都对国内外书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行草太湖纪游

林散之《山水》


        林散之(1898~1989),祖籍安徽和县,生于江苏省江浦县乌江桥北江家坂村(现属南京浦口区)。因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五,乳名“小五子”,6岁入塾读书识字,取名以沃、以霖,从小即勤奋习书。14岁丧父,门庭忽然冷落,迫于生计,他离家至南京跟张青甫学画人像谋生,此后回到乌江随乡师范培开先生学习书法,方懂得悬腕执笔之法。因迷于诗、书、画,自号“三痴生”。18岁又从清末进士含山张栗庵学古文诗辞,书法亦得其指授。张栗庵谐“三痴”之音,为其改名“散之”,遂终生用之。

 

行草题画一首  

林散之《山水》


       抗战期间以及民国时期,社会环境恶劣,寒灯苦雨,他依然坚持读书、创作,无一日懈怠。1949年后他曾一度出任江浦县副县长,负责农田水利。1963年临近退休之际,被聘为江苏省国画院画师,这才踏上专业书画创作之路。

 

行草李白早发白帝城

林散之《山水》


       林散之的书法被称为“散体”草书。他的字极其讲究用笔,重视用笔。他用长锋羊毫作书,并保持中锋用笔而求瘦劲,这不仅须善于择取古学之长,而且更需千锤百炼,把握到其中的奥妙。林散之用笔变化多端,据目睹他作书的人说,他有时行笔缓慢,如作楷书,线条凝重、沉静、枯涩,似春蚕吐丝;有时行笔疾厉,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急转直下,如藤蔓檐,一气呵成。正是这种丰富而微妙的变化,造成雄伟飘逸姿态,磅礴放旷的气势,划沙折股的笔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行草卜算子咏梅

 

林散之《太湖纪游图》


      林散之书法的意义不仅在于富有个性的“散草”的创立,以及有关相应的结字、章法、用笔等方面的创造性的价值,而且还在于启示当代书家在继承深厚传统的基础上,如何与新的时代共同迈进,是否敢于并能够作出虽是循序渐进,但却是不断地突破性的变革。

 

行草唐人书论

林散之《山水》

 


      日本书道界对其书更是推崇备至,书道团体来华访问,都以能拜会林散之为荣。其后,以青山杉雨为团长的全日本书道访华团来到南京,这位直率而又狂傲的日本当代书坛泰斗本来对中国现代书法不以为然,当他见到林散之的作品以后,当场便行鞠躬之礼,并敬题“草圣遗法在此翁”为赠,一时传为佳话,林散之名声大震,“当代草圣”之美誉也由此传开。

 

行草塞上曲一首

林散之《山水》


    “大江绕绝壁,草圣伴诗仙。”在美丽的采石矶,距离李白衣冠冢不远处,是一代草圣林散之艺术馆,也是林散之的墓园。据说这是得尝了林散之先生生前“归宿之期愿与李白为邻”的心愿。

行草八十自寿小记

 

林散之,成名于一九七二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之时。这对生于一八九八年的老先生来说,未免晚了点。因此,他被人们尊称为“大器晚成”。以为对于这样的说法,恐怕没有一个人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只能理解是生不逢时或时运不济罢了。与成名太晚相比,他一生的坎坷,也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行草昔游一首

林散之《山水》

 

十八岁那年,林散之有了第一次婚姻。但是,仅仅一年多,夫人就撒手人寰。再次婚后,夫妇相敬如宾,然而到了他将近七十岁时,几十年相依相伴的夫人先他而去。太太的离世,带给他的直接后果是双耳失聪。没过几年,大约是一九七零年,他在洗澡时不慎跌人开水池中,全身严重烫伤,抢救治愈后,剩下拇指、食指和中指,尚可执笔。幸亏林老先生生性豁达,反而自号“半残老人”。林散之暮年又患上了脑动脉及全身主动脉硬化。这一生可谓是遭尽了人生的苦难。怪不得在艺术馆内看到他的照片时,人们无法将他与一个一辈子与诗书画作伴、为生的人联系到一起。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汎汎,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事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杜少陵秋兴八首之一

 

人们评介他是中国书界“千年十大家”之一。赵朴初、启功等称他诗、书、画为“当代三绝”。更高的评价是他六十岁后开始的狂草,享誉海内外,有一代宗师之誉,被尊称是“当代草圣”。这样的评价,堪堪与张旭、米芾等人并驾齐驱,何等高也!艺术馆里,陈列着他从二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每一个时期的代表作。对不懂书画的人来说,纯粹是看看而已,不能说出个端倪。我想,他的书法其实是画出来的,他的画,则是写出来的。他的诗,即景、抒情、写实、记事,把自己的诗题在自己的画上,再加上高超的书法艺术,一个人就成就了“三绝”。

   

 

 

《扬州纪游》

林散之《山水》

林散之生命中有很多的巧合:他生于一八九八年,死于一九八九年;祖籍是安徽和县的乌江,出生于南京江浦的乌江等,都令人费解。实际上安徽的乌江与江苏的乌江,加在一起就是历史上那个著名人杰项羽兵败后自刎的地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伟大的地方,造就伟大的人伟大的人格,是有道理的。“书贵瘦硬始通神”,是林老先生的审美理念;“文艺家要做真人,不要做假人欺世”是他做人的准则。项羽的知音,一个易安居士足矣,林散之先生的知己,是谁?

林散之《山水》

 

林散之与扬州,有着美好的故事。扬州的瘦西湖,更是他喜爱的地方。他第一次到扬州游玩,是在一九三六年,后来,又多次到扬州游玩做客。瘦西湖东大门匾额上的“瘦西湖”三个字,就是林散之一九七三年在扬州留下的墨宝。

林散之《山水》

 

他还被瘦西湖的美景陶醉:“楼台两岸各争高,万绿丛丛一望遥。无限东风吹面暖,人文已换广陵潮”、“沿河缓步几回停,岸有青松水有萍。自是春风偏爱客,一船吹透老人星”。老了以后,他特别喜欢手杖。他最钟爱的手杖上,有扬州著名浅刻艺术家黄汉侯雕刻的《滕王阁序》和一首自作诗。可见,扬州的美,不仅是外在的自然景观,更有文人间惺惺相惜的美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