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消防车灭火图片:闽南文化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23:51:14

闽南文化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一、 闽南文化的思想内涵

“ 文化虽然永远在不断变动之中. 但是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一旦尽弃其文化传统而重新开始。 ”当代中国人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显示着几千年中华文明史的影子,带着深深的民族烙印,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讲:“ 我们的一举一动,虽似自主,其实多受死鬼的牵制。 ”为中华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闽南文化中蕴藏着深厚的思想内涵, 对闽南人发生着重要的影响。

1.崇儒。闽南濒海,远在南陬,两宋以前一直被 视为蛮荒之地,文化发展迟缓。永嘉之乱以后, 历经几个朝代不断的中原移民人闽。带来了积淀深厚、内涵丰富的文化。尤其是朱熹在闽南六年时间, 以 教育为先 , 弘扬儒学 , 编印经典, 传授弟子, 其重教 兴学思想极大地促进了闽南文化教育的空前发展:“ 泉郡人文之盛,甲于全闽……经学之儒彬彬辈 出” 。晋江曾号称:“ 一邑与海内诸邦相抗衡” 朱熹盛誉泉州“ 满街都是圣人” , 可见不是徒有虚名。

2.重本。闽南文化中仅“ 古汉语活化石——闽南 语” 、 “ 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南音” 、 “ 宋元南戏 活化石——梨园戏” 三项。 其保留的完整性、 传承的时间性就令人难以望其项背。而在民间习俗方面闽南人的崇源重本、 恪守传统更加明显:“ 功夫茶” 、“ 中秋博饼” 、“ 扫尘”等代代相传不断的生活习俗就是证明。闽南文化这种重本思想和文化认同, 在现实上把海内外闽南人团结在一起。 对我们现在进行团队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统一祖国教育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利用效力。

3 . 海洋人文精神。闽南地少人多, 素有“ 八山一 水一分田” 的说法。因当地临海, 人们为了寻求更大 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 就试图改变旧有的生产方 式: 一是“ 以海为田” , 发展渔业; 二是驶向深海, 发展 海上贸易。海洋残暴而狡黠, 闽南人在大风大浪中历尽磨难。 激发了一股蹈险犯难、 先行先试的精神。 另外, 闽南背靠大陆,面向大洋,是“ 海上丝绸之路” 起点, 各国、 各民族、 各宗教文化在泉州和谐共处, 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培养出了胸襟广阔、 兼容开放的品性。两种禀性至今仍对闽南人的精神修养起着 重要的熏陶作用。

4 . 移民性格。自“ 永嘉之乱, 衣冠南渡” 之后, 闽南的发展一直与漫长的移民历史结合在一起。闽南移民史可以分为比较集中的两个阶段。 一是自西晋开始, 久经战乱的中原人大举南迁, 二是自明朝以后数百年间, 闽南人“ 过番” ( 南下东南亚) 之风经久不息。长年闯荡异域,艰难谋生,思乡念土的愁绪,塑造了闽南人典型的移民性格:自强进取、生存力强和强烈的祖根意识。这种移民性格特征对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精神和增进海内外乡亲情谊具有重要作用。

5 . 尚商善贾。闽南“ 地瘠人稠”, 不少人“ 穷则思变” , 走上经商之道; 再加上历代政府的扶持,民间贸 易风气盛行, 泉州在元代超过广州成为“ 东方第一大港” 。闽南人勇于创业的精神缔造了许多奇迹, 巨贾 辈出, 出现了陈嘉庚、李光前、王永庆等华侨领袖。 若以世界华人富豪榜所列资产1亿美元以上者统计, 闽南籍和来自闽南文化圈范围者( 台湾、 广东潮汕地区) 约占三分之二。 当前, 在融和了改革和发展的因素后, 闽南人这种精明务实的创业精神将得 到进一步的发扬。

二、 闽南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个国家“ 国民素质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一个 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否依然普遍地被现代国 民认同和遵守, 这种保存传统美德的信念和方式又 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和社会进步的需求。”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继承民族文化, 主要是考虑 如何进一步挖掘其当代价值。 闽南名士辜鸿铭说过:“ 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 是不朽的民族魂” 。经过科学的分析和继承, 闽南文化中宝贵 的教育价值就能在当代再放异彩。

1 . 重视德育。 重视道德修养。 追求自我完善和社会关系和谐, 是中国古代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闽南文化有良好的“ 尚德” 传统, 这一点体现在闽南士人历来把“ 德” 置于教育首位。比较典型地反映在子女培养目标遵从儒家 推崇的“ 明人伦” 的教育目的。 曾在泉州任职、讲学的朱熹明确提出:“ 先王之学, 以明人伦为本” 。闽南传统文化强调伦理道德, 把教育和政治相统一, 虽然 是“ 以儒立国” 的需求, 从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但其追求“ 为政以德” 的有关观点与我们今天提倡的“ 以德治国” 思想相符。培养具有正确政治立场、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也是当前学校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只是我们现在的衡量标准是社会主义道德标准。

2 . 追求理想人格。在受儒家思想主导的中原文化的背景下。 闽南文化也十分推崇儒学。 重视精神修养。 追求理想人格就是闽南人“ 崇儒” 的结果。 闽南人希望子弟通过知识、政治、道德、艺术等修养活动, 达到建构理想人格的目的。从胸怀“ 射百步而期中, 飞三年而必鸣” 之志的文学家欧阳詹, 到主张“ 知行、立志、持敬” 和“格物致知” 的理学家朱熹, 到敢于提出“ 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的启蒙思想家李贽。到“ 敢向东南争半壁” ( 康熙语)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都是闽南地区古代的杰出代表。 他们为时人、后人树立 了倍受推崇和向往的人格典范.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理想人格仍具有现实意义。

3 。 聚族而居的群体意识。不管是在地理恶劣的故土。还是远涉汪洋、迁徙异乡的途中。闽南人都能够克服逆境、落地生根。除了发扬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外,很重要的因素是他们有聚族而居的群体意识。在共同的血缘、心理、文化和精神的基础上,闽南人喜好依据共同的地域、宗族一起生活, 共同面对困难,养成了强烈的群体意识。 遍布世界的各种闽南同乡会,在今天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对国家经济建设都起了重大帮助。这种群体意识对帮助今天的青年培养团队精神、和谐观念,有很好的启迪。

4 . 维系“ 祖根” 的意识。不管是汉人人闽, 还是闽人出洋。 客居他乡的闽南人在饱经沧桑的离散心境 里,其“ 祖根” 意识反而大大增强, 成为维系自己历史文化,支撑生存、生产的精神支柱。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青年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 给德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闽南人的“ 祖根” 意识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是弘扬爱国主义的有利条件,是闽南文化融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基础。实践证明。青年同志对祖国的情感都是从接触、接受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 乡土文化) 开始的。而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就是为家乡发展和中国腾飞做贡献的思想基础。

三、 闽南文化价值的现代化转换

对闽南文化的思想内涵,仅仅挖掘其当代价值是不够的,还必须处理好传统和现代化的关系,根据教育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其转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青年道德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 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1 . 加强文化认同。闽南人具有共同的精神结构、价值观念、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中获得了归属感和认同感。陈嘉庚先生在创办厦门大学之初。 就坚持执行“ 以整顿国学为最重要” 的办学方针。 文化认同是维系社会的“ 粘合剂”。 建设积极健康、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有助于加强文化认同,有助于防止西方文化扩张所形成的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能够在现实中转换为青年的地方文化感情和民族精神。

2 . 提高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认为:“ 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 … ” 简单来说。提高文化自觉就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心态. 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客观认识和批判继承.而文化自觉的过程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的过程。 另外要注意的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强制性的, 真正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国民教育的接轨,使传统在现代继续发挥作用,必须尊重人的自由选择。“ 建立在互相尊重基础上的各种民间文化意愿的自主表达和自我满足。 是实现传统与现代整合目标的主要依靠力量。”培养青年人的文化自觉,能够使他们正确对待地方传统文化,自发成为建设和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因素。

3 .开展文化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挖掘当代价值,关键在保护。 2 0 0 7年6月9日,文化部批准在福建省设立首个国家级区域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成立,对传承和弘扬闽南地方文化,促进文化繁荣,对加强闽台文化交流,促进祖国统一,都有重要 意义。积极教育和组织青年同志参与闽南文化的保 护工作,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有助于他们深刻领会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真谛。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 . 实现文化补强。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迅速地拉近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地理距离和文化距离。罗素在1 9 2 2年访问中国之后, 说过这样一段话:“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 帝国。”保守自闭是造成近代中国国力衰退、落后挨斗的重要原因。 与中国其他内陆区域文化相比,闽南文化具备开放和兼容的特点,善于吸取其他文化的优势。促进闽南文化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和海外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使自身得到补强和升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四、 结束语 “ 传统既是历史,又是现实,它是历史在现实中 的沉淀,它不仅作用于过去,而且构成为一种强大的现实力量作用于当前乃至未来。”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 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 我们对闽南文化的批判继承,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科学的理论做武器, 对传统文化进行清理、 分析和鉴别, 充分挖掘其时代价值,努力建设适应时代生活、 体现时代特点、 延续传统美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