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房管局物业科:北京公租房拆了户籍的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0:46:50
一段时间以来被报道的政策意向,终于落到了确凿的文件上:北京市10月19日出台有关公租房建设和管理的通知,正式决定自12月1日起,拆掉公租房户籍限制的“墙”,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本地的保障范围,从而也使公租房成为首个突破户籍限制的保障房品种。

  虽然有“连续稳定工作一定年限”等条件限制,表明这个大都市对于它将给予保障的人群,仍然进行了某种“挑拣”,但其重大意义在于,在北京市地方政府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施政努力中,这一次没有习惯性地以户籍的名义,将外来人员排除在外。首善之区的这一政策方向,无疑将是其他城市的示范。

  这一政策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评估,毕竟,北京市今年计划新建和收购的6万套公租房,根本无法满足庞大的需求,最终有多少外来人员能从中受益还未可知。同时,北京市有关部门也必须有相关配套措施,保证在公租房的分配过程中,避免出现先紧着本地人、再考虑外地人的不公现象,因为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这样的“户籍优先”无疑会让保障外来人员的承诺形同虚设。

  但无论如何,这一施政方向,让那些长年饱受户籍歧视的“北漂”一族感到温暖、看到希望,让他们有机会以可承受的价格、有尊严地在这个城市拥有一个虽不宽敞却相对稳定的“家”。从这一角度上说,这一政策的象征意义远大于现实意义。

  把外来人口纳入保障范围,可以有很多种效益考量。比如在乐观者看来,这是施政部门对民众的诉求进行回应,改善民生,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吸引外来人才,增强外来人员对城市的认同,甚至通过调节“工作年限”等指标有助于优化城市结构和产业布局,等等;而消极者则认为,这会导致一再膨胀的城市继续膨胀,紧缺的资源更加紧缺。

  这些或许都是实情,施政者当然需要对一项公共政策进行权衡,将总体公共效益最大化,但一切功利主义的考量,都不该忘却一些最简单、最本真的道理——

  他们同是首都的纳税人,他们理应分享同等的权利。

  北京市的外来人口数以千万计,他们在这里追求梦想,贡献智慧,创造财富,共同为这座国际化大都市赋予活力。怎能将这样庞大的人群,以户籍的名义,让他们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成为二等公民?

  尽管北京市以户籍限房限车的政策依然在施行,但公租房拆掉户籍这堵顽固的“墙”,却在打破制度性歧视、争取权利平等、实现善治善政的道路上,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包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