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稚宝幼儿园: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9:53:05

教学目的:本章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祖国和平统一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帮助同学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教学内容:本章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探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为主要线索,论述了:

1.为什么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方针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3.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后,如何继续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最终解决台湾问题。

教学重点: “一国两制”的科学含义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新中国建立前后中国政府为什么没有急于解决港澳台问题?

    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随后,逐步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我国各族人民历来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统一进行了英勇斗争。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涵义

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诗篇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的河山,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幅员广阔的统一国家。悠久的中华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明朝:民族英雄戚继光

自古边疆多风云,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大多是在边疆展开的。东南沿海是我国同世界各国进行往来的重要航道,又是反抗外敌入侵的重要战场。

   从元末明初到嘉靖年间,日本海盗在我国沿海地区抢劫商船,杀害沿海居民,进行武装割据。到16世纪中叶,倭寇侵略活动更加猖獗,江、浙、闽等地被杀害军民达数十万。倭寇的暴行激起了中国军民的英勇反抗。

   在抗倭斗争中,给倭寇以毁灭性打击的,要数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1561年4月,戚继光指挥训练有素的“戚家军”九战九捷,全歼进犯浙江台州地区的倭寇,被晋升为都指挥使。1542年8月,戚继光入闽剿倭,荡平集中在横屿、牛田、兴化的三大股倭寇势力。经过10多年的奋斗,基本平息了东南沿海一带前后连续约200年的倭患,使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工商业不断发展,贸易日渐繁荣。

(三)在中国历史上,各族人民以同各种分裂势力及其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

在中国历史上,各族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同各种分裂势力及其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华民族遭受外敌入侵、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

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采取暂时不动、待时机成熟时再收回的策略。同时,也进行了武力解放台湾的各方面准备。但由于美国直接插手台湾问题,阻止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致使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至今仍处于分离状态。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魂牵梦萦的执著追求。毛泽东说过:“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同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国家衰弱、民族危亡之际的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奋起,在艰难探索中前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辉煌的伟大业绩。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于中国和英国之间、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

(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邓小平:中国的统一是中国人民的愿望,是一百几十年的愿望,一个半世纪嘛!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不是哪个党哪个派,而是整个民族的愿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9页。)

从1841年英国武力侵占香港岛开始至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一个半世纪里,中国经历了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包括北京政府和国民政府)和新中国时期。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民国时期的北京政府和国民政府,都曾为收复香港作出过努力。中国人民更是为香港的回归作出了不懈努力。

目前我们在“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已经实现了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我们相信,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在台湾同胞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愿望日益增强的条件下,只要我们贯彻正确的对台方针政策,经过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

毛泽东曾严正指出: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

1982年9月,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邓小平指出:

    “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 中国将收回香港。”“如果不收回,就意味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没有别的选择。”

“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这是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            ——摘自江泽民主席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胡锦涛强调,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符合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无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无论国内外敌对势力如何阻挠破坏,都动摇不了党和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50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大致经历了由“解放台湾”与“和平统一”两个重要历史时期。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一)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1、台湾自古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台湾省总面积为36000平方公里,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澎湖列岛64个岛屿,以及目前为台湾当局控制的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

2、海峡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明代以来曾先后被西班牙、荷兰等殖民主义势力侵占过,但中国人民誓死反对外国侵略,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

3、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

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继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开罗宣言》)

……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波茨坦公告》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日本投降条款》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  )

4、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与随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引自《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白皮书一九九三年九月一日)

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后,抗拒统一,图谋反攻大陆。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着手解放台湾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军队进入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扶持国民党政权,形成台湾与大陆对峙的局面,台湾问题由此产生。

(二)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1895年日本通过侵略战争从中国割占台湾、澎湖列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有关国际条约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台湾回归中国,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这是在同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政权取代旧政权,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域并未由此而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一)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后,国民党的失败已成定局。此时,中共中央已估计到国民党将把最后的落脚点放在台湾,做出了解放台湾的战略部署。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朝鲜战争爆发后,党中央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重点由东南转向东北,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

(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

1954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表示不能承认美国军事干涉和占领台湾。人民解放军于9月3日开始炮击金门,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向美国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和立场。1955年1-2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海战役,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围绕台湾问题的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形势缓和,亚太地区国家希望和平的呼声高涨。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中美大使级会谈,先在日内瓦,后在华沙,从1955年8月一直谈到1970年,历时15年,谈了136次,关于台湾问题的核心就是美国从台湾撤兵。

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

从50年代中期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就多次提出愿意同台湾当局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二)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 “一纲四目”

根据毛泽东的思想,1963年初,周恩来进一步把解决台湾问题概括为一个中国为核心的“一纲四目”。 “一纲”是: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四目”是: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决定;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当时台湾每年财政赤字约8亿美元),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从缓,待时机成熟并尊重蒋的意见,协商解决;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毛泽东曾说,只要台湾当局能守住台湾,不使之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就不改变对台政策和对台关系。“一纲四目”通过各种渠道传到台湾后,在各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蒋系势力为主的台湾当局确已心动,多次强调不会搞“两个中国”,并加强了打击“台独”的力度。和平解放台湾本已出现曙光,可惜后因“文化大革命”和“左”的思潮干扰而中断了。但直到7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仍主张“力争和平解放台湾。”

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一)“一国两制” 产生的时代背景

20世纪70年代,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确立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驱逐台湾当局的非法代表。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月,中美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随后,逐步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二)“一国两制”的思想先导——毛泽东和平统一祖国的思想

新中国建立后,首要的问题是打破西方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国家营造安定的建设环境。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尊重港澳台的现实,和平统一祖国的设想,并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1、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提出港澳地区要用较长时间和平过渡

为什么要采用和平过渡方式解决港澳(特别是香港)问题呢?两个原因:一是有利于我们发展海外关系。当时,把香港继续留给英国,有利于分化、瓦解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的孤立和封锁,为新中国发展海外关系创造条件。二是有利于进出口贸易。新中国要同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各国做生意,保留香港这个传统的国际通道,以便发展与世界各地的进出口贸易,可为社会主义建设吸收必要的外部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成功的管理经验,有利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这就是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人民解放军“勒马深圳河”,没有进军香港的原因。

2、新中国建立后对香港采取“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为和平解决香港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明确了“暂时不动香港”的政策。事实表明,“暂时不动香港”对于突破西方阵营的封锁和保留香港成为大陆对外关系的桥梁和窗口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毛泽东倡议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形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老一代领导集体的正确主张,并根据中英两国和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根据新时期时代发展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台湾、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开始完成前人未完成的统一事业。

1、“一国两制”构想的最早腹案:

2、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用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总方针。

3、1981年9月“叶九条”实际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内容

1981年9月30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首次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行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

4、1983年6月,邓小平提出六条和平统一主张(邓六条)

从毛泽东的“一国一制”到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是中共和平统一政策发展中的新跨越,是具有实质意义的重大政策转变。而邓小平又提出:“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统一问题后,对香港、澳门、台湾的政策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之后还会不变。”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7页)这反映了“一国两制”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也是邓小平对毛泽东“一刚四目”的又一重大发展。

(四)“一国两制”构想的发展

1、江泽民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进程的八项主张

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2、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

2005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2)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3)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4)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看出,党中央对台的政策是始终连续的、坚决的、一脉相存的。但也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有所改进,与时俱进的做了调整。邓小平时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江泽民在95年提出两岸关系可以分步走,不是一步到位。胡锦涛在2005年3月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把反台独、防台独放在重要的位置。对台政策按十六大提出的三大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两岸关系基本稳定,维护重要战略体系。因此,解决台湾问题,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

1、1984年,邓小平阐释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8页)

2、“一国两制”的核心和前提是一个中国。“一国两制”的核心和前提是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必须统一于中国之下,中国政府对于三个地区的主权不可动摇。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我们都坚决反对。

3、“一国两制”的目的是和平统一,以和平手段为主,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一国两制”的目的是和平统一,以和平手段为主,所称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作为不得已情况下的补充手段提出来的,它是针对台独势力的,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这也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和平统一。十六大报告指出: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贯彻八项主张,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该法规定:“台独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1、“一国两制”是统一祖国的最佳方式

2、“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4、“一国两制”是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它更有利于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

5、“一国两制”也可作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借鉴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一)港、澳问题的由来

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的性质不同。香港、澳门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结果;台湾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二)中英、中葡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谈判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后,首先被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1、“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2、“一国两制”构想在澳门的成功实践

(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1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及其意义

1997年7月1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在这一天凌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关注下,飘扬在香港上空达150年之久的米字旗被迫降下,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冉冉升起,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2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及其意义: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将回到祖国怀抱。这是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又一重要成果,是中华民族的又一盛事。澳门回归祖国,将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在“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的指导下,澳门回归后在新的世纪里继续保持了繁荣稳定和持续发展。

3、回归祖国后的香港、澳门依然保持了繁荣稳定:

香港回归后保持了健全的法制和规范的市场秩序,并在中央政府的强力支持下,香港利用成熟的自由经济体制、丰富的市场经验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使香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冲击,保持了世界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

同样,澳门回归后,有了祖国大陆作为坚强后顿,澳门了保持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舞照跳、马照跑、赌照开”等原有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澳门的经济活动和投资利益依法受到保护;澳门居民享有受法律保护的各项权利和自由,澳门原有的特殊行业依然继续运行。回归祖国后的香港澳门依然保持了繁荣稳定,更进一步证明了一国两制是统一祖国的最佳方式。

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面对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重要论断和主张。

1.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我们都坚决反对。

2.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对我国国家安全最大、最现实的威胁就是“台独”分裂活动。要把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作为努力目标,把文攻武备作为反“台独”斗争的总方略。

3.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

4.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

突出强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明确指出我们无论以什么方式实现统一,都要取得台湾同胞的广泛支持。

5.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早日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1997年、1999年,我们将相继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湾同胞的一件大喜事。现在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全面振兴的时候了。无限期地拖延统一,是所有爱国同胞不愿意看到的。

6.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大陆同台湾的统一问题,实质上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综合实力较量的过程。关键是要把我们大陆的事情办好。大陆政治安定,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这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完成的根本保证。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奠定坚实而强大的基础。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一)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近年来,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了重大、复杂的变化,“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成为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现实威胁,如不予以坚决反对和遏制,势必严重威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断送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危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因此,现阶段两岸同胞必须把反对和遏制“台独”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相信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困难一定能克服,祖国一定能统一。

(二)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

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就是两岸关系的现状。中国是两岸同胞的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构建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的重要基础。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全中国13亿人民共同决定。

对于台湾任何人、任何政党朝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方向所作的努力,我们都欢迎。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两岸同胞理应坚决反对。

(三)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

一是,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要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

二是,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两岸“三通”,开创两岸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

三是,早日恢复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的两岸对话和谈判,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是,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鼓励两岸同胞加强交往,增进相互理解,密切两岸同胞的感情,使两岸同胞的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尊重他们、信赖他们、依靠他们,并且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照顾和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

我们要真心诚意地为台湾同胞谋福祉、办实事。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维护台海地区和平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这是我们对广大台湾同胞的庄严承诺。

(五)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部重要法律,将中央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充分体现了我们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主张,同时表明了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本章思考题:

1、“一国两制”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2、“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3、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4、江泽民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进程的八项主张和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是什么?

5、你对目前台海局势如何看待?祖国统一能实现吗?

本章阅读文献:

1、周恩来《关于香港问题》,《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53-355页。

2、毛泽东《关于台湾问题》,《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78-383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2-35页。

4、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香港基本法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共同努力,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5页,第30-31页,第352页,第362页。

5、《反分裂国家法》,《人民日报》2005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