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壳半包好吗:丢掉大国国民心态 谦虚地向日本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29:44
丢掉大国国民心态 谦虚地向日本学习

2011年03月22日 08:59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卫建民

字号:T|T
8人参与3条评论打印转发

重读三十年前的译著《激荡的百年史》,令人由衷地想起邓小平当年访日的感叹——

“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的车”

《激荡的百年史》,吉田茂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激荡的百年史》有一个副标题——“我们的果断措施和奇迹般的转变”,作者吉田茂(1878-1967年),在战后百废待兴之时,数度出任日本首相,达七年之久。1980年,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世界知识出版社组织翻译出版,四年期间印数达十六万册;上自党的总书记,下至青年知识分子,都从中找到了“日本奇迹”的秘密,并从邻国的成功看到了我国实行开放政策的必要性、紧迫性。

二十多年前,我曾读过这本小书。当年读时就印象殊深。去年10月,我去日本学习、考察,从细微处观察这个岛国,直接的感受更深。回国后,从书柜中取出这本小书,一气读完,更加深了对邻国的认识。

吉田茂担任日本首相时,战争刚刚结束。作为战败国,日本国民也深受侵略战争之害:举国哀痛,民不聊生,物资匮乏。要在废墟上重建,究竟从哪里下手?吉田茂不愧是在明治维新的年代启蒙的政治家,他领导的政府顺应民意,参考美国教育代表团的建议方案,提出了“以尊重人权和教育机会均等为原则改革教育制度”,在财政极度拮据的1946年,就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国民给教育革新委员会写信说:“要使日本复兴,除教育以外别无他途。我们由于进行战争而使国家荒芜,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留给子孙后代,但是至少希望他们受到卓越的教育。”

联系我国教育现状,至今议论纷纷,天天都有报道,问题层出不穷。我们虽在经济总量上超过了日本,但我要大胆地说,在普及义务教育上,我们比日本要落后四十年!谁都知道人才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没有成功的教育,人才从何而来?

今天日本,半数以上的国民受过高等教育。科技领先,产业发展,离不开战后对教育的改革。日本国民的文明、勤劳,忠于职守,自觉遵守纪律;日本在科学、文学领域,已有好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证明了教育的成功。我在京都岚山拜谒周恩来总理诗碑时,碰到一群休学的中学生,他们的校服,同上世纪初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穿的一模一样!据此一端,亦能看出日本教育的稳定发展。

书名叫“百年史”,实际是全面总结回顾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如何被迫开放,改革政体,学习西方,从一个闭关自守的蕞尔小国,在狭小的国土、贫乏的资源约束下成长为世界强国的过程;是日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是日本向全世界宣示成功的白皮书。

作者领导战后日本的复兴,没有忘记德川时代的遗产,即儒家的学说,统一的国家,通用的语言。今日经济学界在总结整个东亚经济奇迹时,也把儒家学说的基本价值作为共同的精神资源。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又没丢掉传统,是日本经验的独特性。当然,明治时代的学习西方,也曾引起日本国民的恐慌和担忧,害怕失去固有的传统,出现道德上的混乱,文化上的殖民。有识之士曾提出“日本的精神,西方的学识”,以应对汹涌而来的西风欧雨。作者总结说:文明本来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开来,单独学习、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明治维新时改革政体,以幕府将军和平还政于天皇,天皇公开宣称自己“是人不是神”,著名的五条誓文第一条,“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已是民主政治的先声了。土地改革,让佃农拥有土地,防止地主对土地的兼并垄断,维护了社会的长期稳定。在今天,日本政府仍不允许大企业到农村侵占土地。可以说,没有明治维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没有战后的飞速发展。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七天,邻国的高速发展,对这位正谋划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震动很大。我不会忘记,当年电视新闻播放邓小平坐新干线时,看到飞速而过的窗外景物,问:“那是什么?”陪同答:“农村。”邓沉思不语,表情凝重。当随同记者问他乘坐新干线的感受时,邓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的车。12月,三中全会召开,中国改革开放启航。“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的车”是双关语,要求中国发展得像新干线那样快的速度。确实,只用三十年时间,中国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并且在经济总量上超过了昔日战场上的敌人。

我们要学习日本人善于学习的精神,丢掉大国国民心态,谦虚地向日本学习。中日一衣带水,又有历史传统的深厚渊源,学习的成本,是很低的。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观察》总编辑、编审)

(原题为《“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的车”》)

相关新闻:

2010电影流行词之淡定:浮云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