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得什么病能办病退:副猪嗜血杆菌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8:42:00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断奶前后仔猪以关节炎和呼吸困难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本病在集约化猪场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危害日趋严重。

(一)病原特性  本病的病原体为嗜血杆菌属的副猪嗜血杆菌,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共有15个血清型。该菌为多形态的病原体,一般呈短小杆状菌,也有呈球形、杆状、短链或丝状等;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多无荚膜,但新分离的强毒株则带有荚膜;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反应,美蓝染色呈两极浓染,着色不均匀状。本菌由于酶系统不完备,其生长需要血中的生长因子,尤其是X因子及V因子,因此,在分离培养时,须供给加热的血液,故称之为嗜血菌。另外,猪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也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本病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在干燥情况下易于死亡,易被常用的消毒剂及较低温度的热力所杀灭,一般60℃520分钟内即死亡,在4℃下通常只能存活710天。本病原对结晶紫、杆菌肽、林肯霉素和壮观霉素等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对磺胺类药物、阿莫西林、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和青霉素等敏感。

(二)流行特点  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主要危害2周龄至4月龄的猪,58周龄的哺乳和保育阶段的仔猪多发病,其他年龄的猪也能感染。发病率一般为1015%,可以整窝仔猪感染发病,死亡率可高达50%。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呼吸道、伤口传播。空气质量差,温差变化明显,寒冷等因素可诱导本病的发生,仔猪最易感染。

(三)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的表现取决于病菌的血清型和炎性损伤的部位,健康猪在37天内很快发病。哺乳和保育阶段的仔猪发病,多发生浆膜炎和关节炎。急性病例,最早表现为发热,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毛松、苍白、消瘦,关节肿胀、跛行,腹式呼吸明显。首次发病的猪场或与链球菌、猪蓝耳病等混合感染时病死率很高,可达80%。病情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喘、腹式呼吸,有的病猪出现震颤、共济失调,临死前角弓反张、四肢划水等症状。慢性病例呈非典型症状,母猪感染可发生流产,各种感染出现慢性跛行。

(四)病理特征  病理剖检变化主要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和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大,皮下呈胶冻样变化,尤其是腕关节和跗关节,关节腔内含有清亮透明液体或黄色胶样浸润,四周也常呈胶冻样变。心腔、胸腔、腹腔多发生浆膜炎,腔内有大量炎性渗出液,心外膜、肺脏表面纤维素蛋白或附着一层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常发生出血性肺炎或纤维素性胸膜肺炎。

(五)治疗方法  本病发生后治疗效果不佳,治愈率低,重在预防。治疗时可试用青霉素、链霉素疗法,青霉素10020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50万~100万国际单位,联合肌内注射,每天2次,直至体温正常搭24小时后停药。

(六)免疫预防和饲养管理

1.免疫预防  对已发病的猪只,目前没有很好的治疗药物,防制的重点工作在加强预防。目前美国、西班牙、荷兰等国已有猪副嗜血杆菌灭活苗。这些疫苗对血清型1456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对血清型不吻合猪群的免疫效果很差。另外,可分离本场菌株制作自家灭活苗免疫对本病有较好的效果。

2.预防并发感染  做好PRRSPCVPRSIAR和支原体肺炎的预防工作,对HP的控制也非常重要。

3.药物保健  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敏感抗生素,作好猪群的预防保健。常用的药物和使用剂量如下,复方替m先锋1000ppm、环球之星预混剂(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氟苯尼考)1000ppm、多维200ppm,连用35天。

       4.加强饲养管理,推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早期隔离(断奶)减少应激,保持猪舍卫生,干燥,通风。做好平时的卫生消毒工作,降低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和降低猪群饲养密度等管理措施对控制HP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