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法院:美国对中国军事战略的迷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02:19

核心提示:许多美国专家在研究中国军事问题时,把中国军事战略方针混同于军事战略。他们认为中国军事战略发生了多次变化。之所以进入这样的误区,归因于他们没有搞清楚解放军遵循的军事战略、总的军事战略方针以及具体的军事战略方针这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为了避免误读、误解和误判,美、中专家在双边关系处于敏感之际,尤其是在解读对方军事问题时,需要慎重,以免在危机处理的关键时刻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一位美国知名教授日前来斯坦福大学讲学,专题讲述他的课题组对中国军事战略演变的历史的研究成果。这位教授素以研究中国军事问题见长,并撰写了相关的专著。然而,笔者发现,他的演讲内容存在一个基本的误区,即把中国军事战略混同于中国军事战略方针,又没有弄明白总的军事战略方针与具体的军事战略方针的区别。

譬如这位教授陈述,共和国建国以来,中国军事战略变化了八次之多。实际上,中国军事战略是“积极防御”这四个字,六十多年以来,一以贯之,从来就没有变化过。变化的是具体的军事战略方针,严格说来,变化了七次,也没有八次之多。

许多美国专家在研究中国军事问题时,把中国军事战略方针混同于军事战略。他们认为中国军事战略发生了多次变化。之所以进入这样的误区,归因于他们没有搞清楚解放军遵循的军事战略、总的军事战略方针以及具体的军事战略方针这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按照中国军方的定义,军事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包含于国家战略之中”,亦即“战争指导者为达成战争的政治目的,依据战争规律所制定和采取的准备和实施战争的方针、策略和方法”。基此,军事战略包括对国家经济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国家承诺和士气的考量,决定了主要战场的建设、各军种内部如何分配资源以及优先制造的武器装备的种类和数量。建国以来,“积极防御”作为中国军事战略,始终保持了文字的完整性。

至于军事战略方针,军方定义如下:军事战略方针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行动原则。有总的军事战略方针和具体的军事战略方针。”总的军事战略方针是稳定的,实际上长期以来在文字表述上如同“军事战略”。

再探讨一下这两种军事战略方针之间的关系。总的军事战略方针是指导战争全过程的方针;具体的军事战略方针则是为了贯彻总的军事战略方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者不同的战争阶段制定的方针。

至于具体的军事战略方针,其功能是为应对一场可能爆发的战争或者在特定的时期内对军事战略的灵活应用。相对于稳定不变的总的战略方针,具体的军事战略方针在适当的时候是可以灵活运用的。质言之,具体的军事战略方针是军事战略的核心与集中体现,是一定时期内规定战争准备与战争实施必须达到的总目标和应该遵循的基本方针。

《孙子兵法.虚实篇》揭示:“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作为军事战略在一定时期内的核心与实际运用原则,具体的军事战略方针自然不是一成不变的。基此,军委在评估、因应外部世界情势时,具体的军事战略方针(以下简称战略方针)的适用性非常强,实际上是军事战略的灵魂。

大多数研究中国军事问题的美国学者不清楚,尽管军事战略是根本性的,却是原则性的、抽象的,而战略方针才是灵活的、运用性的。如所周知,军事运筹学和军事指挥学的实际运用的要旨就是“以变应变”。一言以蔽之,军事战略仅是“常法”,而战略方针才是“变法”。真正映射解放军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及其在国际危机爆发前后的可能动态的,不是军事战略,而是战略方针。

虽然许多年以来中国军方一直沿用“积极防御”这个概念,在称呼上持久不变,以军事战略或者总的军事战略方针冠名。可是这个概念的诠释和应用却灵活地改变了很多次数,以符合特定时期的具体条件,其要旨亦即以具体的战略方针的形式体现出来,它揭示最紧迫的军事挑战来自何方或者所称的“战略方向”,并决定军事行动的聚焦方向或者地理范围以及相应的军事部署。

“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或核心是:后发制人。在战争年代,解放军在力量薄弱时,采用防御态势;然后,在战局取得进展时,如果出现可能性,即改取攻势。

由此可见,为了避免误读、误解和误判,美、中专家在双边关系处于敏感之际,尤其是在解读对方军事问题时,需要慎重,以免在危机处理的关键时刻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作者为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