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华东师大周彬有感:邮票----国家的名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03:46

邮票--国家的名片
邮票是弘扬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粹的重要宣传栽体,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历史艺术和科学的真实缩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积极地把自己国家或地区最引以为荣,最有先进代表性的事物和信息展示在邮票上,让邮票随着邮件,抵达天南地北,四面八方。邮票就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政治倾向,反映着不同阶级利益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所有接触邮票,观赏邮票的人都能或多或少地从邮票上受到感染或启迪。中国清代邮票,主要用龙做图案,龙其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崇奉的神灵,龙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近代以后,随着中国走向世界,龙成为国家徵志,海军舰艇和海关船只都是悬挂黄龙旗。所以龙的图案实质上也代表了中华民族。新中国成立之初发行的几套国旗国徽和开国大典邮票,以浓郁的喜庆色彩和图案,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精神面貌。邮票是国家主权的一部份,具有极为明显的政治倾向。   从189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25年间,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邮票。其中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大量出现“异国同图的邮票”。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和爱德华七世的头像曾先后印在60多个英国殖民地和属地的邮票上。德国的殖民地一律使用德皇的游艇作为邮票图案。美国更简单,干脆把本国的邮票加盖地名作为殖民地邮票来使用。种种“异国同图的邮票”,成为帝国主义疯狂侵略,瓜分世界的真实写照。
(摘自集邮家李曙光编著的实用集邮学教程

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的一门独特艺术,也是世界戏剧艺术宝库中一朵鲜艳夺目的奇葩。脸谱不是面具,也不同于一般的化妆艺术,而是中国传统戏剧中演员面部化妆的特殊程式:以各种色彩在面部勾画成诸多纹样图案,以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各种人物以其形貌特征为依据而各具特定谱式和色彩,寓意爱憎褒贬,分辨善恶忠奸。在同一谱式中,人物不同,则各部位的线条勾画和色彩处理也不同。脸谱还可因人的脸形不同而有差异。脸谱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一般认为,是从唐代乐舞“代面”面具及参军戏副净的涂面演变而来。早在12、13世纪的宋杂剧、金院本演出中,就创造出鼻部周围涂以白粉的丑角脸谱。现代脸谱主要用于净、丑角。脸谱艺术在19世纪初京剧形成之后有了很大发展。京剧脸谱是以象征和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并有极强的美术感。就其运用的色彩而言,红为忠勇,白为奸诈,黄、黑则分别表现彪悍和浑厚。脸谱本身则是一种夸张。这套脸谱邮票共8枚,反映了八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各具风格。
邮票发行于1980年,志号为T45,全套邮票共8枚,发行量为250万。
(8-1)孟良。孟良是中国传统文学中描写的宋朝爱国将领杨六郎手下的一员战将,为人正直、忠勇,性格乐观,因此所用的红色表现了他的上述特点。
(4-2)李逵。构图式样为碎脸,有花鼻窝。黑色及暗色的运用使李逵这个人物显得勇猛凶悍、粗鲁豪放;耳边一朵红花又表现了他奔放不羁的江湖好汉气慨。
(8-3)黄盖。脸谱中红色的运用则表现了其人虽苍老仍忠心耿耿。
(8-4)孙悟空。孙悟空是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创造的人格化的猴子。他的脸谱从真猴幻化而来,生动活泼,机智顽皮,艺术夸张恰到好处,十分逗人喜爱。
(8-5)鲁智深。眉似孔雀,前头后尾。面宽口阔,眉角有笑纹,象征其性格豪爽,心胸坦荡,而眼窝下的智慧纹又透出其精明细心的一面。
(8-6)廉颇。眉毛紧皱,粉色在此则表现秉性善良。整个脸谱给人的感觉是:廉颇并不是刚愎自用之人,相反反映了他做错事不固执、勇于负荆请罪的可爱性格。
(8-7)张飞。张飞为蝴蝶脸,表现他粗中有细,豪放开朗的性格。
(8-8)窦尔敦。脸谱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其草莽英雄的刚暴与粗鲁活脱脱现于面前。勇武有余而智谋不足。

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剧种。它集中国各种地方戏之所长,又富有北京地方特色。京剧的角色,分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其中又有各种类型。演戏时,生、旦、净、丑分饰男女老少、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多反映忠奸节烈、悲欢离合的故事。
旦角在戏中有时为主角,有时亦为辅角。京剧旦角均为女子形象,其中的正旦(青衣)偏重唱工,是不苟言笑的正面人物;花旦偏重做工,念白多而唱少;泼辣旦走路甩胯,扬脸翻胸脯,是具叛逆性格的形象;玩笑旦刻划人物轻狂娇憨,念白风趣可爱;闺门旦反映温柔腼腆的未婚少女;武旦注重武功;刀马旦能文能武;老旦唱腔接近男声;彩旦等于女丑角。
邮票发行于1983年7月20日,志号为T87,全套邮票共8枚,发行量为251万。
(8-1)《拾玉镯》里的角色孙玉姣,属花旦闺门旦。《拾玉镯》剧情是:孙玉姣家以饲养雄鸡为生,青年傅朋经过孙家门前,见孙玉姣貌美,假意买雄鸡上前搭话,临行假丢玉镯暗示爱心。孙玉姣几经犹豫,终于拾起了玉镯。画面为孙玉姣手持玉镯,专心注视的形象。
(8-2)《秋江》中的人物陈妙常。年轻尼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相爱,被老尼姑看破隐情,逐走潘必正。陈妙常情急,乘舟追赶,终于与潘必正结为夫妻。
(8-3)《白蛇传》中的角色白素贞。白素贞原为白蛇,变化人形与青年许仙结为夫妇。金山寺和尚法海从中阻挠,并将白蛇镇于雷峰塔下。若干年后,白素珍的儿子劈倒雷峰塔,救出白蛇。白素贞在京剧中为花衫刀马旦。
(8-4)《十三妹》中的刀马旦十三妹。十三妹是女侠何玉凤的化名,她武艺精湛,见义勇为。剧中反映了她替父报仇、为民除害的故事。画面为十三妹身背刀弓的形象。
(8-5)《秦香莲》中的秦香莲。秦香莲的丈夫陈世美中了状元后,与皇帝女儿成婚。秦香莲携儿女上京寻夫,险遭陈世美暗杀。最后,包拯为伸张正义,刀铡陈世美。画面反映的是正旦秦香莲端庄倔强的形象。
(8-6)《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杨贵妃名杨玉环,是唐明皇的爱妃。剧情内容是:唐明皇宣召杨贵妃夜宴,但自己却失约驾往西宫梅妃处。杨贵妃因此心生妒恨,独坐百花亭自饮,终至大醉,醉态百出。杨贵妃为花旦,画面表现了杨贵妃醉后起舞的形象。
(8-7)《西厢记》中的主角崔莺莺。崔莺莺在剧中为青衣闺门旦。
(8-8)《穆桂英》中的刀马旦穆桂英。穆桂英是武艺超群的女英雄,剧中反映的是她与宋将杨六郎的儿子杨宗保成亲后,挂帅领兵为宋朝立功的故事。画面为为穆桂英身穿帅服的形象。这套邮票通过京剧中的旦角这一侧面反映了京剧在造型、角色分配等方面的特色。设计者李为运用水粉画技法,选取剧情中有代表意义的场面作为其设计的依据,可谓形神兼备,寓复杂的剧情于方寸之中。
丑角又称“小花脸”,在表演上风趣滑稽,装饰特点是在鼻梁上勾抹一白色“豆腐块儿”。其扮演的任务十分广泛,上至皇帝百官,下至旗牌骡夫无所不有,有善有恶,性格各异,有许多极为成功的艺术形象。这套邮票图案分别为京剧中的丑角汤勤奋、刘利华、高力士、蒋干、杨香武、时迁。
邮票发行于2001年2月15日,志号为2001-3,全套邮票共6枚,发行量为1700万。

生,所扮演的都是剧中的男性人物。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又分老生、小生、武生。挂胡须的中、老年称老生;不挂胡须的青少年,称小生;擅长武艺的,称武生。
邮票发行于2007年3月10曰,志号为2007-3,全套六枚,发行量为1700万。
(6-1)蔺相如(老生),剧目:《将相和》。赵国名相蔺相如,正着冠,仰着脸,虽是一介文人,却顾全大局,有错即改,显得堂堂正正。
(6-2)宋士杰(老生),剧目:《四进士》。宋士杰持着烛,凝着神,作为一名掌柜,却嫉恶如仇,足智多谋,表现得深沉冷静。
(6-3)周瑜(小生),剧目:《群英会》。周瑜衔着翎,竖着眉,置身孙吴联盟,却心胸狭窄,心浮气躁,显得有些骄横。
(6-4)许仙(小生),剧目:《白蛇传》。许仙年少单纯、脉脉含情。
(6-5)高宠(长靠武生),剧目:《挑滑车》。高宠背着旗,握着枪,冷对兀术铁阵,却临危不惧,英勇奋战。
(6-6)任炳(箭衣武生),剧目:《三岔口》。任堂惠舒展着掌,抬着脚,身负保“焦”(宋将焦赞)重任,却精明幽默,机警敏捷。

净,是京剧表演中的一个行当,俗称“花脸”,顾名思义,“脸谱”成为净角人物性格、品质或相貌上特异之点的主要语言。净角脸谱有“整脸”、“十字门脸”、“三块瓦脸”、“六分脸”、“碎脸”、“歪脸”、“僧道脸”等,通过象征性和夸张的色彩组合与图案勾画,刻画剧中复杂的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如红色脸谱表示忠勇之义,如关羽、常遇春;黑色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典韦。蓝色或绿色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邮票表现的净角分正净、副净、武净。正净俗称“大花脸”,以唱功为主,最典型的唱功花脸是手持铜锤的徐彦昭和勾黑脸的包拯,故“铜锤”、“黑头”有时则为正净的同义词。副净,俗称“二花脸”、“架子花脸”,以工架、令白、表演为主,也要有唱功基础。副净,俗称“二花脸”、“架子花脸”,以工架令白、表演为主,也要有唱功基础。武净,俗称“武花脸”,重武打。
(6-1)选取的人物是《大保国》中的徐彦昭,铜锤花脸扮相,身着蓝缎盘金绣“福”、“禄”、“寿”大底云肩游龙裘派蟒,配腰带,头戴侯帽,手持六棱盘龙铜锤(锤上系黄色绸花),勾红色六分脸,挂白满髯。红色表现人物的忠勇。
(6-2)选取的人物是《铡美案》中的包拯,铜锤花脸扮相。身着黑缎盘金绣“福”、“禄”、“寿”大底云肩游龙裘派蟒,配腰带,头戴相纱,勾黑脸,挂黑满髯。黑脸表现人物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又象征威武有力、铁面无私。
(6-3)选取的人物是《将相和》中的廉颇,身着红缎盘金夹线绣狮子滚绣球开氅,勾老三块瓦脸,垂白鬓发,头戴八面威,插黄铲子,挂自满髯。架子花脸扮相。
(6-4)选取的人物是《芦花荡》中的张飞,身着黑软缎侉衣裤,扣黄色英雄结,勾蝴蝶脸,挂黑扎,头戴蓝色草帽圈,插茨菇叶(英雄尖),腰际扎红鸾带,背红色绦子,架子花脸扮相。表现出张飞粗犷、豪爽、乐观的神态。
(6-5)选取的人物是《长坂坡》中的曹操,身着红缎盘金绣吐水大龙蟒,配腰带,头戴相纱,勾水白脸,挂黑满髯,架子花脸扮相。红色蟒袍象征人物位高权重,水白脸又表示人物奸诈、多疑,通过人物的服饰、耸肩的动态和勾脸,生动地展现给观众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形象。
(6-6)选取的人物是《金沙滩》中的杨延嗣,武花脸扮相。身扎黑色绣金花硬靠、扎红色靠绸、扎狐尾、插黑色面旗、头戴金荷叶盔、插雉尾、挂飘纱、手持钢鞭、大枪,勾碎花脸。碎花脸是脸谱中用色最丰富、花纹最复杂、象征性最强的谱式。杨延嗣脸谱的最大特征是额上有一笔“虎”字,传说他是白虎星下凡,遂英勇无比。(净角由原杉杉设计介绍)
邮票--艺术宝库
邮票是通过艺术形象来表达主题的,完美无瑕的邮票总以其精美的图案,绚丽的色彩,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磁铁般地吸引人心,不论是美术作品,摄影作品,还是电脑作品,无不凝聚着邮票设计者,雕刻者,印刷者的一片心血。据统计,从古希腊,罗马时代直至现代,存于世界各国博物院和艺术馆的约有200多位世界级著名画家创作的世界名画,已载入邮票,供人收藏,足不出户就可以一饱眼福,而且极具韵味。圭亚那发行的“蒙娜丽莎”小型张,用特写镜头直接引导人们欣赏达芬奇花了四年时间所创作的那种永恒的微笑。在方寸之中,还凝固着许多芭蕾舞台上最优美的瞬间。“胡桃夹子”“睡美人”“天鹅湖”“白毛女”等著名剧目跃然票上,光彩夺目,引人入胜。近年来,中国邮票上陆续再现了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生肖-泥塑-风筝-皮影-戏剧面谱等传统民间艺术,展示了中国老百姓的乡土人情和民风民俗,深受各国集邮者和旅游者的喜爱。
(摘自集邮家李曙光编著的实用集邮学教程)

T54荷花邮票
300多年前的明末苏州城南葑门外,有一片夏色秀丽的荷花荡,每年农历6月24日荷花盛开的时候,俊男靓女成双结对前往荡里划船赏花,吹吹唱唱为荷花祝寿,故称“观荷节”,又叫“荷花生日”。此风一直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
1980年8月4日,邮电部发行“荷花”特种邮票,编号T54,全套4枚邮票1枚小型张。发行之日即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这套邮票的设计者是陈晓聪女士,邮票的图稿是特约女画家俞致贞女士与她的老伴刘力上先生共同创作的,他俩以工笔淡彩的方法表现了画上的荷花仙飞祥云之貌,烟波出俗之姿。
我并没见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样的美景,于是自己对于荷花的喜爱始终说不上很特别。周敦颐的《爱莲说》没能十分地打动我,倒是读季羡林先生的《清塘荷韵》让自己写下过一篇读书笔记。正如先生在《漫谈散文》里强调的散文的特点其实是“真”、“情”,读先生的散文便感受到一种厚重而平实的深情。季老一生爱荷,在85岁高龄时写下那样深情而活泼的文字,先生的形象便在自己眼前变得丰润而生动起来。
莲子投入到了池子里,先生“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其实去看上几次就是希望自己的目光能帮助荷叶从淤泥里吸出吧?“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于是先生在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草时“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先生自然地流露着自己内心里对娇嫩的荷叶的呵护,读后感觉自己的内心也变得很柔软。先生将莲子投入池中,一方面“总算是尽了人事……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但另一方面先生仍然在内心里种着一份期盼,只是先生内心里的期盼是从容的。经历了冷眼旁观到“完全灰了心”,再到“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到最后的“狂喜”,先生得出了“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这让我联想起汶川地震中坚持下来的生命。我能够理解救援队为什么会对被救出的人们说一声“谢谢”,他们谢的是被困者没有放弃生命,谢的是他们的坚持。
如季老所言,国人没有不爱荷的,这套荷花邮票亦深受国人的喜爱,因其小型张发行量仅为25万枚,更是提高了邮票的收藏价值。
俞老从事绘画数十年,曾从师于非闇(于老所画的玉兰曾在邮票上出现过)、张大千,继承了宋、元工笔花鸟画传统技法,又独创了自己的风格。创作这套邮票时,俞老已是65岁的老人。俞老一生创作的荷画甚丰,她的巨幅《金碧荷花》大屏风,陈列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有机会定当去看看的。



1984年9月12日是吴昌硕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吴昌硕先生在民族文化艺术方面的杰出贡献,1984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吴昌硕作品选》特种邮票,全套8枚。邮票的8枚图案,围绕吴昌硕曾经说过的“诗书画印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这一中心,精选了金石乐、桃、芙蓉、紫藤、牡丹、菊、梅、印等内容的书法、绘画、诗词、篆刻八件精品,熔诗文画印于一炉,像一部印制精美的吴昌硕袖珍作品集,真实地展现了大师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活,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又准确地把握住了吴昌硕刚正自强、纯朴善良、智能勇敢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具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吴昌硕(1844-1927)名俊卿,字昌硕,号缶庐、苦铁,是中国近代篆刻家、书画家。浙江安吉人。1927年去世,终年84岁。人们尊称他为“四绝画家”,就是指他的作品中兼有书法一绝、诗词一绝、篆刻(金石印章)一绝和绘画一绝。工书法,擅写“石鼓文”,用笔结构,朴茂雄健,古气盘旋,能破陈规,自成一家。精篆刻,初学徐三庚,继法吴熙载等,并追溯秦汉玺印,后获见齐鲁泥封、汉魏六朝瓦甓文字,一变而为逋峭古拙,雄浑苍劲,摆脱浙、皖诸派而自创面目。三十岁左右,作画博取徐渭、朱耷、石涛、赵之谦诸家之长,兼取篆、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亦创新貌。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有金石气。尤精写意花卉疏果、藤本植物,笔酣墨饱,雄浑遒劲,题款钤印,配合得宜,诗、书、画、印,堪称四绝。其艺术风尚,影响颇大。
自古以来,被誉为“四绝画家”的很少,吴昌硕是其中比较杰出的一位。吴昌硕对艺术富于改革精神,他主张“古人为宾我为主”,“画当出己意”,“贵存我”,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他的绘画题材无非是前人所画的梅、兰、菊、牡丹、荷花、水仙、蔬果之类,但他的绘画重气韵,讲究布局,能运用独自的造型语言寄托自己的真情,形成了一种崭新的艺术面貌。他是中国书画艺术继往开来的一代伟大宗师,流风余韵,至今不息。人民和政府高度评价吴昌硕的伟大艺术成就,特选在杭州他曾担任第一任社长的西冷社内,设立了“吴昌硕先生纪念室”,陈列他的作品,使他的艺术光辉与湖山同寿。
(8-2)《书法》面值4分。图案按照中国著名画家、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王个簃的提议,选用了吴昌硕的书法作品“金石乐书画缘”。这幅对联是吴昌硕七十二岁所作,功力已臻炉纯青、出神入化之境。他的书法由颜楷及汉隶,中年后专攻石鼓文,“强抱篆隶作狂草”,一改往昔帖学柔秀之风。这幅对联的原作已不知去向,是从浙江美院诸涵老师收藏的黑白影印件上翻拍下来的。
(8-2)《双桃》面值4分。图案选用了吴昌硕1903年秋创作的一幅绘画作品,自祝60寿辰。这幅作品诗画交映、独具一格。吴昌硕是一位重视色彩表现的画家,他不象从前文化画家们那样重墨轻色,不追摹古贤冷逸、雅淡的画风,他放手使用西洋红等浓重的色彩,与焦黑造成强烈的对比。这一点也启发了齐白石,可以说齐白石的“红花墨叶”画风与吴画是一脉相承的。
(8-3)《芙蓉》面值8分。这是吴昌硕八十三岁时、1926年创作的一幅绘画作品,曾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获绘画第二名。原画由吴昌硕的孙子吴长邺提供。
(8-4)《紫藤》面值8分。图案选用了吴昌硕七十八岁时创作的四条屏之一。吴昌硕的画,脱胎于篆书的用笔,气势雄健,笔墨苍劲浑厚。他画的紫藤、葡萄,有狂草的奔放笔致,“草书作葡萄,笔动走蛟龙”。
(8-5)《牡丹》面值8分。这是吴昌硕七十八岁所作四条屏中选出的。这四条屏充分体现了其“书画同源”和“以篆之法入画”的艺术主张。
(8-6)《秋菊》面值10分。此画同《紫藤》、《牡丹》都是吴昌硕七十八岁所作四条屏中选出的。
(8-7)《梅花》面值20分。这是吴昌硕1902年绘画的一幅作品。这枚与第二枚《双桃》一样,诗画交映,独具一格。吴昌硕毕生酷爱梅花,他在卅岁左右学画,就是从学画梅入手。他画梅不说“画”而说“扫梅”,这“扫”字,恰如其分地烘托出他在作画时纵笔挥洒、风驰电掣的神态。他爱以篆书笔法来描梅,题诗曰:“螺扁幻作枝连蜷,圈花着枝白壁圆。是梅是篆了不问,白眼仰看萧廖天”。他酷爱梅花,有时把自己也比作梅花。并特选定十里梅花的余杭超山,作为长眠之地。梅花一幅,不仅代表了吴昌硕超绝的艺术风格,也是其品格的写照。
(8-8)《篆刻》面值70分。这是吴昌硕四十九岁时所作的“美意延年”阳文和四十五岁所作“乘长风破万里浪”阴文篆刻,两方合为一幅。在四绝艺术中,其在金石治印方面所下的功夫最深。他首先从深入研究浙、皖诸名家作品入手,又上溯到甲骨、钟鼎、印玺、封泥。由于他在临摹石鼓文上打下了坚实基础,所以在印中分朱布白、构体成型,既能融会贯通前人法度,又能自出新意,穷极变化,达到情趣深厚的高超境地。篆刻气魄宏伟、奇肆雄浑又工整细致、婀娜多姿。印里寓有刚健与柔和、古拙与工巧、放纵与收敛、遵循法度与突破常规相统一的绝妙意境。其趣味之醇厚,耐人欣赏到爱不忍释的地步,真是出神入化,达到至境。
(高明普)

《红楼梦》邮票和小型张采用的是我国著名画家刘旦宅所创作的原画。刘旦宅擅长人物,亦精花鸟,兼工山水,尤以人物画成就为最高。早期多为工笔重彩,注重线描,充满浓重的金石韵味。20世纪60年代转向淡彩,70年代吸收了宋人梁楷的减笔泼墨。其画《红楼梦》人物题材作品有30多年的历史。对《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邮票主图人物形象,刘旦宅工笔与写意结合、泼墨与线描并施,墨色浓淡有别,用笔粗细有致,干湿相渗,率意、优美、清秀。画面飞动的线描刚劲而不失秀逸。笔下的形象能超以像外,遗形取神。画家抓住了人物传神那一瞬间,把人物的喜怒哀乐描绘得栩栩如生,显得那些妩媚而不俗艳的女性形象格外生动可爱,充满魅力。
黛玉葬花:画面表现了人物活动的自然性——林黛玉手扶锄小憩,头微侧的瞬间。邮票上的林黛玉秀逸潇洒,一身素衣,飘动的衣裙,弱柳扶风,完全表现出林黛玉的特有气质。画面正是她紧蹙鹅眉,含情双目透露出其内心“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的感叹,充溢着对生活的渴望与祈求。
宝钗扑蝶:薛宝钗形象稳重端庄,但不失青春少女的天真,表情丰富,姿态优美,让读者联想起书中描述。那对绿玉色的大蝴蝶就要飞过河,此时宝钗听到了小红和坠儿在房中正说私情话儿,她们怕窗外有人,开窗查看之时,窗外的宝钗立刻意识到其利害关系。邮票表现的正是那开窗瞬间薛宝钗的表情。
元春省亲:元春蒙赐天恩,满身富贵回到荣国府,她踏进大门,家的温暖让她哽咽,手拭泪的瞬间发出了皇宫原是“不得见人的去处”的感慨。刚松开了拉着贾母和王夫人的手朝凤辇走去,回眸的那瞬间表情,不正是一幅形象的速写作品吗?
迎春诵经:画面上迎春倚榻叠腿,眉眼下视,平心静气,在读着《太上感应篇》,这正是她沉浸于书的传神瞬间,不由得让人回味起这位美少女自律自己的“只是读书,不闻之状,何必和别人结怨结仇呢”之语句。
探春结社:大观园中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非探春莫属。这朵带刺的玫瑰正默念手中花笺上“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之诗句。她这沉思默念的瞬间显现出她“才自清明志自高”的气质、心胸和志向。
惜春构图:惜春是一位热爱丹青的女孩,是荣国府的画家。她那手执笔管,梳理笔锋的瞬间,表现了她对将问世的画作己成竹在胸的神态。人物形象头上对称的发髻,两鬓的红花也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惜春的年龄。
湘云拾麟:画面不惜笔墨地表现了史湘云的可爱,看她飞动的衣裙,显得风姿洒脱、活泼俏丽。邮票表现的是她将在蔷薇架下捡到的一只金麒麟与自己佩戴的那只金麒麟对比的瞬间,把湘云无拘无束、襟怀坦荡的性格描绘得出神入化,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李纨课子:画面上李纨温情脉脉,弯着腰,扶着儿子的背,慈爱之情溢于言表,而年幼的贾兰也懂得母亲的甘苦,正恭恭敬敬地听着,两条腿都站得笔直。正是这个瞬间,表露出了一颗真诚无私的母亲的心。
凤姐设局:凤姐即王熙凤,其性格丰富,邮票选取她“设局”这一题材为主图,表现的正是凤姐扭回头来看着后面瞄着她的贾瑞的瞬间——一双美丽丹凤眼露出杀机,白皙俊俏的脸上露出一种凶相,鼻子“哼”了一声,心中正念着:“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突出表现了她千分自恃又万分狠毒的性格特点。
巧姐避祸:巧姐年末及笄,母死父走后,舅舅竟要把她卖与他人做偏房。画中巧姐扮成乡下姑娘模样,还用披肩掩住半张脸,生怕被人认了出来,此时偏偏风刮起了披肩,引得巧姐惊恐地朝后看,形象地再现了她匆忙逃出时的情景。
可卿春困:邮票画面上秦可卿懒洋洋地倚坐在椅子里,披肩滑落下来,无力整理。可卿的眼睑下弯,目光无神,一手支额,像是在做梦,又像在遐想。一只猫蜷伏在其膝上也眯起了眼。秦可卿揽猫的姿态把那种倦怠与空虚表现得淋漓尽致。
妙玉奉茶:邮票画面为妙玉神情正色,双手擎一绿玉斗为宝玉奉茶至门槛外时的情景。这只绿玉斗为妙玉平时饮茶所用。她这一瞬间的神情微妙而鲜明地述说着其深深掩埋在青灯、古佛、蒲团、经卷的现实生活中的七情六欲。
邮票--知识的百科全书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行的邮票都会涉猎历史地理、科学文化、体育卫生、天文等多方面的知识,题材丰富,寓教于邮。在20世纪,中国有几项重大考古发现,震惊世界。1900年5月21日,逃荒到敦煌莫高窟的一名道士,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内藏5万余件一千多年以前的佛教经典,社会文书,绢画,法器等无价之宝的藏经洞,再加上总计4万5千平方米精美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及佛教石窟建筑。构成了敦煌艺术宝库,扬名中外。1929年12月2日。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为人类发展史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笔。1971年,湖南长沙为修建地下战地医院,挖出了马王堆汉墓,一具经历2000年的女尸,新鲜如故,举世罕见。1973年6月,浙江余姚罗江乡在兴修水利工程中意外发现了河姆渡遗址,证明7000年前在长江流域就已有高度发达的文化,1975年3月,陕西临潼农民在打井时,掘出高大的武士俑和车马俑,军队浩荡,蔚为奇观,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这些惊人的发现,全部印上了中国邮票,有些还印上了外国邮票。让世人在无穷的回味中又增添了几分历史知识。
(摘自集邮家李曙光编著的实用集邮学教程)
民族乐器是指各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己创造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乐器。一般分为吹、打、弹、拉四大类。中国民族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原始社会时期,已有多种乐器出现,如陶埙、陶哨等,周代的乐器已有七十余种,以后各代又不断丰富发展。

拨弦乐器也叫弹拨乐器,它是由拨弦振动发音的乐器。箜篌、阮、琴、琵琶、三弦都属于拨弦乐器。在拨弦乐器中,琴、阮、三弦是中国原有的乐器;琵琶、箜篌是汉代以后传入中国的外国乐器,在长期流传中已经民族化,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宝库中的重要一员。
(5-1)“箜篌”。箜篌分为卧式、竖式两种。卧式箜篌传为汉武帝时所造,其形似瑟,但比瑟略小,有7弦。竖式箜篌为竖琴前身,东汉时经西域传入中国,有22(或23)弦,演奏时,竖抱于怀,用两手齐拨。此外,还有凤首箜篌,出自伊拉克,唐时经印度传入中国。此三种箜篌均已失传。近年借鉴西洋竖琴并参考中国民族乐器的制作原理,设计制造出雁格箜篌。
(5-2)“阮”。阮即阮咸,因魏晋时“竹林七贤” 之一的阮咸善弹此乐器而命名。阮是由古代称做“弦鼗” 的琵琶演变而成的,西汉时已定型为圆形音箱,4弦直柄12柱。现在所用的阮已经过改革,分大、中、小三种,用于民族乐队的不同声部。
(5-3)“琴”。又名七弦琴,俗称古琴。琴在中国殷周之际已经出现。古琴的琴身是狭长的木质音箱,7条弦,平置演奏。琴面上的13个圆点是音定位的标志,叫“琴徽”。古琴除独奏外,也为歌唱伴奏,古代称“弦歌”,后称“琴歌”。琴也曾用于相和歌、清乐的伴奏和合奏。中国古代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故事,如琴曲《高山流水》表现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凤求凰》表现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都与古琴有关。
(5-4)“琵琶”。琵琶在古代是多种弹拨乐器的总称。现在的琵琶是由波斯乐器曲项琵琶改造而成的,原来的4弦4柱被增加到6相25品(31柱),扩大了音域和音量,加强了琵琶的表现力。
(5-5)“三弦”。三弦又名“弦子”,是由古代的鼗鼓演变而来的,唐代已普遍为乐人掌握,元代始有三弦的名称。三弦可独奏、合奏和伴奏,技巧繁复,表现力强。现常用的有大小两种三弦。大三弦音色宽宏沉厚,为北方鼓书类说唱伴奏所用,又名“书弦”。小三弦盛行于南方,音色清脆明亮,用于昆曲伴奏,故又称 “曲弦”、“南弦子”。
邮票志号T81,发行于1981年1月20日,由邓锡清设计。主图采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箜篌、阮、琴、琵琶、三弦这五种在世界乐器之林中风格独具的中国传统乐器。背景以白描手法绘出奏乐的仕女,风韵飘然,神态各异。整个画面主次分明,虚实得当,静中有动。优雅和谐的色调更为画面增添了清新的韵味。

(5-1)轧琴。又称"轧筝",唐初(公元七世纪)我国民间出现,是我国拉弦乐器的最初形式。流行于河北邯郸以及豫北晋东南等地区,是河北地方戏曲武安平调的伴奏乐器。形制与筝相似而小。长方形音箱,面板和底板均用桐木制,面板中间拱起,略有弧度,近两端处有"梁",即弦枕。底板平直,中央开有直径约5厘米的音孔。音色细腻柔和,演奏方法独特。
(5-2)二胡。胡琴的一种,也称胡琴。二胡在演奏姿势上和其它胡琴类乐器大同小异,也是左手持琴,右手执弓。有高胡、中胡、大胡、低胡等多种形制。二胡在中国的民族乐队和民族丝竹乐队当中,常常担任主奏的角色,相当于西洋交响乐团中的小提琴,因此,也称它为中国乐器中的“王子”。
(5-3)板胡。又称梆胡,因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最初主要流行于我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各地,被当地的许多地方戏曲和曲艺所吸收。河北梆子、评剧、豫剧、吕剧、晋剧、秦腔、兰州鼓子和陕北道情等,都是用板胡作为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板胡有独奏板胡和地方剧种伴奏板胡多种。擅于演奏高亢、热烈、欢快的曲调。在民族乐队中为高音乐器,担任弦乐的最高音部,常作各种伴奏乐器的领弦。
(5-4)萨它尔。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早于十四至十五世纪已流行于南疆喀什一带,后传至北疆和东疆,清代列入宫廷回部乐。张十至十四条弦,左侧第一条铜弦为主奏弦,其余为钢丝共鸣弦。发音清脆刚健。本世纪五十年代改革制成中音萨它尔,全长120厘米,琴杆稍短,指板上设塑料制品位;高音萨它尔,全长87厘米,音箱相应缩小,均在乐队合奏中使用。
(5-5)马头琴。因琴头雕有马头而得名,公元十三世纪初便在蒙古族中广泛流传。为独奏乐器,也可用于器乐合奏和为说唱、民歌、舞蹈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马头琴多为是演奏者自制自用,拉奏方法与其他拉弦乐器不同,弓子的马尾是在两弦外面擦弦,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宏阔低沉,富有草原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