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历任副市长名单:实修中见功夫 - 走在解脱之路上 - 觉之路佛教博客 佛教导航社区 - Powered b...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31:49

只是注意而不干涉,这种心态是禅修的关键。这句话里有两部分的意思,第一部分是“只是注意”,修行者要有敏锐觉察事物的能力,对内在的感受和心念要有觉察力;第二个部分是对觉察到的事物不干涉,完全以平等心应对。以禅修的术语来说,第一部分是正念,第二部分是平等心。

觉察事物是一项能力,只有训练才能具备,这一能力可以通过观呼吸加以提升——这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当你注意一呼一吸,进进出出的气息可以提起你的注意,你可以从留意它们来训练觉察力。同时,注意日常的动作也是一个训练的途径,当你抬手时注意抬手,当行走时注意行走等。在生活中,身体的动作是不间断的,只要你留意,就会提升你的注意力,使你的觉察能力得到煅练。

只是观察而不介入,这也是一种能力,需要训练才能获得。这就是说,修行者要投入时间进行训练;只是学习理解,这部分的内容并不多,但要真正地掌握,修行者必须要实际进行练习,这是掌握这部分能力的不二法门。

佛陀教导的观察身、受、心、法的四念住方法,是一种观照身心的能力,必须藉由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所以我们说,正确的练习是进入佛法的门径。我们以“只是倾听”为例,不论心念或感受如何变幻,你能否随它变幻而不干涉;如果你尝试,你会发现很难做到。你必定会介入,似乎在没有经意的瞬间,心已经介入其中了。看来,没有扎实的训练,即使禅修的第一步也很难迈出。

人们已经具备了介入的习惯,这是与生俱来的,未经训练,人们无法做到只是站在外面观察。对乐受的贪爱,对苦受的排斥,这是人们一贯的生活方式——也是修行的最初起点。练习只是看,而不介入,对于这一部分,可以采用单项练习——自己安排时间,训练数月是很有必要的。

佛陀在《大念住经》中说:“他观察生起的感受,他观察灭去的感受,他观察不断生起、灭去的感受。”在实际禅修中要落实佛陀的这个教导,修行者必须要有觉察力和平等心,这二个是必要条件。而这两上条件其实是实际能力,而非只是思维理解就可以了。你必须要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训练,让心具备这两个能力,否则,落实佛陀的教导就成了一句空话。

观察生起的感受、灭去的感受,以及生起的念头和灭去的念头,对于修行者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心念是无休无止的,身体上的感受也是此起彼伏,但修行者要完全抓住感受和念头,并长期地保持观察,则是对其综合能力的考验。修行者必须要老成持重,必须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佛陀教导的四念住观察,其实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对修行者全面素质的要求非常高。

未经训练的人很难观察到心念和感受,对于生起和灭去的感受和念头就更加难以留意。人们的心理模式只是对感受和念头在无意识中起反应,对喜爱的感受贪爱,对厌恶的感受排斥。在修行的前几年,这种心理模式是相当强烈的。所以修行中培育觉察力和平等心显得尤其重要。

能力是训练出来的,没有训练的心,无法做成任何事情。虽然人们通过阅读,知道要观察生起与消失的感受和念头,但是,当在现实中遇到感受或烦恼时,可能无法注意到烦恼的生起与消失,就在一刹那间,心已经陷入烦恼之中了——这是禅修练习功夫不扎实的原因。

当感受一生起,你要即刻警觉,知道感受生起了。如果你以感受为观察的对象,你要紧盯感受,不能让它从你的觉察中滑过去而你并不知道。精进的修行者,如果有感受而没有在当时那一刻间觉察到,他视这为自己的耻辱,精进的修行者就是以这种精神来训练自己的觉察力。

觉知感受或念头,只是知道它们而不陷入,在这一点上深入理解并反复训练自己,让感受在运作,而你只是知道;让心念在构想工作,而你只是觉知它们。你看着它们,就象你看着小孩子在玩耍;你让它们玩耍,不要干扰,修行中的功夫就在这里积累。这需要反复地练习才能掌握,第一是知道它们,第二是保持平等心而不陷入它们之中,这就是禅修练习。

修行成熟的人,他们在这二点上的能力很强,时时刻刻带着觉知的心。他可以做任何事,只要在戒律和道德范围内的事,他都可以去做,但他有一颗留意它们的心,他知道这一切,它们是念头,它们是感受,他能清晰地知道它们而不介入——纯然地觉察。

如果禅修者在这个基础上反复地修习,他的觉察能力就很敏捷,心也变得非常清晰,这被称为训练有素。禅修者要在实际中训练自己,观察和平等心这些内容,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当你训练自己达到自如地觉察并能够保持平等心,你的修行就上了台阶,你会发现外在就是内在,内在也是外在。然后,你的心就能更加集中地在五蕴上展现观察,你不需要对外在的事物多费心思——观察内在就是观察外在。当这种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修行者就可以对五蕴有一个洞然的了知,当你了知了一个五蕴的特征,你就了知了所有的五蕴,它们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关于觉察力的练习,修行者必须勤奋。这部分的内容很单纯,只是觉察一切就可以了,觉察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事物,例如呼吸、动作、心态、感受等,这部分没有太多要讲的道理,唯一需要的是勤奋的素质,你能不怕苦,不怕烦,能够数年如一日地保持练习——这是成功的关键。

第二部分的平等心,这部分的练习要在觉察力的基础上进行。当你觉察到感受,例如是舒适的感受,你只要感知它是舒适就可以了,保持你的觉察,不要让心扑过去,贪恋它;如果觉察力强的话,贪恋的习气会少一些。如果疼痛的感觉生起,你要觉察到只是疼痛,不要排斥它,如果排斥,会加重疼痛;如果你的平等心保持的好,你会感觉到疼痛与以往不同,它其实并不是一种痛苦。

平等心就是全盘接受,对自己感知的,完全加以接受,不反感,也不贪恋,让它们平衡地保持在觉知的层面上。保持平等心是一项挑战,需要在实际当中加以练习——它是一项实际能力,没有练习是难以掌握的。当感受出现时,直面这些感受,清晰地了知它们,这就是觉察;不排斥,不贪爱,只是保持纯粹的感知,这就是平等心。敏锐的感知力和平等心是贴近禅修目标的工具,你需要先掌握这项工具,然后,你才可以贴近禅修的目标。觉察力让你真正发现目标,平等心是让目标自己展示它的特征,你只是观察。这样,你的觉察就是正确的,让事物展现,而你只是观察,这种训练有素的特质,很容易发现身心的本来真相。
 

如是   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