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新北万达广场客服:西祠胡同 - 关于人的生存适应策略思考:确定和不确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7:46:24
关于人的生存适应策略思考:确定和不确定作者:dhiti
发表日期: 2005-09-18 11:13:59
自人类产生以来,确定和不确定是一个有趣的发展主题。
有时候会给人带来许多方便,人就是为了确定而建立各种系统的.而确定最有问题的地方就是,当一些条件变化时,这一确定就需要产生动摇.
但是否说不确定是好的呢!从功利主义的眼光来说,不确定可能导致人类这个物种的毁灭.因为他摧毁经验积累的有效性.
如果我们两个实验组在野外生活,产生的结果可能是,持有确定的小组最后会活下来,而使用不确定的小组可能会毁灭.原因在于不确定可能导致对于经验的忽视.
例如看见一颗植物,确定组的人有一个吃了后,不久就中毒死翘了,这个组今后看见这种植物就确定不再吃了;而不确定组的人可能会继续有人去吃,而导致更严重的被杀伤.
在另一个情况下,确定组在围捕猎物时,当多次采取的方式有效时,就可能采取类似经验来确定自己围捕行为的模式,这样他们可以稳定的获得猎物,而不确定组却没有这样的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然在现代认知应对图式的研究中,大家发现确定组虽然占有优势,但在许多事情上他们可能会有固执己见,而固守他们自己的经验.这样就无法获得遇见突发事件中的应变.
所以在大部分确定的基础上,确定组成就的现代人这一物种,开始考虑一个建立在传统经验确定性基础之上的开放系统.
它的假设是存在于,没有必要推翻过去所有的经验,而可以保存过去有效的同时至今有用的经验,在这一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去接受对于通常经验有用的新经验,并随时将此调整到传统经验的知识结构中.
当这里有一个知识迁移的情况,就是当新经验有力,而在作为信息加工进入传统经验的心理框架时,无法找到其位置,但其需要进入的紧迫性的焦虑产生巨大压力,这时候个体就开始动摇其旧经验的大框架,而产生新旧结合的经验.
当有些个体无法承载这一改变所带来的心理结构的动摇时,他就会固守自我,而绝对不去产生改变,即使有可能被消灭仍固守其结构。因为动摇其心理结构使他感受到自我的崩溃死亡。
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个体应对世界的策略性研究中,得到的进展是这样的.
在应对(coping)的研究中,对应对的一个普遍的分类方法是将其分为两大类:问题焦点应对(problem-focused coping)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改变环境来改善个人和环境的关系。情绪焦点应对(emotion-focused coping)通过调节由于应激引起的情感上的不适来应对应激。
一般来说,问题焦点应对比情绪焦点应对能更有效地帮助人们摆脱消沉的心境。比如碰到困难的情境改变它即消除了压力源;但当压力源是无法控制的时候,采取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方式常常是无效的,反而会带来更多情绪上的困挠。
何种应对更为适宜?---应对灵活性概念的提出
何种应对更为适宜?Lazarus提出Goodness of fit原则,即当压力源是可控制时,采用问题焦点应对更有适应性;当压力源是不可控时采用情绪应对则更相宜。也就是只有和情境相适宜的应对才是更具适应性的。
但拉扎勒斯只是在理论上阐述了与应激情景相适应的应对风格才是适应性的。香港科技大学Cecilia Cheng 2001年提出并界定了应对灵活性(coping flexibility) 的概念,她从认知评估(cognitive appraisal)和应对方式(coping pattern)两方面对灵活性进行了检验。
认知评估灵活性上的差异:在认知评估中可以区分出三种类型。 1、依据不同情境分别评估为可控或是不可控(可变性); 2、不管什么情境,总倾向于评估为可控(比如A型人格的人往往过分强调情境的可控性); 3、不管什么情境,总倾向于评估为不可控。
根据应对方式灵活性上的差异,可区分为五种:
1、 flexible 应对灵活型 即敏于环境的变化而采用适宜的策略。
2、 active-inflexible 积极但不灵活型他们对情境更多地倾向于评估为可控,也更多地采用问题焦点应对。
3、 passive-inflexible 消极但不灵活型他们对情境更多地倾向于评估为不可控,也更多地采用情绪焦点应对。
4、 active-inconsistent 与评估不一致的积极型 有些人能够区分出哪些情境是可控和不可控,但即便是不可控的情景他们也仍然更喜欢采用问题焦点应对。
5、 passive-inconsistent 与评估不一致的消极型。有些人能够区分出哪些情境是可控和不可控,但即便是可控的情景他们也仍然更多地采用情绪焦点应对。
应对灵活性被界定为:1、在不同的压力情境下认知评估和应对方式随之而变化;2、在应对策略和环境需求之间有良好的匹配;3、主观上评估为有效地达到了预定的目标。Cecilia通过实验验证了在生活中的转型期(如刚开始工作,刚结婚等),应对灵活性高的个体有更好的适应性。
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补充日期: 2005-09-18 11:23:03
(注:末断引用飞之鸿以前的一个陈述
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回应人:lee_sharp 发表日期: 2005-09-18 18:35:15
“而确定最有问题的地方就是,当一些条件变化时,这一确定就需要产生动摇.”
确定既然有条件,还是确定??
“但是否说不确定是好的呢!从功利主义的眼光来说,不确定可能导致人类这个物种的毁灭.因为他摧毁经验积累的有效性.”
有效是说在某个时段空间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来描述事件,理论描述与事件观察到的现象可以暂时符合,并不包含在未来也会如此恒定的意思。有效,失效?
摧毁的含义是说不相容,一种在对抗中一方压倒另一方的关系,此关系得出的原因应该进一步明确。
“如果我们两个实验组在野外生活,产生的结果可能是,持有确定的小组最后会活下来,而使用不确定的小组可能会毁灭.原因在于不确定可能导致对于经验的忽视.
例如看见一颗植物,确定组的人有一个吃了后,不久就中毒死翘了,这个组今后看见这种植物就确定不再吃了;而不确定组的人可能会继续有人去吃,而导致更严重的被杀伤.
在另一个情况下,确定组在围捕猎物时,当多次采取的方式有效时,就可能采取类似经验来确定自己围捕行为的模式,这样他们可以稳定的获得猎物,而不确定组却没有这样的能力. ”
野外生活不同于日常社会生活,能不能改变原先习惯的生存方式非常重要。经验是事件的发生,经验不是被处理物。如何从经验中得出东西也是一种事件发生,换个词说可能好理解一些,叫经历。
在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开始采用,开始选择。吃什么是对已掌握经验知识的运用。
“当这里有一个知识迁移的情况,就是当新经验有力,而在作为信息加工进入传统经验的心理框架时,无法找到其位置,但其需要进入的紧迫性的焦虑产生巨大压力,这时候个体就开始动摇其旧经验的大框架,而产生新旧结合的经验. ”
人是需要学习的。基础性的东西,改变之后意味着影响比较广,范围比较大,牵扯到的观点依据比较多。
“当有些个体无法承载这一改变所带来的心理结构的动摇时,他就会固守自我,而绝对不去产生改变,即使有可能被消灭仍固守其结构。因为动摇其心理结构使他感受到自我的崩溃死亡。”
动摇是情绪化的,用理性来思考识别自身的状况是出路。改变结构中固有的绝对,是改变这种状况的一个方法。所以弗洛伊德才会提出“死”趋向的本能反应。
“它的假设是存在于,没有必要推翻过去所有的经验,而可以保存过去有效的同时至今有用的经验,在这一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去接受对于通常经验有用的新经验,并随时将此调整到传统经验的知识结构中.”
把这里的经验换成知识没有什么区别。假设的依据是实用性的,意味着将来会变的,只是暂时用着而已。
应对策略的问题,很好。学习中……
想到一句话: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可改变的,以及用智慧来区分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