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民第九医院在哪:席慕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01:05
席慕容 - 简介席慕蓉

席慕容,女,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蒙文意为浩荡大江河。祖籍内蒙古,1943年生于四川,幼年在香港度过,成长于台湾。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赴欧深造。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

曾在多次举办个人艺术展,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现为专业画家。代表作有《一个开花的树》、《七里香》。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由其作词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因其浓厚的思乡之情,让留在家乡和漂泊在外的蒙古族儿女广为传唱。

席慕容 - 经历

1943年农历10月15日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9年迁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过,后随家飘落台湾,13岁时在日记中写诗,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

1970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

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还有著名的散文集《芊芊芳草》1989年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

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

席慕容 - 作品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50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

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 《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创有诗集 《贝壳》《无怨的青春》 《七里香》《请柬》 《时光九篇》 《在那遥远的地方》 《河流之歌》 《有一首歌》 《三弦》 《写给幸福》 《我的家在高原上》 《山月》 《禅意》 《如歌的行板》 《如果》 《一个春日的下午》 《历史博物馆》 。

2011年7月出版第7本个人诗集,名曰《以诗之名》。[1]

席慕容 - 荣誉

曾在多次举办个人艺术展,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

席慕容 - 评价

评论家沈齐认为,对“席慕蓉诗歌现象”的重新解读,旨在对整个常态诗歌写作的重新正名与定位。长期任运不拘、一味移步换形的中国新诗,正在逐渐清醒中认领一个守常求变的良性发展时期,而常态写作的重要性,也正日渐凸显。从这一观点重读席慕蓉,便可读出一点尴尬中的启示──市场将前卫姿态由主流推向边缘,时代又将一抹“边缘光影”推为市场的热点;市场无罪,时代无常,席慕蓉只是被动充当了大众诗歌选民们的“最爱”,并无意中开启了人们对常态诗歌写作价值的重新认识──而在这一价值领域中,席慕蓉诗歌无疑占有重要的一席,并非错爱与误会。

流畅的语言表达,细腻的散文的书卷气息在你的脑海中萦绕开来。给人的是一种隽永的语言,启发人以理性思考人生问题。 席慕容的文章总的给人的印象一种莫名的爽快;主观感受得到了满足,触发心灵深处不自觉的认同感以及对生命的深深思考。语言的极美、易懂,结构思路清晰,确实是发人深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份真的印象;真实的感受总能打动人的! 

席慕容 - 作品特色

席慕容席慕蓉的作品用语浅白,但写情深细浓郁。刻划精美的写作笔法擅长运用重覆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现舒缓的音乐风格而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在句法的经营上,除了着重整体的效果外,也追求词藻的华美。席慕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浅白的诉说里,很容易看出作者的真诚。

也许是因为席慕蓉身为艺术系毕业的专业画家,故常常融入画意,使读者于欣赏其著作的同时,如同翻阅画本似的,沉浸在鲜明的画面中,此写作方式即为席氏之作甚具特色之因。

身为蒙古族的席幕蓉,在创作初期虽从未踏过她的故乡领土,但她的诗、散文中却藏不了蒙古民族的意识,像是表现蒙古草原和历史文化相系的乡愁和具有蒙古民族哲学宗教特征的佛禅观念,这是迥异于其它民族的作家的。

席慕容 - 影响

《无边的回忆》在台湾现代诗史中,席慕蓉是个非常特殊的案例。一出现便成了台湾诗坛的“暴发户”,创造了“软性诗”的“席慕蓉现象”。席慕容的诗集成为畅销书排行榜上的显位;作品成为大、中学校女生手中的瑰宝;名字成为报刊、电台的热门话题;席慕容本人甚至被看成是台湾“诗中的琼瑶”。这一切都成为台湾诗坛从未有过的新鲜事。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席慕容又越过海峡,在中国大陆掀起一股“席慕蓉旋风”,成为许多青年诗爱好者心目中的偶像。

以一现代诗写作者而能跃为当代评论家笔下的“某某现象”,席慕蓉也堪称第一──虽然这群评论人在使用“席慕蓉现象”一词时,多少都带有几分批判检讨的味道。

席慕容 - 散文评析

席慕蓉散文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有两大方面,一是对花卉的描述,二是颜色的词汇使用。在于“花”的描述上,各种花都能入文,其中又以荷花与她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席慕蓉本身具有是画家的身份,在颜色的运用上,自然比较于其他作家贴切,形成她的一种特色。

花的描述

在席慕蓉的散文之中,除了人之外,多以花作为对象,或将花朵穿插在字句之中隐含某种象征意义。如“整棵大树上满了白花,又厚又绿的深色叶子把白花衬得特别耀,老远就看到了……好大的一棵树,深植在海边的山崖上,在几十年之前,当那些渡海而来的人刚刚开始在这个小岛上栖身之时,这处山崖之上,一定曾经长满这一类的海岸植物吧?我想当那一群人刚刚开始在这树木底下搭建他们时小木屋时,一定以为这只是暂时的停留,以为不久就可以离开,所以才会盖得这窘迫和杂乱无章的吧?”

每一位作家都有其最钟爱的事物,席慕蓉特别钟情于荷花。她画荷花,也写荷花。不过,她很少单独的赞美荷花,她总是把荷跟人相连,或者藉由某件事情带出荷花。在文学的批评上有所谓的‘文如其人’的说法,特别强调作家的生活环境与作品的文风表现之间的关系。探讨此现象与席慕蓉的关系,可以从席慕蓉的生活环境及成长过程之中寻得解答。

席慕蓉出版了一本完全以写荷,咏荷为内容的书,名之为《信物》。这本书的内容是用以席慕蓉的文章和针笔画来交叉营造全书的气氛,显出对荷花的赞颂与热爱。不仅客观仔细的写景,也主观的写情,使整个作品呈现情景交融的感觉,物我合一的情境。

搭配颜色的运用

同时作为画家的席慕容,在文中形容花的色彩,也较一般作家更为敏锐细腻,使得作品有更鲜活的感觉。其意象的建构有大半是建筑在颜色的使用上,呈现给读者的文章,不再只是死板平面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立体画面。

慕蓉利用颜色搭配花卉的描写,将所要传达的抽象意念,明确且清晰的意象化。使得读者在阅读作品时,非常容易进入席慕容所要表达的情绪之中。

席慕容 - 内蒙情结

《席慕容和她的内蒙古》席慕容的蒙古族名字全称为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她是蒙古族王族之后。虽然并没有在内蒙古草原生长,但她却是在一个传统的蒙古族家庭中成长的,5岁以前的席慕容还会讲一口蒙古语。生于重庆的席慕容,少时由于处在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一直随父母辗转重庆、上海、南京,最后到了台湾。 

《古诗十九首》是席慕容接触到的第一本诗歌读物,里面有许多寄托乡愁的诗句,如“思乡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从此,淡淡的乡愁与思念故乡的情绪与席慕容结缘。席慕容便在日记上,通过写诗来平衡内心世界,乡愁成了她内心世界的一个深深的烙印与情结。作为一位画家、诗人,席慕容把自己的乡愁写在了诗里,画在了画上。
  
在她的许多作品里都包含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甚至在作品底色上都能看到草原大漠的影子。一片沙漠上,一棵树留下它长长的影子,那是在故乡才能看到的场景,而席慕容在从未去过家乡时就画下了这样的油画。一位旅居台湾的蒙古族老人看了她的画,用不流利的汉语说:“这好像是我的老家。”  

席慕容 - 作者年表

1943年农历10月15日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

1948年于南京入小学一年级。

1949年迁至香港,入同济中学附小。

1953年小学毕业,作文《我的自传》被选登在校刊封底。升入同校初中1年级。 

1954年,迁至台湾,参加联合招收插班生之考试,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2年级。得国科巢静老师、董秀老师及美术科杨蒙中老师之鼓励甚多。开始在日记本上写诗。购得第1本诗集为余光中的《蓝色的羽毛》。
 
1955年,得校内初3组国文阅读比赛第1名。

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正式开始习画,启蒙老师为孙立群老师、周瑛老师。三年内皆参与《北师青年》之编辑工作。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笔名发表散文及诗。在校外教育刊物上发表诗作,投稿《自由青年》,亦获发表。校内演讲、辩论及论文比赛均曾获得第1名。

1959年,入师大艺术系。素描从陈慧坤袁枢真老师,水彩从马白水李泽藩老师,油画从李石樵廖继春老师,国画从林玉山吴咏香黄君璧张德文老师。

1960年,水彩《静物》1幅入选全省美展。

1963年,得台北妇女协会举办全省青年美术比赛水彩第3名。师大毕业美展油画第3名,水彩第2名。师大毕业,任教北市仁爱初中。参加皇冠难忘人物征文,以萧瑞为笔名,《纪念品》文得佳作。 

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因入学成绩优异,直接升入2年级就读,从师里昂•德浮斯教授。

1965年,作品入选巴黎70届独立沙龙,并参加81届女画家联合沙龙,十届国际妇女绘画展等。同年应邀参加比京皇家历史美术博物馆举办之“中国当代画家展”。

1966年2月,得教授推荐,在艾格蒙画廊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比国七大报画评均予以评介。应邀参加31届海洋画家展览。7月以第1名成绩毕业。得最佳优等第一奖、杜特龙•德•特利基金会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颁发之金牌奖及比利时王国金牌奖。

1967年,进入克劳德•李教授之铜版画画室,专习蚀刻铜版画一年。参加在比京举行之“欧洲艺展”,得欧洲美协等颁发之两项铜牌奖。在瑞士佛利堡大学举行个人画展。在瑞士温特吐城举行个人画展。

1968年,在比京艾格蒙画廊及号角画廊同时举行个人画展。 

1969年,以萧瑞为笔名,在《中央副刊》发表作品。1970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7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 

1974年,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回台后第一次个人画展。 

1976年,参加联合报第一届小说奖,以千华为笔名,《生日蛋糕》得佳作。

1977年,在台中美国新闻处举行个人画展。10月,在皇冠杂志上开始发表《诗的画,画的诗》专栏。

1979年4月,开始研究激光绘画。5月,在台北德国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7月,《画诗》同皇冠杂志社出版。11月开始在《女性》杂志撰写幼儿美术教育专栏《写给年轻母亲的信》。12月,在台北太极艺廊举行个人画展,为台湾首次激光绘画之展出。诗作开始在《联合副刊》发表。

1980年,继续研究激光绘画,发表论文,并以版画及油画之形式展出。7月,长诗《我母、我母》在幼狮文艺发表。开始画3百号油画《荷》。

1981年1月,以激光版画参加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之激光艺术联展。诗作发表于《联合副刊》、《中国时报》、《中华日报》、《幼狮文艺》、《台湾时报》、《台湾日报》、《自由小报》、《中华文艺》及《阳光小集》。4月长诗《爱的名字》在《台湾时报》发表。6月,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个人画展,为父亲70寿辰之贺礼。展出《镜子连作》及3百号之《荷》。9月,诗集《7里香》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一个月内再版。10月,应邀担任全省美展油画部评审委员。12月《出塞曲》得唱片类最佳。散文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由尔雅出版社出版,12月《雷射艺术导论》由台湾雷射推广协会出版。

1983年2月,诗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由大地出版社出版。7月,与晓风、爱亚合著《3弦》小品文集由尔雅出版社出版。10月散文集《有1首歌》由洪范书店出版。

1984年,在东海大学美术系开《素材研究》课程。开始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用针笔、铅笔、淡彩及粉彩作记录。开始作镭射雕刻之实验。

1985年3月,与刘海北合著散文集《同心集》由9歌出版社出版,心岱作序。6月,在阿波罗画廊及皇冠艺术中心举行画展,于阿波罗画廊展出4年来之作品——《夜色系列》及荷花人体等油画。于皇冠艺文中心展出210年来油画及素描作品回顾展。7月,应邀赴港参加文艺夏令营。10月,散文集《写给幸福》由尔雅出版社出版。

1986年,继续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登石门山初识台湾高山植物。4月与陈其茂楚戈作三人巡回联展,于数县市文化中心展出。7月,应香港浸会学院之邀,赴港演讲。8月开始写作3百行长诗《夏夜的传说》。10月,开始作单色《山水系列》之油画。

1987年元月,诗集《时光9篇》由尔雅出版社出版。4月,《时光9篇》获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5月,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于台北敦煌艺术中心并出版《山水》画集。5月,母亲逝世。6月底,应美西华人学会年会之邀赴洛杉矶演讲。7月参加旧金山东风书店书展“以文会友”座谈会。10月开始作《荷的连作》系列油画。

1988年3月,诗及散文合集《在那遥远的地方》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林东生之作品。7月赴印尼里岛作荷花写生。9月应邀赴新加坡《南华早报》“读书月”之演讲。

1989年1月,散文及素描集《信物》由圆神出版社出版。3月,散文及素描集《写生者》由大雁出版社出版。4月,在阿波罗画廊举行个展,并应邀赴新港展览。8月,与女芳慈赴欧洲游览。9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9月起,应主编季季女士之邀,在《中国时报》人间版,发表还乡系列——《我的家乡在高原上》共10篇。10月起,得友人之助,大量阅读蒙古现代诗人的作品及蒙古历史。

1990年7月,散文集《我的家乡在高原上》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王行恭之作品。同时出版编选之蒙古现代诗选《远处的星光》。8月,与子安凯赴欧洲游览。9月重返蒙古高原,谒圣祖成吉思汗之陵。9月底前往蒙古乌兰巴托和林故都。10月,乘火车横渡戈壁,正逢农历8月16月圆之夜。

1991年,在师院有一年之休假。4月,在清韵艺术中心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并出版《花季》画集。5月,散文集《江山有待》由洪范书店出版。6月,应德国柏林艺术文化宫之邀赴柏林朗诵诗作。并应邀前往德国汉堡大学现代中国文学课程演讲。7月,陪同台湾文化访问团一行106人,应蒙古文化部之邀请前往乌兰巴托参加建国70年庆典活动。7月,获蒙古文化部长颁发之文化奖章。8月,《江山有待》大陆版授权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席慕蓉诗集发行已逾150万册。9月,与北京中华版权代理公司签约,委托代为处理大陆各省盗印及仿冒席慕蓉作品之严重侵权行为。9月,再赴蒙古,访问当地艺术家,并赴蒙古北部之库苏古泊采访、摄影。

1992年2月,在《联合报》副刊发表策划已久之《蒙古文学专辑》。2月,发表《细看蒙古》之幻灯片,并与汪其楣樊曼侬王行恭蒋勋作蒙古之专题演讲。4月邀请蒙古民间音乐工作者来台访问录音。5月,应邀参加在台北举行之《蒙古文化国际研讨会》,并发表论文《从诗的创作看蒙古当代知识分子》。6月,在台北清韵艺术中心个展,并出版《涉江采芙蓉》画集。6月,诗集《河流之歌》由东华书局出版。

2011年2月10日,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席慕容透露,她将于2011年7月出版第7本个人诗集,名曰《以诗之名》。 [2]

注释与参考:
[1] ^凤凰网
[2] ^中新网:台湾著名诗人席慕容将出第7本诗集
诗词在线,席慕蓉简介
非非共享界,席慕容简介, 2006-12-28
知己网,席慕容简介——一篇极好的难得的“文献”资料,2007-8-3
被引用: 席慕容已被如下媒体引用 我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