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核思想政治表现:鬼邪--强身健体保健之第一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8:37:30

鬼邪穴

〖别名〗足三里穴,下陵穴,胃管穴,下三里穴。

〖穴义〗

(1)鬼,与神相对,指地部的经水。邪,水也。鬼邪名意指本穴气血中地部经水偏多则为胃之害。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而本穴功用为气化水湿上补天部胃经之气,维持胃经湿热之性,若受以寒、经水偏多,则本穴气化之气少,胃经湿热之性无存,故名鬼邪。胃经气血在此形成较大的气血常汇合于此,有“保健灸”、长寿灸“之称。该穴是人体最重要的治病穴道之一,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要穴,实乃强身健体保健之第一穴。

(2)足三里。足,指穴所在部位为足部,别于手三里穴之名也。三里,指穴内物质作用的范围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在此形成较大的范围常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散于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大量气化上行于天,形成一个较大气血场范围,如三里方圆之地,故名。三里、下三里名意与该穴同,下,指本穴位处足之下部,别于手三里穴所在之部。

(3)下陵。下,下部。陵,土丘也。下陵名意指本穴为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沉积之处。

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中夹带大量的脾土微粒,至本穴后,因经水散行于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被较多气化,脾土微粒也因之停驻,形成了本穴大范围的脾土堆积之状,故名下陵。

(4)胃管。胃,土也。管,管道也。胃管名意指本穴为脾土微粒运送的通道。

(5)胃经合。因胃经自厉兑穴起,足三里以下各穴的上行之气皆汇合于此,故为胃经合穴。

(6)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气血的主要变化是地部经水气化于天,变为天部经气,物质的运动无风木的横行、火的炎上、水的润下等特征,只有土的长养特性,故本穴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稀湿脾土及天部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地部脾土燥化水湿后固化于穴周内外,天部之气则循胃经上行。

〖取穴方法〗(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位于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鬼邪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另外一种简易找法: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此穴。

〖解剖〗 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功效〗脾胃乃后天之本,人之营养皆靠脾胃运化,脾胃强健,则身体各器官能得到所需之营养,鬼邪穴此穴具有健脾和胃,燥化脾湿,消导化痰,清泻胃热,升清降浊,生发胃气,益气补血,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行气止痛,益气健脑等。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下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痢、呕吐、泄泻、胃肠、腹部不适等消化系统疾病之主穴;对高血压、失眠、头痛、牙痛、神经痛、鼻部疾病、心脏病、呼吸器官疾病、半身不遂等病症。此外,对更年期障碍、腰腿疲劳、皮肤粗糙也很有效。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

〖人体穴位诊断〗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中脘穴梁丘穴胃痛;配内关穴治呕吐;配气海穴治腹胀;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痛;配阳陵泉穴、悬钟穴治下肢痹痛;常灸天里可养志保健。

〖刺灸法〗 直刺1~2寸。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附注〗 (l)足阳明经所人为“合”。 (2)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3)参考资料:a.据报道,针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观察发现胃弛缓时针刺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 b.据报道,针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儿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可使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c.据报道:针刺人及家兔的该穴,发现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17.85单位,兔增加62.1单位,两者均在针后12小时增加最显。 d.据报道: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使其调理素明显增加,从而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

〖文件选录〗《四总穴》云:“肚腹三足留”。《千金方》:“主五劳羸瘦,七伤虚乏”、“三里、内庭,治肚腹之病妙”。

〖针邪秘决〗鬼邪穴为预防中风偏瘫之要穴,具有降压、降血液凝聚病理性增强的作用。南宋张杲在《医说》中说:“中风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发痉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便宜灸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