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科乐麻将官网安装:Yang YuTang 中国写实钢笔画画家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0:48:47

Yang YuTang 中国写实钢笔画画家4-04年-05年  

2011-03-12 00:23:50|  分类: 23.国内艺术 |  标签:杨雨堂  yang  写实  yutang  艺术家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图文出处: http://www.penart.cn/company.asp 

浪 Wave 

 Dip pen and carbon ink on paperboard   9 1/2 x 13 5/8 inches (24 x 34.5 cm)

  这幅作品的场景之美,实在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从我在山野间与它“相逢”,到如痴如醉的挥笔作画,这一切似乎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的时空差异。
  表现它的过程是一个陶醉的过程,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在表现过程中,这幅作品引导我进入了一个又一个情绪亢奋的境地。
  首先,让我亢奋的是这幅作品的主题。作品中的“浪”,表现了荒野间的一个自然现象,着重展现繁乱中的一种秩序。在自然中,这种草浪随处可见。在冬季、在初春,它们用自己干枯的身体,搏击着风雪。虽然它们个体的力量在这个季节已经脆弱到了极限,但是群体的协作仍能阻抗强大的势力。
  其次,作品的细节描述让我亢奋。这幅作品所描绘的草浪,是由棵棵杂草集结而成,在表现中,它们每个个体都深深地感染着我。我知道,只有将它们最基本的个体力度表现到位,才能诠释得清它们的内在含意。在庞杂的荒草中,跳跃着几朵迎春的柳絮,它们让我激动,使我无法掩饰兴奋的情绪。于是,我陡然变成了一个孩子,一个忘乎所以的痴童。
  我的作品多来自于感动,很多“工作”是在情绪化中完成的。虽然情绪化容易冲动,但是钢笔画的研究,让我认真、让我严谨,因而我的情绪化便是一种特殊的、多因素混合的冲动。
  作品《浪》,所表现的内容丰富,细节复杂。在表现中,我一直受着情绪因素的操控。我的状态非常好,作画的环境也很清净。铅笔稿落下以后,我就开始进入了作品的表现阶段。
  第一个让我急于表现的是杂草中的柳絮,虽然它很弱小,但在作品中有着深刻的含意。对于它的表现,精心、认真是当时的状态。那一刻,我一点没有含糊,我几乎将所有的情感都付注在它的表现之上。当朵朵柳絮在作品中开放起来时,我提着的心开始平静下来
  在这幅作品中,难点的就是草浪的表现。由于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心态平稳是处理繁乱的法宝。表现时,我没有一丝烦躁,尤其在衬托柳絮的杂草的处理中,我的心态更是平稳。荒草的处理,我将其看成是一个又一个的团体,然后再将“散碎”的团体按整体进行处理,这样,繁乱的荒草,在我的笔下跃然纸上。
  这幅作品完成,是非常顺利的,表现它的过程让我畅快,并令我振奋。

 

 苍生 Natural life

Dip pen and carbon ink on paperboard   9 1/2 x 13 5/8 inches (24 x 34.5 cm)

  不知是何原因,我对表现野草有着浓厚的兴致。野草的潇洒让我痴迷,野草的繁乱让我“疯癫”。我不知表现的意义何在?我只是随着感觉而前行。
  在我的创作中,荒草的表现,似乎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虽然曾经的作品也让我欣慰,但肤浅总是与其相关。我不知道这些“曾经”的劳作,对接下来的研究奠定了怎样的基础。我也不知道这一丛丛的荒草,最终要传授给我什么。我只是喜欢,我只要表现。
  这幅作品还是在激动的状态下进行的,那种飘逸、那种潇洒。我敢说,无论是多么伟大的艺术家,也无法对此能凭空的编纂。我真的愿意被每一片草叶上丰富的变化所诱惑,当太阳的光线微微的发生着改变,它给予我的总是一番惑人的景象。在它的面前,我永远是一个无知的追随者,我喜欢它、爱它。
  作品《苍生》,还是在佳境下进行的创作。表现繁乱是我的本领,在这幅作品的表现中,每一片草叶均有详细的交待。所谓详细的交待,就是主要的叶片都进行调子的处理,一般的叶片都有“出处”的交待。层次的处理,灰度的变化,在这幅作品中全部体现到位。
  这幅作品仍是采用“留”的画法,即反画法。作品中的“留”,是按层进行的。由前到后,层层进行。当大的空间“留”完。再进行小的空间的“留”。当作品的表现进行到这个时候,再开始进行调子的表现。调子的表现,要分块进行,要有耐心,要有整体的调子的控制能力。在这里还要保持笔尖的细度和调子的灰度,不能有半点差池。
  这幅作品表现中的难点,就是画者必须要保持长久、高度的注意力。在表现中,我的眼睛常常由于过渡的疲劳而痛涩,然而,痴迷的状态还是战胜了身体因素。

 庄稼院 Village courtyard

 Dip pen and carbon ink on paperboard  10 x 14 7/8 inches (25.5 x 37.8 cm)

  作品《庄稼院》是一幅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从作品中所展现的农家小院,以及院内搁置的农家生活的物品,我们就知道这是什么季节。一般在东北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东北的秋天是非常短暂的。像作品中描绘的和煦金秋,是不多见的,而且也是非常珍贵的。
  这是一个令人歌唱的季节,我们通过“庄稼院”的收获,就知道这里的生活是多么的安康。人们已经没有更多的空间来盛放收获的成果,随意的搁置让这块“土地”更显得粗犷。这里的天是蓝的,这里的地是黑的,这里的一切都附带着天造的自然的本色。自然就在这里,这里就是自然。
  《庄稼院》的创作过程同样让我激动。我喜欢这里的粗糙,我喜欢这种凌乱,我喜欢让这些不能讲说的物体,来包藏着永远不能说完秘密。也许我的所为不够“人道”,也许我的想法有些怪异。然而,艺术的价值之所以永恒,其魅力就在于此。
  这幅作品的构图,是以院落中的堆放(横向)和悬挂(竖向)的苞米,作为作品的主体的。它们的明度相似,一横一竖,稳定了画面的重心。左侧的苞米楼子,虽然在画面中极容易产生对称之感,但是,由于其本身明度的灰暗,使得作品更为丰富。画面两侧的松散物体(苞米秸和豆秸)的灰度与地面灰度的吻合,使繁乱的画面有了较强的主视点。
  在作品的表现上,处于画面中心堆放的苞米,是作品中的主要表现对象。表现这种物体,我是比较有经验的。因为无论它的表象多么的繁乱,我也不会受到蒙骗的,我还是将其按一个整体来进行处理。悬挂的两串苞米的处理与地上堆放的苞米是一回事,我都按整体方式来处理的。
  作品左侧苞米楼子的光感让我激动,而且它的造型与丰富的质感更让我急于表现。表现时,阴影中的物体还是我注意的重点。亮部的明度在整体关系把握之下,都进行了统一的考虑。其他物体的明度,在表现时也一并进行了处理。
  由于创作时的状态良好,致使这幅作品的完成愉快而又轻松。

 

 倒影 Reflection

Dip pen and carbon ink on paperboard   10 x 14 7/8 inches (25.5 x 37.8 cm)

  表现水中倒影的题材我已画了很多,但是,纯粹用写实的手法将河水那种透明的、微波荡漾的、若有若无的状态表现出来,这还是第一次。其实,表现水中倒影的杂物,对于我来说并不困难。但是,若要表现好倒影在水中荡漾的感觉,则需要观念上的认可。因为表现这种效果不仅要靠技术,更需要认识上的进步。这一点上,我要感谢经常在我的观念中,常常闪烁着的一些奇怪的念头。这些不定的,难以捕捉的意念,往往在“关键”的时刻会产生一些不错的想法,而且这些想法还真的很好用。
  在钢笔画创作中,我最反对的,就是使用“技法”一词。因为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是不能从技法角度出发的。技法的使用,就是使艺术模式化、程序化。长久下去,会使作品丧失生命力,从而走向僵化。但是介绍作品《倒影》,我却要介绍一下这幅作品表现的技法。
  在近期的作品表现过程中,我感觉到一个欣慰的现象,就是使过一段时间的笔尖,要比新的笔尖好用。尤其在作品灰度的表现上更令我感到意外,它所能达到的效果,是深刻的、更是前所未有的,并且使作品的创作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个发现,不但让我能够克服很多曾经难以克服的难题,而且还为我研究作品的写实扫清了障碍。根据这个发现,我对这种笔尖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我发现使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蘸水笔,笔尖会被磨偏,磨损的时间越长,磨损面越大,这种磨损面为倾斜度(每个人的执笔习惯不同,倾斜度会不同的)。用这种笔尖画出的线条,会随着斜面在纸上刮擦,将光滑的线变成自然“毛”状。这样绘制出来的作品,犹如用铅笔做出的明暗渐变的调子,效果极为丰富。
  作品《倒影》就是这种用笔研究的典型作品。在作品的下部,倒影的“尖梢”表现上,基本上没有线的痕迹了。采用这种技法达到的效果,足可以达到观念中钢笔画最难达到的程度,即千变万化的灰度。

 

 记忆 Memory

 

Dip pen and carbon ink on paperboard   11 x 15 3/4 inches (28 x 40 cm)

  一个画家要有感动,不但要感动别人,更要感动自己。拥有感动的情绪,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挖掘埋藏在内心的感动,就需要我们对世界倾注真情。一个人的感动究竟从哪里来,这需要我们去研究。
  一般人认为,只要我们具备了非常强的绘画基础,就能画出好的作品。只要我们能从世界的名牌大学走出,就能成为大师,其实这是大错而特错的。这就像外行认为,凡是能熟练地掌握CAD软件,就会用计算机画出好的图纸一样。其实,所有的设计师都明白,这是不可能的事。
  那么,具备了雄厚的绘画基础,还缺少什么呢?这是所有画者在探索的事情。在人类社会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并不是金钱。一匹马在战火中勇于救主,一条狗在关键时刻为主人牺牲,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它们不是人类,但是它们却能让我们感动并且铭记。
  作品《记忆》让我感动。这个感动不是《记忆》本身,而是来自遥远时空的记忆。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和母亲曾住在东北的山沟里。有一天,母亲要带我走出大山,说去找我的父亲。记得那天,我穿戴一新,母亲带我上了路。我们走了很久,当我实在走不动的时候,忽然在山坳的深处闪现出一个小小的灰色屋顶。母亲说,那就是火车站。我记不得当时是什么样的感觉了,我只觉得周身在漂浮,眼前一片空白。
  月台上,只有我和母亲两人。眼前的铁轨长而闪亮,像两条白带飘向大山里。我知道,这条铁轨的一个尽头,就有我的父亲。我站在月台上,期待着、盼望着……。
  山坳传来的一声长鸣,我欣喜若狂,火车来了!
  火车真的来了。我“木”在了那里,如同一台全自动的摄影机,瞬间启动。眼前的一切,像一帧帧不可磨灭画面,不停地印刻在我的记忆里。一列吐着白色烟气的火车,鸣叫着出现在大山深坳的转弯处……
  人的一生都有一些永不能忘的情景,这些情景会随着时间的久远而愈加地清晰。什么是生命中重要的东西,当我们远离故土,在天涯海角感受到“曾经”的一瞬时,我们的生命会获得升华。
  儿时的时空,已离我远去了,留下的只是不能忘却的记忆。我常常去寻觅着曾经的感动,我希冀着奇迹的发生。然而现实,只能让我凭借回忆将感动留在画中。

 

 

瑞雪 Auspicious Snow

 

Dip pen and carbon ink on paperboard  14 3/4 x 19 3/4 inches (37.5 x 50 cm)

  钢笔画的路一直在向前延伸,这条路的前方是哪里,是天堂还是地狱,似乎很难有人说得清楚。我们研究前人的经验,我们挖掘人类的历史,我们探讨自然的生命,为的就是要使自己在这条路上走得清醒,走得坚定,走得辉煌。然而这条路的岔道不尽其数,究竟哪一条路是我们所要走的,这令每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面临着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个世界上,大家都能讲出自己行进的理由。然而在一定的阶段,或多或少会出现这样或那样让我们思绪混乱局面,这种混乱的局面往往不是来源于事物的表面,而是由内至外开始的。一般情况下,当混乱的思绪开始控制我们的行进准则时,我们就会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行径。这些情形的出现,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道路选择出现了问题,虽然这条路仍旧有人在走。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些路别人能走,而我们却走不通,这些原因是由众多因素导致的。那么,如何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来走,这就是摆在每个需要行进人面前所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我在这条路上走得较为顺利,方向掌控得让自己满意。在每一个岔路口,我都会轻而易举选择一条让自己满意的路来走,虽然这条路有时也充满荆棘,但很快就变得通畅。行进中我会主动探索其他岔道的目的地,思考和判断其他道路最终能抵达的境地,这样不断地进行,就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把握好自己行进之途的方向性与正确性。
  《瑞雪》的创作是探讨我的钢笔画之路的继续,这条路没人与我同行,我只有不断地与天地交融才能排除行进中的孤寂。这幅作品的创作与其说是物质上的还不如说是精神上的,因为在这(雪花)漫天飘舞的天地间,它已以美妙的画面呈现在我的精神世界中,我没有办法不向世人讲述这来自天地间的感动。
  我生活在冬的世界里,冬的一切融入在我的生命中,我爱这冬,冬感召着我,作为一个艺术的圣徒,表现它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我必须要走的路,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条路才能将我的心灵洗涤洁净。
  钢笔画的路在向前延伸,岔道密集并带有诱惑性,但我坚信这感觉。

 

 晨歌 Morning Song

Dip pen and carbon ink on paperboard  14 3/4 x 19 3/4 inches (37.5 x 50 cm)

  走入冬的世界,是生命的驱使,也将是我的最终。这是多年来一直萦绕在心中的潜意识。我开始尝试着冬的创作。
  一个画者能够将自己审美的潜意识清楚化,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我们被某些事物感动,感动的“具体”往往很难说得清楚,特别是在模棱两可的时候,更是一件困难的事。很多初学者在步入深一层领域的时候,往往就容易在这方面出现问题,并不是这些人能力弱、条件差,关键在于他们并没有把一个人最重要的有价值的潜意识,当作头等的问题来挖掘。他们关注的大多是技术、技巧和方式方法,事物的表面现象似乎是困惑他们的头等大事。纵观历史,在人类的长河中所驻留的都是挥之不去的怀念。所谓的经典,就是驻存于我们心间的感动,这感动是不应有任何杂念的清纯,它能唤醒沉睡在我们心底的良善,我们高尚了,从而趋于完美。
  在创作中将自己审美的潜意识注入其中,是每一个步入成功的画者所必须的。因为每个人的潜意识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和特殊性,这是自然的并极具价值的,注入其作品中,长久下去就会形成自己的个性、作品的个性、人文的个性,在社会的长河中定会闪烁其光芒。
  将珍贵的潜意识从自己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是我们研究的头等大事。潜意识的存在,不是清晰、持久的,往往在不经意间闪现出来。一般我们说艺术家思想是活跃的,他们的行为与常人有异,其实就是指这些艺术家们在释放这些潜意识的行为。他们往往并不清楚自己的这些行为的目的,但是魔力促使,他们必须这样而不能那样,他们的作品一件件地问世了,那么的生动,那么的感人,从而恒远。
  我们探讨一个画者的潜意识,是尝试着让每一个画者将自己最珍贵、最具价值的精华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使之永恒。

 

牲畜用具 Livestock equipment 

Dip pen and carbon ink on paperboard  11 x 15 3/8 inches (28 x 39 cm)

  这是一个让人困惑的素材,表现它决不仅仅为了显示一个画者的技术能力。这幅作品创作的确定,其意义是多方面的。钢笔画表现静物的深度到底能达到怎样的程度,就这幅作品来说,我们暂且移去思想方面的因素,仅就认识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钢笔画上升至真正意义的作品领域,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观念的认知。观念的认知,就是本质发生变化的开始。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如果不在思想领域重新的进行修正,那么我们的行进将会遭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碍。这是什么缘故呢?难道我们看到的客观事物是虚假的吗?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客观表象给予我们就是千变万化的幻象,它们的存在总是以多彩斑斓的虚假包藏着微弱的真实,我在这里将真实确定为微弱,就是这真实实在太难捕捉到了。任何领域的研究,其本质就在于发现。所谓的发现,就是揭示真实。在发现的过程中,发现会随着发现者认知事物的能力和程度变化着。由于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所以对于一个发现者来说,他的发现永远不是最终,由此,这个世界需要不断地发现下去。
  绘画领域需要探索,需要研究,需要发现。一个微小的观念更新,都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这个微小认知能使我们告别过去,从此步入一个新的辉煌。
  作品《牲畜用具》的创作,就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它不但能将我本人的思考得以确认,同时也为学术的研究提供一点可参考的发现。钢笔画的表现能力,没有可疑惑性,只要我们主观能够认识到的,它都能做到。所以说,主观意识能力的提高是表现能力提高的关键所在,没有思想的认识,最终难以让我们走向高端。
  能认识就能进步,是这幅作品的创作宗旨。认识就能改变我们的思想,认识就能改变我们的行为,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发现与创新,我们的认识就需要不断地进行下去。

  

回家 Go Home

Dip pen and carbon ink on paperboard15 3/4 x 21 1/4 inches (40 x 54 cm)

  钢笔画的美在哪里,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朴素。朴素是一种美,是至高无上的美。这种美是简单的,是质朴的。换句话说,天地间最能让人感动的,就是来自于本质的真诚,这种真诚,就是朴素。在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种真美逐渐地被文明所掩盖了。我们所听到的、见到的,大多是生活中经过粉饰过的美,我们常常被这种美所迷惑,使之难以辨其原本。
  钢笔画的创作,以黑白为主,这是它的主要特点。正是源于这个特点,走向朴素则是它的天路。这样定义也许有些武断,但是纵观人类的绘画历史,能够让我们铭刻在心的作品,无不源于生活的基本共性——本质。
  钢笔画作品《回家》,就是基于这样的准则进行思考和创作的。这是一幅典型以朴素为准则的作品,同时也是一幅能够让心灵颤动的作品。它的美令人沉醉,表现它也是一个画者的骄傲,因为它的美让创作者受到了一次神圣的真美洗礼。
  《回家》之所以让我感动,就是因为它的朴素。这幅作品的命题是朴素的,源于它的普通。我们每天都要回家 ,无论这个家贫富与否,它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最温馨的象征。这幅作品的情节是朴素的,源于它的季节。在这无华的严冬里,能让我们动之以情的,一定就是真美,因为这里没有粉饰,没有造作。这幅作品的表现是朴素的,源于它的本色。钢笔线条所形成的黑白灰调子,将人类隐秘的情感由此揭示而出。
  朴素之美,是本质的美,是圣洁的美同时也是最永恒的美。它所蕴含的美,是彩色世界无法替代的。表面浮华的生命常常是短暂的,最终必将被朴素所代替。

  我想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
  在我疲倦的时候
  我会想到它
  ……

 

 拉子 Lazi

 Dip pen and carbon ink on paperboard  11 x 15 3/8 inches (28 x 39 cm)

  在绘画的研习上,由于静物体在时空、光影等方面都处于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所以对于观察、探讨、分析和理解客观物体的内在和外在,都提供了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静物的学习也为接下来与繁杂体(动态)交流提供了一个过渡的平台。
  静物的学习与创作,要根据自己的目的去进行。我进行静物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检测钢笔画的表现能力。检测的目标主要有质感、光影、表现的效果以及画面的观赏性等。在上述的目标检测中,质感的表现是排在第一位的。这并不是我不相信钢笔画的表现能力,其原因还是源于钢笔画在绘画领域的观念薄弱所致。我们对学术界解释我们观点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要拿出我们的“研究成果”,无论这个成果在我们看来有多么的简单。光影的表现相对也是重要的,在静物的表现中,光影的分析更能让我们对物体有着质的认识。在静物的创作中,利用好光影对于作品的成功起着决定的意义。
  关于表现的效果以及画面的观赏性,这本来不应该仅是静物的问题,在这里提出来,主要也是为了检测钢笔静物最终进入收藏界的含金量。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无论是出版印刷,还是赠送销售,最终的本质是为了作品的流传。今天我谈到的收藏界,是一般普通意义上的收藏。如果我们的作品不具观赏性或观赏性较弱,那么,这对未来作品的流传定会造成负面影响。在这一点上,自然界很多现象常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山野中的鲜花,它们之所以能够繁衍不息,重要一方面就是缘于它们的美丽。
  钢笔画表现静物,是钢笔画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检验写实钢笔画表现能力的一项基本准则。钢笔画能否在艺术领域中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静物的表现是不容忽视的。

  (待续) 

 

杨雨堂(Yang Yu-Tang),1956年生于中国·长春。ARC Living Master? Gallery 注册艺术家。

1991年,参加“1991全国建筑画展”,作品辑入《1991全国建筑画选》。

2004年,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精细钢笔画技法解析》一书。

2004年,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精细钢笔画作品选》画集。

200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杨雨堂写实钢笔画展”。

2006年,创办“杨雨堂写实钢笔画”网站(www.penart.cn)。

2008年,进入“世界艺术重建中心”(Art Renewal Center)。

2009年,“第十一届中日韩友好城市交流大会”文化形象大使 。 

2009年,JustART-e Gallery 会员。

2009年,PEREZ FINE ART GALLERIES 会员。

2010年,入编中国《2010艺术家图典》。

2010年,入驻“国际艺术家在线目录”(OCIA)

图文出处: http://www.penart.cn/company.asp              

页脚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隐私政策 - 博客风格 - 手机博客 - VIP博客 - 订阅此博客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