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洁有声书在线mp3:蒋昕捷:学会有约束的自由(中国青年报 2009-8-2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16:48
    初到农村,袁天鹏的“罗伯特议事规则”就闹了笑话。当这位时不时蹦出几个英文单词的海归挥舞着双臂,为他的议事规则“播种”的时候,有村民插嘴了:“什么规则,罗伯?萝卜白菜?”

    好在后来,这个“萝卜白菜规则”还是在安徽省阜阳市南塘村扎下了根,成为当地村民召开决策会议时的固定模式。作为倡导者,袁天鹏也平静地接受了“罗伯特”不如“萝卜”好记的现实。

    后来,他干脆把网上的扫盲专栏改叫“萝卜开门”,把醉心于这个议事规则的“粉丝”称为“萝卜丝”。在他的推动下,中国传统的会议文化,也开始尝试着从争吵不休的“群英荟萃”,转向平等多赢的“萝卜开会”。

    有着100多年历史的《罗伯特议事规则》常被袁天鹏挂在嘴边。这个33岁的“萝卜”推广者留着板寸头,“远看就像减了肥的郭德纲”。他习惯在讲座中先说几个段子,以表明什么是罗伯特议事规则的核心。

    “如果爸爸给两个儿子分蛋糕,怎么分才最公平?”

    “应该让一个儿子负责切,一个儿子负责挑。”他自问自答道。这是在强调开会时主持人保持中立和设计精巧规则的重要性。

    “如果妈妈给两个女儿分橘子,怎样分才最公平?”袁天鹏继续发问。

    “还是让一个女儿负责切,一个女儿负责挑。”有听众插话说。

    “错。”袁天鹏因为这个意料中的答案露出坏笑。“姐妹俩精确地平分了橘子。结果姐姐吃了瓤,把皮扔了;而妹妹却把瓤丢掉,把橘子皮熬成了面膜,抹在脸上……”

    他问听众,为什么妈妈会分错?为什么不把瓤给姐姐,皮给妹妹呢?很多人都说,“是需求没搞清楚”。

    “过去总认为,民主就是表决,就是投票。”袁天鹏摆摆手说,“可是当辩论不充分的时候,表决往往是有害的。”

    在这位年轻的议事专家眼中,更重要的环节是“辩论”,因为这是个体和群体之间真实表达诉求,然后折衷、妥协和创新的过程。“而这一切需要一套公平合理的程序规则来保障。”

    在袁天鹏看来,《罗伯特议事规则》就提供了这样一个程序。自从1999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大学里得到这本576页的手册,袁天鹏就对这套规则着了迷。

    他后来发现,议事规则最初应用于英美等代议制国家的议会。1876年,美国一位热心公益的亨利·马丁·罗伯特将军编纂了一本手册,取名《罗伯特议事规则》,因其简单实用,很快被接受为议事领域的准则,“小如小学班会,大到国民大会,都因它而富有成效”。

    在国内读大学时,袁天鹏做过学生会主席,他深知“不公平,没效率”是国人开会的通病。“要么是权势人物垄断会议,要么是与会各方争吵不休,与会者要么不会发言,不会辩论,要么沉默,要么如同打架,总是不能理性地倾听和说服。”

    可在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参加学生议会时,袁天鹏看到的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他心目中“位高权重”的主席,在这里除了主持会议和分配发言权外,一言不发,更没有拍板的权力;如果主席的确对某个议题有话说,他就必须把主持会议的权力让给副主席,才能发表看法,不能又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会议中只要有一个议员提出动议,再有一个人复议,一个议题就启动了,由此进入辩论阶段并进行表决;辩论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发言,但必须先请求主席分配发言权;主席分配发言时要避免让某一方的几个人连续发言,以免产生气场,造成另一方不敢说话……

    直到7年后开始翻译《罗伯特议事规则》第10版时,袁天鹏才真正意识到,这套规则的核心就是让与会各方的意见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保护,而这种保护,首先就是从保护表达开始的。

    “我不是第一个在中国推广罗伯特议事规则的人。”袁天鹏坦言。早在1917年,孙中山就在翻译《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基础上写下了《民权初步》,并编入《建国方略》中,同时指出这是“国民行使民权的第一步”。只是后来此书被汪精卫视为“小道”而没有收录在《总理遗教》中,再后,此书在大陆几乎失传。

    用教授季卫东的话来说,袁天鹏现在所做的是“为往圣继绝学”。袁经常引用孙中山的说法:“这本书就好比兵书,不是拿来看的,而是拿来练的,练着练着,就能体会奥妙无穷了。”

    2007年夏天,他把操练的第一课放在一家律师事务所。每周四,袁天鹏都会准时出现在“合伙人会议”上,充当会议的主席。

    他原以为向5个以研究规则为职业的律师“布道”会相对简单,结果“完全不成立”。“人是一种最难被道理说服的动物,”他感叹道,“同时又最喜欢说服别人。”这导致每次一开会就你来我往,争执不休。

    后来引入了规则,情况也没有立刻好转。比如这天有5条动议。主席袁天鹏问,“对于第一条有什么修改意见?”一个律师马上就不耐烦了,“没有!过!”

    于是主席不得不中止程序,提醒大家,“请在主席问话之后宽容地等待3秒钟”,并且苦口婆心地解释,为什么不能替大家说“没有”。

    在国内推广罗伯特议事规则的过程中,袁天鹏也逐渐学会了妥协,他发现,有时候在规则上可以有些变通。比如,在安徽南塘村的推广中,袁天鹏硬是从62万字的内容中提炼出了100多条规则,最后根据当地实际,只保留13条。后来,他又把这13条规则编成歌曲,教给不识字的村民。

    如今,已经成为美国议事专家协会中国区代表的袁天鹏,不单纯依靠公益来推广他学到的理念。他成立了一家公司,用企业的运作模式来促进议事学的推广,同时依靠提供咨询服务取得一些“生计”。

    今年6月,某政府部门的办公厅特意请他给数十位司局级和县处级干部介绍《罗伯特议事规则》。为了让这些正襟危坐的官员们直观地感受到有中国特色的开会,袁天鹏首先放了一段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改造读书会的片段。

    在这段或许是虚构的剧情中,先是主持人萧子升宣布:“今天的正式议题是改造读书会。”接着提动议的蔡和森说:“关键是,我们的读书会应该有怎样的宗旨,应该定一个怎样的目标……”一位有着领袖气质的同学随后发言,他说:“有一条我们应该先定下来,就是团体的范围。我们这个团体应该是个最先进、最团结、最强有力的团体……”

    电视剧放到这里,袁天鹏打断说:“按照罗伯特议事规则,这会已经跑题了。”蔡和森关于宗旨的动议还没有辩论表决,另一位同学已经转到了范围的选定上。而且这第二条意见直到最后才提出具有操作性的“三不原则”(不谈琐事、不谈私事、不谈男女之情),此前重要性谈了很多,却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这会让别人无法思辨,只能跟着发言者的思路走。

    再往后的情节,一位姓杨的女同学复议了“三不原则”,并且大声喊道:“同意的就和我一样举起手来。”同学们都举起了手,包括有着男女之情的蔡和森和向警予,也迟疑着举起了手。

    “另外的声音还没有表达就开始表决了?而且还不是主持人发起的表决?”袁天鹏问道,谈男女之情是不是绝对地会影响到读书会?蔡向二人是不是被迫举手呢?

    袁天鹏注意到,在场的一些官员露出了微笑。但是培训后的反馈结果,和他后来给一个中部城市人大代表做完讲座后的反馈差不多。有人给他写纸条:“这个东西是个方向”,但“要在国内推广、实践还有难度”。

    不过,作为议事专家的袁天鹏并不因此气馁,他更多地致力于在不同的人群中推广这本教人如何开会的手册。

    一所民办幼儿园是他近期的服务对象。据说那里因为推广了意大利的蒙氏教育法,强调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立个性。但“每个人都强调自由,结果没法和谐相处了”。

    “解决的办法不是毙掉自由,而是找到自由的边界”,袁天鹏说,“这个边界就是规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开篇即是罗伯特将军的名言:“一旦离开了规则,每个人都自由行事,结果将是每个人都得不到真正的自由。”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8/26/content_2822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