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交通管理局: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9:12:53

 

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方案

 

一、存在的问题:

众多民营企业是由企业主依靠党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地理环境的优势以及凭借他们大胆、勤劳、肯干、节俭的作风,伙同自己的亲属、亲戚与朋友从家庭作坊开始点点滴滴积累并发展起来的。他们当时做着简单的买卖生意,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陈旧,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特别是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没有科学管理就没有效益,没有效益,企业就必然被淘汰。企业主不等于职业经理人,更不等于企业家。通过对工艺品行业、饰品行业、化妆品行业、服饰行业、印刷行业、五金行业、染整针织行业、家居日用品行业及贸易公司等几十家企业的调研与诊断,归纳起来,存在以下弊端:

1、          管理模式是家族式、家长式管理,而不是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数据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2、          企业经营策略是以产品为导向,而不是以市场为导向,研发与市场出现脱节。

3、          企业经营目标单纯是为了赚钱,追求盈利最大化,而不是追求可持续发展,永续经营,不重视人力资源的储备和开发,忽略基础管理。

4、          经营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要求。盲目经营,不懂得成本核算,不清楚这样做究竟是赢而是亏。

5、          用人是家属制用人,任人唯亲,总觉得自己的亲戚朋友可靠,而不是开放式的,唯能式用人制度。不慎重选拔和使用人才,不重视考察和培养人才。担心培养出来的人才会跑掉,白白花钱给人家培养。

6、          职责、权限不清晰,企业主不懂得授权,更不能大胆的放权,总觉得不放心,事事都要亲自插手、过问。不知道什么是“执行责任”,什么是“督导责任”。弄得自己成天忙忙碌碌。而管理者整天无所事事,也根本无法做事,时间一长,企业主认为新进人员没有工作业绩,纯粹是公司的“负载”,企业主与雇员之间相互埋怨、猜疑。

7、          管理人员缺乏使命感。普遍存在你给我多少钱,我给你做多少事。混一天算一天的被动心态,根本不懂得“我要做”还是“要我做”。 未实行合理化建议和民主管理制度,普遍存在多事不如少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8、          决策不周密、计划不周全,办事优柔寡断。要么企业没有规章制度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全凭主观意识在管理企业;要么有制度,朝令夕改,基层无所适从,导致企业没有执行力。

9、          缺乏严格的纪律、监督检查措施、考核机制及激励约束机制。即使想考核,也没有标准和规范,难以使人口服心服。没有体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10、      企业内部派系纷争,拉帮结派(我是本地人、你是贵州人、他是河南帮、江西帮……),一人走了,这一帮人一起走,弄得工作脱节,相互排斥,闹分歧,疑神疑鬼,搬弄是非,沟通不力,搞得人际关系相当紧张;分配制度也不公平,你跟我关系好一点,我给你工资高一些。

11、      企业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一种现象是公司产品定位不当或产品单一,又没有完善的生产计划,造成繁忙时员工超负荷加班、打疲劳战,身体吃不消,只好辞工,另谋出路;空闲时(淡季)没事做,员工拿不到工资,生活无保障,纷纷提出辞工,因此人员流动频繁。第二种现象是公司条件太差,环境不适应或者说娱乐活动、福利待遇跟不上,感到枯燥无味,工作单调,在这种场所工作没劲,只好提出辞工。第三种现象是安排的工作不适应、不对口、不熟练,也只好提出辞工。第四种现象是有的人心态不对,这山望到那山高,见异思迁,频频跳槽。第五种在于公司企业主承诺的事情(工资待遇等)不兑现,或工资太低,跟自我人生价值不相称,不按时发工资等现象,员工留不住。最后是有的企业主,搞不正当的人才竞争,不择手段到同行业挖人,造成企业的人才被挖走。

12、      企业原有的管理方法相对滞后,生产计划执行难度大,对生产的控制显得力不从心。管理者缺乏对生产车间实际情况的详细了解,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不到位,对具体问题的反应不敏感,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

13、      公司的信息流量大,但相应的传播渠道不畅,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传递,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反变速度,限制了企业生产能力的发挥,妨碍了生产计划的执行。

14、      供应的及时性得不到保证,导致生产过程中常存在停工待料现象。

15、      生产部门和品管部门的关系不协调,当客户不满意时,要求过严,客户没有要求时,品质标准随意放低,没有明确的规定。生产部门和品管部门的宗旨应该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公司谋利益。生产出客户满意的产品。由于各人工作性质不同,有时造成很多矛盾和冲突(如一个追求数量,一个追求品质),一般都属于建设性冲突,都为了公司利益着想,也为客户利益着想。冲突太少,老好人思想,对提高产品质量不利;冲突太多,甚至无控制和处理,将危及正常工作,也可能由建设性冲突转化为破坏性冲突,给公司带来损失。当公司的产品遭到客户的投诉时,老板、经理、厂长总是埋怨品质部QC人员工作不到位;当看到生产中质量把关过紧而造成生产成本提高时,又要求QC人员把标准放低,使QC人员在检验产品时,界于良品和不良品拿不定主意。

16、      仓库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死库存,未能按规定进行清仓盘点工作,死库存是对仓库库容和仓库保管费用的无效占用。

17、      仓库的库存不能满足高效生产的需要,缺乏安全库存的管理,对于连续性生产来说,各生产工序都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库存,以应付生产变动,否则,导致生产的经常不连续,乃致停工待料。仓库管理混乱,物品堆放无序,帐、物、卡、证不相符,也没有做到“先进先出”,徒省事,随意性严重。

18、      采购系统运作缺乏对原辅材料供应商的有效监督和强有力的控制措施,导致原辅材料供应商无序供应(提早供货、延期供货、错误或低质供货等)。没有建立供应商的档案资料,没有对供应商进行长期的评估、考核制度。公司必须引入供应商的竞争机制,选用品质好、供应及时、价格合理、服务周到的供应商,以带动原有的供应商提高品质和服务。

19、      企业的操作程序不规范,不系统,导致数据的汇总困难,工作量也相当大,时效性降低,反映的相关信息的含金量缩水。应该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如统一统计模式、改善汇总程度、加大实时统计力度等),以便加大企业对实时控制力度。

20、      质量监控力度较小,无法保证公司产品的质量问题,一些企业主不重视产品质量问题,认为我的货能卖得掉,很走俏,能赚到钱就行。应配置一定的品质管理人员,以彻底解决质量问题,品管部门要有一种高效的,能解决质量问题的措施(如质量报表、QC工程表等)……

这些弊病的存在必然会严重阻碍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严重地影响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治理管理弊病

为使管理弊病的治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针对诊断出来的种种管理弊病提出改善方案进行治理外,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进管理的办法与措施。

1、  改进管理组织体系,实行集中指挥和分阶层管理相统一的原则,也就是应“按渠道管理”或者说“按流程管理”,重视流程再造工作,这是改进管理的首要环节。

1)         确认领导体系,明确分工,规定各级组织机构和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任务和工作范围,实行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统一指挥和分阶层负责执行的管理体系,学会并掌握管理技术和方法技巧,使企业内部各阶层组织和各级管理人员,人人忠于职守,勤奋工作,防止责任扩散。

2)         实行精兵简政,调整和精简组织机构,撤销重叠机构,精简人员,实行“少而精”和“宁缺勿滥”的原则,杜绝人情味和家庭式管理,减少管理层次,提倡一个人能办好的事不要二个人、三个人去办,讲究时效性,提高办事效率。

2、  改进决策和计划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和计划管理。

1)         企业的领导机构,应当建立专门的决策和计划部门(如企划委员会),协助和配合企业领导的决策与计划的制定。

2)         制定决策和计划不能优柔寡断,立项要明确,讲究制定决策和计划的程序和方法的合理性。规定重大项目的决策,必须先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几个不同的可行性方案,供选择。为了防止决策失误,可行性研究所需的资料和数据必须准确可靠。

3)         计划制定必须根据未来发展目标的要求,制定计划任务,计划目标不要订得太高,否则,达不到,反而失去信心;计划目标也不要订得太低,否则,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达不到应有的效率和目的。必须使目标和计划保持一致。

4)         各个职能部门必须根据企业总体目标和计划的要求,制定出本部门的具体目标和计划,使各部门的工作都能符合企业的总体目标和计划的要求。公司还应建立计划执行和完成情况的报告、分析、检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的报告、分析、检查计划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并积极采取措施,校正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以保证计划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

3、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专职稽查机构,按标准稽查各部门管理者和员工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管理者的日常表现和工作业绩,并和本人的薪资挂钩。

制度化有利于巩固企业内部秩序,严格“照制度办事”,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能例外,这样可以减少工作上的摩擦、扯皮,严格内部控制;程序化有利于工作衔接、协调、配合和提高效率,减少错误;规范化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标准化有利于业绩考核。以上工作应从下列几方面去改进:

1)       各部门都应按本部门的工作程序、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报告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确定工作标准和规范、规程。

2)       加强宣导和培训工作,要求人人知道制度,人人懂得并理解制度,人人遵守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流程和方法开展工作,履行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