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控制台3安卓版:淺談e-Learning 學習行為研究之理論 - 人力資源之心靈捕手 - Yahoo!奇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57:11

淺談e-Learning 學習行為研究之理論

分類:教育訓練2006/05/31 20:21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遠距教學中心主任)許巧齡

 e-Learning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的學習方法?相信許多在規劃推動教育訓練的人一定很想挖掘出真相及一個肯定的答案。學習是為了強化績效而獲取新技能和知識的過程。當我們在規劃教育訓練學程時,其最終目的在於提升企業組織績效及反映價值。但選擇規劃那一種訓練方法及工具,可以幫助我們達成學習成效最大化,則是我們想追求的答案及目標。但在e-Learning的環境裡,影響學習成效的變因很多,包括學習者之學習行為、學習特質、學習反應、教材內容設計及科技媒體應用等因素,都深深影響整體的學習綜效
  
  網路與科技技術介入了教育領域,產生了學習上的質變。回顧教育利用科技來學習的歷史更是充滿了期望與挫折。在數位學習發展的時代裡,我們不停的在檢視e-Learning執行的成效。除了自我評估其綜效外,同時,也試圖從各類學術文獻中找出學習者在面對數位學習環境中的學習行為及態度。在這些評估研究案中,有的採用「理性行動理論」(TRA)或「計畫行為理論」(TPB)來詮釋學習行為總體成效;有的採用「科技接受模型」(TAM)來探討學習者使用意向及科技接受度。當然,相關可採用之研究理論甚多,本文僅著墨於TRA、TPB及TAM這三個研究理論,來探討及瞭解影響學習者使用意向及學習行為之重要因素。

  (1) 理性行動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
  理性行為理論是由 Fishbein 和 Ajzen 於1967年所提出預測個人行為態度意向之理論。其理論基礎係源自社會心理學,綜觀態度、意向及行為三者間依存關係。其間經由不斷發展、驗證後,1980年提出主觀性規範,建構出四者間完整的架構。此理論認為行為意向會受到「態度」及「主觀性規範」所影響。而個人行為最直接影響的決定因素就是行為意向,至於其它可能造成行為影響的因素,皆是透過行為意向間接影響行為。因此,當個人對行為的態度愈正向,則行為意向愈高;反之,當個人對行為的態度愈負向,則行為意向愈低。
  另一方面,主觀性規範涉及社會習俗、他人意見或壓力等相關因素,相對的也就影響了行為意向。此外,直接經驗與態度同時存在時,也會直接影響態度與行為之間的張力。所以,個人的態度透過對事物或狀況所反應的行為,將會形成個人經驗。

  (2) 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基本上,個人的行為具有控制自我意志力之能力,那就表示個人基於自由意志可以完全決定是否要執行某行為。但是,外在環境因素並非由個人意志可主導或控制。例如,時間、金錢、科技技術或政策等,皆有可能影響我們採取某行為之決定。因此,計畫行為理論則強調了「行為控制認知」(Ajzen,1985,1988;Taylor and Todd, 1955a,1955b)。在觀察行為意向時,「態度」、「主觀性規範」及「行為控制認知」三個因素皆會影響個人行為意向,進而影響其行為。行為控制認知反應個人過去的經驗和預期的阻礙,所以影響自我行為控制則涵括了內在及外在兩大因素。
  內在因素包含個人差異性、資訊技術與能力、個人意志力、情緒修養及記憶力等項目。其中有些可以靠訓練及經驗來加以改變,例如加強技能方面的訓練。相反的,若是情緒或處於壓力環境之應變能力,則較能控制及改變。
  外在因素則包含了時間、機會與他人的協助,就如同我們常說的「天時」、「地利」、及「人和」的完美組合。不過,外在因素的影響通常只導致行為意向的暫時性變化。它可以經由時間或環境的改變,或經由策略性的轉換而重新產生新的行為意圖
。「計畫行為理論」補強了「理性行動理論」上用來解釋學習者在採用新科技或創新產品等行為時,是否屬於自願性行為,或具有一些不可抗拒之外在因素及障礙。

  (3) 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1986年Davis提出「科技接受模型」理論,用來探討個人使用資訊科技的行為模式及接受度。透過使用者認知、態度、意向及外部變數間之關聯,觀察及解釋使用者的科技使用行為。從多數的文獻中,我們不難發現TAM被成功的使用在許多探討使用者接受新技術的行為研究,新技術的可用性(Usefulness)及易用性(Ease of Use)則是主要兩大認知。至於新技術的特性、設計及支援上,則屬於外部變數,間接影響使用者考慮接受或使用新科技的行為。
  與網路使用行為相關之議題,如網路購物、網路銀行及網路學習等,若要瞭解及探究如何可以吸引更多人潮或使用者對網站的忠誠度與信心,利用TAM理論為基礎架構,則可深入的觀察使用者之使用行為。


結論
        數位學習發展至今,其間我們經歷了驚喜、意外、挫折與希望。我們一直期望能從過去執行的經驗中,依據學習者之學習型態找出最適合的學習策略。因此,要瞭解e-Learning是否是一個合適的學習方法,學習者使用意向的研究就顯得相當重要。許多大專院校或公、私部門體系,發展e-Learning數年,從這些發展經驗及聚積大量的學習者身上,瞭解觀察學習者面對數位學習使用上的行為、投入學習的時間、學習媒體格式的喜好及學習特質等,我們不難歸納出一套有效的學習策略與經驗。而行為理論讓我們清楚的知道,正向的信念產生積極的態度;積極的態度衍生強列的意向;強列的意向造成實際的行為。行為意向的研究,將提供我們更豐富的教學方向思考,以期學習者能獲得更好的學習經驗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