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敬老院:李荣玉老师谈大成拳系列-浅谈大成拳之“锻炼筋骨”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23:41:31
一、锻炼筋骨之法的来源 1.一拳一腿、一刀一枪的年代(王老先生原语)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们为了生存、为了财富、为了权力互相争斗,其决定的因素就是搏斗,因此产生了武术。当时没有别的文化,只有武术一个学科,当时的“能人”倾其毕生精力研究武术,经过真打实搏可得到相应的权力和财富。当时练武的特点就是人数众多,男人基本都练武,投入真打实搏的时间特别长、特别真,所以搏斗水平非常高。这个年代持续时间有几千年,当时的练法以练重为主,用什么练什么,求快、求力量大,近似于当今的身体素质练习。 2.吸收动物之特长的年代(王老先生原语) 这个阶段始于战国时代,中国武术家经过几千年的真打实搏的实践,逐渐发现动物有许多优点可用于人类的技击,于是开始研究动物特性,渐渐融入武术的训练中。例如:鸡腿、龙身、虎豹头、熊膀、猿臂、鹰爪、龙蹲、虎坐、猫行……等。借鉴动物之长,使中华武术又登上一个层次,这个阶段武术的练习以轻为主,一个动作反复练习,使局部非常发达。 3.锻炼筋骨的年代(王老先生原语) 这个阶段始于南北朝印度僧人达摩东来,在河南嵩山少林寺传授易筋洗髓之法。此法属养生术,但学理非常深奥。被当时的中国武术家借鉴到武术的训练中,易筋洗髓之法融入中国武术后,中国武术从此便达到了高峰。中国武术几千年真打实搏之经验、动物之所长、洗髓易筋之法相结合诞生了锻炼筋骨之法。从此中国武术由练外到内、外兼修,由单纯的技击到养生、技击兼得,开创了人类运动史的先河。锻炼筋骨之法主要是以练空为主,形式为不动之动之站桩。芗斋老先生常说“练重不如练轻,练轻不如练空”“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这二句话是对中国武术从发展到成熟的最梗概的总结,说明了中国武术从发展到成熟的过程。这些话也不是芗斋老先生所创,是祖祖辈辈武术家们的口传心授。 二、锻炼筋骨之法的梗概介绍 1.锻炼筋骨的形式从外形上看主要有“站桩”“摸劲”“搭手”。初学者先站桩,得力后再练“摸劲”, “摸劲”熟练后再练“搭手”。只追求养生者可以不练“搭手”,“搭手”为“持重”练习,也属“实中求虚”的练习。 2.锻炼筋骨的内容①求“松紧”:即拉筋,拉筋可以产生争力。②求“虚实”:首先由“虚中求实”,求到实后再练“实中求虚”(具体练法另文介绍)。③求“动静”:首先练“静中求动”,站桩就是从静中求动,再练“动中求静”。摸劲就是练“动中求静”。 3.锻炼筋骨的目的①通过以上练习手段使人的意、力、气、神、形得到锻炼。②人是由筋、骨、肉、血组成的,人的构造虽然很复杂,外有五官、内有五藏……等等,不管有多么复杂、有多少器官,但离不开筋、骨、肉、血,锻炼筋骨可使气贯四梢(筋梢、血梢、肉梢、骨梢),气贯四梢即气灌全身,气灌全身即为整体锻炼,人的全身都得到锻炼,这是其他运动都无法达到的。 4.锻炼筋骨的作用 ①养生的作用:气贯四梢即为整体运动,可使人的阴阳平衡。气、血充足,本身就可壮阳,经过意、力、气的锻炼后,人可以产生很多唾液,将唾液咽下即为壮阴。人体产生唾液再咽下是很好的滋阴药。世界上能生产许多价格昂贵的滋阴补品,但哪种补品也不如人自己生产唾液再咽下的效果好。锻炼筋骨可使人的阴阳自调,阴虚则滋阴、阳虚则壮阳,使阴阳平衡,人的阴阳一平衡,抵抗力就强,百病不入,有病祛病、无病强身、锻炼筋骨的养生效果也是世界之奇。 ②技击的作用:中国的技击术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到唐代之前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当时的技击水平非常高,真打实搏的经验十分丰富。但人有横力没竖力、有竖力没横力的矛盾始终无法解决。锻炼筋骨之法的出现,使人可自身产生争力,争力可使人产生不动之力,此种力的出现是相对以前“抡力”的重大突破。“争力”相对“抡力”有许多优点:A、它比“抡力”要快;B、它相比“抡力”虚点少,即为“实力”无“虚点”。争力的出现使人的“横、竖力”趋于平衡,“横、竖力”的平衡有助于在技击中对“中”的运用。对此中国武术家有很多描述,例如:“守中、用中、夺中”“持环得中”“不偏不倚”,“起是横、落是顺、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起是钻、落是翻”,“起、落、钻、翻”“一面鼓一面荡,周身无点不弹簧”,“硬打硬进无遮拦”,“去意犹如卷地风”,“手是两扇门,全凭腿胜人”……等等。总之,自身“争力“的出现使中国武术的技击术登上了一个绝妙的境界。
 
2009-1-8 15:23 回复 
 
忠诚是我的荣誉
3位粉丝
 2楼
③科学性:锻炼筋骨之法运用到养生术可以祛病、强身,运用到技击中可以适应高水平的对抗,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能一练二用:养生、技击兼得。可以说奇妙绝顶,这是其他的运动无法相媲美的。这充分说明了早在唐代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对人类的认识程度,对世界的认知水平也达到非常高的水准。如果锻炼筋骨之法能够得以继承并能够提示其中的道理,定能够对人类、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芗斋老先生一直强调技击为拳之末技,其实技击只是锻炼筋骨之功夫,在技击中的一次实践而已,它的真正价值用王老先生的话说就是它的学术性、学理之深,实际上就是现在通常说的科学性。 三、锻炼筋骨的兴衰锻炼筋骨之法始于唐人,当时是中国武术的前沿,经过唐、宋、元三代中国武术家的实践与发展,无论在养生方面和技击方面都收到了奇效。到了明代中国武术各门各派各家拳都纷纷追求。到了明末,此种练法在中国非常普及,武林高手比比皆是,把中国武术推到了顶峰,使锻炼筋骨之术成为武术的主流。明末清初由于科学的发展,战争武器的改进,使拳术在战争中已不是胜负的关键,所以武术已不能进入国家的军事。清初重文轻武之风也愈来愈盛,使武术走向民间。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使学科越来越多,中国的“能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才也开始逐渐分流,练武的人才越来越少。国家的不限制,人才的流失,再加上武术界本身拳师的保守以及一些谋生不遂者的增多,导致中国武术开始走向衰退。明代很多拳术家称锻炼筋骨“功夫”。王老先生老说现在的人没功夫,是指现在的人练拳已不练筋骨而是练套路、重表演。中国武术失传的、衰退的是锻炼筋骨、是功夫,武术的套路并没有失传,而且是越来越多,表演是越来越好看。所以说武术有的东西失传了,有的东西发展了,锻炼筋骨的功夫衰退了,套路表演发展了,总之转型了。由过去的养生、技击型变为表演型。这种转型是从清朝开始的,清初有功夫者很多是明代的惯性所至,所以说明末清初即是武术的顶盛时期,也是武术衰退的开始。 四、展望锻炼筋骨之法的未来锻炼筋骨本身就是一门养生术,同时它又培养了人的技击知识与技击能力,锻炼筋骨有素者在技击上必是一名高手,王老先生说“十年不出门,一挑门帘就红”。太极拳也有“十年不出门”这种说法,十年指的就是锻炼筋骨之苦功,王先生就常说“有了这十年钝功,什么样的技击场面都可应付”。中国武术的技击大家就是十年锻炼筋骨之钝功再加上一些对抗实践经验。据王先生说李洛能、郭云深、他本人、尚云祥、谢铁夫……等都是有十年锻炼筋骨的功夫后一进入技击界即成高手。锻炼筋骨是中国古代武术的主要训练内容,它是中国无数能人用几千年的时间创造出来的,它的技术性远比现代技击术如拳击、散打、泰拳、跆拳道、自由搏击术……等运动高得多。中国武术对气的研究与应用在唐代就开始了,气是什么东西,它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东西,但是它对人的养生作用和生力的作用早已被中国武术家熟练运用。现在国外体育运动发展非常快,他们运用各门科学、投入大量金钱参与运动的研究,他们现在也开始研究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热量等。他们也认为这些东西是运动员避免伤病、提高体能的重要因素,但是他们对这些东西的补充是让运动员吃一些高科技的补药,而这也只是把运动员练出病,根本治不了病,运动员一旦生病还得用医学来解决。中国武术家只是粗茶淡饭,气自养自生、自然循环、自然补充。总之,现代体育运动要想达到中国明末的武术水平,即使他们有巨大的财力、有众多的科学家,但从时间上算,笔者认为要以百年为单位。综上所述,锻炼筋骨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是中国人民智慧的象征。近年来我们的党和国家提倡挖掘和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邓小平同志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中国古代武术这一最古老、参与人数最多,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文化,有了生存的空间,为它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机会。我想有识之士应抓住这一机遇,继承和发展这门学术。
 
2009-1-8 15:23 回复 
 
忠诚是我的荣誉
3位粉丝
 3楼
五、大成拳的由来芗斋先生说“咱们这个拳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年代”:“一拳一腿、一刀一枪的年代”,“吸收动物之长的年代”,“锻炼筋骨的年代”。还说“自唐代以后到明末锻炼筋骨法越来越被拳家重视,许多拳家都认为此种练法是集天下之大成,明末已非常普及”。王老先生说当初他跟郭云深习拳时,郭先生教他的称之为功夫,郭老先生还说过,他练的“功夫”是集天下之大成,李洛能也说过咱们的拳是集天下之大成。王老先生还说过“大成拳不是我所创,要真的是我所创就不值钱了(原话),你想啊!我就是从出生就创拳创到现在才创了70多年(当时王先生70多岁),70多年能创出的拳不值钱,你70多年能创出个拳,别人70多年也能创出个拳,天下聪明人又不是我一个,聪明人有的是,大家都70多年创出个拳,那中国得有多少拳呀!还值钱吗?大成拳之所以值钱就是因为它是中国的能人用几千年的时间共同创造出来的。中国人用几千年时间创造出来的东西,外国人用几百年创造不出来,因为中国人比外国人也不笨。再说了,以前中国的能人都练拳,以后外国人的能人不可能都练拳,它的学科多呀,能人就分散了”。王先生还说:“这人要想真棒就得练咱们这拳,不练咱们这拳真棒不了,你看李洛能先生,没练咱们这拳的时候,觉得自己挺棒,遇上戴先生了,知道自己不成了,跟戴先生站了十年桩真棒了。郭先生也是觉得自己挺棒,找着李先生了知道自己不棒了,跟着李先生站了十年桩可就真棒了。尚云祥也是,以前是练过很多拳也不成,后来跟着郭先生站了十年桩,尚云祥40岁才练咱们这拳,50岁成名。李先生和郭先生都是三十七、八岁才练这拳,四十七、八岁成名。王老先生的拳学思想以及他所说的一些话也不是他的个人行为,他是代表一个拳派的思路。中国拳术一直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一代代相传,跟师傅的时间长了,听的多了,慢慢的才能理解师傅的意思。王老先生的拳学思想主要还是受郭老先生的影响为主,王先生的功夫、功底还是郭老先生早年给抖出来的,当然郭先生去逝后,王先生遍访大江南北武林高手,其中也获益匪浅。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王先生常提的除谢铁夫以外,还常提四、五个拳家,王先生都非常佩服。但是由于志朗先生当时还小,主要也没注意在意,没重视,现在也回忆不起了,但志朗先生记忆深的还有一个人,此人王先生称之*四爷,具体姓什么常先生记忆不清,好像姓薛,“薛四爷“不敢确定。此人对王先生影响很深,据王先生讲薛四爷是他的老师兄,形意拳郭先生大徒弟,在河南省给大户(有钱人)人家做保镖,功夫十分了得。王先生很佩服,在王先生小的时候郭先生常提起此人,郭先生都说他功夫好。王先生成名后经常抽时间去河南拜访他,受益匪浅。有一次,王先生去拜访“薛四爷”,薛说差点见不着了,王先生非常诧异,不明白此话怎讲,薛四爷说前些日子这地方闹土匪,有一天夜里突然土匪把这个大宅门给围上了,房上、外面都是人,围个水泄不通,拿着快枪,把主人及家人吓得都藏起来了,薛四爷说“我一看这回可完了,咱功夫再好可人家拿得全是快枪啊,人也多,但是咱是干这行的,也不能跑哇,薛四爷就走到院中间对着房上的人就喊,朋友能不能告诉我你们是哪路的,让我也明白明白,房上的人多乱喊不听四爷说话,突然有一个人好像是个头说别嚷嚷,让他说。薛四爷说了几句,那人站了起来,蒙着面又黑也看不清,那人说下边的可是薛四爷,四爷说正是,那人说对不起薛四爷,不知道四爷在此,今天看在四爷面上我们就撤了,保证今后只要是四爷呆的地,我们就不来。说完一声撤人,人就全走了,四爷出门一看有好几百人。薛四爷说,他听这个声音对熟。想起几年前,有一天晚上四爷躺在炕上睡觉,他突然觉得房上有人,他就赶忙拿起一把单刀(那时做保镖的睡觉时都把刀放在枕头底下睡觉)下炕躲在一暗处,看见有一人在舐窗户纸,然后这人就拨门而入,被四爷逮个正着。四爷问他干什么来了,他说偷点东西,问他为什么偷东西,贼说穷了,没钱了,正好走到这,看这是一家大户便想进来偷点东西,后来四爷把他给放了,没送官跟谁也没说。四爷说我听那天房上那个声音就像几年前抓的那个小偷。王老先生五十年代常跟志朗先生提起“薛四爷”说他功夫好,连郭先生也说他好,没有后代也没有传人、没著书立传,现在没人知道薛四爷。王先生说中国好功夫者很多,但都因为没有传人被现在的人遗忘,现在大家所知道的名人都是因为有传人、或著书了,后人才知道出名了,其实中国的武术大家远不止现在大家知道的这些人,好功夫没名的人有的是。王先生一生结识了很多功夫好的人,这些人没名,但比名人一点也不差,甚至还要好。王先生的拳学思想代表着一些好功夫者,当然王先生的拳学思想主要还是受益于郭老先生,他跟着郭先生的时间最长,郭先生对他说的东西也最多。王先生成名后收徒很多,有当官的、有军事家、政治家、运动家、艺术家……等等。王先生曾说过“我教的有学问的人多了,没有不佩服我这拳的,学问越大的人越佩服我这拳,因为这拳是中国千百万拳家几千年共同创造出来的”。在王先生教的人中很多有学问的人也称此拳为大成拳,王先生欣然接受。 集天下之大成指的是“集中国几千年真打实搏之经验、采禽兽之所长、吸收佛家易筋洗髓之法”。大成拳的内容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千百万拳术大家共同所创,大成拳的名称,也反映了多少代拳术大家的心愿!王先生说“一时的胜败在于力,千秋的胜败在于理,我相信我这拳能流传千百年,因为我这拳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