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铁西区公证处:中國故事(翻譯) - 敲玉余韻 - olaf -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21:14:40
中國故事(翻譯)之一 [原创 2009-07-21 23:57:01]    字号:大 中 小 中國故事(一)
by Freda Utley
翻譯:敲玉余韻
 

中國故事----關于華盛頓的對華政策怎樣導致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勝利的故事,包含細節及日期,作为美國暢銷書被麥克阿瑟將軍在韓戰中被召回出席國會聽證會的時候引用。之后參議員麥卡錫也多次援引書中的數據,麥克阿瑟將軍并向公眾推薦此書。
這本書是一個里程碑---它告訴人們華盛頓的外交政策是怎樣在事實上幫助了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共產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同時它在那些正同共產主義苦斗的國家中點燃了希望:共產主義革命既不是土生土長的,也不是不可避免的,正如40年代經常宣傳的那樣。
 
第一章 通往韓戰之路上的里程碑

直到1945年為止,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遠東政策的主導方針一直是幫助中國維持她的獨立和領土完整。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直接原因(雖然不是根本原因)就是我們拒絕承認日本對中國之征服,明確的在1941年11月26日赫爾對日最后通牒闡明。1945年2月在雅爾塔,美國改變了這一傳統立場。羅斯福總統同意讓蘇聯獲得在中國東北事實上永久性的權力,其主要條款如下:
1.“租借”旅順港給蘇聯作為海軍基地。
2.大連的“國際化”,以確保蘇聯在這個中國東北最大的港口享有“至高的權力”。
3.中蘇共建滿洲鐵路,以保障蘇聯在滿洲的“最高利益”。

該條約甚至同意蘇聯取得庫頁島并且薩哈林群島南部包括毗鄰的所有島嶼應當歸還蘇聯(敲玉余韻注:含日本的北方四島)。
雅爾塔密約的文本在參加過雅爾塔會議的前國務卿小愛德華.R.斯坦汀紐斯的《羅斯福與蘇聯》一書中被披露。那本書中給出的文本有如下條款:1.蘇聯從前享有,因1904年“背信棄義的攻擊”而被侵犯的權力應當歸還。2.總統應采取措施以獲取蔣介石同意聽取斯大林元帥的建議。3.三巨頭的首腦已經同意一旦日本被打敗,蘇聯的這些要求將會毫無疑議的得到滿足。

48th 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State
這一把日俄戰爭說成是肇始于日本對俄國“背信棄義的攻擊”的表述,鑒于下述事實而顯得相當的奇怪:西奧多.羅斯福總統與英國人都認為那時候的日本猶如初生牛犢,勇敢的挑戰侵略成性的俄羅斯帝國。羅斯福和他的國策顧問都沒有意識到,允諾給蘇聯在滿洲的“至高權力”只有中國而不是我們才有權簽署放棄。 要理解羅斯福以中美雙方的利益為代價對蘇聯作出讓步的重要性,我們必須重視如下事實:歷史表明,誰控制了滿洲,誰就控制了華北;而誰主導華北,誰就能征服整個中國。這早在13世紀蒙古征服中國時就得到證實;然后在1644年,當滿族人成為中國的皇帝并從北京統治中國的時候,再次被證實。在我們所處的工業化時代,這一事態更加明顯。羅斯福總統向蘇聯的獨裁者承諾的在滿洲的“至高權力”將把蘇聯置于主宰中國的地位,因為滿洲和華北是中國唯一的煤鐵儲藏地。
正是因為中華民國政府拒絕日本合法占有滿洲和華北引發了1937年的中日戰爭。為拒絕日本人在他們領土上的“至高權力”,幾百萬中國人戰死沙場,卻在1945年雅爾塔會議上判給了蘇聯。 論據已經成功的拋了出來---為確保蘇聯作為我們的盟友參加太平洋戰爭,雅爾塔的讓步是必要的。但事實上,1945年2月的美國在力量,影響力和軍事實力等方面達到其頂峰;使得美國可以有效的阻止蘇聯參與對日作戰從而收獲她不曾耕耘過的果實。此外,現在有大量證據表明日本在1945年2月舉行的雅爾塔會議之前就打算投降,只是愚蠢的要求“無條件”的投降阻礙了勝利宣言和永久的確保我們在太平洋的安全之和平的到來。 無論如何,雅爾塔既不是故事的開始也不是故事結束。早在1943年國務院遠東事務局就被施壓要求給**提供援助,**那時候在華北正游離于戰爭之外,因蘇日互不侵犯條約而確保他們免遭日本人的攻擊。 1944年約瑟夫.史迪威將軍被召回,阿爾伯特.C.魏德邁將軍被任命接替他,作為美國駐中國戰區司令官,在1945年給那些把**視為美國潛在朋友的勢力以暫時的挫折。魏德邁將軍與民國政府成功的合作阻止了日本最后的進攻,重樹中國的信心并提振了中國的士氣,以至于在勝利日到來之際,共 產 主 義 者處在一個不如他們預期的那么有利的地位。 緊跟著日本的投降,真正的援助才給予國軍,通過飛機和輪船運輸以趕在***之前接收“解放區”。日本被勒令只能向國軍投降并交出他們的武器。 因此,在短期內,美國在中國的影響力看來是牢靠的。魏德邁將軍建立起一種有效的中美合作方式,我們不僅對政府本身而且對中國所有真正的自由派有了信心。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政府中的改革派完全有可能贏得支配地位,而共 產 主 義 者將不會有任何機會去角逐權力。 然而,不久美國的對華政策就改變了。1945年秋冬魏德邁將軍被國務院遠東事務局的官員們限制使用美國的海空運力。這是美國與蘇聯友好關系優先于其它考量的時期。因而,當蘇聯違反1945年8月14日簽署的中蘇條約的時候,沒有遇到任何有效的抗議。 這個條約是中華民國政府迫于美國壓力,在緊隨日本戰敗之后簽署的。按照其條款,中國給予蘇聯在滿洲至關重要的戰略與經濟權利以換取蘇聯承諾給予中國道義支持和軍事以及物資援助,這些援助將全部給予作為中國中央政府的民國政府(就是說,以蔣介石為首的政府)。 但很快這一承諾就被拋諸腦后。當日本剛一投降,蘇聯紅軍就搶在國軍之前涌入滿洲。作為允許后來者進入滿洲的條件,莫斯科試圖迫使中國政府與其共享滿洲的資源和工業。失敗之后,蘇聯擄走了價值八百萬美元的工業設備,同時讓**開進滿洲,并轉交了大量繳獲來的日本武器給他們。這樣在蘇聯紅軍撤出之時,***擁有了滿洲和繳獲的日本武器。 美國默許了蘇聯破壞她自己與中國簽訂的條約。1945年11月2日,海軍中將巴貝,當時正指揮美國海軍艦只運送國軍部隊到滿洲,在海灘與蘇聯代表會晤之后從營口港撤退了,他目睹了數千***軍隊在蘇聯的庇護之下正挖掘戰壕。在葫蘆島巴貝中將遭遇了相似的經歷,在**步兵開槍阻止他登陸之后不得不撤退了。多虧雅爾塔協定,滿洲主要的兩個港口大連和旅順現在都在蘇聯人手中。蘇聯紅軍拒絕國軍使用大連港還違反了中蘇條約的另一項約定,按照該條款大連被設定為國際化港口。因此,國軍不能從海路登陸滿洲,而只得改在華北登陸。從那里他們向北行軍,在陸路上他們同樣的被蘇聯人拒絕使用鐵路。當他們到達滿洲時,由蘇聯武裝起來的***軍隊早已以逸待勞的等在那里了。 美國沒有提出任何正式的抗議。反而在1945年12月,我們的政府派遣了一個由喬治.C.馬歇爾將軍率領的外交代表團到中國,去調停國共沖突。 無論是馬歇爾從杜魯門總統那里帶來的私人信件還是公開的“美國政策的聲明”,杜魯門都特別指示馬歇爾向國府施加壓力,迫使他們與***達成協議。在那封信中,杜魯門總統說:    在你與蔣介石及其它中國領導人會談時,    我授權給你,可以最直率的陳說,尤其是    你可以坦陳有關中國對獲得美國貸款,    經濟技術支援和軍事援助的渴望,    一個被內亂折磨,分裂的中國不可能被認真的        作為適合美國援助的地方加以考慮    在他的政策聲明中,杜魯門總統宣布:美國......相信中國的和平,統一以及民主改制將會更進一步,如果這個政府的基礎得以拓寬以包容其它的政治成份。(中國的“其它政治成份”意指***)杜魯門總統更進一步陳述,他堅信“伴隨一個有廣泛代表基礎的政府的成立,地方自治的軍隊本身就應當取消,所有的武裝力量都將有效的整合到國軍中。”他接著強調說,無論如何,“美國的支持不會擴展為軍事干預以影響任何中國內部斗爭的進程。” 于是,事實上,只要**不停止與國府的戰斗,杜魯門總統就不給任何援助。因為*****和所有其它的***一樣,在任何時候總是按照斯大林的指令行事,美國政府實際上是在迫使中國政府屈服于莫斯科。 國務卿巴恩斯,在一份12月9號遞交給陸軍部的備忘錄中(杜魯門總統告訴馬歇爾將軍考慮將其作為他的指令的一部分)寫道:    擴大中國政府以包含***以及其它小黨派不是一個容易的問題。它不可能由中國領導人自行解決。就我們的影響力成為一個決定因素而言,成功取決于我們施加影響以鼓勵中央政府和所謂的共 產 主 義 者以及其它派別,改變立場、并愿意作出讓步的能力。 這里提到的“所謂的共 產 主 義 者”表明,國務卿巴恩斯以及杜魯門總統是多么徹底的被他們在國務院的顧問們誤導了! 國務卿巴恩斯的備忘錄中最顯著的段落是關于給陸軍部停止輸送國軍以讓他們搶在***之前接收華北的指令。他寫道:中止馬歇爾將軍在重慶與中國領導人商討的結果......輸送更多的中國軍隊到華北,除此之外當華北的港口很可能作為必不可少的運送軍隊與物資進入滿洲的中繼站時,將被中止。 在1945年12月15日的公開聲明中,杜魯門總統同樣清晰的表達了他的意圖。他堅持**在聯合政府中“公正有效的代表權”,同時表達了他的信心,即“伴隨有廣泛代表基礎的政府的成立”,地方自治的軍隊本身就應當取消,“所有的武裝力量都將有效的整合到國軍中”。 根據1949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國白皮書》,馬歇爾將軍接到指令要將“他對時局的分析帶來的益處不偏不倚和推心置腹的給予每一方”。馬歇爾將軍被召喚去中國所做的決策攸關美國未來的利益。但他被告知要做到“不偏不倚”。美國的對華政策,如杜魯門總統明確表示并由馬歇爾將軍付諸實施的那樣,基于中國的內戰是嚴格的內部事務且與蘇聯靠輸出革命的擴張政策無關的假定。 于是,美國承諾的對華經濟援助被設想為“團結”的報償,對于讓雙方達成協議將是一個強有力的誘因。而實際上,美國沒有任何可用的手段來對***施壓以使他們與國民政府達成協議,或者就算協議簽署之后也沒辦法讓他們履行。只有斯大林才能做到這點。美國的強制行為只能也確實施加于國民政府。通過扣住對國府的經濟與軍事援助直到她與那些通過制造混亂以從中漁利的人達成協議,正是我們把***置于一個可以訛詐國民政府的位置。 杜魯門總統1945年12月的公開聲明剛一發布,***就熱烈的歡迎馬歇爾的到來。對他們來說特別幸運的是,那時候他們駐重慶的首席代表是英俊、聰明、迷人的周X來,現任的北京政府外交部長。(敲玉余韻注:這里阿特莉顯然是弄錯了)幾年來周X來顯示出一種非凡的才能讓美國記者轉而相信*****是由信奉自由的“土地改革者”組成的政黨,應當得到支持去反對“反動”、“獨裁”的蔣介石政府。 很快,對我們這些那時在重慶并時常被邀請到馬歇爾將軍居所的記者來說,明顯的他被周X來成功的迷惑了。馬歇爾將軍先前對于國務院關于共產主義者是“進步的”而國民政府是“反動的”的觀點所抱的任何疑慮現在都煙消云散了。使人著魔的周X來最終显然使馬歇爾將軍相信**不是“真的”共 產 主 義 者,他們可以脫離與蘇聯的聯系,而如果他們一旦獲得美國的幫助,他們就會給中國帶來“民主”。馬歇爾早就在他的老朋友約瑟夫.史迪威的影響之下相信**是自由主義者。周X來只不過是促成了那一轉變罷了。 在他抵達中國不久,馬歇爾將軍就安排了一個停戰協定,1946年1月13日生效,籍此國共雙方的軍隊在現有位置停止軍事行動。然而該協定包含一個限定條款,國軍可以進入并從蘇聯手中接管滿洲。一月九日沖突就在熱河爆發,熱河是毗鄰滿洲的一個省份,在日據時期是“滿洲國”的一部分。 中國政府堅稱因為在赤峰(熱河的鐵路樞紐)沒有中國軍隊而只有蘇軍,按照中蘇條約覆蓋整個滿洲的規定理應由國軍占領。***則堅持一個中止性協議,辯稱熱河屬于華北,并聲稱他們的軍隊已經從蘇聯手中接管熱河。 ***在重慶的代表周X來,那天晚上非常的沮喪,紐約先驅論壇報的A.T.斯蒂爾說。他告訴報社政府堅持要占領赤峰與多倫两個城市---多倫是察哈爾的貿易中心與交通樞紐,緊鄰熱河西部邊界。國軍占據這兩個戰略要沖,將在熱河中部筑起一道藩籬并有效的封鎖***與在滿洲的蘇聯紅軍,威脅在***手中的要塞張家口,并將把***手中的熱河首府承德置于國軍,長城內外夹击的境地。***宣布他们絕不會同意。 那天晚上十點半馬歇爾將軍造訪了蔣介石,并在他家呆到半夜才走。十二點半,周X来来电說他第二天早晨八點要到马歇尔的房间造訪。到第二天早晨十點,一個停戰協議的稿子已經起草完畢并交付新聞界。共 產 黨赢了。赤峰,并通過它控制整個熱河,都是他們的了。 不久以後就證實了國民政府的主張是正確的,簽署停戰協議時,是蘇聯紅軍而不是**的軍隊駐扎在赤峰。但*****一直占據赤峰,知道第二年夏內戰進入新的階段,被逐出為止。1946年2月一位中國外交部的官員在重慶對我說:“馬歇爾將軍沒必要強迫我們把熱河讓給***。也不必以此來安撫蘇聯,因為有中蘇條約在那兒。” 從1月至2月,由馬歇爾將軍發起的試探性政治與軍事協議,墨跡未干就被打破了。內戰再一次爆發,主要原因是***拒絕履行他們不阻止國軍接管滿洲的承諾。此外蘇軍撤離被他們大肆蹂躪的領土之后,把占领的城市與軍事物資統統都交給了**。 芝加哥每日新聞報的記者喬治.維勒得到一份繳獲的文件,揭示一項蘇聯高級指揮官與**訂立的秘密協定,5000蘇聯人留下來幫助**與國民政府作戰,并迫使**服從他們的指揮。文件上顯示的時間是1946年1月19日,距離***在重慶簽署停戰協定才不過九天時間!他們表達了愿意幫助(國民政府)建立一個統一民主的中國的真誠愿望,從而成功的說服馬歇爾將軍。 盡管他們從蘇聯獲得了大量武器以及接受蘇聯的軍事顧問和軍事訓練的幫助,不久他們还是在國軍的進攻之下一潰千里。他們于是呼吁馬歇爾將軍勸說蔣介石簽訂另一次停戰協定:“直到蔣介石向馬歇爾妥協并接受調停為止。”馬歇爾將軍此時正好在五月的一次回華盛頓又折返中國的途中,向蔣介石施加了必要的压力,逼迫他停火並讓***保有他們那時候盤踞的部分滿洲地盤。这样國軍勝利的推進被叫停了。  緊跟著馬歇爾將軍和杜魯門總統就采取措施阻止國軍獲得武器彈藥補給。1946年7月底,馬歇爾將軍強加給中國一個武器禁運令。從那之后,幾乎一年的時間內中國政府買不到一粒子彈,更別說白給了。1946年8月18日,杜魯門總統發布了一道總統令說,不會允許中國獲得任何“剩余的”美國武器,以“用來同***打內戰”。 這樣,當1946年夏天,中國政府試圖從美國購買15億發輕武器彈藥之際,卻接到美國國務院拒發出口許可證的通知。英國緊隨其后,(國府)再沒有可以獲得補給的來源國了。 因此國軍只能依賴庫存的彈藥和自己產量非常有限的兵工廠。這些彈藥很快就被證明完全不足以匹敵蘇俄移交給***的大量的日本彈藥和此后從奉天兵工廠生產補充的彈藥;現在那里正日夜不停的供應我們的朝鮮和中國敵人。一旦控制了滿洲之后,莫斯科返還了部分他們作為戰利品擄走的機器設備。 中國故事(二) 在二戰期間,我們曾答應中/華/民/國政府,幫助她訓練和裝備三十九個師的部隊。那個承諾在馬歇爾來華之后被打破了,已經完成裝備和訓練的幾個師也斷了彈藥的補給來源。1946年夏,馬歇爾將軍接受了一項請求,指派美國軍官幫助訓練共/產/黨軍隊。69名美軍軍官被派去執行這項任務,400余噸美國物資被指定用于這項計劃。 狄恩.艾奇遜,當時的美國國務次卿,在1946年6月19日,回答內務委員會關于外交事務的咨詢時說: 中/共領導人請求,經馬歇爾將軍同意,整編中國軍隊應以一段短期的美國之訓練以及提供最低限度的裝備為先導。 結果,因內戰再度爆發,這些美國軍官無法抵達預定的車站,從而不能經由上海前去完成訓練共/產/黨軍隊的任務。 這一對中/共的援助計劃,因那時共/產/黨對美國的敵意已經公開化,而更加難以給出合理的解釋。 一旦清楚的表明,美國不能對蔣介石施加足夠的壓力,讓他變成一個貝納斯總統(敲玉余韻注:戰后捷克總統,被蘇聯背后支持的陰謀政變推翻,這里是傀儡總統的意思),共/產/黨就發動大規模的反美示威。他們也拒絕了國府讓馬歇爾作最高仲裁以解決所有爭端的提議。正是莫斯科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挑起對美國的仇恨,中/國/共/產/黨響應莫斯科而發動暴力反美運動。他們在廣播中宣稱“美國與日本帝國主義的唯一區別是美國更強大,她的侵略方式只不過在表面上看來好像是合法與文明的而已。 這也是一系列美軍被開槍射擊、打傷、殺死并被投進華北大牢的事件頻發的時期。 盡管如此,馬歇爾將軍仍不斷的敦促蔣介石與共/產/黨達成某種程度的協議。1946年6月28日在紐約的一次演講中,艾奇遜更準確的陳述了美國的對華政策: 不能寄希望于,我們對中國的經濟援助,基于中國政府能充分而公正的代表所有的重要政治元素,包括中/國/共/產/黨,從而把過多的壓力施加于中國。 1946年6月,在馬歇爾將軍安排達成了第二次國共停戰協定。那時,國軍成功的把共/軍一直驅逐到哈爾濱,那里部分蘇軍仍未撤離。共/產/黨贏得了喘息之機,他們重新集結,戰斗再次爆發并從那年夏天一直持續到秋天。國軍手里還有一些庫存的彈藥,而共/產/黨還來不及訓練足夠多的人,學會使用蘇聯提供的武器,或者像后來那樣,從蘇聯的軍事指導中受益。因此國軍繼續在戰場取勝,并占領更多地盤,在華北他們占領了張家口和更多戰略要地,看起來他們很可能贏得戰爭。到1946年11月,《中國白皮書》說“政府軍已經占領了大部分他們在六月和之后的談判中要求的地盤,達到了她在勝利日之后軍事力量的頂峰。” 在這段時期,馬歇爾將軍一直許諾要達成另一次停戰協議。因此1946年10月,蔣介石在南京迎接共/ 產/黨的代表周X來進行和談。11月8日,在蔣介石與馬歇爾將軍兩天的磋商之后,蔣命令他的所有軍隊停火。共/產/黨被邀請參加國民會議并在聯合政府中任職,但他們拒絕了;同時,不停的羞辱政府,展開游擊戰,持續的破壞與混亂波及全國。通過這種方式,他們贏得時間,在蘇聯的幫助之下,準備發動新的進攻。 蔣介石再一次提供和平的機會。作為條件,他不只是單純的要共 產 黨撤出鐵路沿線和戰略中心城市;同時,他沒有向政府中那些一直主張武力解決共/產/黨問題的人士讓步。但他決心疏通鐵路交通,以使某種程度的經濟重建成為可能。經濟形勢變得如此的岌岌可危,以至于如果不能部分的恢復秩序,他的政府將信譽盡失。此時,他對美國再次向中國提供援助又重燃希望。因為現在美蘇的沖突在巴黎會議與聯合國會議上已經公開的展現在世人眼前。蔣介石受到鼓舞,相信美國會在不遠的將來提供援助,以阻止蘇聯主宰中國。 但1946年12月18日,杜魯門總統發布了另一份中國問題聲明,與前一年的口吻如出一轍。他仍然堅持把“和平”與“統一”作為美國援助的前提條件。他宣稱中國對別的統一的國度負有明確的責任,應在自己的領土上消彌軍事沖突。然而,1946年12月和1945年12月的聲明也有一個實質性的差別。后一個聲明中美、英及蘇聯一致要求中國成立“聯合政府”。 總統陳述道: 去年在莫斯科,這些問題就在我們的盟友英國和蘇聯之間明確下來。12月27日,拜恩斯先生,莫洛托夫先生和貝文先生聯合發布了一項聲明,說: “三國外交部長就中國局勢交換了意見。他們一致同意,根據在國民政府領導之下建立統一民主中國的需要,在國民政府各部門內應擴大所有民主元素的參與度,並且停止內部爭鬥。三國堅定的堅持不干涉中國內部事務的政策。”  颇难想象的是,迟至1946年,美国总统仍真诚的相信,莫斯科关于什么是构成“民主元素”的概念与我们的是一致的。同樣難以理解的是,在歐洲我們開始喊出,“到此為止,不得逾越”,以阻止共/產/主/義的進一步擴張;而在遠東,舊的失敗主義政策卻得以延續甚至加強了。 在歐洲我們開始認識到,任何包含共/產/黨的聯合政府,永遠不可能建立起民主政府。而在中國,美國政府卻一直視中/國/共/產/黨為“自由派”(敲玉余韻注:這個詞意指美國民主黨的政治主張),并且不受莫斯科的操縱,而是一心的渴望把中國引向民主之路。---上帝,他們錯得多離譜啊! 

中國故事(翻譯)之三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

馬歇爾將軍完全支持這一立場。

在1946年的中國問題聲明中,總統繼續陳述說:

我請馬歇爾將軍擔任我的私人代表前往中國。我授權他按照這個聲明中闡明的政策行事。他完全明了他的使命是中止內斗,擴大中國政府的(參與)基礎。而達成一個統一、民/主的國家則是中國自己的任務。他是作為一個有能力完成此一使命的杰出的美國人前往中國的......

到現在,中國還不能以和平的方式達成統一,是特別令人遺憾的。盡管積極的調停,因共/產/黨的杯葛而步履維艱,馬歇爾將軍仍耐心的堅持,因為他知道問題有多嚴重,而找出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有多重要。我們愿意幫助中國和平地達成一個真正民/主的政府。

如果你去讀1949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問題白皮書》,你一定會為馬歇爾將軍對他十三個月的外交使命于美國未來極重大的后果毫無察覺而感到特別困惑。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他意識到,他不是作為一個文明國度的外交使節,出于純粹的善意,給一個蒙昧的國度帶去和平;而是代表美國去執行一項:一個友好的政府與斯大林的附庸之“內戰”的結局將會攸關美國自身安全的使命。

因此,我們在《白皮書》的第186-187頁讀到,1946年9月

這次,馬歇爾將軍極明確的告知共/產/黨駐南京的代表。鑒于,一方面,共/產/黨宣傳機器針對他個人人格完整和誠實品格的之肆無忌憚的惡意攻擊;另一方面,又不停的私下請求他繼續調解的努力。他希望表明,他不會再容忍這種做法---如果共/產/黨人懷疑他作為調解者的中立性,他們只需簡單的通知他,而他將立即終止斡旋。

在若干場合,他無數次的警告國民政府,如果他們不接受他的建議,他將立刻打道回府。這種威脅,通常都迫使蔣委員長妥協,并停止他的軍隊勝利的步伐。

《白皮書》的以下段落表明,馬歇爾將軍沒有搞明白美國(利益)面臨什么樣的威脅?以及他所持的(貌似公允的)各打五十大板的態度:

在一連串的軍事戰役進行的同時,他感到自己很難做好調解工作。他必須從國府取得確認,存在一個妥協的合理基礎,以使(調解)成功成為可能。

10月1日,他致信蔣委員長:

敬啟,除非存在達成協議的基礎,以避免旨在拖延時間的建議與反建議,否則我將請求(杜魯門)總統召回我,并停止美國的調解努力。

國府因此不得不做出更大的讓步,盡管他們明白這可能無濟于事。

共/產/黨/人則得寸進尺。為了更好地理解接下來的事態,必須指出,國府應馬歇爾將軍之請做出的所有讓步,包括數次叫停軍事進攻,目的是讓共/產/黨同意參與組建聯合政府,而共/產/黨卻一直拒絕參加。在第203頁我們讀到:

這次,共/產/黨的觀點前后并不一致。他們堅稱國府軍事領袖決意以武力解決問題,而他們卻持續的擴大戰事,希望國府妥協以換取共/產/黨同意國民大會把他們列入其中。

在第209頁,我們讀到:共/產/黨拒絕了“馬歇爾將軍和斯圖爾特博士說服國府做出的每一次友好姿態”,在同一頁《白皮書》說:

對馬歇爾將軍來說,很明顯的是國府軍事領袖們處在一個騎虎難下的境地,他們確信共/產/黨/人不會同意任何和約。國/民/黨內強硬的軍事領袖堅信共產黨只不過想破壞任何包含他們的聯合政府。

國府被指控揭穿了這樣一個事實,如(之后)所有歐洲政府面臨的那樣,“共/產/黨旨在破壞任何試圖容納他們的政府形態。”在《白皮書》的第210頁這樣寫道:

此刻,國府的一位高級官員向馬歇爾將軍力陳美國向中國提供財政援助以挽救危局的必要性。馬歇爾將軍特別強調的向他指出,指望美國投入金錢以挽救國軍領袖決意武力解決而帶來的困局是徒勞的,也別指望美國會向一個被反動小集團控制的政府注入資金。

馬歇爾將軍定義的“反動”像極了共/產/黨和他們的“自由派”(敲玉注:譬如民盟的章羅之流)同路人的措辭。在他1947年1月7日的告別演說(見附錄A)中,他認同反“反/共”(敲玉注:在美國戰后的政治語境中,反“反/共”,意味著這樣一種態度,即凡是反對共/產/主/義的,他們都要反對,這種態度在喧囂的左派知識分子中尤為常見)。

在國府一邊,亦即事實上的國民黨內,有一個強勢的反動集團一直反對,照我的理解,幾乎所有我做出的致力于達成聯合政府的努力......他們相當坦率的宣稱與共/產/黨合作組成聯合政府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唯一可行的解決辦法是武力。

雖然,在他做了國務卿,有了與莫洛托夫交往的經歷,馬歇爾將軍明了即使與共/產/黨聯合發布一個民/主聲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之后,他也從未后悔或是撤銷1947年1月7日的那個聲明。

因為在白皮書的第211-212頁,我們讀到“看來共/產/黨事實上已經拒絕了美國的調解,”但仍然告知馬歇爾繼續他的“和平使命”。1946年12月,馬歇爾將軍與蔣介石進行了一次長時間的會晤,他倡導不惜一切代價的安撫。共/產/黨,馬歇爾將軍堅稱,在軍事和內政方面已經強大到難以用軍事手段掃清,因此他相信,必須刻不容緩的把他們納入政府中來。

蔣介石回答說,他堅信共/產/黨從來不情愿與政府合作,并且在蘇俄的卵翼之下,他們的目的是推翻國民政府。

委員長又補充說,有必要消滅他們的武裝力量,他相信如果能做到這點,那么共/產/黨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馬歇爾將軍簡潔但堅定的回答道,國府沒有能力在陷入全面的經濟崩潰之前消滅共/產/黨武裝。

在國務院的白皮書中不曾提到的是,如果不是馬歇爾(為期18個月)的武器禁運,這樣的經濟崩潰本是不會發生的。到他的使命臨近結束時,馬歇爾將軍仍繼續的忽視蘇聯對中/共的支持,并仍然相信,他是在兩個中國“因素”之間進行調解。沖突的癥結,在他看來是有關“改革”的問題。《白皮書》(第210頁)是這樣描述他的觀點的:

防御共/產/主/義最好的辦法,按照他的觀點,就是現政府實施改革以贏得人民的支持。他關注政府內的反動派毀滅性的影響,并且感到委員長的個人感情色彩太濃,他與他們之間長期存在的聯系使他很難與反動集團作出切割。

麥克阿瑟將軍簡潔的表述了這種錯誤觀點的根源,他說:“我們混淆了美國最高戰略利益與純粹的中國內部問題之差別。”

很明顯,馬歇爾將軍從未明了,無論是土地改革還是戰后重建以及工業擴張以緩解中國的貧困問題,即使在陷入內戰,而共/產/黨又竭盡其所能地摧毀國府控制區域的產能的情況之下仍然是可能的。因而,(他)落入眾所周知的共/產/黨的詭謀,使得除了他們自己之外的所有政權都無法正常運轉。他看來也沒有認識到一個民/主政府不可能在一夜之間透過一紙憲法而建立起來。

在他告別中國出任國務卿的演說中,馬歇爾將軍承認國民大會“通過了一個民主的憲法”,并進一步陳述說“很不幸共/產/黨并不適合參與國民大會,因為通過的憲法中似乎已經包含了他們想要的每一項重要內容。”他斷言:

極端的共/產/黨/人毫不猶豫的采取最極端的措施去達到他們的目的,譬如,破壞交通以毀滅中國經濟,為了推翻或者陷政府于垮臺的境地,而毫不顧惜人民遭受的痛苦。

但馬歇爾又說共/產/黨/人有“很好的借口”,因為他們不信任國民黨的領袖們。在接下來的段落,他仍然視中/共為由持各種不同觀點的人組成的普通政黨,并且其中包含數量可觀的“自/由派”。(敲玉注:不可否認,當初某黨確實吸引了一批自/由派知識分子,但歷史已經證明,以毛為代表的“真正的”共/產/黨人只不過是利用自由派知識分子的愛國心,以達到其顛覆國民政府的目的,當這個目標達成之后,對他們的清算很快就來臨了。)

在共/產/黨方面,我認為,既有自由派也有極端派。雖然這一觀點為許多相信共/產/黨因其嚴酷的紀律而不能容許如此程度的觀點差異的人士所激烈反對。盡管如此,我仍認為共/產/黨中確實存在一個自由派團體,尤其是在那些因厭惡當地政府的腐敗而轉向共/產/黨的年輕人中間--那些人將會把人民的利益置于采取無情的措施在不遠的將來建成共/產/主/義的(理想)之上。(敲玉注:可惜他們很快就成了被清算的對象,這是一幫“有用的傻瓜”---偉大的無產階級領袖和導師列寧語)

顯然,馬歇爾將軍不打算聽取那些人士的意見。他們經歷并且研究過共/產/黨,知道他們容不得任何反對意見,乃至于滑向自/由派一邊都被視為叛逆。他的演說以呼吁政府給予“自/由派”領導權,并且向共/產/黨或其他黨派敞開門戶作為結束語。

馬歇爾將軍之除非國/民/黨與共/產/黨談判并達成協議,否則就拒絕給予援助的政策,與他成為國務卿之后在希臘主張的政策,前后并不一致。輔一就任,他就建議向希臘提供4億美元的援助,以把共/產/黨排除于政府之外,但卻繼續拒絕給予國府任何援助,除非她把共/產/黨納入政府之中!

甚至,在1947年春前往出席莫斯科會議之前,馬歇爾將軍下令美國海軍陸戰隊撤出華北,從而剝奪了對國府本就極有限的支持。4月2日,他向莫洛托夫保證說,美軍正以軍艦所能達到的最高速度撤離中國,而未向蘇聯提出在歐洲取得相應的任何補償。

1948年3月10日,在他離開中國兩年多之后,仍擔任國務卿的馬歇爾將軍,肯定的回答了,關于是否會延續杜魯門總統在1945年12月聲明中要求國府把共/產/黨納入其政府的政策的問題。這很自然的被媒體理解為,美國政府繼續支持聯合政府應包括含共/產/黨。次日,國務院發布了一個聲明,非但沒能澄清,反而使問題變得更模糊。

鑒于對國務卿在3月1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的聲明之誤解而引發的關注,應當指出的是,國務卿提到的是杜魯門總統在1945年12月發表的聲明。那個聲明表達了美國對“如果中國擴大其政府的參與度,以容納國內其它的政治元素,那么和平、統一、民/主的改革就會深化”的信念。國務卿說此一聲明仍然有效。當特別被問到,擴大中國政府的基礎是否意味著我們贊成共/產/黨參與聯合政府時。他回答說,共/產/黨現在已經公開的反叛政府,因此,這件事情應由中國政府去決定,而不是由美國政府去指定。

同一天(1948,3,11),杜魯門總統在新聞發布會上,回答關于“對共/產/黨加入中國政府的關注”問題時說,他在1945年12月的聲明仍然有效。然而跟馬歇爾一樣,杜魯門總統也不希望遺漏什么。所以,當他說“他不希望看到中國政府或別的政府內有任何共/產/黨人”的時候,就有點自相矛盾了。

沒有一個了解情況的美國人在讀到杜魯門模棱兩可地答復蔣介石的呼吁時能不感到尷尬。蔣寫到:

中國戰局的惡化應歸因于一系列的因素,但最為根本的還是有逾常規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閣下無疑會記得,那是在貴國用心良苦的忠告之下簽署的。很顯然,沒有蘇聯的持續援助,中/國/共/產/黨不可能取得東北進而成為一個如此大的威脅。

作為一個共同捍衛民//主,以在全世界抗衡共/產/主/義之沖擊與滲透的國家,我向您呼吁,請盡快提供更多的援助,并由美國政府發表一份堅定的聲明以支持我的政府正在進行的戰斗。這樣的聲明,將會鼓舞中國軍民的士氣,并強化我們在華北和華中正進行的戰斗中的地位。

杜魯門總統回答說,他已經在1948年3月11日的新聞發布會陳述了他“不希望看到共//產//黨出現在中國政府中。”,而且正如國務卿馬歇爾說的那樣,是否容納共//產//黨進入政府,應由中國自己決定而不能由美國來指定。而他,杜魯門相信,這些聲明聯同《援華法案》一道明確了美國政府的位置。

“明晰”大約是這些模棱兩可、前后矛盾的陳述中最不愿意做到的了。以中國的觀點看,他們意味著美國政府或者不明了自己的政策(的后果)或者仍贊同中國屈從于蘇聯,同時又極力向國內選民隱瞞這一事實。當然地,正同蘇聯的附庸決一死戰的蔣介石和他的軍隊,就難以從杜魯門和他的國務卿馬歇爾那里獲得任何蔚藉,更別提先前允諾的援助了。那是1948年4月共和黨主導的第80界國會投票通過旨在挽救中國危局的《援華法案》。國務院,如后來的文件所揭示的那樣,在那決定(中國)命運的一年,通過遲滯彈藥的運輸成功的阻撓了《援華法案》的實施。(敲玉注:美國當時的對華政策,很大程度上依賴太平洋關系學會,正是該學會暗地里發動了碼頭工人罷工,阻撓運往中國的援華物資。)

1950年9月,在出任國防部長的參議院軍事服務委員會的聽證中,馬歇爾將軍否認了他1946年中國之旅負有個人責任,他特別指出:美國的(對華)政策......是在我前往中國的途中,當我還在大洋上的時候,制定的。

有相當多的證據,質疑這一否認。無論如何,海軍上將萊希和前國務卿拜恩斯都支持這種質疑。按照授權寫作的哈里.杜魯門自傳(《獨立的人》,1950年,費城,lippincott出版),海軍上將萊希告訴作者,約拿森.丹尼爾:

馬歇爾去中國的告別儀式我在場。他說他要去中國告訴蔣,他必須與共/產/黨合作,否則,別想從我們這兒獲得援助。當他回來的時候,他說了同樣的東西。我覺得他兩次都錯了。

前國務卿拜恩斯相當直率的寫到(在他的回憶錄,1947年紐約哈伯出版社)

在赫爾利大使辭職前,國務院起草了一份中國政策聲明,初稿在赫爾利辭職前幾天我拿給他看了。當杜魯門總統任命馬歇爾將軍擔任他的私人代表前往中國時,我請將軍研究一下這份草稿,希望在他最終面見總統陳情時會有所幫助。

在我前往莫斯科之前的那個星期天,副國務卿艾奇遜、馬歇爾將軍和他的團隊在我的辦公室會晤。那天早晨的討論中,我們就聲明中的政策達成共識,隨后杜魯門總統簽署,并在12月15日對公眾發布。那之后,除馬歇爾建議或者首肯的之外,總統對該政策未做任何改動。

華盛頓郵報---馬歇爾將軍的熱烈崇拜者和國務院對華政策的倡導者,也支持拜恩斯的證詞。

在1950年9月1日發表的一個頭條社論,“聚焦馬歇爾”,華盛頓郵報說:

馬歇爾將軍在參議院軍事服務委員會所作的關于中國的證詞絕非誠實---以至于早些時候的紐約時報使用了如下的標題:馬歇爾將軍否認中國政策......他又附加說那一政策是在他去中國的途中制定的......

馬歇爾將軍給參議員們以這樣的印象,即他只是在簡單的執行,而沒有事先參與相關討論,更別提同意了。讓我們來看記錄,馬歇爾將軍......攜帶的不僅僅是......總統的親筆信,(那封信)著重強調如下的政策:

“特別的,我期望你盡你所能的勸說中國政府召開一次包含所有政治元素的全國代表大會,以建成一個統一的國家。并且,在目前,有效的終止雙方的敵意,尤其是華北地區。”

這封信里總統還說到:“我獲悉你已收到并同意這些文件。”次年,亦即1946年的12月18日,總統再次重申這一政策。在這期間,他說,“我請馬歇爾將軍作為我的代表前往中國。我們一致同意美國對華的觀點和政策按照他的指令行事。”

如果這一切不能按照字面理解,那總統就欠公眾一個解釋。馬歇爾的不完全陳述---如果不是否認的話,只能讓總統感到尷尬。馬歇爾的話,被他的共和黨批評者挑出來,證明他僅僅是一個工具---或者如參議員朱迪所說,一個“傻子”。事實上,馬歇爾的任命,按照時任國務卿拜恩斯的說法,是去讓重慶(國/民/黨)和延安(共/產/黨)走到一塊兒,正如總統透露的那樣,馬歇爾將軍在接受任命之時完全明了他的職責之所在。

很難不得出如下結論,馬歇爾將軍完全贊同美國的對華政策。而如他所見,那一政策正如后來歐洲的那些聯合政府模式一樣,后果就是把中國推進莫斯科的懷抱。

 

第一章完。

待續......

中國故事(翻譯)之一

中國故事(翻譯)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