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自己做win10系统:自俞有道(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3:52:41

第11节:第三章 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的健康传家宝(1)




  第三章 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的健康传家宝

  黄豆灸法——家庭保命之法

  当您闲来无事,在家里看书的时候,不妨放上一盘古琴曲,热上三两个黄豆口袋,斜靠在床,温灸一会儿。豆香隐隐,琴声悠远,一卷在手,身暖心清,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

  艾灸,就是用燃烧艾条(艾叶加工制成)、艾绒的方法灸烤相关穴位(直接灸或隔姜片灸),达到温通经络、祛寒除浊、暖真阳的目的,以治病养生。

  作为中医六法之一,灸法实在是用途广泛,有很多独到的优势。

  《黄帝内经?灵枢》提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具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也就是说,在人体非常虚弱的时候(阴阳俱虚),灸法是首选疗法之一。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扁鹊心书》里讲道:“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对于那些极其虚弱、生命垂危的人来说,艾灸是可以救命的。而对于平常人养生,《扁鹊心书》说:“人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灸功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

  相对来说,在我们平常听到的中医非药物疗法里,针刺、拔罐、刮痧、按摩等方法提得比较多,灸法提得比较少,很多朋友甚至从没见过。我想,这主要是因为艾灸操作起来相对麻烦,要购买艾条和艾绒,灸起来烟熏火烤,直接灸又太烫,很多人接受不了,所以不太普及。

  但是,这么好的宝贝,我们怎能视而不见呢?咱们就来变通一下,向您隆重推荐一种新的养生小创意——黄豆灸法。

  黄豆灸包的做法

  做法极为简单,就是找一个比鸡蛋稍大、比橙子稍小的粗布口袋(要找厚一些的粗布,这样比较耐用),装满生黄豆,然后压成球形缝好,做六七个备用。也有网友提供了更为简单的制作方法:用袜子装好黄豆,压实,用布带扎紧袜口就行了。

  大家要注意,装好黄豆后,要压成圆形,不要搞成长方形,这样才能更好、更专一地灸单个穴位。另外,灸包的大小一定要适当。做大了,温灸穴位的热力容易分散,做小了,保温时间短。这个大小,可保温20分钟左右,对于平常养生保健足够了。

  用的时候,只要把黄豆包放到微波炉里加热一分钟左右,不烫手即可(时间不能过长,否则黄豆会变黑发糊),然后放到穴位上灸就可以了。可保温20分钟左右。

  别看制作方法简单,黄豆灸的优势可不少:

  1.温度高低可以通过微波炉转的时间长短来控制;

  2.灸的时间可以通过更换布口袋来控制,凉了就换;

  3.没有使用明火,避免了烟熏火烤,安全环保。而且,在微波炉里转过的黄豆,会散发出阵阵豆香,闻起来味道很不错;

  4.可以重复使用,即使是不小心转过头,黄豆糊了,也可挑开口袋一角,更换新黄豆,几乎没有成本。

  您如果在灸的过程中觉得很舒服,但感觉灸得不够,可以把灸包转热些,先垫着衣服灸,等温度稍微降低后,再直接放在皮肤上灸。但要注意,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贪多求快反而可能引来较为猛烈的排病反应。另外,加热得过烫,可能烫伤皮肤,所以温度应以不烫手为准。

  随着灸包使用次数的增多,黄豆内所含水分会逐渐减少,一段时间后,灸包要维持同一热度所需的时间就会延长。比如原来加热需要一分钟,一段时间后可能就需要转一分十秒左右才行。如果想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在每次用完后浸些水在灸包上,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第12节:第三章 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的健康传家宝(2)



  黄豆灸法里面最常用的养生大穴

  有朋友问,为什么不用绿豆、黑豆或者石子呢?这是因为黄豆大小适中,性味平和,被称为“豆中之王”,营养价值极高,有调和脾胃、排除浊气、消除水肿等作用。另外,中医典籍《延年秘录》记载,服食豆子可以增骨髓。而骨髓生于肾,所以《黄帝内经》里说“肾之谷(物)为豆”,说明黄豆有助肾的作用。

  为什么强调黄豆对脾肾的好处呢?因为灸法里面最常用的这些养生大穴主要就是针对脾肾的。

  1.中脘

  位于肚脐上4寸,正好是心窝到肚脐的中点位置。其主要功能是强健脾胃、驱寒化湿、调理中气,为健脾胃的首选大穴之一。

  2.关元(孕妇慎)

  中医有“针必(足)三里,灸必关元”之说,可见关元在灸法中的突出地位。关元穴位于肚脐下3寸,就是肚脐正下方自己的四根手指并拢的位置(不包括大拇指)。

  关元为肝脾肾三经与任脉交汇的穴位,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为培元固本、补气益精,主诸虚百损,温养肾中先天之本的要穴。

  3.气海

  气海位于肚脐下1.5寸,关元到肚脐的中点,主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灸此穴(孕妇忌)可壮肾阳,补元气。

  4.足三里

  人体最著名的养生长寿穴之一。灸此穴可调理脾胃、和肠消滞、清热化湿、降逆利气、扶正培元。民间流传着“若要身体安,三里常(灸)不干”“三伏灸三里,好比吃母鸡”之类的谚语,正是千百年来人们养生保健的经验结晶。

  由于空调和冷饮的普遍影响,现代人体内寒气和湿浊大多比较重,借助温灸的热力来通经络、散积寒、排除三浊,真可算是找到对治的良法了。要是再与推腹法的外力推揉配合运用,简直是宝哥哥遇见林妹妹——绝配!

  黄豆灸法的注意事项

  1.上火的人先别灸肚脐以上的穴位

  容易上火的人选用温灸法,暂时不要灸肚脐以上的穴位,并要和推腹、膀胱经刮痧(半个月左右一次)以及金鸡独立等除三浊之法配合使用,否则可能出现上火现象。如果这些方法您都用过仍然会上火,说明您内火太重,那就先要除三浊,等血气变清些后再施温灸不迟。

  2.有一些排病反应很正常

  温灸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肚子咕咕叫、屁多、发冷发凉、拉稀等现象,这都是体内寒凝之物消融消解的征兆,是正常的排病反应,应当坚持。

  如果灸中脘穴时出现了心烦意乱的现象,您要检查一下灸包的位置是否放高了,如果不是,就应停灸。

  3.灸前最好喝一杯温开水

  我建议大家灸前最好喝一杯温开水,因为不少朋友在灸时,全身会微汗或者穴位处出汗,进而感到干渴。另外,有的朋友灸的次数密集了,会出现咽部干痒、咳嗽或有燥热感等类似上火的现象,这时就要多练习金鸡独立和转脚腕等功法,不过几天,症状就会消退。要知道,咽部干痒是身体需要补充水分的信号,很可能是灸法加速了体内浊水外排导致的,这时多喝些水就可以了。如果几天后情况仍未改变,反而有加重的趋势,说明您内火过重,应暂停温灸,改用刮痧来除三浊。

第13节:第三章 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的健康传家宝(3)



  有的朋友问:“用热敷的方法代替灸,效果是不是一样啊?”其实,热敷和灸法的适用范围是不同的。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人体是一块需要灌溉的良田,经络穴位相当于管道,热敷就像是往田里洒水,而灸法则是往管道里灌水。

  适合于黄豆灸法的体质

  1.纯粹的虚寒体质

  对于这种体质,温灸的热力就像寒冬里的阳光,及时而对症。灸法在这种情况下的应用比较好理解,我就不展开说了,下面重点探讨其他两种情况。

  2.上热下寒、上实下虚体质

  这类人很多,表现为身体上半部分血气瘀滞、燥热,火气大,脸上常起痘,心烦不安,下半身却是虚寒,气血不足,天一冷就脚底冰凉。

  灸中脘(中焦)、关元(下焦)等穴位,虽然对缓解中下焦虚寒很有作用,但如果在心浮气躁时温灸,可能会引起上焦(心肺)烦热加剧,感到不舒服。

  这时,就需要配合练习推腹法和金鸡独立法等引血下行之法,以实济虚,泄有余而补不足,收上焦之虚火,补下焦之虚寒。

  若能在温灸时播放古琴曲等静心安神的音乐,引血下行、温灸热力和静心安神三方合力,互为补益,相互促进,自会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3.冰包火体质

  这种体质表现为:明明怕冷,但吃温热的食物或者着急生气就容易上火、舌头起泡、口唇长疮、脸上长包。

  怕冷是身体血气不足,所以风寒会从毛孔侵入,促使皮肤表层形成寒凝之物,比如脂肪等,这将导致毛孔堵塞,排汗不利,中医叫做“风寒束表”,也就是“冰包火”之“冰”。

  因为毛孔堵塞,排汗不利,身体通过汗液排毒的通道大大减少,而人体热气总是倾向于往上走,再加上吃热性食物或者情绪烦躁,都会促使气血上涌。那些本该由汗液排出的“三浊”就夺路而出,以舌头起泡、口唇长疮、脸上起包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冰包火”之“火”。

  火大并不表明人体的能量很多,而是正常的排毒通道不通畅,正邪相搏,身体被迫以非正常渠道排毒的结果。这种体质的朋友用灸法就能温通寒凝之物,排汗祛寒。如果再定期在膀胱经上刮痧,双管齐下,效果更佳。

  另外,推腹法和温灸关元、中脘等中下焦穴位一起用,可以健脾胃,减少“三浊”的产生;暖肾府,使小便通利;助肠胃蠕动,使大便顺畅;温通经络,使“三浊”下行之路无阻……这样,体内“三浊”就会大为减少。体表之冰可解,“三浊”大减,内火自消,不亦乐乎?

  每每临睡前,做完推腹法后,我也会热两小口袋黄豆,置于关元、中脘之上,肚中温煦如春,微微汗出舒爽,不觉沉沉睡去。常常一夜无梦,醒来已是窗外鸟鸣,东方既白矣。

第14节:第三章 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的健康传家宝(4)



  当您闲来无事,在家里看书的时候,不妨放上一盘古琴曲,热上三两个黄豆口袋,斜靠在床,温灸一会儿。豆香隐隐,琴声悠远,一卷在手,身暖心清,真乃一乐事也!

  “两转一甩”护心肺法

  步骤:

  1.转动肩关节(仰泳式逆向转动);

  2.转动腕关节,十指交叉而握,循环转动就可以了,每次转30圈左右;

  3.甩手。

  功能:

  1.改善胸腔气血循环和保护心肺,对于有气短、气喘、胸闷、心悸、心中烦热症状的人更有针对性;

  2.引血下行各功法的作用更广泛些,可以改善整个体腔(五脏六腑)和大脑的气血循环。

  如果把身体比喻成一个公司的话,那么胸腔就是总裁办公室,心脏就是总裁,肺脏则是总裁助理。这也正如像《黄帝内经》所说,心相当于一国之君主,肺则相当于一国的宰相。

  那么,总裁办公室的换气扇和排气道是什么呢?换气扇就相当于肩腋关节和腕关节,排气道就是胳膊上的心经、心包经、肺经以及与它们相对应的小肠经、三焦经和大肠经。

  肩关节和腕关节附近聚集了很多重要的穴位。一个穴位堵了,就会造成所属经络的拥堵,血气流量下降,严重的甚至会完全堵塞,出现麻痹状态。这些经络穴位不通的直接后果是诸如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以及胳膊、手臂、关节、手指等部位出现疼痛、麻痹、痉挛等现象。

  但我认为这还不是最大的危害,最大的隐患是由于换气扇(肩关节和腕关节)和排气道(经络)的拥堵不畅。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公司的总裁和总裁助理的办公房间通风不好,换气扇转动不灵,排气道里也沉淀着很多有害灰尘……长时间在空气污浊的环境里办公,必然会头昏脑胀、咳嗽气短、精神萎靡。如此一来,总裁(心脏)和总裁助理(肺脏)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下降,整个公司(身体)的管理也因此愈加混乱,业绩大幅下滑。

  由此可见,那些看似无关大局、可以犯懒放任的细节积累到一定程度,将会带来多大的损失!韩非子云:“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明白了换气扇和排气道的原理,解决之道会很自然地显露出来。您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喜好,设计一套小功法,拨动换气扇,疏通排气管,谈笑间自疗自医,不亦快哉!

  下面给您介绍的是“两转一甩”护心肺法。

  “两转一甩”护心肺法

  步骤一:转动肩关节(仰泳式逆向转动)

  无论是写字,还是上网、看书、打麻将、打牌等等,一般人都习惯把手臂放在身前,并长时间保持比较固定的姿势。如果我们反其道行之,做仰泳状,向后抡转手臂,就会起到活血化瘀的效用,比按摩单个穴位更省事,作用范围也更大。个人体质不同,转动的次数也有所区别,我个人的经验是,每次转动30圈左右,算是适量。

第15节:第三章 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的健康传家宝(5)



  步骤二:转动腕关节

  如果说靠近胸腔的肩关节是近端换气扇,那么腕关节就是远端的了,当然也应该转一转、通一通了。您可以十指交叉而握,循环转动,每次转动30圈左右。

  步骤三:甩手

  前面两步拨动了换气扇,接下来就该通通排气道(经络)了。我们当然可以逐条按摩、拿捏手臂上的六条经络,精确地进行疏通,不过有不少工作忙的朋友希望能有个更简单的方法,我想最好用的就是“甩手法”了。

  “甩手法”像什么呢?就像是在排气道的末端接了一个抽气装置。这边一抽气,房间(胸腔)里污浊的空气便加速外排,同时新鲜的空气自然加速流入了。这个方法很简单,只要力度适中,随意向身体侧后方甩手,每次甩30下就可以了。

  大家可能想不到,“两转一甩”护心肺法竟然还能治落枕,这也是来自我与一位网友的交流,大家不妨看看。

  网友“冬眠达人”问:我时常落枕,今天又落了!一般都是脖子侧后面又痛又僵。虽然没什么大碍,但真的很恼人,让人很难受。不知有什么改善的方法?

  海德:落枕的部位通常是三焦经、胆经(肩颈部分)、小肠经所过之处,因此在这三条经上找痛点、敏感点揉开就可以了,然后再练练“两转一甩”法,应该会缓解。

  (一天以后)“冬眠达人”:太谢谢海德了,我的脖子好了!听了您的建议后,我就回去按摩三焦经、小肠经、胆经(肩部的胆经我手够不着,就在墙上摩擦了一会儿)了。发现最痛的就是三焦经支沟穴了,揉了好一会儿,没那么痛了,又练了一会“两转一甩”,呵呵,脖子真的好多了,现在转来转去也不是那么疼了。

  另外,“两转一甩”护心肺法主要是用来改善胸腔气血循环,保护心肺,主要针对有气短、气喘、胸闷、心悸、心中烦热等症状的朋友。

  这边拨动排气扇,使其运转顺畅,自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那边加载抽气机(甩手),提升了血气的大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吸浊换清。两者一结合,您就会觉得胸中舒爽、心肺焕然,套用一句广告词,就是“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最简单的全身导引法

  最简单的全身导引法有:1.指腹梳头;2.“两转一甩”护心肺;3.推腰法;4.推腹法;5.跪膝法;6.热水桶泡脚;7.转脚腕法;8.金鸡独立法。

  一个人爱吃什么菜,取决于他的口味。选择什么功法,取决于自身的具体境况。只要活用经络图,善用经络图,“举手投足皆治病”,信手拈来皆文章也!

  宋朝有个大臣曾向皇帝进谏说:请皇上不要再让各地的将军学习阵法图了!学了阵法图的人真正和敌人对垒的时候,常常不会灵活运用,反而不分时间、地形,死板僵化地使用那些阵形图,因此常吃败仗。

第16节:第三章 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的健康传家宝(6)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说明事物有两个层面,一个理念层面,一个是应用层面。那些阵形图其实就是应用层面的东西。对于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切不可拘泥于成法,而应该根据自身和当时环境的具体情况加以变通,找到最佳的契合点,甚至创造出自己的“阵形图”。

  理念层面的东西常常具有普遍性,不会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改变。比如《孙子兵法》就是在讲理念层面的事,讲的是军事哲学和策略。该书也因此能够历2500年而不衰,并且超越了国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甚至有不少商界精英运用它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相比之下,古代的阵形图流传下来的就很少,能传到国外去的就更少了)。

  那么,中医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很简单,整体观,平衡观,顺应自然,调动人体的自愈能力就是中心观念。说得再细一点,就是人人皆有阴阳,皆有五脏六腑,经络联通内外,血气滋养全身。一切养生疗疾之法都应该围着这个中心展开、设计和规划。

  那么对于导引来说,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呢?就是经络图,万变不离其宗。身边一副经络图,您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设计导引的动作——哪条经络不通就疏通哪个,不必拘泥。

  有朋友问:导引、刮痧、拔罐、针灸、汤药、按摩,哪个更强?事实上,哪个用起来对您身体目前的问题最见效、成本最低、副作用最小,哪个就是最适合您的。就好比问空军、海军、陆军哪个最厉害一样,在天空当然靠空军,在海洋江湖当然是要靠海军,在地上当然要靠陆军。

  还有朋友问:我觉得身上到处都不通,堵的地方很多,怎么办?

  不用着急,您就把一些小功法拼接起来、综合练习就可以了。人体的经络除带脉以外,绝大多数都是纵向的,因此,中医常常说气血“升降”。明白了这一点,导引的套路就比较容易设计了。

  最简单的全身导引法

  首推瑜伽“拜日式”,这个前面已经介绍过,此处就不多说了。如果您觉得“拜日式”不过瘾,还想更详细地疏通经络,那您可以按顺序练习以下小功法:

  1.指腹梳头

  一切从“头”开始嘛。就是用指腹梳头或轻敲头部,以解开头部的郁结和瘀堵。

  2.“两转一甩”护心肺

  主要目的是解胸腔心肺之郁结,同时疏通手臂上的经络。

  3.推腰法

  前面介绍过了,这主要是疏通身体侧面、腰腹部的瘀堵。

  4.推腹法

  主要疏通腹部的瘀堵。

  5.跪膝法

  主要疏通大腿部的瘀堵,能同时敲胆经更好。

  6.热水桶泡脚

  主要温化小腿的寒凝之物,疏通小腿的瘀堵。

  7.转脚腕法

  主要疏通脚腕部位瘀堵,并引气血下行。

  8.金鸡独立法

  打开全身气血升降的大循环,引气血下行,还能静心。

  一个人爱吃什么菜,取决于他的口味,选择什么功法,取决于自身的具体境况。只要活用经络图,善用经络图,“举手投足皆治病”,信手拈来皆文章也!

  古人说:“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如果你喜欢它、钻研它,每每总能有所心得,那真是一种快乐。不然怎会忘记了时间,“不知春去已多时”呢?

  用一种把玩琢磨、与古人交流的心态去学习中医、运用中医,不仅不枯躁,而且常常是充满乐趣的。就像同一个世界,有的人看了觉得凄风苦雨、满目苍凉,不禁悲从中来;有的人则可以“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舟橹之)欸乃声”,欣欣然,陶醉其中。

  夫子有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吾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