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办公厅主任:你对失贞的判断正确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11:44

 你对失贞的判断正确吗?<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判断贞操的标准

  贞操是一个事实判断,所有的事实判断都是以判断标准为前提的,故需进一步分析判断贞操的标准。

  1. 精神标准

  五四运动时期,周作人先生翻译了日本作家与谢野晶子所著《贞操论》后发表在《新青年》上。文中曾深入分析过这个问题:“贞操如果是属于精神的,而哪一个人在结婚前不曾对别的异性动过感情呢?是不是都犯过“心的不贞”呢?”潘绥铭教授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平均爱上过2.4个异性,以此谓之“失贞”,似过于苛刻,更显得荒谬,故不可取!同时,在精神上对贞操的分辩似乎也缺乏可行的手段,对精神上所谓贞操的判断都是对个人行为的一种总结和推断,这些判断本身也不是实证的!故贞操的精神标准不足取。

  2. 物质标准

  对于“处女膜”的崇拜,是基于贞操的物质标准建立的。实际上,鉴别处女的方法在历史上有过很多,并不仅限于“初夜见红”一种。匈牙利的一个古代少数民族在新婚之夜,让新娘站在菩提树制成的圆木板上,因为他们相信失贞的女子如果踏上了这块木板就会有灾难。马林诺夫斯基在他对荒岛上的少数民族的进行的观察中,曾经记载到由巫师通过神示来确定处女与否的例子,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上海大学刘达临教授的《世界性文化》一书中有很多的有趣的例子,略去不举。这些对贞操的判断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基于“神示”而非“实证”。

  随着文艺复兴对宗教神权的打破和科学的发展,神示的方式已经不能够说服和满足社会对“贞操”鉴别的要求,处于对逐渐兴起的科学和实证研究方法的盲目崇信,各种传统的方法都被放弃,世界各国市民社会中比较通行的方法是对“处女膜”的检验。正是人们认为“处女膜”的存在能够代表所谓的贞操,才以此为标准;正是人们误以为“初夜见红”是处女膜破裂的表现,才能够将对贞操的判断操作化。应该承认,仅仅就对是否是“处女”这一问题上来讲,以“处女膜”存在与否作为是否处女的标准是进步的,以“初夜见红”与否作为是否有“处女膜”的标准是一种操作化的处理,其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满足了人们对“贞操”和“科学实证”的双重要求,因而成为世界通行的检验方式。无独有偶,现代北欧人仍然相信初次性交后女人的脖子会变粗,以此进行“科学实证”的贞操检测,也是佐证。然而,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对“处女膜”标准的认同愿意,恰恰是其谬误之所在!

  现代医学和社会学研究表明,这种以“处女膜”为核心的“贞操”标准体系,并不是完全科学的,甚至在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下,是极其不科学的,谬误很多。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处女膜”可能先天缺失,可能运动损伤,也有女性性交后处女膜会自动愈合,而“初夜”时因处女膜破裂而出的血量很小,大量的出血一般是初次性交不适的结果;更有甚者,如马来群岛的一个部族,竟然有“初夜”后在床单上抹鸡血的传统,以此满足社会对“初夜见红”的需要,进而维系这种社会信仰。由此可见,这套检验系统不过是与婚者的一个仪式(ritual)罢了。

  另一方面,将“处女膜”的存在作为贞操的标准,已经是排斥了男性的贞操,反应了世界上各个社会的普遍男权化,否则,即使有对臆造“处男膜”的关注,也不足为奇了。对男性贞操的讨论在下文将结合人的性进化过程来进行,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事实上,纯粹的对处女膜的损伤为侵害身体权,而仅就贞操的判断上来讲,也无法以物质标准作为贞操的标准。

  3. 性行为标准

  以性行为本身作为贞操标准,似乎比物质标准和精神标准更进步一些。但性行为本身并无过多内涵,为某种性行为或者不为某种性行为并不是对贞操本身的表现,不过是为外在标准的判断提供对象,故性行为本身不具有标准的意义。只有通过性规范对性行为的事实判断,才能够作出“贞”与“不贞”的判断,故此为“性行为标准”之本意。

  以性行为是否违反性规范为贞操标准,深刻的揭示了性规范对性行为的控制这种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这种性控制的最大必要性在于从性的社会存在角度维护社会的性平衡。至此,贞操的标准将随着性规范内涵的发展而变化,每个时代的贞操标准不过是那个时代性规范的具体表现罢了!现代文明的贞操标准正在变成反对“非爱性行为”,这种标准是贞操的彻底人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