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唯品会司机招聘:直销风险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44:46


直销风险分析



直销并不是“造富”机器!


在直销进入中国之初,就伴随着虚幻的神话与狂热的追随,并且被某许多人誉为“造富”的机器。
其实直销和其他商品流通模式一样,只不过是社会资金流重组的一种方式,它并不是“造富”机器,也不是一夜暴富的机遇!成功与造富的比例不会超过2%,这是不变的定律!
很多直销员加入直销行业都是被上线的无限夸大所吸引,被公司系统的诱导所加入的。
而每个加入直销行业的人,都在为着这个美丽的梦想而努力,但是实现这个美丽的梦,并不是那么容易。
请记住:直销只是人们维持生活的一份工作而已!
企业、系统 是引导?还是诱导?
在直销当中,企业和系统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系统是企业培养经销商的一个必要的工具,但同时也是诱导经销商的一个重要工具!
系统所营造的梦越美好,经销商的心态就越浮躁。很多公司甚至利用系统诱导经销商大量的自我消费,有些人的自我消费还占到了公司总销售额的80%之多,这显然使行业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记住直销是销售,不是消费,从业者是产品的经销商,而不是消费者。
自系统建立之初、只不过是在从业者中慢慢形成的一种复制、延续的精神和经验、但是走到今天、很多系统是由公司所建立的、系统以脱离它应尽的义务、成为了企业诱导经销商的一个工具!建议:系统还是建立与从业者之中最好,由团队的慢慢发展而形成自我完善的系统精神和经验。
其实课程也属于系统中的一部分,系统是让经销商确立目标,那么课程中那些理论上的数字就是确立的那个目标!
很多公司的直销课程上都会讲到,一个经销商可以赚到上千万,上亿,甚至是无穷无尽的财富。在这个时候,许多人都会激情澎湃,幻想着美好的生活。而在你们激动着不久的将来,这些钱都会属于你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想想,真的有这么容易吗?在公司成千上万个经销商当中,究竟又有几个是赚到了的呢?
我记得曾经和一个企业的高级经销商交谈,他在辽宁省占了很大部分的销售业绩,他开了一辆宝来轿车,穿的也都是名牌,很健谈,话语间总是不时地向笔者推荐其所从事的公司和事业,并且多次重复每月收入都在四五十万。随之,笔者和他聊起了公司的奖金制度,在临别时还问了对方一个很随意的问题,你的团队每月有多少的销售额,对方很得意地回答:“上个月最好了,整体团队完成了270万的销售额。”我不知道这个270万有多少水分,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这个高级经销商的整体团队完成了270万的销售额,但是单单就这个高级经销商自己就有四、五十万的收入?其公司给所有级别经销商的奖金拨出还不到50%,这个经销商所能拿到的奖金比例也就是最高5%,也就是10几万左右。和其所说的每月收入都在四五十万可是相距甚远啊!
当你们的高级经销商或者你们的上线领导,在你们面前吹嘘自己收入的时候,只要你们侧面了解他的整体销售额,很快就可以知道其每月的真实收入了,因为公司的奖金拨出是固定的。
这种谎言不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而是被很多公司的经销商所普遍采用,这也是系统教材中所倡导的梦想与ABC法则。
本应企业是受政府的监管,所有制度都应非常规范。但是目前相关管理部门对行业的不了解,以及管理的脱臼,地方政府的不作为,在谈政府监管显然是遥不可及、无济于事了,那么就要企业本身。除了政府,企业在直销行业站着绝对重要的领导地位。行业的如何发展和企业如何定位,对经销商如何引导是有直接既定关系的。企业在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被认同中取得利润,我们不应把利润放在损害行业发展的基础上,应该把眼光放远、放远、再放远,行业立于长久,企业生存于长久,利润也会随之源源不断。
从业者 销售是诚信?还是谎言?
在加入直销行业中的每个人都知道,只有不断的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团队,才能有稳定、丰厚的收入,在拓展中无疑也是谎言的游戏,从公司到高级经销商、再到你的推荐者,每个人都在编织与维系这样或那样的谎言,目的就是让你也加入其中。
从企业制造一个谎言开始,由系统灌输给每个高级经销商,再由每个高级经销商复制给下面的经销商,底层的经销商再如法炮制地讲着自己要拓展的人。
虚幻的企业实力、夸大的月收入,所谓美好的未来,所谓神奇的产品,都伴随着谎言的存在。
在直销行业摸爬滚打几个月或一年多的朋友,你反思一下——你到底是自己走进,还是被骗入直销行业的呢?
你再回想一下,从你加入到现在,遭受过多少谎言,而你自己又编织了多少谎言呢?
而当许多直销员陷入一个误区,把公司的产品试为“神药”,而夸大其辞地推销出去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后果,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责任。请记住直销不单单是推销,也与传销集结人头不一样。直销目的是锁定消费群体、并且服务于消费群体,对每一个使用者负责,产生重复消费,获得永续收入。
目前介入直销的很多企业都没有自己过硬的产品,有很多企业甚至没有生产基地,更没有研发机构,其产品都是在外企业作的OEM加工。所以很多产品都是在市场上很普遍的,没有自主优势,没有价格优势、没有品牌优势、没有资金优势,那就注定着没有市场,没有办法锁定消费群体。所以问题就出现了!诱导、谎言、违规操作、什么歪门邪道都来了,虽然也看到了既定的利润,但是得不偿失,不仅做乱了市场、也在慢慢的毁掉一个行业。
当人们对一个行业失去信心或开始仇视这个行业,那这个行业注定将被遗弃于历史的教科书中。
当企业具有很强的自主研发能力、那么就具备了产品优势、价格优势、品牌优势、资金优势、自然就很容易占领市场,锁定销售群体,得到重复消费,获得永续收入,那直销员做起来就得心应手。
真实与谎言,规范与缺陷,诚信与舞弊,正义与邪恶之间的较量,老百姓如何输得起?从业者又将如何拿捏,政府又将如何监管,直销企业又将如何引导呢?
诚信为本作为一个道德理念和基本的行为准则,应当毋庸置疑,但现实直销行业中与之背道而驰的现象屡有发生。原因何在?
在各直销公司的经销商中普遍流传一句话:“要诚信就没有利润、要利润就要抛弃诚信”!
后话
本文以透彻的阐述,睿智的语言说了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或者说是现象。
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即当诱导与谎言能带来利益时,谎言将被既定利益得到者所普遍采用。换言之,成功与造富是依赖于侵害他人的利益,才能获得自己利益的制度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直销并不是多赢经济。
谎言的存在是一个问题。任何人都会尽力挣扎求生,这是人类的本能,我们要如何生存下去,选择谎言还是选择诚信,这两个选择直接关系行业未来的命运。
上文所罗列的这些问题或现象并不是出现在所有的公司和经销商身上,但是90%的直销企业,90%的经销商都出现这些问题。记住是90%,这个比例相当大了!
可以说在直销行业中,谎言无处不在。一种渗入生命历程的信念,它以一种不死的精神存在于人们的心灵深处,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侵蚀着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灵魂……
尔虞我诈充斥着这个所谓“造富”机器的行业中,不少人耳边总会有一股邪恶的声音:“丢掉诚信吧!卑鄙是成功的通行证,高尚是失败的墓志铭,诚信将成为傻瓜一生中都要背着的十字架,妨碍去获得让所有人都垂涎欲滴的成功与金钱。”
一个从事10年的高级经销商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目前中国80%的直销人所说的,80%都是谎言!”
一颗缺乏诚信的心灵是空荡的,麻木的,就如同失去了灵魂的乐章,失去了信念的人生,失去了诚信的世界,只能乏味,只有无奈,只能毁灭……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把诚信作为人生中永恒的指南,用它来冲破困锁,找到理想。
没有诚信,路不拾遗将一去不返;没有诚信,朋友再旧也是空;没有诚信,未来就如沙堆上构建的高楼;没有诚信,一切将虚无缥缈……
谎言会歪曲这个行业,还原真实、诚信乃做人之本,守信是立事之根。我们的世界离不开诚信,我们也不希望诚信断送在一次次的谎言之中。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生死在弹指间,也在永恒。徘徊于生死之间,踌躇于诚信与谎言之中,有人会选择心灵的纯净,也有人会选择违心的谄媚。而真正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那一缕原始的精神之光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诚信。
以“诚”为本,让生命永恒!
 
直销开放风险何在?


直销开放的风险来自于直销主体违背游戏规则风险、直销受众非理性风险以及国家管理风险。
而最大的风险是国家管理风险;风险的最终结果则是直销受众失去理性,从而干扰正常经济秩序,并诱发社会问题。  
  “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都不见。”这是1998年国家关闭直销大门之前,中国直销市场混乱局面的写照。当时各种非法传销公司甚嚣尘上,致使成千上万的人上当受骗,并曾爆发过著名的“淡水传销事件”和“星沙传销事件。”  
  “千人讨,万人追,追到公司追不回。”这是对1998年国家关闭直销大门之时,非法传销公司纷纷逃匿引发的社会混乱的回忆。当时国家对传销采劝一刀切”的政策,非法传销公司一夜之间人间蒸发,一些正规的公司因为不堪退货之重,也曾一度关门大吉。成千上万受骗上当的传销从业人员到传销公司要求退货和追讨受骗资金,面对人去楼空的局面,甚至一度引发静坐示威和打砸抢事件。  
  面对即将开放的直销市场,人们不禁又想起了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面对即将开放的直销市场,人们不仅要问:昔日的往事还会重演吗?
  风险在哪里  
  直销市场涉及到直销管理者(国家管理部门)、直销主体(直销企业及直销从业人员)及直销受众(中国民众),三者之间是个相互作用的连锁关系;国家管理跟不上来,直销主体就会违反游戏规则;商家违反游戏规则,就会诱使直销受众失去理性;直销受众失去理性,又会促使直销主体进一步违反游戏规则;直销主体进一步违反游戏规则,就会是国家管理更加跟不上来;直销开放的风险来自于直销主体违背游戏规则风险、直销受众非理性风险以及国家管理风险。  
  而最大的风险是国家管理跟不上来,风险的结果则是直销受众失去理性,从而干扰正常经济秩序,并诱发社会问题。  
  直销市场涉及到直销管理者(国家管理部门)、直销主体(直销企业及直销从业人员)及直销受众(中国民众),三者之间是个相互作用的连锁关系。
  管理者水平高,不但可以设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游戏规则,使直销主体遵循游戏规则,并把不符游戏规则的直销主体(主要指非法传销公司及从业人员)拒之门外,将违反游戏规则的直销主题罚出市场,而且可以引导直销受众理性地对待直销市常  
  相反,管理者水平不高,制订的游戏规则不合理,或者对游戏规则执行力度不够,不但非法的直销主体会乘虚而入,正规的直销主体也钻营管理的空挡,而直销受众则会被直销主体的非法行为所诱导而失去理性。  
  从整体上看,直销开放的风险主要是管理风险、直销主体违背游戏规则风险、直销受众非理性风险。而最大的风险是国家管理跟不上来,而风险的结果是而要理性地对待直销开放的风险,用“倒推法”似乎可以更好地审视现在开放的风险问题。  
  风险之一:直销受众非理性风险  
  经过几年对非法传销的严厉打击,中国民众对非法传销已有一定的认识;中国的失业人数的较1998年之前已有明显增多;直销合法化,将增加中国民众对直销的接受程度;直销市场开放,总难免非法传销公司潜入。
  ——中国民众能对直销市场能保持一份应有的理性吗?  
  在1998年8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中,列举的禁止传销(也即直销)的解释之一,便有“群众消费心理尚不成熟”,这也就是秦硕所说的“中国民众追求暴富的心理过于强烈”。  
  时隔5年后,中国民众的消费心理成熟了吗?  
  从1998年开始,中国政府对非法传销一直采取了严力打击的政策,媒体更是大力宣传非法传销的危害。一个可喜的变化就是,现在中国民众对非法传销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甚至现在人们往往把“非法传销”与直销或传销等同起来,对直销也存在着抵触情绪。尽管仍有少不少人对“非法传销”宣扬的“致富”骗局存在幻想,但相对于直销大门关闭之前的那种为传销万人空巷的局面已大有改观。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现在中国失业大军也比1998年以前有大幅度的增加。大批失业大军都在寻找就业机会。 
  而直销行业理论上确实“倍增原理”,并且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入行门槛也要偏低。现在人们对直销的抵触情绪主要是基于国家仍然开放直销市场,而一旦国家对直销开放后,直销将合法化,这对寻找就业机会的失业大军来说,存在一定的吸引力。 
  从国际直销市场发展来看,只要直销开放,总会有一些非法传销公司潜入直销市场兴风作浪,这些公司更具欺骗性。  
  直销开放后,中国民众能对直销市场能保持一份应有的理性吗?  
  风险之二:商家违反游戏规则  
  本次直销立法,将设定1997年颁发的《传销管理办法》更为严格而科学的游戏规则,提高进入门槛和增加商家违规风险;直销行业存在着复杂的游戏规则,国家政策难免不挂一漏万;由于直销行业具有相对较高的利润回报率,非法传销的回报率更是高得惊人,往往会诱使商家违反游戏规则;立法可以限制非法传销公司的进入,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  
  正规直销公司也难免有违规行为,其规模庞大的推销员队伍的管理更是一的难题。
  ——国家直销立法将怎样保证商家遵循游戏规则?  
  事实上,中国当初关闭直销大门,更大程度上是由于非法传销带来的恶果,秦硕所说的“商家违反了游戏规则”,其实也是指这些非法传销。至于安利、雅芳等直销公司,尽管也存在着各种问题,但整体来说,还是在遵循直销行业的游戏规则,所以秦硕有“玉石俱焚”一说。 

 

 

据了解,中国政府本次开放直销,将通过立法重新制订游戏规则,并且较1997年颁发的《传销管理办法》更为严格而科学,同时提高进入门槛和增加商家违规风险。例如在《外商投资直销公司管理暂行规定》草案中,就制订了“外商投资直销公司应履行的义务和禁止的行为”,对推销人员制订了相应的“推销员的资格、权利和义务”,并对从事违反游戏规则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制订了严格的处罚制度。尽管对内资投资直销企业的相关规定还未见到,但相信也会“从严开放”。 
  相对来说,正规的直销公司会更遵循游戏规则一些,而其规范的公司制度和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其从业人员的约束力也相对较强。而国家“从严开放”的政策,也会使直销主体惧于处罚的风险而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讳。至于非法传销公司,则可以通过法律将之拒于国门之外。  
  并由此衍生出了各种形式的“老鼠会”等非法传销方式。  
  由于直销行业具有相对较高的利润回报率,非法传销的回报率更是高得惊人。利润回报率高,往往又会诱使商家违反游戏规则。
  首先,从国际市场来看,立法可以限制非法传销公司的进入,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即使在直销法规非常完善的美国,据世界直销协会联盟主席、美国安利公司前总裁狄克。狄维士介绍,金字塔诈骗行为在美国依然存在。直销开放后,非法传销公司不可避免地会潜入中国市常这是商家是否遵循游戏规则最大的风险。  
  其次,尽管正规直销公司会遵循游戏规则一些,但由于直销行业的特点,决定了直销行业存在着复杂的游戏规则,国家政策难免不挂一漏万,为这些直销公司提供可乘之机。  
  另外,直销公司均会发展规模庞大的推销员队伍,例如某外资直销公司在国家禁止传销之前,从业人员达17万人之多,目前在中国市场也有近8万人。即使有完善的公司制度,但要保证所有的直销从业人员都遵循游戏规则,也是一大难题。  
  事实上,即使是正规的直销公司,公司自身或其从业人员违反游戏规则的报道也时常到。
  风险之三:国家管理能力  
  近年针对直销市场的管理,国家管理部门一直在努力探索,也借鉴了许多国家的直销管理办法,国家管理水平已经有了很的程度的提高。 
  直销相对于其他经营方式来说,更有其复杂性,对于这种复杂的经营方式的管理,不但需要《直销法》,而且需要其他相关法律进行配套。  
  直销作为我国一种新兴的经营方式,在与相关法律配套方面却存在着缺失的难题。  
  尽管《外商投资直销企业暂行规定》草案对外资直销公司或推销员违反该规定相应制订了“处罚与赔偿”,但对于商务部和工商总局执行范围外的事情,只标明有“移交司法机关”。  
  在1998年4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中,也承认“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的问题,这也是秦硕所说的“国家管理跟不上来”。  
  时过5年,国家管理能跟上直销开放后的需要吗?  
  其实,针对直销市场的管理,国家管理部门一直在努力探索,也借鉴了许多国家的直销管理办法,国家管理水平已经有了很的程度的提高。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邓湛表示,中国政府将严格区分直销与金字塔式的传销和变相传销;注重已有政策的延续;管理方式上将更符合国际惯例和中国国情;促进合法的内资、外资直销企业共同发展。  
  据有关熟知立法内情的业内人士透露,本次直销立法,便很可能是以韩国直销法律为蓝本,而新的直销法律将比1997年的《传销管理办法》要严格而科学。  
  直销相对于其他经营方式来说,更有其复杂性,在1998年4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中曾指出,“传销(编者注:也既现在所指的直销)作为一种经营方式,……具有组织上的封闭性、交易上的隐蔽性、传销人员的分散性等特点。” 
  直销经营方式的复杂性,决定了对该市场的管理更加复杂。  
  有关法学专家认为,对于这种复杂的经营方式的管理,不但需要《直销法》,而且需要其他相关法律进行配套。  
  但事实上,直销作为我国一种新兴的经营方式,在与相关法律配套方面却存在着缺失的难题。  
  肇庆学院政法系文武副教授就认为,目前我国打击非法传销的职责主要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负责。但在实践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用《投资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中“其他扰乱社会主义经济次序的投机倒把行为”作为执法基矗此投机倒把行为的内容依赖于省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出认定,但至今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将非法传销认定为“投机倒把”。  
  文武副教授还认为,对非法传销的法律惩罚措施也不完善。文武指出,就刑事责任而言,《刑法》中并没有“非法传销”的罪名,就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来看,也都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据有了解本次立法内情的业内人士透露,尽管新的《外商投资直销企业暂行规定》草案对外资直销公司或推销员违反该规定相应制订了“处罚与赔偿”,但对于商务部和工商总局执行范围外的事情,只标明有“移交司法机关”。
  不过,对于直销公司或其推销人员违规违法情节严重的,在其他法律没有对“非法直销”作出相关处罚办法之前,“移交司法机关”后怎样处理则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直销企业苦乐不同
 


尽管不少直销企业对细则所规定的信息披露制度大呼“吃力”,但各种管理规定的先后出台,使得对直销业的管理愈加规范。而直销企业门槛的抬高,使得小企业可能渐渐退市,而有实力企业的大资金将进入,有人因此担心,这会促使国内直销市场出现寡头垄断的局面。
  据了解,根据即将实施的《直销管理条例》,申请成为直销企业,应具备4个条件:1.投资者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提出申请前连续5年没有重大违法经营记录;外国投资者还应有3年以上在中国境外从事直销活动的经验;2.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8000万元;3.依照法规在指定银行足额缴纳保证金。保证金的数额在直销企业设立时为人民币2000万元;直销企业运营后,保证金按月调整,其数额应当保持在直销企业上一个月直销产品销售收入15%的水平,但最高不超过人民币1亿元,最低不少于人民币2000万元。保证金的利息属于直销企业;4.依照规定建立了信息报备和披露制度。
  《直销管理条例》出台后,雅芳表示了“欢迎”;美国如新公司则表达了“感谢”之情;不得不调整自己多层次直销模式的安利也表示“理解和尊重”。内资直销巨头天狮集团也发表声明,表达对《条例》出台的“振奋”之情。天狮集团认为:规范的行业才能利国利民,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天狮集团非常欢迎国家有关直销行业的法律法规出台,并将一如既往,遵照国家的规定,依法经营。
  《直销管理条例》设立的高门槛,对直销市场是一场洗牌运动,一些直销企业领导认为,高门槛会让大量小企业无法进入直销市场,这必然形成大企业对市场的垄断,可能出现多寡头的垄断局面。但也有专家表示,这正是《直销管理条例》预定想要达到的目标:让资质好的大型企业进入直销市场,和外资直销企业能形成对抗局面。
  但不管企业和专家怎么看,直销市场洗牌运动已经开始,一些“郁闷”的中小直销企业正悄悄准备着“撤退”工作。比如,进入直销市场时间不长的北京锦丰科技,年初还制订了一个三年后的发展计划战略,现在就面临着打道回府的命运,正在考虑如何转型。有退出的,也有新进入的,健康元药业日前就高调宣布将正式涉足直销业,成为《直销管理条例》颁布后,第一家宣布进入直销业的本土大型综合医药企业。优胜劣汰是市场法则,国内的直销业从现在起将会更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


直销的罪与罚
 


离9月2日新华社发布《直销管理条例》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以直销为生的人们正在为自己会不会“下岗”担忧,全国几千家直销企业也在犹豫到底是内部转型继续做直销,还是外部转型转换销售模式。
  就在企业与直销员游移不定,不知如何做决定的时候,销售方面的专家和媒体们也在直销这一颇多“是非”的关键词而议论不休。
  尽管离《直销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的12月1日还有一个多月了,但关于这一条例所形成的市场效应还将在这个日子之前受到另一个条例的影响。那就是就在本期报道刊出的10天之后,11月1日,《禁止传销条例》将正式实施。
  也就在这一天,你的销售是直销还是传销,是合法还是非法的,就会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当然,这也不是第一次出现判断标准,关于直销和传销的判断与治理是由来已久的。关于此,我们整理了已公布的相关文件,这里暂且不谈,因为这次尤其不同,似乎有判决的意味,而操作性尤其直明。
  11月1日,直销巨头们将要迎来又一个宣判日。去还是留,将成为全国几千家直销企业必须做出的生死抉择。“罪与非罪”也成为选择留下的企业必须面对的审判。
  其实,这个日期早就应该来了。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承诺,三年内需要开放直销领域。也就是说,在2004年的12月,我国的直销行业就应该与国际上的直销业接轨。也就在那个时候,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直销法来承认这个行业的法律地位。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个法规一直拖延到今年的9月份才浮出水面。
  而且,和从业人员企盼的“让法律为自己正名”的愿望相反,《直销管理条例》恰恰否认了直销多年来的模式。“时间延迟其实也没多大关系,但这个条例的很多措施都让我们没法做下去。”在某大型外资直销公司工作的陆先生在刚看到条例的时候显然不是很乐观。
  一位在大学教法律的讲师认为,新的直销条例有两把尖刀足以让这个行业面临“血的洗礼”:一是否定以团体计酬为核心的多层次直销,二是建立以高额注册资本、高额保证金、直销员认证制度和直销企业信息披露为主要内容的认证体制。
  直销要成鸡肋?
  直销分成两种,一种是只通过一个环节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单层次的直销,一种是通过多个环节才能传递到消费者的多层次直销。后者的重要特征是团队计酬,即下线的利润会有一部分属于你。
  《直销管理条例》中最核心的条款就是对后一种直销方式的否定。
  “直销企业支付给直销员的报酬只能按照直销员本人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的收入计算,报酬总额(包括佣金、奖金、各种形式的奖励以及其他经济利益等)不得超过直销员本人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收入的30%。”(引自《直销管理条例》)
  “下列行为,属于传销行为……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引自《禁止传销条例》)
  这其实就是禁止了以发展下线为核心的团队计酬奖励方式。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公平交易局打击传销处处长吴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现行的国家文件,我们也是从来没有允许过团队计酬或者是多层次计酬这种方式的。就是说现在也不允许。因此不是说实施之前允许,实施之后不允许,应该是都不允许。
  而团队计酬正是多层次直销的核心。在这种营销模式中,消费者会演变成销售者,并且因为能从下线中获取利润而有着不断开发下线的冲动。通过这种滚雪球的方式不断扩充销售队伍。当销售队伍有了,销量自然会上升。
  北京锦丰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刘锦丰表示,《直销管理条例》不是在保护直销,而是在反对直销。
  团队计酬正是直销的魅力所在,没有了团队计酬的激励,直销就失去了其价值。失去团队计酬的直销已经沦为与普通销售模式没什么区别的零售了。这也是刘锦丰要撤离北京的原因。
  像锦丰生物科技这样的公司应该为数不少。一位直销企业的高层表示,目前在业内数千家或明或暗运作的直销企业中,大部分都采用了团队计酬的多层模式。
  对于想留在这个行业的企业来说,一个没有团队计酬的直销市场应该是一个鸡肋。但并不是每一个现在的直销企业都能在11月1日以后留下来分享这块鸡肋。
  一个亿的门槛挡住谁?
  注册一个普通的公司只需要几十万,而注册一个直销公司,你需要一个亿。这就是进入直销业的门槛。
  申请直销牌照的企业“在提出申请前连续5年没有重大违法经营记录;外国投资者还应当有3年以上在中国境外从事直销活动的经验;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8000万元;保证金的数额在直销企业设立时为人民币2000万元。” (引自《直销管理条例》)
  这还只是入门的成本,进门以后还有更多的要求。吴雁也表示,如果一个企业做直销的话,前期成本不说,比如注册资金保证金等等,后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再说句不好听的话,一旦出现了违法违规行为,受到的处罚是相当重的。
  在这样的门槛之前,很多企业打了退堂鼓。这正是管理层想要的。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忠认为:“严格资质就是为了净化这个市场。”
  净化不仅仅在进门时,还包括进院以后的生活。条例规定,拿到牌照的直销企业在每月15日前要公布“保证金存缴”、“直销员直销经营收入及纳税”、“企业每月销售业绩及纳税”等情况,在每年的四月份还要以企业年报的方式公布相关经营数据。
  这种信息披露要求已经达到上市公司的严格了。
  这种以高额注册资本、高额保证金、直销员认证制度和直销企业信息披露为主要内容的认证体制,会使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付出更大的成本,当然也会使很多实力中足的企业望而却步。
  天狮集团一个高层认为,高门槛会让大量小企业无法进入直销市场,这必然形成大企业对市场的垄断,可能出现多寡头的垄断局面。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第一批能够拿到牌照的企业最多也就几十家,而前阶段估计有几千家企业在运作直销。
  其实,对于1亿元的进入门槛,即使几千家企业都在运作,也不会有多少人能跨过。有人形容这两个条例的出台,其实是又一次对直销市场的清洗。只是这次清洗增加了一个走出“战后重建”的功能。


新法规导致企业成本提升
 



胡远江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市场营销所特约研究员、直销专家:对于在直销法规即将实施前夕,直销行业的动向、商务部广泛征集公众意见等方面,胡远江认为,由于《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同时出台,作为国内首次对直销行业制定的专业性法规,制定者在制定过程中难免不全不细,条款中难免出现一些不完善,甚至相互冲突的地方。特别是有关直销法规的配套法规,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冲突。之所以通过公开征集企业、消费者等多方面意见,表明政府对法规和直销行业的负责。通过各方面结合实际情况,对法律法规提出自己的观点建议,有利于今后法规实施扫清道路,公开征集也是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的一种方法。  
  在谈到两部法规对直销企业的影响时,胡远江认为,由于两部法规的颁布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同时也限制了不少直销企业的经营模式,这必将导致一些企业在经营成本上的提升。如管理成本、服务网点的建设和品牌推广以及对消费者的影响力等。同时也将对国内直销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一些有竞争实力的内资企业将利用天时地利和市场资源等优势,发展壮大自己,从而来与外资直销企业共同争夺市场份额。  
  对于近来不少企业暗中加大广告投放力度的做法,胡称,在国内直销政策下,直销企业只能选择调整自己,适应法规。把直销经营传统化,传统经营接近直销,从而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其次是对自己品牌的推广。过去直销企业对终端消费者的教育、对商品的传播,完全是通过经销商进行的,强调口碑传播,今后由于取消了多层次直销,未来的直销将更加倾向于单层。而直销员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对终端消费者的教育、对产品的印象,只能选择经销商口碑相传以外的方式作为补充。因此一些企业目前正暗中通过加大广告的投放,为未来的直销零售打基础。

直销不是赚快钱的代名词


保健品试水直销,制药厂染指直销……
  近半年来,伴随着中国直销立法取得突破,中国企业对于直销也有着日益浓厚的兴趣。有人视之为市场潜力巨大的“财富金矿”,有人视之为突破营销瓶颈的“万能钥匙”,以至于我们可以在媒体上读到这样的话语:“直销现在就像一种时尚,在表现张力的时候,也吸引了一些老板去追逐,感觉好像不去做就要落伍一样。”
  这是异常的冲动。
  直销是什么?这在中国一直没有明晰的答案。高额回报以及下线网络,这些都是误读。世界直销协会是这样定义本行业的:直销是直接把商品和服务送达消费者的输送和流通渠道,通常因产品性能决定需要面对面进行,由一名独立销售人员讲解和亲身演示。
  照此定义,我们不难理解保健品厂商的冲动。通过传统销售渠道,保健品厂商已经越来越受制于营销费用,一方面是广告费和促销费持续走高,另一方面却是消费者日趋理性。精简的销售环节,可控的营销费用,直销对于保健品销售是一种低成本的选择。
  适用于保健品,并不等于适用于任何产品。翻看国际直销巨头的产品目录,可提供的无非就是保健品、化妆品、日常洗涤用品等几类,绝不会像眼下的某些中国企业,计划中的直销产品甚至还包括卫生纸。面对冲动的中国企业,直销从业人士都在忠告:直销可不是开超市,开百货。
  转型直销,我们大致可以揣测试水者的心态。一方面是国际直销商的榜样作用,要知道安利一年在国内的销售额超过百亿,旗下的纽崔莱一年卖出50亿。另一方面,不断有机构声称中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直销市常除去几大国际巨头,中国企业至少能争夺一半的空间。
  直销果真如此前景广阔吗?国内的直销研究者纷纷发出善意的提醒。其实直销一直以来就并非主流的销售模式,在西方已有逐步衰退的迹象。专家提供的数字称,现在全世界的直销可能只有1000亿美元左右,还不到全世界商品零售总额的1%。随着网络的普及,逐渐走红的电子商务在渠道和成本上的优势绝不亚于直销。
  12月1日生效的《直销管理条例》设立了严格的准入门槛,但8000万元的注册金以及2000万元的保证金眼下似乎都成了小数目。有消息称,目前开始直销运作的内资企业,不完全统计已经至少在1000家以上。
  这是危险的冲动。
  投身直销的内资企业首先要面临牌照问题。万一不能顺利拿到“准生证”,企业会面临一系列的“后遗症”。直销好不容易才和非法传销划清界线,稍有不慎就会演变成社会问题。
  除了政策风险,管理风险同样危机重重。世界上并无几所大学专门研究直销,这就直接造成了直销行业的职业经理人缺位。专家们忧虑,“冲动”之下的企业只好去找“操盘手”,这难免会被一些“漂白”的非法传销头目所利用。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直销冲动可别演变成一嘲大跃进”。一位从业人员如此警示:“最可怕的是企业家心态不正,急着赚快钱,这不但会给企业带来风险,还将给社会带来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