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公积金查询系统: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30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29:32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共131页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11-10-17 23:38
  第一百八十五句 求古寻论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论,指主张、学说;分析和说明事理的话或文章。这句的意思是:隐居也不能放松学习,要多读历史,探求古代人和事,学习古人的学说或文章。
  中国有太长的历史,在历史上留下名号、事迹、言论的人物多得数不清,历史典籍资料浩如烟海,如果没有远如秦始皇近如文革等焚书坑爹的行为,还会多得多。正因为有这么丰富的资料,中国人才有了从古人那里学习经验的基础。求古寻论这种学习方式很早就有了,《论语》中说:“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孔子说自己只传承前人,不妄加解释,对于古人的经验教训要得到证实才接受,个人的人生志向就是能够成为老彭那样的人。——孔子的这位偶像“老彭”又是谁呢?有人认为是老子,有人说是彭祖,更有人说是老子和彭祖。《史记》中说彭祖是尧帝时代的大臣,而《大戴礼记》中说他是商初大臣,尧帝到商代之间隔了一千多年,这两个彭祖是一个人吗?没错,人家彭祖活得久,传说活了七八百岁,因此被后人作为长寿的象征,又因为他厨艺高,被尊为厨行的祖师爷,要不怎么长寿呢,会烹调吃得好啊!但彭祖不仅吃得好,还具有多种长寿秘诀,养生文化、武术文化、鼓乐文化、性文化,这些文化在彭祖的封地彭城至今仍有传承。彭城,即现徐州,沾了彭祖的光,被誉为“中华食都”、、养生文化发祥地、武术发祥地之一、“中华鼓城”,只是不好意称“中华性都”,但却新建了一个性文化博物馆。
  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是要经历很多事情才能逐渐成熟,但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事都经历过,所以要从别人的经历中多多学习。唐代李商隐在《上崔华州书》中说:“五年读经书,七年弄笔砚,始闻长老言,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李商隐从小就接受了求古学道、从师为文的教育,但是他并不认为这种教导是对的:“夫所谓道,岂古所谓周公、孔子者独能邪?盖愚与周孔俱身之耳。”周公、孔子能够能够自己悟道,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呢?“以是有行道不系今古,直挥笔为文,不能攘取经史,讳忌时世。百经万书,异品殊流,又岂能意分出其下哉。”写文章不必援经据典,不必有所忌讳,别总是转帖,应该注重原创首发,不甘居古人之下。
  学道理、写文章应该讲究创新,社会发展也大体如此。“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一结论的得出,源于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的前进模式,基本上是在简单重复,很少进行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前进和上升的幅度太小。过于悠久的历史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历代统治者都无法跳出传统的窠臼,从而设计实施一套全新的国家治理机制,而北美洲那个只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国家,却能够在没有历史经验可循的情况下,跳出利益集团的羁绊,从保障全体公民利益的角度设计了一套比较科学的国家治理模式,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国强民富。科技是一种生产力,制度才是第一生产力。
  那么,求古寻论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关于古与今的关系,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徒弟僧肇在《物不迁论》中进行了论述:“人则求古于今,谓其不住;吾则求今于古,知其不去。今若至古,古应有今;古若至今,今应有古。今而无古,以知不来;古而无今,以知不去。若古不至今,今亦不至古,事各性住于一世,有何物而可去来?”
  如果想拥有伶俐的口齿,就多练绕口令;如果你想拥有思辨的头脑,就多读哲学书。僧肇的《物不迁论》所讨论的就是世界有无变化、生灭、运动的哲学问题,他认为虽然世界万物看起来在那里飞快地旋转,但是实际上却没有变动,动是与静相对的一种假象,从哲学的角度透过假象看本质,就无所谓动与不动了。古与今的关系,是讨论动与不动的一个例证。
  那么,了解僧肇讨论的这个哲学问题有什么意义呢?好像没什么实际意义,既不能让国足赢球,也不能鉴别地沟油,更不能让房价降到一潘、股市涨一侯。201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给了三名天体物理学家,以表彰他们因超新星的研究而对宇宙学的贡献;经济学奖颁给了美国的萨金特和西姆斯,以表彰这两位经济学家在宏观经济学中对成因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我们中国人就会问:他们研究这些臭氧层子有什么用呢?在一个只注重追求利益的浮躁社会里,科学难以得到真正的发展。胡适先生说过:“短见的功用主义乃是科学与哲学思想发达的最大阻力。科学与哲学虽然都是应用的,但科学家与哲学家却须要能够超出眼前的速效小利,方才能够从根本上着力,打下高深学问的基础,预备将来更大更广的应用。若哲学界有了一种短见的功用主义,学术思想自然不会有进步。”如果静下心来仔细研究一下,人家研究的东西还是有用的:将西姆斯的研究成果简单套用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我们会有这样一个基本判断:目前的高通胀还会持续一两年,经济增速会下滑,好几年后才会回归到正常的发展状态上去。当然,他的研究成果是否适用于研判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这个谁也说不好。
  只求古,不论今。话说唐代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叛乱,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离开当时的帝都长安来现在的帝都北京。第二年,陈子昂路过现京郊平谷区东北部的燕山余脉,登轩辕台观景,诗性大发,写了一首《轩辕台》:“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轩辕台是黄帝陵的一部分,现在也可以登,只是要花银子买门票。应龙,传说是一条长翅膀的千年龙,实际是黄帝手下的将领,在与蚩尤的战争中,应龙在河流的上游筑坝,然后挖开堤坝防水,淹了蚩尤的军营,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牧马,古代幽燕地区人少草多,适合牧马,《左传》上有“冀之北土,马之所生”的记载说。广成子,传说是黄帝的老师,道教《开天经》中说广成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
   陈子昂在登轩辕台的前一年还登了幽州台,并“独怆然而涕下”。一大老爷们无缘无故在台上哭,如果被部队的士兵们看到,回去一宣传,弄得地球人都知道了,这不是光着屁股拉磨——转着圈的丢人吗?陈子昂并不是多愁善感,平白无故地就哭。这次出征契丹,陈子昂是给武攸宜做参谋的,但他提出作战计划都被武攸宜否绝了,还把他降职为军曹。陈子昂这个郁闷啊,只好登上幽州台悲吟落泪。过了些日子,陈子昂又登上了轩辕台,这次他写诗之后忍住没哭,回去后把这首《轩辕台》连同其他六首怀古诗一起,寄给了在终南山隐居的一位朋友,此人名叫卢藏用。几年之后,陈子昂在回家居丧期间被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此后不久,他的老朋友卢藏用已经通过“终南捷径”入朝为官,他利用业务时间把陈子昂的诗文整理成册,编辑为《陈伯玉文集》。
  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比如同样是去看京郊的古迹,心情好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古迹之外,是出于呼吸新鲜空气、散心、拍照,甚至泡美眉钓凯子之类的目的,或者了解点历史知识、欣赏些诗词碑文,也可能会有失意如陈子昂者,去那里临风洒泪,以表达的对广辟贤才的燕昭王时代的羡慕嫉妒恨。对历史的记载和解读往往是以当前的现实生活作为其参照系,过去只有和当前的视域相重合的时候,才为人所理解,正如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所说:“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是为现实服务而存在的,求古寻论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历史上与自己经历契合的人和事。对于无数在历史中寂寂无名的匆匆过客来说,终难走出这样的怪圈:“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而历史的相似也总是惊人的。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199825/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