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队:情感思维的认知理论探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35:43
情感思维的认知理论探析  
作者:【孙兰欣】 2010-4-6

[收稿日期]2009 - 07 - 19 [作者简介]孙兰欣(1983 - ),女,广西南宁市人,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主要从事思维哲学的研究. E -mail:sunlanxin44@163. com 情感思维的认知理论探析孙兰欣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广西南宁530003) 摘要:情感思维是与情感相区别,具有理性思维活动的情感,在认知中占有关键性地位。在深刻理解情感思维本质及认知结构后,深入探讨情感思维的认知模式,进而揭示情感思维的认知在当代的价值。关键词:情感思维;认知;价值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4658(2010)01 - 0014 - 0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社会化、符号化、理性化、工具化、个性化在不断发展着,人所面临的问题也不断增多,其中一个就是人的精神性、心理性、情感性、思维能力的难以把握。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把人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活动紧密融合在一起的理性化情感思维过程却是一个许久被忽略的问题。同时,人的认知的高度、广度、深度、丰度、持久度的重大拓展,丰富了人对客观事物的社会意义的认识和由此产生的观念系统。情感思维在这个系统中就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与认知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实践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用。一、情感思维与认知人是充满情感的精灵,更是理性的动物。热烈的情感升华,冷静的理性思考———人类特有的心理交融,构成了认知的激流。在近代研究发展中出现了情感思维,使情感在思维的作用下有了较为显著的理性特征,将情感的非理性作用赋予了较多的可控性,社会性与“人性”,具有了更多认知或理智成分,同意识特别是自我意识相联系,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达到对真理的认识和把握。 (一)情感思维的本质首先,情感思维是对情感的理论化发展。情感思维已经进入了理性部分,但又不完全是纯粹而冰冷的理性,其中包含了情感在思维中的激励作用,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1]。人是情感的存在,坚持情感强大的感召力,追求真理乃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但由于外界环境和主观原因,人的情感往往处于变化和自由活动之中,经常伴随着消极作用的发挥,由此而出现的情感思维则是对情感理论的更深层次的丰富。它以情感为基础,给予情感可控性、思维性,使其发挥作用范围在理性思维的引导下进行。可见,情感思维是一种贯穿于思维全过程,以自我体验的形式反映客体与主体需要关系的心理现象,是“人们通过语言、行为、动作或面部表情等情感因素而表达的某种心理意愿或思维动向的思维活动。”[2]其次,情感思维是思维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现代思维科学发展看,思维是一个民族在其文化的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长久存在并普遍起作用的思维习惯、思维定式、思维方法、思维趋向的综合。一个人的情感思维是从属于思维主体的,总是凝聚着思维主体的经验、知识和文化修养,体现了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表现了主体对客体认识的视角、视野及评价尺度。不同时代,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的思维内容、方式、要素不是凝固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3]因此,情感思维是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成为思维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并得到完善与升华。概括的说,情感思维就是以情感情绪为主要因素,诱导激发其它心理要素参与而形成显在与潜在交混的心理流程,同时在思维作用下具有理性的可控性去反映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使思维作用于情感,情感承载着理性。 (二)认知结构情感思维作用的实现是离不开认知的,那么对认知结构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认知过程中,认知对象与不同认知个体之间产生了不同的信息运动。简单的概括为: 认知结构的最低一层是感觉,即视觉、听觉、肤觉、动觉、触觉、机体觉等。它是直接在遗传信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二层是注意和知觉。注意是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用来增加认知定向性的。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知觉与注意的发展增长了人从整体上反映事物的能力。认知发展的第三个层次是语言、思维。其中思维就包括概念的形成和运用、判断、推理、想象及创造性的思维。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使人的信息加工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如图1 所示。思维处在认知中的最高层次,是认知主体对客体信息进行能动的加工过程。人在从事实践活动中,为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在观念中分解、加工和改造对象,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抽象法进行认知思维活动。列宁说:“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映。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完整的反映,而是一系列的 ·14· 第25 卷第1 期邢台学院学报Vol. 25. No. 1 2010 年3 月JOURNAL OF XINGTAI UNIVERSITY Mar. 2010 抽象过程,即概念、规律、思维等构成、形成过程。”[4]“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4]没有这种超前性的、创造性的反映活动及其成果,认识就不能具有思维性,不能成为实践活动的指导,也就不成其为人的认知。可以说,“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无止境的接近。”[4]图1 认知结构由此知道,人对客观实在的认知都是始于感觉,人类个体从降生之日起就开始了不断的感觉实际体验,逐步积累了大量的认知结果,形成了感觉层次的知识集;通过感觉层次的知识集我们才得以感知到不同客观存在的外部形态,其结果的总和形成了知觉层次的知识集;而知觉层次的知识集又是更高层次———形象认知的基础;形象认知结果的总和构成了形象层次的知识集,它支持抽象认知活动,构成了抽象的知识集,如图2 所示。人们通过不断的认知实践,逐步形成了各自的认知结构,参与认知活动的层次越多认知的效果就越高,而认知的整体结果构成了情感思维活动的素材,并且认知把构成思维活动的观念、知识、语言等要素有机地“粘连”成一个统一体。所以认知是具有思维性的,内在是受思维活动的影响和调节。图2 认知过程 (三)情感思维的认知理解在对情感思维和认知结构分析后,我们知道认知是存在于具有情感的思维活动任何一个环节上。既包含了一种动态性的加工过程(认识),指认知会随着主体情感思维变化而发生变化;又包含了一种静态性的内容结构( 知识),指认知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内,由特定的社会情感影响下而具有的稳定不变的,为大家所认可的普遍性思维内容。所以,概括说情感思维的认知是“大脑新皮层的功能,是大脑皮层对接收的感觉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得出了一个符合客观规律的结论。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思维过程,它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高级功能,但这种功能是依附于具有情感的生命主体之上,它的出现并不是要动物(人)的生命摆脱生物这个机体,而是通过认知功能的发展,融入人的情感,更加准确地把握客观世界,更好地为生存服务。”[5]在求“真”、求“善”、求“美”的思维方式中,实现知、情、意三者的统一,达到对情感的激活与理性控制作用,实现情感思维的有效认知。二、情感思维的认知模式人类的情感现象是很丰富的,这就给人的情感思维提供了全面完整的认知模式,赋予了生活特有的情趣和微妙的色彩。在理解情感思维的认知后,进一步从认知发生、发展、状态、维度四个方面上考察情感思维的认知模式。 (一)情感思维的认知发生与发展阶段我们知道人的认知过程是: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一切个人都必须通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知觉体验到的自我感和情感,加入到他们自己的记忆思维活动中去,形成自身情感思维的认知。其发生包括了主体的生理反应、内心体验、表情行为三方面。生理反应是指对外界环境刺激所引起的人的情感感觉过程。而认知过程的主体内心体验,则是情感知觉过程,可以分为积极的、肯定性的和消极的、否定性体验。人的知觉是一个解释人的面貌、行为的某些特征过程,将其同我们关于说明一定社会、民族及其他人的日常生活、风俗、举止态度的情感认知相对照。然后在情感强度、复杂度影响下,对知觉的信息进行接受和破译。第三方面的表情行为则是情感认知记忆思维过程所产生的,是情感对主体的思想与行为的影响结果。人通过自己的行为、面貌、举止态度、言语特点表现出他是一个具有一定思想情感、对生活和人生抱有一定态度的人,是一个属于一定社会环境、民族的人。情感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动作思维、意向思维到形象思维的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认知阶段。动作思维重点表现为幼儿的动作中,幼儿会因生理需要而引发一种动作情感反应,通过动作表达自己愿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当语言说话的能力出现时,高级、理论化情感思维作用日益强化,其表现为意向思维和形象思维。意向思维是心理意向建构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由“记忆的或认识的形象间接地呈现于脑际的内部图画。”可以说是一种思维的反思,即对记忆中的意向“加以观照、体验和思索”,从而激起自由的向往和美好的追求[6]。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说到:“意象是在一刹那间显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7]形象思维是情感思维的高级形态,多是强调一时主观努力的东西,是在感性表象基础上,形象、生动地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 (二)情感思维的认知状态及发展维度在情感思维的认知中情感持续时间很长,所以生活在情感世界中的人们便经常处于某种情感的认知状态中,主要可 ·15· 孙兰欣:情感思维的认知理论探析以分为心境、激情、热情、应激四种基本状态。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比较持久的情感心理体验。所谓的“人逢喜事精神爽”,人有心事少言寡欢,就是两种不同心境的描述。激情是一种迅速、猛烈、短暂的情感心理体验,如暴风骤雨般,表现为狂喜、剧痛、恐惧等。热情是一种热烈、稳固和深厚的情感心理体验,可以控制主体整个身心,影响主体思想行为,成为鼓舞人们去实现某一目标的巨大精神力量。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主体所产生的高度紧张的情感心理体验,调动人体内各种资源,应付紧急重大的事变。在主体的实践与认知活动中,情感思维突出表现为主体在认知反映客体时主观态度和意愿。因此,情感思维的认知模式(如图3 所示)可以从两个维度上分析:一是从人的生物需要层次看,指人的最基本,有着较多生物性、原始性的衣食住行等需要,可以给人带来最简单幸福感认知。二是从人的社会性需要看,人的情感思维认知到的内容都离不开人类社会环境,离不开社会发展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社会发展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这就形成人类基本的情感思维认知与高级情感思维认知两个阶段,前者带有一定先天性特点认知,而后者高级情感思维认知主要在教育的影响下,后天习得的。如对他人和自己道德要求的需要,对美的欣赏与熏陶都属于此。图3 认知模式三、情感思维的认知价值情感思维的认知将引导人从内向认识论走向理智创造实践中,成为改造人内在自然———心灵世界的重要环节。这样,一个与传统认识论和实践论对应,依顺自然逻辑的 “客观世界”图景便被一个与内向认识论和创造实践论对应,依顺人的情感思维“主观世界”图景所融合在一起,使人在对自然认知和对人自身的认知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一)通过情感思维的认知发挥认识的多元性作用,把握事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进而探索事物的客观规律性,达到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万事万物存在的形式是多样的,从无机界到有机界,生物界到人类社会,微观世界到宇观世界,都展现出物质世界的丰富性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情感思维的认知在其中也显示出巨大影响力,通过情感认知探索事物之间的统一性,分析事物的本质规律,把握事物一般性、普遍性、同一性、同质性,探寻事物所具有知识的必然性、确定性和真理性,使事物之间处于共融共通状态中,为人类提供更完善的物质生活和生产资料,这样更有利于人在科学研究中不断的追求客观真理,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和自我表现,使事物的多样性更好的服务于人的需要,进而使多样的事物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情感思维的认知来把握人的“真善美”三者的辩证统一,实现其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具有的丰富理论意义真即真理,善即价值,美即审美。真是指主观对客观的正确认知,探求蕴含在事物现象中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善是指人通过创造性实践活动,使自我和他人、群体、社会的需要得到满足,是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和目的性,体现了人的多种社会规定的统一,成为实践认知发展的动力。而美则是人对主客体和谐统一的一种情感体验。这三者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情感思维认知作用发挥,人们通过情感思维的认知存储真的内容,不断给求真的活动提供动力的源泉。又以实现善为目的来推动思维进步,最后通过思维中的智力智慧系统展现人的美的结果,展现人的智慧力量,实现人的本性在对象世界中的自我肯定,使情感思维的认知贯穿于真善美相统一的过程中,使人对真理的认识更符合客观本质,达到对事实、规律、知识、科学的尊重。由此可知,情感只有在吸收了理性发展的全部精华后才可能进行成功的反叛和开辟建设性的实践道路,实现对世界的认知由真到善到美,依次上升、过渡和不断循环,在实践和认知的发展中一次次走向具体的美的统一,也就是实现真善美的辩证统一。在尊重社会客观规律基础上使情感思维的认知“这种人类最自由、最主观和最综合的活动获得必要性、客观性和可分析性,”[8]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情感思维的认知巨大价值。参考文献: [1]列宁. 列宁全集(第二十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255. [2]尹鑫. 思维创新艺术导论[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2. 96. [3]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284. [4]列宁. 列宁全集(中文第2 版第55 卷)[M]. 中央编译局编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2,182,165. [5]孙清政. 情感尺度的理论探讨[M]. 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5. 194. [6]刘纲纪. 艺术哲学[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54. [7]苏越,禹和平. 浅论情理交融思维法[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3):61 - 68. [8]德索. 美学与艺术理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6. ·16· 邢台学院学报2010 年第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