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天然气ic卡充值点:看看日本怎麼教育孩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58:55

 

日本怎麼教育孩子?  
         缘 起
  链接A:夏令营
   2004年8月12日至17日,由中国、韩国、日本三国90名青少年组成的国际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进行。其间中国孩子的表现令人失望。
   30名来自我国北京、呼和浩特市和当地的蒙古族少年、30名韩国青少年、30名日
本青少年共同参加了草原探险,队员中最大的19岁,最小的只有12岁。在为期5天的夏令营中,主办方精心设计了由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步行到内蒙古五角枫自然保护区和翰嘎利
湖的活动,平均每天步行30公里,全部是野外宿营。正值当地遭受罕见的高温天气,整个行程十分艰苦。日本少年个个身背巨大的行囊,显然此前已经做足了准备,把野外生存条件的艰难想到了极尽,当地随行的人员看到日本小孩瘦小的身体却背着与其不相称的包裹,想要帮忙,立即遭到严辞拒绝,日本小孩觉得受到了侮辱。同行的中国孩子却叫苦不迭,队伍中手机铃声不断,全部都是中国的孩子在向家长诉苦。活动结束时,日本、韩国的孩子对当地独特的蒙古族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加赞赏,他们说:“头一次感觉到大地有这么大,原来只知道书本上说地球很大。”中国的孩子却不以为然,只盼望着早点回家。        链接B:历史试题
   甲午战争是公元哪一年爆发?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这是中国的历史考题。
   日本人出的历史试题却不是这样考的,他们的题目是: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一场,日清战争(他们叫日清,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八年抗战)。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
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请分析。    我们一天到晚研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赔偿二万万银两,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那又怎么样?反正都赔了,银两都给了。最主要的是将来可能会打!所以人家就分析了,日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日本部分人认为: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日本的油轮就统统走台湾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就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日本的石油从波斯湾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上中国南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海。这条在日本叫做石油生命线,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锁起来,日本的货轮一定要从那里经过,日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到日本出兵,海军马上就会上场,那就打!因此这部分人预测,公元2015年—2020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日本教育界的情况是现在开始,把未来战争、假想战争当作时事,再小心谨慎地在那里准备。
   历史考试题目在日本那里是思考与应对解决的,在我们这里是背李鸿章伊藤博文。
  
  对 比
   关于夏令营的新闻已经不是新闻,早在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曾经在内蒙古共同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中充分暴露出中国孩子在生存能力方面和中国青少年教育中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曾一度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有识之士痛感于
中国学生身上的诸多弱点以及中国青少年教育在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上的种种问题,曾发出过“救救教育”“救救孩子”的大声疾呼。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12年过去了,我们的教育现状并未发生脱胎换骨、今非昔比的根本改观。   究其深层原因,是中日两国所奉行的教育方向大相径庭。日本施行危机教育,中国则努力营造盛世环境。
   日本的危机教育体现在对儿童的教育上,强调以下方面的品质与技能:
   培养坚韧顽强的毅力。只有让儿童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而不是满足
他们的各种要求,才能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他们放心地把孩子放到荒野里磨练,要求小学生在没有老师带领的情况下,面对既无水源又无食物的艰苦的自然环境,安营扎寨,寻觅野果,捡拾柴草,寻找水源,克服重重困难,进行自救活动。野蛮其身体,文明其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他们强烈的危机感。
作者: 伊稚斜大单于

document.write("
");
2005-6-7 10:15   回复此发言  
2日本怎麼教育孩子?(转载)    努力奋斗的拼搏精神。日本人信奉:只要真正努力,每个人都能成功。只要有勇气和希望以及不屈不挠的意志,克服先天的不足,成功就是属于你的。    团结合作。危机感的存在,让人感到个人力量的薄弱,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取得胜利,因此日本是一个以团体主义为中心的社会,强调团体中成员的协调合作,具有宽容心和忍耐力是儿童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庭教育中,母亲十分重视协调合作能力的培养。儿童
从进入幼儿园和小学时起,就加入团体的一个小组中,所有的活动都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小学起,学校就反复强调群体中的协调和忍耐的重要性。
   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危机,必须有解决危机的能
力。因此重视方法和技能的培养,观察和调查的方法、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地图、年表和统计图的使用与制作方法、思考方法、归纳与总结的方法等等,这些被称为社会性技能(social skills)。    为什么日本人有这么强烈的危机意识?这是根源于日本民族的历史和环境。民族危机,一般来自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一是内部条件的恶化,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作用;二是外部力量的干涉,主要有武装入侵、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等。在日本表现为二战后生存危机的现实,一是国土资源非常贫乏,一是贸易交往对外界依赖性强,特别是石油危机给国民造成的压力。日本从小学生、中学生到大学生到国民,都有一种危机意识和忧患心理,这早已深入民心:日本国是一个地形狭小、资源贫乏的岛国,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结合点,地震和火山频频爆发……他们整天强调自己的劣势,培养强烈的危机感,从身体到精神上为未来做准备。
   而我们则喜欢回忆汉唐盛世的遗味,沉湎于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夸耀地大物博物产富有,从儿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到小学生作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媒体传播表现出来的欣欣向荣,莫不在强烈暗示着国人颂扬盛世向往盛世的心态,即便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和文化大革命期间,饿死斗死的人千千万万,从上到下还是“形势一片大好”,“社会主义社会最优越”。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成就非凡,对比过去有天壤之别,但现阶段的中国仍然够不上盛世之名。所谓“盛”者,本意为丰茂、充足、极点。“盛世”之谓,当有物质文明极大丰富,国力发展无以复加之实。放眼世界,只有美国可当此盛名: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1/3;军费开支仅为GDP的3%,却10倍于中国且为世界前14强之总和;半数主权国家有其驻军或基地;世界500强企业其有一半;世界100强品
牌其居6成;世界电影票房其得十之七八……这些数据中国何时能达到?不说美国,但论我们整天危在心头的邻居日本,他们的经济和科技成就我们又何时能达到?我们不但不是太平盛世,而且危机四伏!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制约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与现行管理体制上的矛盾阻碍着社会效能的最大程度发挥;“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扭曲着民族的灵魂;“台独”妄图分裂祖国,祸乱中华。放眼世界,天下并不太平。在“和平与发展”主流的背后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印度发展核武、日本扩充军备和军国主义势力重新抬头到美国打造TMD再联想到钓鱼岛、南中国海主权之争,不值得我们深思和百倍地警惕吗?
   当然,我们不主张草木皆兵,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官方和民间往来频繁,交流与沟通基本上替代了冲突和战争。在发生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现在组建了欧共体,货币统一,国界模糊,语言相近,整个统一的大欧洲呼之欲出,当年希特勒发动战争企图统一欧洲,失败了,但通过经济与谈判,大一统的欧洲指日可待。在亚洲,尤其东亚的情况,与欧洲很类似,但国与国之间经济差距太大,两个主要国家即中国和日本,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达成共识,尤其是日本官方对待二战的态度上,不能令其他受害国家满意。老祖宗教导我们,居安思危,我们应该意识到战争的阴影还存在,我们仍需要一定的危机意识。如何培养年轻一代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教育要担负起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