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门诊病历:增值税纳税申报稽核分析方法及相关指标测定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21:43

增值税纳税申报稽核分析方法及相关指标测定方法

一、销售额变动率、税负率、存货变动率和进项税额变动率稽核分析法

  按季计算分析纳税人上述四率,计算公式如下:
  1、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100%
  2、税负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3、存货变动率=(本期累计存货-上年同期存货)/上年同期存货×100%
  4、进项税额变动率=(本期累计进项税额-上年同期累计进项税额)/上年同期累计进项税额×100%
  将销售额变动率、税负率、存货变动率和进项税额变动率与相应的正常峰值进行比较,对存在下列问题的纳税人,视为纳税申报异常。
  1、销售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
  2、销售额变动率低于正常峰值,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
  3、销售额变动率及税负率均高于正常峰值的
  4、存货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期末存货与留抵税额不相匹配的
  5、进项税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的
  前款所称正常峰值,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销售额、税负、存货和进项税额正常变化的上限或下限。正常峰值由各地根据每户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及行业特点,以企业的纳税申报情况、原材料耗用、商品购进量及其存货变化、人工工作量、运输电量耗费、费用水平等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指标并参照前两年同期的水平及发展前景进行逐户测算。

二、存货、负债、进项税额综合稽核分析法

  分析存货与当期购销金额及当期进项税额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分析计算公式为:
  商业:
  期末存货余额=期初存货余额+本期购进金额-销售成本(如果存货以售价记账的,一律调整为实际成本计算)
  本期进项税额控制数(正常峰值)=[期末存货较期初增加额(减少额用负数表示)+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应付账款较期初减少数(增加额用负数表示)]×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本期运费支出数×7%
  工业:
  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委托加工材料期末余额+产成品期末余额×百元成本外购材料比率+自制半成品、生产成本期末余额×百元成本外购材料比率×完工程度=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委托加工材料期初余额+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当期购进金额-当期销售额×销售成本率×百元成本外购材料比率+产成品期初余额×百元成本外购材料比率+自制半成品、生产成本期初余额×百元成本外购材料比率×完工程度(当完工程度无法确认时,自制半成品的完工程度可按80%计算,在产品可按50%计算)
  本期进项控制数(正常峰值)=(本期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购进金额+水、电及应税劳务)×适用税率
  以进项税额控制数与增值税申报表中的本期进项税额核对,若前者明显小于后者,则可能存在虚抵进项税额和未付款的购进货物提前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问题。

三、销售额稽核分析法

  1、将损益表中的当期销售成本加上按成本毛利率计算出的毛益额后,与损益表、增值税申报表中的本期销售额进行对比,若表中数额小、且差距较大,则可能存在销售额不入账、假账或瞒报等问题。成本毛利率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毛利率=本年累计毛利额/本年累计销售成本×100%
  2、根据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及行业特点,着重考虑纳税人生产经营场地面积、生产设备投资情况及职工人数等三个方面运用管理会计本量利分析原理及其公式“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1-变动成本率)”,测算纳税人实现保本经营时全年应达到的销售额(保本销售额),同时参照纳税人上一年度纳税申报情况,在不低于保本销售额及上年度申报销售额基础上,对一般纳税人逐户确定本年度销售变动率的正常峰值,对小规模纳税人直接评定本年度应跟踪的销售额。以此作为加强对纳税人申报销售额的动态跟踪监管。
  上述公式中固定成本总额主要内容:工业企业生产成本中的固定成本主要指制造费用中不随产量变动的办公费、差旅费、折旧费、劳动保护费、管理人员工资、租赁费用等,销售费用中不受销售量影响的销售人员工资、广告费、折旧费,管理费用中不受产量影响的企业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租赁保险费、土地使用税等,概括起来就是固定成本总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性费用全年发生额。变动成本率指某一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同单位售价的比率。为了使具体操作更简单、方便、统一、规范,应通过大量调查测算,对主要行业分行业确定行业平均变动成本率,把各行业涉及使用的各项主要生产设备,分不同产地、规格、型号、价值,全部罗列出来,汇编成册,以供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参考。

四、进销稽核分析法

  根据会计原理,当期销售成本=当期购进金额+期初库存金额-期末库存金额。因此,当期销售额(控制数)=[当期购进金额+期初库存金额-期末库存金额]×(1+行业平均毛利率)。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从事货物销售,修理修配等行业。具体方法如下:
  1、以购进商品为基础推算当期销售额控制数;
  2、分析说明销售额申报数值与控制数的因素偏差值;纳税人必须用真实的数据资料加以论证;
  3、销售额应申报数(正常峰值)=销售额控制数-因素偏差值。
  其中行业利润率可根据上年营销获利水平参考当期的市场行情确定,原则上一年一定,由地市国税局统一制定,并定期公布。

五、投入产出稽核分析法

  对于生产性企业,可据其投入原材料、耗电、用工等情况确定产品销售额度。这方法主要适用于生产规模小的纳税人。具体方法如下:
  1、当期产品生产量=当期生产材料总额/单位耗料定额;
  2、当期应申报税款数(正常峰值)=当期产品生产量×单位产品税额;
  3、单位产品税额=产品销售平均单价×适有税率-单位耗料定额×扣税率;
  其中单位产品耗料定额的确定可根据企业申报的产品耗料情况,选用某一种可确认的耗用项目参照前期水平及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六、费用收入配比稽核分析法

  这是根据费用发生额来测算其收入额的一种方法。在正常情况下,收入与费用是相互配比的,发生一定费用的支出,必须会取得一定的收入,取得一定的收入也必须发生一定的支出。企业持续经营的一个最起码条件便是收支应相应持平。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新办企业的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最低税收负担额(正常峰值)=费用发生额/毛利率×适用税率-当期进项应扣税额
  其中毛利率的确定,可由各地(市)国税局按当期同行业平均水平测定。费用发生额根据企业《费用发生额申报表》有关数据测算。平时,企业可按规定申报,若申报应纳税款大于最低税收负担额,视为正常;若申报应纳税款小于最低税收负担额,则视为异常申报。

七、资金流量稽核分析法

  在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周转是有计划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存在大进小出,小进大出或光进不出的经营策略,因此,利用企业资金流量情况进行稽核分析,可以断定企业是否有偷税行为。
  ①从销项税额计算其销售收入。
  ②计算企业基本支出金额,即当期购进货物进项税额和活劳动支出额的合计数。
  ③把计算销售收入与计算企业基本支出金额进行比较,看出是正数还是负数,如果两项相减为负数,这说明该企业资金周转不畅,不可接受的事实,应需要进一步审查。
  ④根据掌握的事实和现金、银行存款等记录,可计算正确的销售收入,然后计算出真实的销项税额。
  ⑤把正确的销项税额与申报的销项税额进行比较,差额部分就是少报收入的销项税额,为应补增值税税额。

八、稽核分析相关指标测定方法

  稽核分析除按规定的程序外,关键在于能不能采用科学的测定方法。经过认真的研究思考,设计了如下几种具体测定方法:
  (1)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测定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从事工业品生产和加工等行业的纳税户。具体测定方法和步骤为:
  ①测算单位产品中某一种或几种费用要素的数量,具体调查时可选择较易掌握的费用要素进行测算。
  ②调查测算出调查期产品生产或加工所耗用的一种或几种费用要素的总量。
  ③测算出调查期内所生产的产品总量。
  ④测算出月度销售收入或加工费收入。
  (2)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测定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从事货物销售、修理修配等行业的纳税户,具体方法和步骤为;
  ①测算出调查期内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各项费用总额为:人员工资、房租(摊位费、各项管理费、承包费、水电费、贷款利息、计入成本的各项税金和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其它费用。)未租用房屋的按照相同房屋的租金计算。
  ②测算出调查其保本销售收入。
  ③测算出调查数加合理利润的销售收入。
  ④测算月销售收入。
  (3)清产盘点库存和资金周转率推算测定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从事货物销售的纳税户、具体方法和步骤为:
  ①核准清产盘点时所有各类商品的实有数量和金额。
  ②按当地财务核算健全准确的同行业纳税人的存货平均月周转次数测算销售收入。
  (4)核实收入凭证测定实际收入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商品需开具发票销售的纳税户。具体方法和步骤为:
  ①计算调查期内开具发票销售商品的实际收入。
  ②测算出需开具发票销售商品所占全部商品的比重(比调查期的清产盘点的数据计算)。
  ③测算出月销售收入。
  (5)实地蹲点查验测定收入法。这种方法适用所有的纳税,当上述4种方法不足或难以准确测算核实实际收入时,可采用实地蹲点查验记录货物销售情况,测算收入。
  具体方法和步骤为:
  ①记录每天的货物销售情况,实地查验应不少于5天。
  ②测算出月销售收入。
  按上述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按行业划定纳税人然后确定各个纳税户有关指标数据。
  福建省国家税务局[闽国税发(1999)121号]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