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痞子有哪些人物:中小学教师师德问题探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28:30
【摘要】在教育活动中,高尚的师德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是教师专业的首要特质,是教育质量提高的核心。目前,我区中小学教师师德上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不爱生,不敬业,不进取,不守法,不师表。出现的问题,虽然并不代表教师队伍的主流,不代表教师的整体形象,但却是一个无庸讳言的客观事实。主要原因有:市场经济的不良影响,职业声望降低,应试教育作祟,教育的内部缺陷,教师的自我迷失,有关规定对教师的要求过于简单和理想化。
【关键词】师德   问题     探源
有一位妙手回春的老中医,慕名前来求医者络绎不绝。据有人专门观察,其诊断、治疗和药方并无出奇之处,几乎每个大夫都会,唯一不同的是他对每个病人,不论高低贵贱,不管男女老幼,都一样的耐心和真诚。大家悟出:高尚的医德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发挥了药物所不能发挥的神奇作用。——同样道理,在教育活动中,高尚的师德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是教师专业的首要特质。当前,我区正启动教育质量年活动,全区上下都在想办法、添措施狠抓教育质量,我想,教育质量的提高首要在教师,其核心问题还是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可以说师德建设是质量提高的神奇力量。
当前,我区中小学有专任教师5000多名,总体而言,我们教师的师德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多年来,广大教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地献身于教育工作,塑造自己的良好品行,涌现了一大批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为莘莘学子点亮了前行的明灯,为东兴教育撑起了一片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教师师德上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
1、不爱生
当前一些中小学中,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传授课本知识,不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精神教诲,不能为学生全面成长奠基。有的教师对学生不敢管也不知如何管,特别是对党和政府都极为关心的贫困生、单亲学生、留守学生等特殊学生,置之不理、不管不问,把教书育人的天职全然抛之脑后。极少数教师严重背离职业准则,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与他人与单位的矛盾冲突,把生活中的不满情绪撒到学生头上,学生成为其泄愤的工具或施虐的对象,教师成了学生心目中的“魔鬼教师”。
教育学生的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训斥、谩骂、讽刺、挖苦、羞辱学生,体罚甚至变相体罚,不尊重家长,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和心灵虐待;个别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亲疏倾向明显,亲优秀学生,疏后进学生,亲家庭富裕学生,疏家庭贫困学生,亲家长有权势的学生,疏普通百姓家庭学生。
2、不敬业
教师事业的特点,决定了一名教师必须自觉地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终生从教的信念。这是支撑教师履职的原动力。但这种原动力目前在我区一些教师身上削弱了、淡化了。他们从实用的、功利的人生观、价值观出发,把从事教育仅仅看成是一种谋生手段,抱着“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上班就来,下班就走,有课上课,无课走人,把教学工作仅当作不得已而为之的任务进行简单重复而已,缺乏激情,课外辅导、因材施教,这些基本的职业要求对他们来说都成了过高的奢望。少干工作讨价还价,缺失奉献精神。尤其是在当今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下,认为福利没有了,满足于一般性工作就行了,学校稍微多安排一点课程就拒不接受,个别学校甚至出现了教师要挟校长将必须留足的公用经费进行私分的现象。
3、不进取
教学质量要求不高,搞科研、写论文弄虚作假。近年来,在评优晋职中,各种造假现象更是层出不穷、防不胜防,不仅使评优晋职工作受到干扰,而且严重打消了那些正直、积极上进教师的积极性;上课以外的时间,根本没有自我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概念,消极对待学校的教研活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或其它岗位培训心不甘情不愿,采取应付态度。除了看教科书和少得可怜的教辅用书外,从不看书看报。除了孩子的学习用品外,家里没有书、纸、笔,业余时间基本沉浸在赌博之中。
4、不守法
以纯“功利主义”的观点对待本职工作,乱办班、乱收费、乱订资料等行为成为公开的地下活动;把主要精力放在校外暗暗从事第二职业,授课敷衍塞责;把本应在课堂中完成的工作,留在课后来做,美名其曰义务补课,好处是有可观的补课费。
5、不师表
部分教师忽视细节,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上课浓装艳抹,穿着时髦,却教导学生如何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自己上课却迟到早退,要求学生重义轻利,自己却为蝇头小利与人争吵,不注意公众形象,语言粗俗,随地吐痰,满嘴酒气;个别教师家庭道德败坏,不能正确处理家庭内部关系;工作中不讲相互配合,不讲团结,不顾大局,要么是整天牢骚满腹,跟领导撒气、闹意见;要么是采取极端行为,到处乱举报,乱告状。
我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出现的问题,虽然并不代表教师队伍的主流,不代表教师的整体形象,但却是一个无庸讳言的客观事实。这既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关系、利益格局发展变化中出现的新问题,也是在开放环境下,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激荡,这些现状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内外因素的影响。
1、市场经济的不良影响。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利益最大化”,“交换”,“竞争”等法则成为市场经济有别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特有的经济价值观。它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价值观的基础,社会上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趋向,传统美德受到挑战,社会公德受到不同程度的沦丧,部分教师的人生价值取向趋于“中性人格”。表现为: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个人幸福追求实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导致教师精神空虚,欲念膨胀,按捺不住教师职业的清贫、寂寞,把手伸向自己的教育对象或家长。对工作投入时间和精力减少,把大量精力用于市场投机及一些商业性的服务活动之中,心分几头,直接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其次,人类社会生活中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三个方面急剧下滑,也猛烈地撞击着教师的思想、观念、行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失去坚实的社会基础,师德的塑造何其艰难。
2、教师职业声望的降低
在传统观念中,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夸美纽斯说,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光辉的了。这桂冠、这盛誉无疑给教师以莫大的精神满足,但是现实中教师的工资并未与市场经济规律完全匹配,与其它职业收入之间有一定的差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国民经济十六大行业中,教职工的平均工资排在第十一位),特别是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下,我区经济又特别滞后,教师福利待遇基本为零,教书的不如打工的,拿笔的不如拿刀的,教师获得较低的职业声望,严重挫伤了教师的职业情感,从而也在无形中降低了教师对自身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孜孜追求。
3、应试教育作祟
可以说,近来来,教师的道德败坏和人格扭曲,是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的恶果。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乃至学校的评估标准是分数,是升学率。教学质量被视为学校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升学率又被当作学校质量评价的拳头项目。近年来更发展到用“一本率”、“重高率”来衡量一个教师或学校的好坏。教育行政部门在报章杂志、公开场合“振振有辞”,大唱素质教育的高调,大谈新课程理念,而实际上却以教育界的“潜规则”行事,以分数和升学率论“英雄”。生活在底层的大众也急于摆脱贫困,期望通过“新科举”(应试)这条道路通往社会上层。教育的“社会稳定器”作用被夸大了。整个社会变得浮躁,急功近利,义无反顾的选择应试教育的道路。于是分数质量左右了学校的评价,扭曲了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心理,必然左右教师的教育行为,狠铁不成钢,师生关系严重对立,有的教师往往将自己心中的抑郁和焦虑化作一腔怒火撒向差生、不听话的学生,于是出现了体罚、殴打、讽刺、侮辱学生等等有违师德的行为。教师们只能以野蛮的教学方式来换取教学成绩的片面提高,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学生的面前你必须是一个严厉的父亲,过于温柔慈爱只能使你的威信扫地,学生不敬畏你,教学成绩就难以真正提高,可悲啊,应试教育让教师职业蒙羞!
4、教育的内部缺陷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小学基础教育,体制也处在不断改革优化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并影响到教师的职业道德。一是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足,教育的负担被转移到社会公众上,公众对教育的不满又发泄到学校和教师身上,学校和教师承担了巨大的双重精神压力,教育的神圣性被破坏,引发了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的怀疑和否定。二是人事体制的异化。个别学校,校长的责任和义务异化为校长的权力和利益,失去了有效的约束和监督,出现了在校内拉帮结派、排斥异己、感情用事的混乱局面,不仅破坏了校内公平、公正、民主、和谐的人事环境,而且也助长了种种不正之风,败坏了教师道德。三是教师评价机制的不足。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仍然停留在重视教学成绩考核而轻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传统窠臼中。在一些学校的教师考核方案中,虽然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设置了具体的量化指标,但缺乏操作性,执行起来困难,实际上是流于形式,作秀成分多。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决心和行动只停留在书上、文件上、墙上;四是学校物化方式管理对教师师德的间接挫损。一些学校管理者出于教学质量的压力,在对教师管理中,一味照搬企业管理模式,对教师工作进行精确量化,进行物化管理,忽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性和艰巨性,管理中缺少人文关怀,缺乏人本思想。还有不少管理者一味放大压力的作用,认为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活力,在这种管理思想的指导下,管理者不断在工作任务、目标、要求上施加压力,用强制性的手段监督教师的工作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教师不堪重负,为完成教学目标,就出现体罚、变相体罚甚至弄虚作假等有违师德的现象,这些现象说明教师个人修养不够,也拷问我们的管理艺术和方法。五是我区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在办学上,方方面面底气不足,教师无序流动大,优质学生资源流失大,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发展走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中,基本处于维持状态,所以教学管理松散,教师管理更是放任自流,对教师暴露出的问题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5、教师的自我迷失
首先,我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结构上存在着先天不足。年龄大的教师往往是由民师转正而来,他们没有受过正规的良好的师范教育,传统观念因袭较重,缺乏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信奉“黄荆条下出好人”,主张严师出高徒等。二是一些教师安于现状,不学习,不能与时俱进,不能自觉更新教育观念。他们要么认为站完了课堂就是完成了任务,要么认为只要能教书、会教书就是好教师,就能成名师,把学生的道德教育、人格培养看作是领导和班主任的事。不能科学的处理“传道、授业、解惑”的关系,把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与传播崇高理想隔离开来。三是一些教师不能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影响和腐朽思想的侵蚀,放松了思想道德修养,丧失了教师职业的崇高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人虽然身在教育队伍中,其思想品格已严重边缘化,甚至异化于教育职业之外了。四是不少教师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越来越感到工作的盲目,成就感丧失和激情消退,甚至失去了目标和追求,这就是职业倦怠,职业倦怠让教师失去上进的动力,让学校成了一潭死水;五是近几年我区进了不少青年教师,这些新一代教师都是在独生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父母从小就娇惯溺受,生活上包办代替,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过去年代的艰苦磨难和社会生活的风风雨雨,与老一代知识分子相比,对生活和幸福的理解不同,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很难认同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更没法完成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向自律的嬗变。六是有一少部分人根本不具备做教师的资格(尽管人人都拥有教师资格证),教育工作是不得已而为之,或者贪图教师工作的稳定或者把教师工作作为一块跳板,希望有机会升级更新、另谋职业,这些人根本不注意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修养。以上教师身上的问题不能解决好,还会带来我区教师队伍师德的滑坡。
6、过大的工作压力、过重的心理负担使教师行为失范
我区的教师队伍结构和专业水平远远落后于教育发展的需要,各种专业教师的配备远远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现在各级各类学校最急需的教师是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生活辅导,而这些教师没有那一所学校具备,即使有也是有名无实。因此这些工作只能压在普通老师身上了,老师不仅要教好自己所教的专业,还得对学生的各方面负责任,譬如现在的班主任几乎都承担了教师、保姆、警察、保安等多重责任,而且这种有限责任正在各种媒体的监督和叫嚣下演变成一种无限责任。这种强加于教师的无限责任 ,让教师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无所适从,而且,由于竞争的日益激烈、知识的日新月异,再加上其责任意识的驱使,经济待遇的困扰,家庭负担的沉重,教师还承受着自我加压式的内部压力。这种内外交困的压力,使上进的教师心力交瘁,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我们学校今年教师的例行体检,四十岁左右的教师几乎百分百患有这样那样的疾病,如心脏病、肝病、高血压、前列腺炎等等。更重要的是,很多教师缺乏必要的心理知识和健康常识,很多时候往往受到情绪的控制,将其由压力产生的忧虑、愤懑、牢骚、悲伤等情绪带进课堂,传染给学生。导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愿意耐心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学态度简单粗暴,甚至采取消极被动的“罚”字当头的措施,以达到自己短期的教学目的。这种急功近利的目标行为常常淹没了内心世界的理性思考,导致了教师理想情操的失落,实利物欲的上升,道德水准的下降。这样的后果是十分危险的,其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这样说,教师的心理问题是教师道德失范的根源,我觉得很有道理,并不过分。
7、有关规定对教师的要求过于简单和理想化,使教师无法达成。
自古以来,我国对教师的师德要求就一直过度重视简约。1991年制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简约的,只有6条238个字符。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由6条改为8条,字数也增至596个字符。但仍然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粗略。即对很多师德没有详细的具体要求,只是大致的、不精确的规定。例如,何谓“教书育人”,这是一个很模糊的词汇。二是遗漏。即有些必须有的规定与要求没有写入。例如,俄罗斯的师德规范,在对待教师职业上有要求,另外在对待学生上、对待学生家长上、在对待同事上、对待校领导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而我们往往就是团结协作等等几条就完了,非常空。美国的教师行为守则,第一条居然是要求教师记住学生姓名,这可是了不起的一个细节要求;三是过于理想化,其最大特征是高而难攀,八条要求做到了必定是全天下最优秀的教师,作一般教师有必要这样拔高要求吗?用太理想化的大而空的东西去要求教师,等于是形同虚设。
师德规范必须明确、具体、精细、周密、可操作性强。还有就是明确规定师德的底线。任何一名教师只要做了超越师德底线的事情,就是失德老师、无德老师,就该受到相应的惩处,并坚决执行。我非常赞赏公安部的五条禁令,那就是好,雷厉风行,违反一条,全盘否定,就得卷起铺盖走人。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强”。教育缺少了高尚师德的支持,也就显得苍白无力。在当今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时代,无论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怎样的变化,作为人民教师应始终树立爱国、诚信、勤奋、奉献和以人为本的师德操守,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时代的自然要求。作为一名教师,看到我区师德建设的现状,我忧心忡忡,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目睹师德水平的低下,我又深感使命的沉重。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已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也成了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由此我想到——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任重而道远。不过,只要我们举全区之力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师德建设工程,我区的师德水准一定会很快跃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教师专业化,“师德”是道坎》,顾明远文,《中国教育报》2004年7月15日
3、《“以人为本”看师德》,赵文华文,《教师报》2004年6月2日
4、《教师心理学》D·冯塔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杨贤金等;《师德新论——以德治教与师德建设》,江苏教育出版社
6.《当代教育理论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师德教育查摆材料
洪山二中第二初级中学       刘少华
根据沈丘县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活动通知的精神,我校第一阶段组织教师学习了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周口市教师职业道德管理五十条》及其它文件,在深入认真学习的基础上,我对本单位及个人存在行风不正之风进行认真的自查自纠,仔细进行梳解分类,并对存在这些不正之风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了今后整改的具体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 存在的问题
1、素质教育推进缓慢,多数教师习惯于用老一套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评价学生时以分取人,不愿意接纳所谓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能一视同仁。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能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特长。
2、有的教师敬业精神差,工作没有激情,安于现状,昏昏噩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于钟也装不响。
3、有的教师摆不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在个人和集体关系发生冲突时,总把个人利益放在前面,个人利益稍受影响就火冒三丈,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
4、有的教师纪律性差,上课迟到、早退,随便缺会,拉客观为自己辩解,总觉得工资国家发,不讲工作好差,好的不多得,差的克扣工资不合法。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当儿戏,随随便便。
5、个别教师,语言随便,在学生面前发牢骚,讲怪话,口出污言,严重损坏了教师的形象,忘记了教师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6、个别领导班子成员,工作不深入,不细致,疲于应付事务,缺乏工作的计划性,周密性,忙忙碌碌度日月,工作没起色,没成绩,自我感觉良好。
7、个别领导班子成员,缺乏开拓精神,工作怕得罪人,不敢碰硬,所负责的工作,检查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到位,所以在教师中缺乏权威性。
8、我本人在工作中缺乏策略性,缺乏亲和力,易急躁。批评不注意方式,不注意场合,伤害了一部分教师的自尊心。
9、我本人在工作中有时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制度执行上有时也缺乏力度。想的多,讲的多,相对检查落实不到位或不十分到位,工作有满足安于现状的问题。
10、我本人在工作中对教师,对领导班子成员有时工作要求高,工作中出现问题批评较严,但生活上关怀不够,心理上也缺乏沟通,致使有些人有些怨言,对工作不理解,工作上行不成合力。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最主要的是政治素质不高,凡是存在问题严重的同志,政治学习不认真、不深入,甚至有的把政治学习作为一种负担。迟到、早退、拉客观、请假、缺席,缺乏最基本的政治素养。
2、师德标准不高,缺乏教师应具备的奉献精神,缺乏教师为人师表行为准则,把教师这个神圣而崇高的职业,看作一种维持生计的途径,缺乏人生观、价值观的崇高追求,认为当教师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相比不但不高,反而感到抬不起头来。
3、缺乏现代教育的理念。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和发挥人的特长,培养人的能力,而有的教师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在评价和教育学生中,仍以分取人。
4、缺乏以法执教的认识和能力。《教师法》中明确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关心热爱学生,这都是《教师法》明文规定的教师的义务,而有的老师工作消极,歧视体罚学生,这都是与《教师法》、《教育法》格格不入的。
5、缺乏教师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科学知识的继续和传播者。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神圣使命,作为从事这个职业的教师,首先必须热爱并忠诚这个职业,有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精神。如果教师缺乏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无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6、班子成员和个人在工作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缺乏开拓创新,缺乏争创一流的勇气、决心和毅力,摆不正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与依法治校、制度管人的关系,统揽全局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不强。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的对策:(1)首先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要制订学习规划,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报刊杂志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学习各条战线上的模范英雄人物,学习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发现和总结本单位的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学习。建立严格的学习制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学习扎扎实实,轰轰烈烈,富有成效。通过学习提高老师的基本政治素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激发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欲望和热情,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
(2)继续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制度落实和检查的具体方法,坚持用制度管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校务公开,民主管理,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切身体会到自己不仅是洪山二中的一位教师,而且是一位管理者,二中的荣辱兴衰与自己息息相关,提高每位教师建功立业的欲望,学校因人而宜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
(3)大力宏扬先进,要建立表彰表扬制度及具体实施办法,不论是学生、老师甚至是家属为二中作出了贡献,都应该受到表彰,表彰要采取多种形式,要评选各方面的典型,评选的方法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防止表扬走偏差,挫伤老师的积极性,通过表彰先进形成一个人人愿当先进,人人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
(4)认真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建立一支愿意工作,能够工作,能够出色干好工作的领导班子队伍。首先要抓好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领导班子成员应该成为学政治、学业务的带头人,是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应该工作挑大头,能吃苦,愿奉献,使每一位老师信得过,心里服。领导班子要明确分工,有职、有权、有责、有利。考核要科学,建立淘劣选优机制,把那些勇于负责,敢挑重担,工作认真,具有开拓精神,具有驾驭复杂问题能力的人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把那些懒散,工作无能力,工作一不卖力,工作无成绩的人逐步淘汰掉,以焕发领导班子的青春活力。
(5)、建立师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师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决不能靠一个活动、一次大会、几份检查来完成。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师德教育定期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立师教育短、中、长期规划,并把它摆到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既有专人负责,以有大家参与,建立师德建设考核制度,对没有达到目标或存在问题较严重,造成后果的要给主管处室以相应的奖惩。以此把师德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达到预期效果。
2008.10.23
关于当前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调查及对策思考
http://www.jznews.com.cn       荆州新闻网
新闻提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促进教育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是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是市直教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调研活动的重要课题。
作者:荆州市教育局 王  军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促进教育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是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是市直教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调研活动的重要课题。从08年暑期以来,我们就通过问卷调查、集体访谈、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就我市“师德突出问题”和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近来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和要求又作了一些补充,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当前师德师风及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德师风的主要问题
1.敬业精神不强,缺乏献身教育的事业心。
个别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精神,把教师执着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抛诸脑后,缺乏奉献精神和教育热情,不愿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他们不用心去教育学生,不认真钻研教材,不认真备课阅卷,下课就离校,打牌夜以继日,上课马马虎虎,无精打采,教学效果差,群众反响较大;个别教师甚至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不安心教育工作,不潜心钻研业务。备课简单从网上下载,有的根本就不备课。更谈不上钻研教材进行教研教改。批改作业方式简单,甚至不批改学生作业。
2.攀比之风严重,不能廉洁从教。
部分教师干工作,一切以经济为杠杆,有钱就做事,无钱不做事,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思想严重。羡慕经济效益好的部门,心理上产生不平衡。对领导安排工作斤斤计较,讨价还价,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有偿补课、变相索要家长礼物等不良行为应运而生。有的教师不专心教书育人,却一门心思忙补课,为了扩大补习班班额,不惜采取给介绍人中介费的方式或者利用职务之便来暗示、动员学生参加补课。有个别教师每月补课收入已超过工资好几倍。
3.师表意识淡薄,对学生缺乏爱心。
个别女教师染彩发,涂指甲,画浓妆,着装不得体;有的教师不分场合讲粗鄙话,上课抽烟,打手机;对不文明的落后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现象,不仅不拒绝接纳,而且还在课堂上灌输。这些行为均不同程度地损坏了教师形象,影响较坏。不尊重学生,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缺乏爱心,甚至侮辱学生人格,伤害学生自尊;随意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个别班主任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将差生拒之门外,赶出学校,而不是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4.工作作风欠端正,没有职业使命感。
有些教师不讲政治、不讲原则,热衷于散布各种流言蜚语和小道消息,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有些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甚至意志衰退、精神萎靡,作风涣散、纪律松弛;还存在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期间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票基金的现象;还有个别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试、评优、评先及职称评审中弄虚作假。
(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问题
1.对师德师风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存在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轻师德师风建设的现象,认为师德建设是“软任务”、“虚任务”、“难任务”,没有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应有的位置。有的学校、没有明确专人分管,专班落实,专项经费保障,师德建设只是附着在其它工作中顺带进行或者是作为完成上级的某一项任务来应负。
2.师德师风建设的日常工作机制不到位。
缺乏系统的、规范的教育机制。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中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单靠几次学习、几项活动就可以解决的。教师队伍是不断变化着的,师德教育也应随之有规划、长期反复地进行,成为常规性教育,要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常抓不懈。学校没有定期召开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会、研讨会,对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及时加以总结,形成自身特色的体系。即使诸如师德档案制度、绩效考核机制等一些好的做法都没能得到好的应用,这也是每逢评特、评优,教师扯皮不断,校长头疼,最后只能靠群众投票定夺现象反复出现的原因所在。
3.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惩处力度不够,致使师德教育缺乏实效性。国家在惩处教师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方面没有明确的法规标准,使师德教育只处于说说了事状况,对违规教师没有触及个人利益及心灵深处,教育效果不明显。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学校对师德问题严重,反复教育都不整改的教师,缺少有效的手段。
二、存在师德师风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大环境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各种思想观念互相撞击,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冲击着社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极大,直接对教师职业道德产生负面影响。
(二)学校管理的导向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部分学校只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目标导向上盲目追求教育教学质量,忽视教师职业道德训练和培养。开展学习活动中,多注重业务学习和提高专业水平,轻视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修养。
(二)教师自身因素对职业道德的影响。个别教师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享乐主义思想严重,不注重加强个人修养,缺乏应有的职业操守。困难面前缺乏斗志,压力面前缺乏挑战。特别是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缺少吃苦耐劳的品格,意志力薄弱。另外,青年教师的工资低,收入有限,与从事其他行业的同龄人相比,他们在赡养父母、教育子女、购买住房等方面压力很大等等。凡此种种,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自身正确职业道德的坚守。
(三)师德师风建设不到位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教师的职业道德养成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构成,是一个需要教育、引导、监督、践行的过程。但由于各方面因素,我们却忽略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知、情、意、行发展规律的认识,忽略了师德师风建设过程的管理,尤其是对突出师德问题整治不力,如对教师重使用、轻培训,重管理、轻教育,重业务能力的提高、轻职业道德的培养,同时在评职、评优、评先等方面没有建立起严格的、行之有效的师德评价、考核、激励机制,这就难免导致教师职业道德的滑坡。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进一步强化学习教育。要完善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定期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各中小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胡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强化责任和敬业精神,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强调热爱学生,恪守有教无类,主张创新精神和尊重学生,要求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培养合作意识,加强团结协作。
(二)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要把师德教育和教师队伍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教师生活、纪律和作风方面的管理,规范教师的行为和形象。为进一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市教育局曾对教师行为规范制定了“十条禁令”,去年又组织各学校针对在职教师有偿家教问题制发了相关规定,我们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对违反禁令的处理办法轻则责令当事人在全校教师会议上做出书面检查,一年内不得评优评先申报职称,重则待岗处理。对此,各中小学校要进行广泛宣传,要让每一个教师耳熟能详,以不同形式做出严守“禁令”的承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监督和查处力度,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三)继续加强典型引领。师德建设,要坚持正面教育,榜样激励。对于优秀教师在师德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经验、做法、体会,要积极挖掘和整理,用典型事例来感染、鼓舞和带动更多的人。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要定期开展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对师德表现、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适时组织师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充分激发广大教师参与师德建设、争先创优的热情。
(四)进一步抓好突出师德问题整改工作。要继续认真查找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查摆出的问题,要对照师德规范,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认清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澄清是非,总结教训,纠正错误。要坚持边学边改,边整边改,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要把整改和建章立制结合起来,实现师德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管理。对师德不合格、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者,取消其教师资格,道德品质败坏的,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
(五)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要把师德建设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纳入工作日程,将职业道德建设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措施落实。中小学校长要亲自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并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中小学校的党组织和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教育工会、共青团、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支持开展群众性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六)进一步深化人事改革。一要严格把好教师队伍入口关。要严格掌握教师资格认定条件,杜绝把那些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人员安排到教师队伍中来,从源头上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二要积极引导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促进教师合理流动。要通过适当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福利待遇等措施,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吸引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到条件较差的地方从教,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师德建设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三要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长队伍素质,为师德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领导力量。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校长选聘办法和管理办法,把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教师充实到校长队伍中去。
(七)进一步强化师德评估考核。要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监督、奖惩机制和表彰奖励制度,要严格实行教师职业道德年度考核,要采取学校、家庭、学生参与的多维评价方式,采用个人自评、学生参评、组织测评相结合的办法,对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表现进行综合考核,评定等次,等次分“优、良、可、差”四类,将评估结果装入档案,要强化师德考核结果的应用,作为评职、评优、评特等的必备条件,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同时还要将师德建设情况作为考核校长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进行考核,凡是对师德建设不够重视,措施不力的学校,一律不能评为先进集体、示范学校。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是教育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当借当前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契机,围绕“不断推进教育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主题,认真静下心来加以研究,探索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加以实施,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