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杨市长违规:普通高校网络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31:56
李  琼
(北京交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摘要】该文通过调查分析揭示了普通高校网络课程实施现状,从学习资源、教师配备、教学过程和监控评价四方面对网络课程实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探讨。
【关键字】网络课程,实施,调查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带来了资源建设的繁荣时期。早在2000年5月,教育部启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立项320个,经过几年的研制开发大部分已经完成,并于2003年4月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北京举行了对该工程各项目的第一次验收会。众所周知,网络课程是制约网络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在现有研究中,对于网络课程资源的评价问题提出了各种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有了好的网络课程资源(课件)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有好的教育质量,一门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的实施过程,取决于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具体使用方式。由于实施过程的不同,同样的网络课程资源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目前国内除少数人正在研究针对网络课程实施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外,尚无成形的针对该项的评价标准。国外的一些研究者和网络教育机构在远程教育质量保证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这些研究基本是从比较宏观的角度对整个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问题进行的探讨,而对网络课程实施质量的评价只是总体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在更具体的层面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评价。
在此背景下,我们对当前我国高校网络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网络课程的实施状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建立网络课程实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现实依据。
二、调查纲要
要保证网络课程顺利实施要考虑学习资源的组织配备、教师配备、教学实施及评价监控等问题。依此我们制作了网络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纲要
网络课程实施情况调查纲要[*]
目的
考查项目
具体内容
了解学习资源的基本情况
网络课程资源
符合相关网络课件标准
有配套的练习或自测题库
有配套的素材库或案例库
有配套的学科专题网站
文字资料
提供或指定文字教材或参考资料
内容科学严谨,印刷合格
适合远程学习
学习媒体组合
保证媒体材料的质量
组合合理
了解教师配备的情况
主持教师
是否为每个网络课程配备主持教师
是否具备任教资格
接受有关网络教学的观念、理论与技术的培训
辅导教师
数量是否满足教学需要
是否具备合格的专业背景和水。
是否具备对远程学习辅导的能力
是否接受有关网络教学的观念、理论与技术的培训
教师稳定性
教师在课程实施学期内的稳定性、连续性
了解教与学过程的情况
总体协调组织
对学习者进行分析
主持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方式提出综合设计方案,并审查
主持教师与辅导教师有良好的沟通
学习安排
课程的基本要求、学分和考核方式等
各学习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时间安排
主持教师、辅导教师、学习中心在这些活动中的任务和责任
师生交互
说明主持教师、辅导教师的联系方式
每学期至少安排(学分数×2)次的实时答疑咨询时间
辅导教师在不超过5个工作日的时间内给予学生咨询答复
讨论协作
设计需要学生讨论或协作解决的问题,并说明具体要求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对讨论活动进行监控、协调和考查
作业
每个主要模块上都布置作业,任务要求、时间要求、提交方式明确
作业中包含有高层次的、综合性的、研究性的作业
作业完成情况有完整的记录
作业有统一的答案或评分要求
通过批改作业或者公布答案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
对重点课程内容的重要作业进行讲评,一个学期讲评次数不少于学分数
实验实践环节
安排必要的演示实验、动手实验、虚拟实验或实践活动
提供必要的实验支持
了解监控评价情况
学习追踪监控
了解学生对课程主要模块的学习状况,比如学习进度、学习时间等
能综合记录和保留有关学生学习过程的资料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依据。
教师主动提供指导和建议
考试评价
每门课程应配备试题库或试卷库,否则必须有命题组负责出题和答案标准。
统一的考试方式、评分标准。
防止考试作弊措施
及时批阅和反馈考试成绩
综合考试成绩和学习过程表现给出课程的总成绩
课程评估
课程内容和资源的严格预审
课程进行过程中听取各方意见及时调整
课程的最后学生对教学各方面的评价
每一轮教学之后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更新和调整
按照这个纲要本课题调查与分析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二期的部分网络课程以及部分网院自行制作使用的一些网络课程;涉及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专业。
三、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一)关于网络课程实施准备情况的调查分析:
1、学习资源。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网络课程符合相关的网络课件标准,备有配套的自测练习和题库,这与网络课程的论证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配套的素材库和案例库就显得不够充足,并且其数量与学科种类有关,如图1所示。配有学科专题网站的网络课程数量就更少,不到总量的15%。

图1 案例素材库比例
有80%以上的网络课程都有指定的图书和讲义形式的文字材料,对于文字性材料86%的学习者认为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其他媒体的组合应用,在网络课程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涉及。
2、教师配备。几乎全部的网络课程都设有主持教师,负责网络课程教学的实施,同时都配有辅导教师,47%的网络课程会根据课程的进度和需要适当调整辅导教师的人数。调查显示平均每50人一名辅导教师,像《计算机文化基础》这类大学必修课,则是平均每90人一名辅导教师,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在主持教师中接受过远程教育及网络教学相关培训的占到80%以上,而在辅导教师中这个比例还不到60%,网络学习中的咨询、解答、作业批改等直接影响学习支持服务的环节最需要的是合格的适应网络教学的辅导教师,目前对辅导教师的培训还比较欠缺。
(二)关于教学实施过程的调查分析
1、网络课程的教学组织和学习安排。90%的主持教师会组织课程的整个教学,但75%以上的教学计划、时间安排并未经过严格的审核,多由教师凭借经验自行安排。90%以上的主持教师和辅导教师会有良好的沟通,但是只有7%的主持教师会根据所授的课程对学习者进行课程前的调查分析。 同时针对课程的基本要求、学分和考核方式、各个学习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时间安排等内容,主持教师并没有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只是将这些信息列到课件中,结果是,学生对教学目标、重点、内容、课程体系等与课程息息相关的因素没有清楚的认识,一直影响学习效果。
图2
2、学习支持方面的调查。100%的主持教师和辅导教师都留下了联系方式,以电子邮件信箱为主,有2%的教师留下了自己的个人主页,学生对此反映良好。32%的课程可以每学期安排(学分数×2)次以上的实时答疑咨询时间,这个比例在计算机文化基础、物理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针灸学等文字解答比较困难的课程中占到70%以上,而在文史、经济、管理类课程中比例很小。辅导教师给予学生咨询答复比较及时,98%的咨询可以在5个工作日内得到答复。
从作业情况看,绝大多数网络课程都有课后作业,要求比较明确,85%以上的课程对作业完成情况有统一的答案、评分标准和完整的记录,70%的学生得到作业情况的及时反馈,而对作业的讲评每学期不少于学分数的只有30%。有60%以上的网络课程设计了需要学生讨论或协作解决的问题,但是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只有不到30%,主讲教师通常会对讨论活动进行考查,但不会进行监控和协调。课程中安排实验和实践环节的只有40%。
3、对监控评价的调查。
在学习过程监控方面,调查显示,主持教师几乎无法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状况,如学习进度、学习时间等,究其原因,如图3所示
图3 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原因的示意图
在综合记录和保留有关学生学习过程的资料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依据方面,几乎还做不到,但是有约75%的教师认为,如果保留这些资料对进行形成性评价是非常有帮助的。值得注意的是,有80%学生认为教师不能主动提供指导和建议,同样有超过75%的学生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如图4所示,
图4
在考试环节,40%的网络课程配备有试题库或试卷库,约30%的网络课程实现了网上考试,80%以上的网上考试有防止考试作弊的技术措施,而笔试考试除派监考人员和考前教育外,尚无更有效的其他防止作弊的措施。80%以上的网络课程的最终成绩只考虑考试成绩,主要原因是过程性评价不好测量。
在网络课程实施中,有六成的网络课程会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根据各方意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进度,这些意见主要来自主持教师、辅导教师、学生以及一些专家和管理人员。90%的课程在最后会组织学生对教学各方面工作进行评价。几乎全部网络课程每一轮教学之后会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更新和调整。
四、总结
1.  高校网络课程实施的现状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高校使用的网络课程多为“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项目,由于是高校自行组织开发,涉及版权问题,又没有很好的商业运作模式,因此,许多优秀的作品只限于本校交流使用,没有实现资源的共享。
网络课程教学中师生间缺乏良好的沟通。表现在教师不能在课程开始和进行中及时了解学生的特点和掌握学生状况;对于课程目标、学习重点等关系到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不能深刻理解,而影响学习效果;学生迫切需要教师的点拨和指导却得不到满足。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教师的能力还不足以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以及其他渠道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这不仅仅是教师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能力,还涉及到在网络环境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只能已经从知识传授者变成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以及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同时掌握了一定的组织管理网络教学的技能,才能满足网络课程实施的要求,才能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指导。二、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网络学习。三、科技水平还不足以提供全面便捷的跟踪、交流平台和工具。
网络教学资源还相当匮乏,辅导教师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实际教学需求,案例库、试题库及实验实践条件等还急待优化和加强。
网络课程的考核结合了网上考试和传统笔试,并且有针对过程的评价,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对过程的评价较难实现,导致学生成绩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
可喜的是网络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能够及时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不断的进行更新和调整。
2.  对网络课程实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点看法
根据ISO9000族标准里关于过程实施质量保证的标准,我们可以将网络课程实施过程可分为课程导入、学习活动、学习支持、教学评价四个过程,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网络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学习支持对抱着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涉及到师生交互的问题,实现有意义的交流和沟通,对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掌握、学生对学习任务的理解、教师指导的发送和接受等各个环节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目前无论是网络课程本身还是在其实施过程中,交互质量仍然不高,原因有多种,其中缺少相应的交互质量评价标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国外有Roblyer和Ekhaml提出了评价课程交互水平的四个变量:交互的社会目的性、交互的教学目的性、技术的类型和使用方法、交互对学习者交互行为产生的影响。基于这四个变量,他们建立了远程教育课程交互水平的定量评价模型(Roblyer & Ekhaml, 2000)。那么,我们在建立网络课程实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是否可以考虑对师生交互设计、交互内容和交互监控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 陈刚 张建伟 李海霞. 高校网络课程实施质量的评价标准.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年第4期
[2] 徐琤 陈庚 袁希岚. 网络课程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第15期综合版
[3] 网络课程交互现状分析与思考 舒存叶 张雷 赵蔚 教育技术通讯2004.7
[4] 梁林梅 焦建利. 我国网络课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反思. 开放教育研究. 2002年
[5]林君芬 余胜泉. 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研究所.http://www.edu.cn/20020305/3021721.shtml
[6] 钱万正 李艺. 远程教育课程的交互性评价[J]. 开放教育研究.  2002.4.
[7] 黄荣怀:网络课程认证旨在建立市场机制http://learning.sohu.com/43/28/article2134528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