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东安分局:六面整体浑圆力教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47:10

六面整体浑圆力教程(1)

六面整体浑圆力训练步骤

第一月:脊柱上下力的求取 ,
1一10日:
A 姿式:两脚平行分开,双脚内侧之间距离,与肩等宽(宽可容肩,深州老谱秘传,求取六面整体浑圆力之最嘉已镜泥离),足心空涵,足趾轻微抓地。双膝微曲、膝 部(大腿与小腿之间)角度为120。,胯部(大腿与躯干之间)角度为120。,上体微前倾15。一30。之间,双臂环(松)抱于胸前,十指自然分开、虎口撑圆,拇指自然内扣(此时不要求双臂拉伸川·臂如搭在栏杆上休息、三窝(两肩窝及胸窝)放松、自然腹式呼吸,头部正直,目平视前方。
B原理分析:本月是为了练出整体六面浑圆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切不可性急!主要是锻炼下肢肌肉的力量及脊柱的拉伸(背部两侧大筋挑起)躯干是整体劲力的根 本!特别重要!而脊柱的颈弯与腰弯是使脊柱正直(挑起背部两条大筋)的障碍,因为它们与胸弯、骶弯正好形成S形状,所以我们在站桩训练中,必须做到"头如线系,下颌内收"和"颈惟后领"的要诀,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可以用手去触摸,就会发现颈弯这个生理弯曲不见了,这时颈弯与胸弯的S形改变为一条直线, 腰椎弯曲是变 化最大的生理弯曲,故改变这一段的训练极为困难,很多初学者,皆因之知难而退,但它又是掌握六面整体混圆力的必由之路,是连接上下的重要部位,只有坚定信心,痛下苦功地重点训练,才会改变腰椎生理弯曲。(面授大约 一月即可达标)改变的要诀是"敛臂提肛""尾骨扣"尾骨内扣时,臀大肌自然向内收缩,提肛是指如忍大便状,要领正确后,我们就会感觉腰郡酸胀难艾,这是正常的。因为把这一长期处于内弯状态的骨关节改变成和胸椎弯曲,骶椎弯曲方向一致的外凸,就需要骨节与骨节之间的间隙拉大,是非常困难的,但经过一段(大约一月左右)的训练后,我们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会减弱,然后,我们用手触摸腰椎的变化,如果要领正确,腰椎由内弯而形成的竖沟会被填平,并后绷而起,且越来越明显,敛臀提肛的要诀做到后,往往会出现小腹及胸腔弊气的现象,这种情况的产生,会使我们站桩时极不舒服,所以有的初习者认为这不符合"舒适得力"的原则。的确如此!因为敛臀提肛;尾间内扣,腰椎后绷之际,小腹极容易因腰椎向后绷起而弊气缩腹,这样腹部肌肉就会处于紧张状态,而导致呼吸失衡,如果这种现象出现,我们从侧面观察,脊柱虽然都是向后绷起的,但不是正直状态,而是有点驼背这是因为我们丢了脊柱向上向下的矛盾争力,我们已经知道向上的力量是吊顶及大椎上拔的要领,而向下仅仅靠敛臀提肛是不够的。应加上"腹内掖"的要诀。腹内掖就是要在敛臀 提肛之后,把小腹掖在大腿根里,从而把骶骨向地面引下(即尾闾下坐之力不失!),这样吊顶带动颈椎,掖胯带动骶骨,一上一下,正好形成两端拉伸状态。胸椎、腰椎就会被牵扯运动,这样,脊柱才会形成正直状态折腹憋气的现象就不会发生了(如图45)脊柱正直状态下的 桩形、腰" 要紧,背要直是站桩最关键的要领。另外,练功时,可以有 意识地使脊柱正直后向外鼓凸,可增加运动量和校正脊柱的效果。
C要诀:大椎上拔与尾骨下坐形成上下相对争拉,尾闾内扣,使腰椎自然后绷而起(无须有意识向后凸腰),三窝放松,形成自然腹式呼吸,腰紧背直、敛臀提肛。如此: 膝部、胯部角度不变,躯干部要领不失,保持5分钟,练功结束。
D意识须随时检查,膝部及胯的角度是否变形,躯干的要领是否已失?如膝部角度不变,证明下坐劲未失。同时配合"金刚铁板桥"每次5分钟,每日2次,以增强腰部劲力,以加速背部两侧大筋的挑起!使躯干整体连通!
E 易犯错误:随练功时间增长,腿部肌肉酸痛难 支,而不自主地站起,(这是因为失去了尾骨下坐 劲、此时应加强"如坐高凳"的意感)或上体过于前俯,这样会减轻上身对下肢的压力,却不利于功力的增长,这是因为失去了脊柱整体后靠(特别是颈惟后领)要 领的缘故;驼背状态,这是因为脊柱失去上下争力的原因,应注意大椎上拔,把小腹掖大腿根里,使尾骨向地面引下,如同有一重物挂在尾间、使之不得不下坠(尾 闾内卷的要领不可失!)大椎上拔时,千万注意不可颈椎用力上拔,否则会造成气血上涌之弊(赵道新先生即犯此错误)。吊顶的的要领,芗斋先生谓之"头如线系" 是指轻轻上提之意,否则线即会断,而不是说"头如绳系!请学员于此多留意!免得后悔莫及!
软项:是因为颈部失去了后领之劲、只 须大椎向上拔起,腰紧背直"是获得脊柱上下力的要诀、
能强化腰部肌肉与背部肌肉的连通,臀不敛、肛不提,腰部脊柱更不会后绷,只能是内凹,这样就失去了站桩的意义即使能够做到上述要领,也必须保证背直的原则,因为背不直,脊柱就不能正!脊柱不正,劲力何来了很多人认为腰一紧背就会弯,这是因为背部与腰部没有连到一 块!要以脊柱整体后绷为原则来练才能做正确!腰紧背直是站桩中最关键的形体所在!很多意拳爱好得,站桩 多年而功力平平,大都是因为此项要领错误所致,就必须通过局部的协调合作,其中某个局部往往是关键!我们 都熟悉纲举目张这个成语,比喻只要抓住事物的关键便能带动其他环节,这个"纲"是整体中的关键部分。那么站桩中的"纲"在哪呢?怎么做才能进展神速呢?
1、 十趾抓地,胯根内裹;2、脊柱正直、尾闾内扣下坐、大椎上拔;3、大臂内翻、肩撑肘横。其中脊柱正直后绷,小腹内掖是关键,它是求取浑圆力量根本的条件,初学者必须高度重视脊柱的上下争位,势必带动腰背部的肌肉群也随之拉长,而后再通过双肩的放松或其他的动作要领,使躯干部分的韧带肌肉群同四肢连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矫正其曲线,才能真正达到"返先天,返婴儿之 本"才能具备整体力,通过此项锻炼,就会因椎间隙和附着韧带的拉长强健,从而恢复增大脊柱的弹性,并因大椎上拔,尾骨下沉等要领的相互配合,互为拉伸,调动阳面肌肉群连结成一个整体面,进行六面的拉伸放长,确切地说,应该是四面八方的福射性拉伸,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练出强劲笃实的六面整体浑圆力,有些所谓的"大师",幼 时即随师学艺,直到胡子白,也没有练出一触即发"的功力!他们还以为是他们练功不苦所致,大家可仔细观察 一下,他们是不是清一色的命门前挺,腰椎内凹?孰不知,这样是永远也练不出功夫的!别说苦练终生,即使修炼千秋万载,也别想练出登峰造极功夫!正确的要领 是:大椎上拔,命门后突,尾骨下沉,这样站桩不到10分钟,就会感到腰部酸痛难艾,请坚持!这正是增长功力的关键时期,一月后就会适应,此后功力进展之速,真可谓“一日千里"。当你亲身感受到了功力的增长,就会信心大增,而不觉得站桩枯燥,说不定还会乐此不疲呢?

本功有些要点在我们的 教材里出现了好几次,甚至很多次! 望大家能够理解编者的一片苦心!我们必竟都是黄河之水哺育的炎皇子孙!我们的体内必竟都流淌着中国人血 液!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 使我们中华民族永远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使中会武学永远屹立于世界博坛 的最高峰。我们有什么舍不得付出呢

5双臂极力拉伸使三窝发紧憋气,请参见训练要求,不要急 于求成,要在呼吸自然的基础上渐渐加大拉伸量;低头、目视地面,应注意临阵精神状态的培养。意想前方有一敌人,随时会向自己进攻;耸肩,耸肩会使上肢与躯干不能连通,整体劲力受阻,应肩撑肘横,并使之下沉(但不可有失自然):


10一20日姿势要领同上,时间增至10分钟,此时,凡胸肌过少,宗气不足,或瘦弱过度的人,应加练:初级内劲功,以充实强壮。每次15分钟,每日早晨、上午、中午、 下午、晚上及临睡前各练一次,二月后功成,内气充足,不畏击打,承受劲力自动反弹飞 凡是消化系统之疾病必然恢复健康,同时还会使胸肌高隆,给人以健美之感。(金刚铁桥桥)加至10分钟。 20丁30日练功方法同上/只是站桩为15分钟,"金钢铁板桥"亦为15分钟。"金钟罩体喷气功"要求:站桩时应保持姿式的工确及内在要领始终不 变,意念随时自我检查间架各部是否正确!如有错误,及时纠正,马骤良先生曾言,"意念你在前面站桩、后面站一日本兵,你一偷懒,他就会用刺刀挑你!"。千万别以为本功法简单而忽略了他的重要性,要知道平易才是成功的关键,每日有空时应多读一读本功的要领及方法。能记住之后。每日在睡觉觉前或起床前用10分钟默诵此要 领,并想象其形态,逐一对照,这时的状态极易进入你的潜意识,久而久之它就会成为你精神活动的一部分,更重 要的是将渗入你的心灵,影响你的行为。


第二月整体上下力的求取:
1 一15日 姿势同上,加入大腿外侧肌肉内裹,两胯 外撑、前裹、双膝(不得随之外开)定位,上提前顶、尾骨下 坐内卷。足有下踩之劲与膝前顶上提、胯后坐形成争拉,连下肢外侧肌肉群随之连结拉长,腹部保持松圆状态,随呼吸将小腹下沉起到挤开胯部的作用,开胯不仅是横开, 而是向横和向后的圆孤形轨迹的外撑,这一点一定要时时注意!切!切!!脊柱处于拉伸状态整体后靠,同时可设想有一橡皮圈,套在大椎穴上,双足亦踏于圈内,这样脚掌与大椎产生了上下争力,虽是假想但必须真切,似乎 确有此力上下争拉,一二日即可感觉到此力。其他要求伺上,练功时如要领正确,同手可触摸到大腿根部,有一条大筋绷起。配合"功架大形起伏"的训练(每日4遍,每遍左右各20次,约15分钟)。 随着功力增长,这条大筋会逐渐粗大强劲,直达足 趾。


15二30日功成:此时椅已镜倪备了无坚不摧的整体劲力。
左右及前后力的求取:
15一30日:姿势同上,增加双臂要领。
双 肘横撑双臂同裹,带动肩关节肌肉同时拉长,双肘 再向前下方螺旋滚压,使大臂内侧之筋膜绷拉而起,然后小臂前抱,与脊柱整体后靠形成争力,撑腕涨指、使小臂内侧之筋膜腾起,要使韧带、关节、筋膜真正拉长。本要领正确后,可试摸腋下会发现有一根筋鼓起,随功力增 长,这条筋日益粗大强劲,并直接与食指连通(约2月左右),要注意在练功申坚持各部关节定位,」直坚持到练功结束,同时增加调气训练:培植丹田之气,增强流动内力(每日20分钟一z小时之间)。


第三月练功计划:整体六面圆浑力的求取:
通过以上训练,我们已经具备六面整体之力。上下 力的获得是整体劲力的基础。是为了恢复脊桩先天的垂直状态,并得以有效拉长,为实战申摧动身体做各种形式的发力动作。中华武学内在力量的根本就是从动物运动机制中提炼出的伸筋拔骨的训练。

1一15日训练方法:
通 过站桩把肌肉整体放长、使肌纤维变长、肌肉更富 有弹性。左右横撑力是在技击格斗中防守对方侧面进攻的模式,而且在主动进攻中,由于间架的左右横撑、根本无须格挡左有两侧的来拳,不必害怕打到自己头部,当敌人侧闪到我左右之际,我也只须以关节支撑力为发力点, 进行横向的发力,即可解决战斗(遍观世界搏坛,均无左右撑力的训练,更没有横向发力的技法,可以说此为中华 武所独有)另外,双肘的横撑状态,还能使大臂肌纤维的初长度得以改变,肌肉的弹性伸缩功能得到加强,肩关节之间在肌肉放长作用下,间隙也获得一定的拉长。从而使关节枢纽,如加入润滑剂般的灵活。前后撑抱力是贯 穿整体格斗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力量,因此是必不可少的训练!撑抱力是以肘关节横撑定位后,小臂环抱体前,双手食指的连线交叉点与人体腰背肌肉群(以整条脊柱为中心点)形成圆桩形的争拉状态。这时人体腰背肌纤 维初长度已产生了改变,我们双臂环抱的间架就会更加圆整。前后力的根本在于阳面(俯卧于地面朝天的一面 为阳面,而朝地的一面为阴面)筋络向两侧(以脊柱为中线)横向展开,使背部机能得以充分调整,阴而肌肉(前胸 一侧)正好区别于阳面,一律松软如棉絮,其实浑圆桩法的训练就是培养仿生学中猛兽的形态,撑抱力的前后用力要点在于,肘横撑、臂前抱、体后靠,形成前后的矛盾用力,由于前后的抱靠用力,我们横撑的肘关节角度就会产 生一定的变化,成为大于90。的钝角三角形,人是柔性体,只能产生张力,张力的表现形式是争力的具体化,混 元桩的模式形成,从直观的六点定位开始,逐步往圆滑状态过渡,由六面力渐渐形成浑圆状态。请记住:卢正文老 师曾言:"局部加局部不等于整体,局部与局部的最佳组合才是整体"!

内家拳入门的捷径-----------“六面整体浑圆力”科学速成秘法

                  高华新

    清末,内家三拳(形意、太极、八卦;其代表人物分别是:郭云深、杨露禅、董海川)横扫当代武林。而现代武坛,内家拳却雄风不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即是内 家拳的核心功法“六面整体浑圆力”的失传。“六面整体浑圆力”是内家拳法的精髓所在,为中华武学所独有,这正是它优于西洋拳法的高明之处,练就此功后只须不失间架,根本无须有意防守,无沦对手击中自身间架的任何部位,无论来力如何巨猛,都会被自身强大的功力反弹而起,来力越大其反弹力越大!造就无坚不摧的 整体劲力!再配合“炸力无断续”的训练;即可在电闪雷鸣般的生死格斗中令对手鲜血狂吐,筋断骨折。著名格斗专家赵道新先生曾言:成功不会垂青于那些只顾寻求捷径,而不想下苦功的人。但是有决心悬发锥骨,而不讲效率和方法的人也必将一事无成,能以最少的精力,最短的时间;最大幅度地提高格斗水平,则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攀登一条近乎直接通往顶峰的捷径。李紫剑老师也说过“:路有千万条,最近最直的只有一条”。为了使真正追求武学真谛的朋友们早日步入中 华武学之殿堂。现以《卢氏浑元桩》为例,向大家介绍获取"六面整体浑圆力"的最 佳途径。

    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十趾抓地,足心空涵,双膝关节弯曲到大于150度而小于180度之间,前顶,并向内转向上提起,这时大腿的肌肉就会向里裹,只有产生拧裹方会使肌肉如钢丝绳一般拧成一体。同时这种拧裹运动又可使肌肉产生相应的磨擦,使下肢肌肉长度得到伸长拉伸,这样膝胯关节也会相应的产生一定间隙 的拉伸量。只有如此在运动状态中,步法才会灵活自如。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这三大关节在站桩中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如足趾抓地与足心空涵,膝关节与髋关节形成前后的争力,而髋关节与踝关节又形成上下的争力,由此可看出这三个关节形成的矛盾力,正符合原传内家传授的"三角力"原理,而三角力之深入将变 化为螺旋力,所以单纯下肢的螺旋发力由三角构造开始。因而我们要求站桩中臀部似坐非坐,如果不坐或坐得过死,则不会产生髋关节与踝关节形成的上下争力,争力之运用尽在均衡中体现。所以三大关节争力一定是相等的。(关节产生的争力来源于骨骼的支撑,而争力的大小则取决于肌肉的拉伸程废。所以我国近代一些拳家为了获得“尽争力之妙”,往往把间架,步距放低,拉大;如八卦掌中的夹马桩,大成拳中伏虎桩,降龙桩都是如此。从髋关节至肩关节这段人体躯千部位,是人类 运动中最难调动的部位,它的形成是一个平行的四边形(长方形),若想使躯干得到合理的运动,以结构原理分析,必须使之与上下肢连成一体。我们在站桩中强调的敛臀提肛,就是通过脊椎的训练,把下肢和躯于连通(还必须加上小腹掖在胯内的要领),而上肢与躯干的连接是由背部肌肉放长,牵动肩胛骨向两侧运动,曲肘环抱。使肘关节横撑至生理的最大极限,(但须注意肩窝及心窝不得僵硬),然后体会腕与肘、肘与肩、肩与腕关节形成的争力。当然仅仅体会手臂的争力是不够的,必须把两个三角争力组合一处才是真正的浑圆状态,即:左腕与右肩,右腕与左肩形成争力交叉状态形成三角争力的组合浑圆状态。从俯视图来观察我们刚站桩 的形成,我们间架模式为平行四边形。深入之后,加大了张力的效果,我们间架就会成为圆撑状态只有这种形态才能调动更多的臂部肌肉产生长度的扩张,才能调动更多的肌肉参与做功。通过上述的讲解。我们己基本体会到;站桩的浑圆状态,是由多个三角力组合而成。我们在站桩中具备了撑抱劲力后,对方用力推撞我们的间架时我们的间架不会散。但如果对方上挑下砸;我们能否不失桩架呢?这时肘高手低或肘低手高就显示出它的作用了。当手与肘处于一个平面时;对方用力砸挑,我 们就会完全承受对方的作用力,但手与肘如呈一斜面就会分解对方一部分作用力。现在我们把站桩的完整姿态奉献出来,(附图正侧2张,见《六面整体浑圆力科学 训练教程》一书)。原传内家拳训练从站桩开始人手。有些人认为,站桩时间越长,功夫越强。事实上,这是错误的站桩并不是耗时间,而是在时间的限制下;保持 基本姿势的准确性。虽然有些颇能吃苦的武友,在初练站桩时即能坚持一小时;但这不代表他站桩的正确性,尤其刚开始站桩,能保持3分钟的正确间架定型就很不 容易。因为站桩追求的是六面的力,而且是相互矛盾的对称拉伸所以初入站桩之门的朋友,应在站桩中重点找出上下二争力,待此力定型后,再加上左右横撑力,待 “左右横撑力”定型后。再加入“前后撑抱力”,这样才不至于顾此失彼,下面我们根据结构原理详细阐述“:六面整体浑圆力”的获取方法及步骤:

                  第一步:上下托按力的求取

    上下托按力的物质基础是改变中枢系统脊椎的拉伸长度。因为脊柱的伸缩运动可促进脊髓的自我调节。现代解剖学认为脊柱有传导功能和反射功能,传导功能是将来自四肢、躯干及内脏的感觉,通过脊髓向上传到大脑小脑,而大脑小脑的神经冲动传到脊髓,再由脊髓传到效应器,以实现对骨骼肌及大部分内脏活动的调节控制。 另外,脊柱是躯干的中轴和支柱,是上下肢运动的枢纽,具有支持体重,传递压力,缓冲震动,保护脊柱及内脏等功能、我们从侧面观察成年人的脊柱。可见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弯、胸弯、腰弯、胝弯。颈弯和腰弯是向前凸的。

    新生儿的脊柱只有胸部和骶部 的后凸,在婴儿开始能抬头时(3一4月)出现颈弯,从6个月婴儿能坐开始,直到会站立,又出现了腰弯,随着年龄增长和劳动习惯,这两处弯曲会越来越明显。 从婴儿的爬行和脊柱动物的身体结构,我们可成发现这种四肢履行的状态,是维持脊柱不发生形变的先天合理的构造人类的进化不可能让我们再趴在地上,去保持脊柱不发生形变。因此我们必须在直立中去探求一种维持脊柱正直的方法。脊柱的颈弯和腰弯是使脊柱正直的两大障碍。因为它们与胸弯、骶弯正好是相逆的S形状。 所以我们在站桩训练中就必须做到:"头如线系","下颌内收"和颈椎后领的要诀!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用手触摸颈部,发现颈弯这个生理弯曲不见 了,而且与胸椎后的生理弯曲,形成了一个方向的运动,这时颈弯与胸弯的S形改变成一条直线。腰椎弯曲是变化最大的生理弯曲,故改变这了段的训练,极为艰 苦,但它又是连接上下的关键部位,只有坚定信心,痛下苦功地重点训练才能成功。改变腰椎生理弯曲的要诀是"敛臀提肛","敛臀"的检验方法是臀大肌肉明显 向内收缩,用手一摸即知,而"提肛"则是会阴穴处向上收缩,如忍大便状态。"敛臀提肛"做正确之后;我们就会感到腰部酸胀难支,这是正常现象,因为把一段长期处于内弯状态的骨节改变成和胸椎、骶椎弯曲方向一致的外凸,就需要骨节与骨节之间缝隙拉大,因此是非常困难的。但我们为了继承这些先辈留传下来的宝贵 的文化遗产,更应该知难而迸。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会减弱。我们去感觉腰椎,如腰椎由内弯形成的竖沟会被填平,而且外凸越来越明显。使背部整体连通,且弹力极强。长期站桩而进展缓慢者,往往都是因为此项要领错误,大家一试便知。“敛臀提肛”要诀做到后,往往会出现小腹和胸腔弊气的现 象,这种情况的产生,会使我们站桩时极不舒服。这是因为敛臀提肛,后绷腰椎之际,小腹极容易因为腰部向后绷而弊气缩腹,这样腹肌就会处于紧张状态,而导致呼吸失衡。如果这种现象出现,我们从侧面观察,脊柱虽然向后绷起的但不是正直状态、而是有些驼背,丢了上下的矛盾争力。我们知道向上的力是“吊顶”的要 领,而向下的力仅仅靠“敛臀提肛”是不够的,故必须加上"小腹内掖"的要诀。"小腹内掖"就是“敛臀提肛”之后,把小腹掖在大腿根里,从而把骶骨向地面引 下。这样吊顶带动颈椎,掖胯带动骶骨,一上一下正好形成两端对称拉伸运动,这样脊柱才会正直,"折腹弊气"的现象就不会发生了。

第二步;左右横撑力的求取

    当人类处于爬行状态时,我们会发现:如果把四肢撑直为180度平角状态时, 对方如果用力去推我们的肘关节,我们会因为没有横向支撑力而向一侧失重(或因没有横向支撑力而使肘部受伤)况且关节伸直后,我们也无法运动。当我们站立起 来后,发出直拳发力,就会感到肘关节在发力的一瞬间一震,如果不把肘关节角度变小、就不会产生第二次发力,而且这种形式的发力,如果对方突然给一个横力,那么这种力量的方向就会被改变。我们趴在地上,把肘关节变为90度左右,让对方用力推打,就会发现对方根本打不动。而且关节角度越小,这种横撑力越大。这时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站立状态还必须保持这种横撑力。遍观整个世界搏坛的格斗技术均无左右横撑力的训练,更没有横向发力的技法。直拳的发力过多,会因关 节被动撕扯而错位损伤导致病变,如骨质增生和风湿关节炎。所以一个运动员的运动青春极为短暂,基本是因伤痛引起的。毕竟关节是一切生命运动的枢纽。

    《卢氏结构》认为,左右间架的横撑力是格斗中防守对方侧面进攻的模式。而且在主动进攻中,由于间架的左右横撑,根本无须格挡对方的两面来拳。不必害怕打到自己的头部,再有敌人侧闪到我左右之际,我也只须以关节支撑为发力点进行横向的发力。另外双肘的横撑状态能使大臂肌肉纤维的初长度得到改变,肌肉的弹性伸 缩功能得到加强。由于骨骼的支撑作用肩关节之间在肌肉放长作用下间隙也获得一定的拉长,从而使关节枢纽得到了如加入润滑剂般的灵活。检验左右横撑力的标准是站桩中,我们可用手去触摸大臂内侧从腋下到肘间有一根较为粗大的筋,如果左右横撑力符合要求,这根筋会成拉紧或绷起状态。

    第三步:前后力的求取。

    从上下力、左右力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它们组合一处的形成正好是十字交叉的状态。芗斋先生云"于十字中求生存",妙哉斯言!但是我们知道,贯穿于整个格斗中 最广泛的是前后力量的应用,所以前后撑抱力必不可少。所谓撑抱力是以肘关节横撑定位后,小臂环于体前,两指的连线交叉一点,与人体腰背肌肉群(以整条脊柱 为中心点)形成圆柱形的争拉状态。这时人体腰背肌肉纤维的初长度就会产生长度改变,我们双臂环抱的间架就会更加圆整,撑抱的前后用力要点在于肘横撑、臂前抱、体后靠。双肘横撑定位后,小臂向前抱与身体向后靠,正好形成前后的矛盾用力,因为前后的抱靠用力,我们横撑的肘关节角度就要发生一定的变化,成为大于 90度的钝角三角形。人是柔性体只能产生张力,张力的表现形式是争力的具体化,浑圆桩的模式形成,从直观的六点定位支撑开始逐步往圆滑状态过渡,故芗斋先生言:"浑圆空洞亦都由细微之棱角渐渐体会"。由上述得知",所谓的整体劲力就是人体的肌肉、骨骼、筋膜、关节的合理运动而产生的量的变化。

    第四步:整体六面浑圆力的求取。

    精神意感是形成自然未能发动的必要条件。古谱中"意为力之帅,力为意之军"即是此意。当我们操习桩法之际,间架结构的配备标准是我们用大脑反馈肢体的结果,如果没有经过有意识的主动印证,我们就无法判别我们所维持的桩架是否趋于合理。由此可知,意感是人体运动细致入微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努力追求拳法 精髓的动力下,必须去正确、合理、深人地调动神经系统,以获得人与自然和协统一的本能状态。利用更为真实、强烈的意感训练,刺激和启动人体中那些懒惰和被动的肌体细胞,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起全部的人体功能,使人们追求的整体劲力和整体爆发成为现实。

    当我们 初步印证了站桩所具备的相对结构均整之后,就会发现拳学进步缓慢,开始停滞不前,无论怎样用功练习都觉得收效甚微,这是因为人体的肌肉、骨骼、筋膜、关节的运动量在达到一种相对饱和状态后,如果人体的大脑神经不去进一步刺激这些肌体继续运动,当然不会继续进步。因此,当间架结构处在一种尚有棱角的阶段,就 必须利用大脑的深度去圆融肌体的做功。所谓的圆融才是真正的六面整体浑圆。由此可见,我们通过站桩中关节间隙的增大;来促进小臂与大臂的的肌肉拉伸,大臂 与胸肌背肌的肌肉拉伸,背肌与腰肌和臀肌的肌肉放长,以及与大腿小腿、与膝关节等矛盾的连接放长。这样,人体的肌肉系统就形成了根本性的整体连接运动。这时,我们再通过意识的导引去体会这种连接下的肌体感受,并利用这种感受去对照前人留下来的正确经验,检验是否符合标准,也就是说用更细微的大脑思维去检验 身体结构发生的微妙变化,从而每一点的感受都从大脑反射出来,再反射回去,这时我们站桩才会产生更加微妙的变化。所以意感的训练与肢体运动是相反的、平均的。

    这三项矛盾争力的建立就是把我们的间架变成一个膨胀的圆球状态,因为球的状态会产生弹性力,所以 当学者基本具备了这个状态之后,我们就让同伴去拍对方的间架,看看会不会产生弹性,如果没有,就证明哪一部位的要领不对,应及时纠正,并重点练习。继而应让伙伴加大力量去拍、推双肘,如果自己在对方力量下弹起又恢复原来的姿势后,证明间架是正确的,这时就让伙伴给记时间,检查督促自己维持正确间架的标准时 间。由于站桩对人体肌肉、骨骼、内脏呼吸的刺激很大,体能会很快地消耗下降,这时伙伴就要随时告诫自己哪一部位变形,并及时地进行纠正,然后让伙伴再用力拍自己间架,看看散没散,如果没散就证明自己还有能力坚持下去;如果一拍即散,则证明体能已达到极限,就应缓缓把手放下进行适当的休息,等过十分钟之后,感觉体能又恢复过来,再站桩寻求精确度,让伙伴看桩检查。如此反复练习,才会形成正确掌握站桩的良好习惯。否则虽然站了一小时,但只有三分钟是标准的,也 只能证明你只练了三分钟而己。因为错误的间架根本产生不了浑元力,长时间的习练错误的桩法,还会产生错误的间架定型,这是习内家拳最大的障碍。我们编著的《六面整体浑元力科学训练教程》一书,从一个新的视觉角度,扭转了当代武林对桩功的误传。阐述了真正《中国原传实战武学》桩功的精髓。初入拳学之门,切忌 死练蛮练,功夫是长期训练的结果,非朝夕之日能得。所以操习站桩,首先是掌握正确的姿势,然后再寻求功力的深人;如果我们想尽快她掌握站桩并提高功力,应 遵循循序渐进的法则。人的体质不同对站桩的承受能力也不同,所以按标准操练40分钟桩法,任何人在人门之期均无法接受,有的自责,有的怀疑。事实上我们完 全可以把标准桩法40分钟划成若干份,如果,我先站5分钟标准桩,然后休息一会再站5分钟标准桩,直到加到一起是40分钟,待站5分钟标准桩身体能够适应 之后,我们把时间标准加到每十分钟一次,中间休息一会再站,连续4次,共计40分钟。这样就证明我们有了进步,之后由20分钟一次站两次合40分钟,直到 一次性能站40分钟,保持间架不失为标准,这种方法的训练要比一味苦练强得多。因为体能是逐渐增强的,况且站桩还有意感的训练,如果间架标准,精神、意感与间架统一一处,在这期间,不但不会感觉时间长,而且有舒适得力之感,能体会出自身内部的细微变化。如果间架己丢,证明精神已散,意感全无,身体的机能己 经处在无絮状态,若坚持下去只能加强机能的无序混乱,这是有违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