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机场移动营业厅:制造业生产成本控制实战经验集萃(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05:12

21.先进公司的管理说到底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人在管理上,具有2种性质:


【1】人是公司中最宝贵的资源,管理人的时间、增加人的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公司源源不断创造利润的保证和前提。


【2】人是各项成本的最基本的驱动元素,人一增加,各项成本都会增加。据统计,公司每增加一个人,大约会有45项费用随之增加,它们是:


(1)          工资;

(2)          奖金;

(3)          养老保险等各种保险;

(4)          住房公积金;

(5)          招聘费用;

(6)          档案费;

(7)          人才代理服务费;

(8)          培训讲师的费用;

(9)          培训场地占用费;

(10)    培训工作人员的费用

(11)    福利费;

(12)    餐费补贴;

(13)    电话费补贴;

(14)    交通费补贴;

(15)    饮用水费;

(16)    办公用品费;

(17)    公司年会费用;

(18)    旅游补贴;

(19)    夏季防暑降温补贴;

(20)    冬季取暖补贴;

(21)    房租补贴;

(22)    五一十一春节过节费;

(23)    带薪探亲假

(24)    股票期权;

(25)    各种提成;

(26)    带薪年假;

(27)    水电气费;

(28)    上网费;

(29)    邮递费;

(30)    清洁用品费;

(31)    名片印刷费;

(32)    报纸杂志订阅费;

(33)    钥匙磁卡费;

(34)    办公场地租金;

(35)    使用公司的办公设备;

(36)    使用公司的其他固定资产

(37)    病假期间的基本工资;

(38)    工伤费用;

(39)    对员工进行业绩评估的费用;

(40)    维持员工满意度的费用;

(41)    解雇费用;

(42)    与人有关的诉讼费用;

(43)    新员工给予指导的费用;

(44)    新员工工作做错的失败成本;

(45)    与员工进行交流、沟通的费用。


    由以上列举出来的,惊人的45项成本费用项目可以得到一个思路:如果能够在保证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减雇佣的人员,则公司的成本开支可以大大的降低。这也就是为什么跨国公司在经济不景气、收入下滑的时候,第一个成本控制措施就是裁员的根本原因。


【3】精简组织和员工的精髓就是:人员想办法减到最少,用最少的人创造最大的效益,同时把在职员工的待遇不停的提高,最后公司、员工都赚到了钱。而不是大家都在吃大锅饭,虽然饿不死但是也发不了财。


22.削减人工成本总的思路有4个:


(1)精简组织,减少组织层数;


(2)通过工作抽样等方法削减雇佣人数;


(3)在无法继续削减雇佣人数的情况下,通过一些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


(4)消除系统性损耗。


   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23. 精简组织,减少组织层数


【1】首先衡量该组织的存在价值,是否真的需要这个部门、这个岗位;


【2】其次考察某个管理者的管理幅度:一个管理者的直接下属以7-10人为宜,直接下属过多或者过少都是不合适的;


【3】管理层次:


(1)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汇报关系,重新安排汇报关系,最影响利润的部门经理直接向总经理汇报,尽可能提高关键部门的汇报层次。


(2)其次简化管理层次,推行扁平化管理,缩短上下级沟通的时间,提高沟通速度。从实践经验来看,层数越少越好,三层最好:


① 第一层:基层员工;


②第二层:中层经理、主管;


②第三层:高层经理、副总、总经理;


    有些集团公司规模庞大,总经理下面可以设多个副总,但是最好不要多过10个副总。每个副总分管多个部门,但是最好不要多过10个部门。对于中层经理,尽量少设副经理、副主管。实在是需要设副主管,那就让这个副主管兼任多个部门的副主管。


(3)精简机构,减少人浮于事的情况。裁减管理水平低下的管理人员,如果可行的话,可以考虑合并一些部门。不称职的人在公司内的职位越高,对公司的破坏力就越大,处理这种不称职的人员必须及时果断,心要硬、手要狠、动作要快,不能拖泥带水、瞻前顾后、犹犹豫豫。


(4)果断解散亏损部门、亏损分厂和亏损业务单元,只要扭亏无望,或是在公司业务单元的成本效率倍数排名中总是最后一名,就果断砍掉,把资源投入到回报更高的业务单元中去。


【4】组织结构分析:在平时的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问自己以下问题:


(1)          这个部门真的是有必要存在吗?


(2)          这个部门的每个人都在做什么工作,需要这么多的人吗?


(3)          这些员工都是合格的员工、优秀的员工、精练的员工吗?


(4)          职位、岗位的分配合理吗?从基层员工到高级主管之间,有必要分出那么多层吗?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副职吗?


(5)          研发部门的人员和销售部门的人员是否还需要再继续加强力量?


     以上的5个问题就是组织结构分析,它对公司的利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每年进行一次组织结构分析,防止出现“随着公司的持续运营,人员在缓慢增加”的现象。


24.通过工作抽样等方法削减雇佣人数

       推荐:财务人员必看的一部好书《战略预算-管理界的工业革命》。《战略预算-管理界的工业革命》是国内第一部走直线、全过程案例、系统化管理的著作!也是国内第一部敢于对财务人员承诺全过程系统化实战效果的好书,财务人员必看!

    对于成本降低来讲,工作抽样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是合理而迅速精简不必要人员的最好工具。如果我们直接去找某部门经理,说你这个部门的人员太多了,需要削减,他通常是不会接受的。我们只能通过工作抽样的方法,用数据来说话,来裁减人手。


【1】          工作抽样的目的:工作抽样的目的是为了统计出在上班时间内,有多少时间是生产性时间、创造价值的时间,有多少时间是非生产性时间、不创造价值的时间。最终达到每个人在上班的时间内,更多的是在做生产性的工作、创造价值的工作。这样一来员工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同时也能看出来一台机器、一条生产线、一个员工、一个班组、一个车间、一个部门、一个分厂最合理的工作人数是多少。


【2】          工作抽样的程序:


(1)          先召集和培训观察员,教给他相关的知识,应该怎么去观察和记录工时;


(2)          与相关部门提前打好招呼,观察员进入车间、或办公室或某岗位,模拟工作抽样,确保正确记录工时;


(3)          对模拟抽样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后,形成实地工作抽样的行动方案;


(4)          开始正式观察和记录工时,记录每个人、每台机器在做什么、做事的起止时间,从而得出3个统计资料:


① 员工工作时间占全部上班时间的百分比;


② 员工做每一件事的耗用时间和工作速度;


③ 机器利用率。


(5)          利用第四步得到的统计资料去跟该部门经理谈判,要求他重新安排人手、压缩人员编制。这时因为是拿数据说话的,部门经理通常都会接受;


(6)          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搞工作抽样,直接要求每个部门减少一个人,硬性指标。然后工作会重新分配给剩下的人。过上半年一年,再硬性要求每个部门再减少一个人,直至减无可减,实在是减不下去了才停止。不过这个方法有些主观拍脑袋决策,不如工作抽样法更为科学可信。


【3】          工作抽样应注意的问题:


(1)          交叉抽样:本部门抽样别的部门的工作,自己不能抽查自己;


(2)          随机抽样:要考虑样本的代表性。不能只观察一次。要在不同的月份、一天当中不同的时段、不同的班次、淡季旺季都去观察,这样的数据才是合理的。最终使得公司人数保持一个合理的最低水平。


25.在无法继续削减雇佣人数的情况下,通过灵活调配人员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灵活调配人员的先决条件是训练原先不会做某项工作的人学着去做某项工作,直到训练到他会做为止。


【1】          加强职能训练:


(1)         领导统御的训练;


(2)          员工执行力的训练;


(3)          工作方法、操作方法训练;


(4)          新进公司的员工训练;


(5)          部门之间的交叉训练;


(6)          员工的多职能训练;


【2】          推行职务代理制度:每个人都必须训练2个人学会做他的工作,目的是让每件事情在公司里面都有3个人会做。通过这种训练以后,灵活调动目前没事做的人员去支援忙的手忙脚乱的人员就容易多了。


【3】          轮调制度:一个部门里面的人,2-3年轮调一次,保证一个人会做他部门内部的所有事情。【2】和【3】在公司处于发展壮大时期特别有用,随时可以有合格的人才安排到新出现的岗位上去。


【4】          在二线人员、职能部门的人员之中挖掘劳动力潜力:


(1)          首先观察、记录、检查职能部门的人员的工作量是否是饱和的,看一看每人每天的实际工作状况是否是饱和的;


(2)          某个职能部门的岗位,本来规定的有这个岗位需要做哪些工作的岗位说明书,但并不是说这个员工只能做这些工作,别的工作不能做。如果他不会做别的工作,通过【2】和【3】让他变得会做,然后对于公司来说,这个人就增加了一块可用劳动力了;


(3)          当这个员工的工作并不饱和时,可以让他兼任他人工作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工作。当工作量增加时,或公司裁员时,工作就可以很轻松的分配给剩余人员,而不用担心出问题。这样一来成本也就降低了。


(4)          我们还可以检查每一个人的工作方法是否是先进有效的,帮助他们、训练他们掌握更为先进、快速的工作方法,减少做某项工作的劳动时间,然后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去做别的工作。比如EXCEL的筛选功能比挨页翻账本凭证快的多了,分类汇总和数据透视表功能比按计算器和打算盘快的多了。


【5】在做杂务、辅助性工作的人员之中挖掘劳动力潜力:


   对于公司雇佣的秘书、前台、司机、保安、清洁工,可以让他们做一些随时可以开始、随时可以停止的工作,比如:


(1)          打电话通知各部门主管开会;


(2)          布置会场;


(3)          传真、复印非机密文件;


(4)          往电脑里面录入文字和数据;


(5)          收发信件、邮件;


(6)          跑腿送个发票、单据、非机密文件、物品;


    总之就是不让他们闲着,充分利用8小时上班时间。因为说不好听的话,公司雇佣他,已经买下了他一个月22天、一天8小时的时间,这8个小时是属于公司的,所以公司要尽量利用这8小时上班时间。理论上来讲,员工可以有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实际工作时间应该是7.5个小时。有些日本企业很恶心,把厕所设在办公区外面,员工要上厕所先得刷卡才能打开办公区的门,出去上厕所,回来时也要刷卡才能开门进来。这样一来,电脑就可以统计这个员工一天上厕所花了多少时间,由于上厕所时间不算做是工作时间,于是月底相应扣掉一块工资。害的员工只好下班了不敢走,非得在办公室把上厕所的时间待够才敢下班。我以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日本人上厕所总是要小跑着去,还以为是日本人老是憋不住,后来才弄明白是门禁磁卡把人给管住了,成本控制做到这个地步就有些恶心了,不是人性化管理。


【6】衡量员工的生产效率:虽然公司通过以上方法,将员工人数降了下来,但是员工的工作效率如何,还是得通过计算劳动效率指标来看个明白:


(1)          直接劳动力效率:直接劳动力是指生产线上的操作人员,包括生产主管、车间主任,不包括维修人员、仓库人员、清洁人员、质检人员。


① 公式:直接劳动力效率=合格品产量÷直接劳动力合计工时


   其中,直接劳动力合计工时包括了加班工时和操作工时,总之是一种实际劳动工时。也不论员工是合同工还是临时工,都计算工时。


② 直接劳动力效率用来反应生产线人数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劳动力效率越高,说明用来制造同一生产量的工作时间耗费的越少。如果某个人、某个班组、某个机器、某个车间的直接劳动力效率比别的人、班组、机器、车间的直接劳动力效率低,说明人员配置过多了,该裁人了。


③ 分子也可以是销售收入,用来计算一线生产人员创造的收入有多少,跟历史数据比较时高了还是低了,以此来判断组织结构是否变得臃肿了,工作效率是否变得低下了。


(2)          总劳动力效率:总劳动力=直接劳动力+生产单位行政人员+生产单位技术人员+质检员+仓库管理人员。基本上总劳动力就是生产分厂的所有员工。但是不包括公司的市场人员、销售人员、研发人员、财务人员、人力资源人员、工会人员等人。


①公式:总劳动力效率=合格品产量÷总劳动力合计工时


其中,总劳动力合计工时包括了加班工时和操作工时,总之是一种实际劳动工时。也不论员工是合同工还是临时工,都计算工时。


②总劳动力效率用来反应某个分厂的人数配置是否合理


劳动力效率越高,说明用来制造同一生产量的工作时间耗费的越少。如果某个分厂的总劳动力效率比别的分厂的总劳动力效率低,说明人员配置过多了,该裁人了。


④ 分子也可以是销售收入,用来计算某分厂人员创造的收入有多少,跟历史数据比较时高了还是低了,以此来判断组织结构是否变得臃肿了,工作效率是否变得低下了。


26. 消除系统性损耗:


    系统性损耗是指在公司的系统、规则和指导方针建立起来以后,没有将它们持续贯彻到实际行动中而产生的,与预期之间的差异。比如ISO9000系统、管理制度、工艺规程、检验手段、检验方法等原先订立好的东西,却没有得到具体的执行。


    系统损耗会带来大量的浪费,从而导致成本不断增加。消除系统损耗对于培养全员成本意识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是提高公司业绩的一种有效途径。比如说,公司设立起来各种制度、流程、方法、报表以后:


【1】          公司设立起来流程以后,每一个工作流程就是一道关卡,工作要经过这些关卡,在每一个关卡面前都需要等待审批,申请的人在等待审批,审批的人在做审批工作。这都会耗费一定的时间。可是如果多个环节中有1个环节执行不力或是没有执行,很可能造成整件事情失去了流程想要达到的效果。那么整个流程中前面环节的等待时间和审核时间就形成了一种浪费。而且关卡多,所需要的人员就多,又是一种浪费。


【2】          公司设立起来管理报表以后,就需要有人去填制报表,有人去分析报表,有人去审阅报表。但是如果某些报表实际上领导并不看,或是对工作没什么帮助,他一接到报表就锁到抽屉里去了,那么前面环节的人何必要去填制和分析报表呢?这也是浪费。


    总之,公司设立的各种制度、流程、方法、报表贵精不贵多,有效、有用就行了,不执行的、执行不力的制度、流程、方法、报表都应该改革或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