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税局网上报税:聊斋探奇访仙(中华根祖文化之旅(2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09:52

聊斋探奇访仙(中华根祖文化之旅(20))

本报记者 赵珊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0年12月22日   第 06 版)

  聊斋城里的狐狸石刻

  蒲松龄当年在“柳泉”旁的茅草亭搜集民间故事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城东,至今保存着一个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老村落。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就诞生于此。如今许多中外游人来到这里,追寻文学先贤的履痕遗风,领略鬼狐仙妖的奇幻世界。

  三间陋室出奇书

  蒲松龄故居坐落在蒲家庄东西大街的北巷,门前古槐阴翳,大门古朴典雅,匾额上的“蒲松龄故居”五个大字,为文坛巨匠郭沫若1962年题写。走进大门,一尊蒲松龄雕像掩映在翠竹中。一条青砖铺就的通幽小路把游客引入一个古藤缠绕的八角门内,这便是蒲松龄诞生、著述和去世的地方——聊斋小院。

  大名鼎鼎的“聊斋”,就是三间明清风格的普通民居。据传它于蒲松龄十世孙蒲文魁时因故被毁,仅存四面残墙。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拨款修复。眼下室内青砖铺地,迎门正面墙上悬挂着蒲松龄74岁的画像。这是流传在世的唯一一幅蒲松龄生前画像,出自清代著名画家朱湘鳞之手。画像两边是郭沫若手书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画像上方是聊斋学研究专家路大荒手书的“聊斋”扁额。东间是卧室,南窗下一盘土炕,上面铺着农家粗布被褥,炕头上放着老式箱柜,窗台上摆放着蒲松龄墓出土的锡灯、烟袋等用具。在西间书房有一张粗糙而陈旧的书桌,上面有蒲松龄曾使用过的砚台、手炉和笔筒。

  睹物如见人。我们仿佛看到当年蒲松龄凝眉聚目、奋笔疾书的情景。三间陋室诉说着蒲松龄生活上的清贫和精神上的富有。他一生科举不第,以教书为业,却“以文章意气雄一时”,达到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他创作的《聊斋志异》,正如张冥飞在《古今小说评林》中所评价的“几于家家有之,人人阅之”,蕴含着极强的社会性,雅俗共赏,广泛流传,饮誉海内外。

  聊斋城里话鬼狐

  离故居几步之遥,建起了占地1000亩的聊斋城。据蒲松龄纪念馆馆长陈殿君介绍,这是蒲氏后裔以聊斋故事为主题兴建的风景区。故居以展示蒲松龄本人的真实生活为主,而聊斋城则呈现给游客蒲松龄笔下描绘的鬼狐仙妖的奇幻世界。

  聊斋城里既有修复的历史遗迹,也有新建的艺术馆、园林等,一路走去,柳泉、墓园、聊斋宫、狐仙园、石隐园、聊斋古道、俚曲茶座等,都能讲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原来柳泉是一口井,仍保留至今。当年水常满,外溢成溪,周围有百棵柳树,该处是通往济南府的大道,行人络绎不绝。现在,井口旁竖有一块石碑,上面有沈雁冰手书的“柳泉”二字。当年蒲松龄就是坐在井旁的茅草亭内,煮泉水泡茶,款待过往路人,又听他们口中吐出一个个民间故事传说,为创作《聊斋志异》搜集大量素材。

  由柳泉沿着曲径小路南行,山势忽高忽低,盘曲荫重。甬路两侧,茅舍、篱笆、古树、瓜架隐现于松林中,走不远便到了狐仙园。园内碑廊亭榭,拱桥九曲,山石倒影,花木扶疏。看那聚仙峰上,狐仙相聚,婴宁在树杈上笑态可掬,小翠在亭中情思悠悠,荷花三娘子含情脉脉立于水中。碑廊沿湖依山而建,一旁雕刻着蒲松龄雕像。著名作家刘白羽在此留下了“青灯展卷鬼神惊,天上人间诉不平。热血铸得沧海泪,奇思妙幻越高峰”的诗句。 

  沿石级来到聊斋俚曲茶座小憩,饮一杯“小翠”沏的香茶,听着聊斋俚曲,此时仙女翩翩起舞,把游客引入聊斋宫,里面运用彩雕、电影特技、灯光音响等高科技,再现了《罗刹海事》、《画皮》、《娇娜》、《尸变》等聊斋故事情节,把游客带进了人妖鬼狐的世界。站在蒲松龄墓园,这里古柏参天,蒲松龄墓前建有碑楼,立有沈雁冰亲书的碑碣。游人至此,都会深深缅怀这位杰出的文学大师。

  翻译语种最多的古典文学作品

  记者翻开蒲松龄故居的游客留言簿,一位来自意大利的游客写道:“我非常喜欢这里,蒲松龄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不愧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有位美国游客写道:“除了《聊斋志异》这本书,我对这里的建筑家具、传统文化都很感兴趣,看到的每个地方,都想拍下来。”

  研究《聊斋志异》,似乎是中国人的专利。可事实上,许多外国人对《聊斋志异》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中国人。蒲松龄故里已经举办了国际聊斋学讨论会,有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等中外专家参会。他们认为,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是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对其的研究也可列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聊斋学。在世界文学界,蒲松龄已与法国的莫泊桑、俄罗斯的契诃夫并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20多种语言文字出版了《聊斋志异》的各种版本近百种,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拥有外文翻译语种最多的一部小说。陈殿君告诉记者,美国洛杉矶的白亚仁博士从1977年开始接触《聊斋志异》以后,曾五次到蒲松龄故里实地考察。已撰写近20篇研究聊斋文化的论文。白亚仁经常给女儿讲聊斋故事。他认为《聊斋志异》无论从内容还是创作手法上,在世界文学史上都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据日本山口大学教授阿部泰研究发现,早在日本明治时代,《聊斋志异》就已被译为日文广为流传。20世纪初,《聊斋志异》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普及,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著。

  淄川区宣传部副部长闫盛霆告诉记者,近年来淄川借聊斋城举办了“聊斋节”、“聊斋文化艺术品博览会”、“聊斋民间艺术灯会”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蒲松龄的知名度正在不断提高。”闫盛霆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