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北京市委书记简介:理论权威之争:文革后周扬被胡乔木“气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02:30

理论权威之争:文革后周扬被胡乔木“气死”

2011年10月21日 02:47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盛夏

字号:T|T
81人参与2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现在看来表面上好象是观点不同之争,而实质上是理论权威地位之争,彼此都自认为是日丹诺夫的传人。事情并没有因此而完结,特别是周扬被说成是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周扬想不通,在他被迫做了检讨之后,不久一病不起,躺在医院四年直到去逝。

本文摘自:《毛泽东与周扬》,作者:盛夏,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写下这个题目,它的难度比我的预想要难得多,于光远说“我写《周扬与我》的目的,与其说我想写周扬,不如说我想写胡乔木,周扬被整得那么狠,我实在是气得不行,感到不平。”有人说过“胡乔木是白衣秀士”,也有人说“周扬是被气死的。”被谁气死的,指的就是胡乔木。有文章对周扬同志的对立面胡乔木同志颇有非议……周扬与胡乔木在对待解放思想的理解与态度上确有不同。

早在三十年代周扬与胡乔木在上海就在一起,左联时期胡乔木在周扬领导下工作。四十年代的延安时期周扬编《马克思主义与文艺》时,还在序言中对乔木的出力,表示过感谢。目前关于周扬与胡乔木的文字极少,凭仅存的文献,周扬与胡乔木的分歧大至有三点:

一是对待丁玲作品的态度不同;1948年,丁玲写完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把书稿复写了两份,一份交给周扬,一份交给胡乔木,周扬几个月未作表态,没说好,也没说不好,丁玲找周扬要回了书稿,1948年9月,丁玲在胡乔木的支持下,书稿由新华书店东北分店出版。历史地说,对同一部作品持不同态度,本无可非议,但客观的事实是,由此事丁玲对周扬有了矛盾。

二是对待第二次文代会的报告的态度不同;1952年在筹备第二次文化会过程中,周扬与胡乔木在看待文艺界形势的问题上发生分岐。原本由中宣部副部长胡乔木负责,由冯雪峰起草大会报告,而周扬正在乡下参加土改,当时胡乔木主张取消文联,而毛泽东一气之下就不让胡乔木再管筹备,打电报让周扬回来主持筹备……,周扬没有接受胡乔木、冯雪峰起草的报告稿,主要是对如何评价新中国成立后的文艺工作的观点上绝然不同。同时也不难看出毛泽东在对周扬与胡乔木的使用上态度不同,在毛泽东看来他的秘书胡乔木是笔杆子,而周扬是贯彻他的思想的最好的执行者。

第三是对待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观点不同。

周扬经历了“文革”10年,监禁9年。复出工作后,1983年3月14日是马克思百年祭日,3月7日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学术报告会,在中央党校举行,周扬作了题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主旨报告,1983年3月16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但风云突变,山雨欲来,周扬与胡乔木之间对待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观点上剑拔弩张,秦川在文章中写到这样的见证文字:“3月21日,胡乔木在中南海中宣部的一间小会议室主持召集会议,大家分作两排在铺白色桌布的会议桌前坐下。

阅读中宣部给中央的报告。当看了一半,就觉得有些事情和过程没有说清楚,幸亏中央让大家当面澄清事实。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如此对待周扬这位在党内外、国内外都有影响的老同志,而且他还是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宣传部顾问,是太意气用事了。

周扬看得快一些。他气色有些不对,想站起来说话,又坐了下去。突然,他举起那本报告,掷在乔木面前,连声说:“这样做法不正派,不正派,这样做法不正派!”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