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分析器:无需言语,让我们心情好起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4:44:06

 情绪来自你的身体

“唉,我妈妈心情不好,可我怎么劝也不管用。”

这种事你经常会遇到。发现亲朋好友的情绪出现问题,总认是他们思想上出了问题,啄磨着该用什么话去开导他们。轮到你自己情绪不对头,也会有人关切地劝你“要想开一点”,“要乐观一点”。然而这些劝说总是没有用。

在习惯上,人们误以为心情总和认识有关。一个人心情变坏了,就是因为他的思想钻了牛角尖。其实并非如此。举个简单证据你就明白了,象“人要坚强”、“遇事莫紧张”、“没有过不去的坎”这些道理你一旦懂得,就不会再忘记。不可能你上午知道,下午忘记,明天又想起来。可你的心情却是一会好,一会坏,和天气一样变化莫测。显然,心情和思想认识并非直接相关。

其实,生活中我们使用的一些说法,已经揭示了情绪和什么有关。当我们激动时,觉得自己“热血沸腾”。当我们悲哀时,感觉自己“心在刺痛”。当我们尴尬时,会觉得脸上发热,并且脸肯定已经变红了。

我们更知道,有时候人会被“气出病来”,尤其别让心脏病、高血压患者生气。这些都说明,情绪取决于我们的身体反应。

是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情绪是独立于思维的心理活动,是我们对自主反应的体验。自主反应就是由自主神经,或者称为植物神经所支配的生理反应,包括心率变化、血管舒张和收缩、血压变化,,腺体分泌量的变化,皮肤电反射率的变化等等。如果一个人产生自主反应,不管是不是由于语言,他就会体验到情绪。反之亦然。

所以,经常有家长对孩子苦口婆心,但孩子就是不进味。反倒是同学做了一个挑衅的手势,他就会火冒三丈,卷起袖子准备冲上去。前者没有激发孩子的身体反应,而后者却做到了。

 

 

这些因素在捣乱

人是从动物那里进化来的。小猫小狗小猴子没有语言,但它们都有情绪反应。是什么激发了它们的情绪呢?是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对这些现象的情绪反应会保留在基因里,并且传递到今天。人类遇到这些现象,同样会有一致的情绪反应。它们的产生不受思维影响,它们的消退也不需语言的开导。很多简单的生理原因都在影响人的情绪,它们包括:

幽闭环境。过于狭窄的环境(如电梯)会给人以幽闭感,产生恐惧情绪。在地震中被埋压的人甚至会形成对狭窄环境的过度恐惧。

高处。“恐高症”这个词大家都听过。其实恐高不是病,动物和婴儿身在高处时都会恐惧,说明它是天生的情绪。

血液。见到血液会脚软、心慌,也是一种固定反应。

室内缺氧:封闭的写字楼或长途汽车里很容易缺氧,主观感觉就是抑郁。

天气闷热:导致烦燥不安,情绪失控。

天气寒冷:会使人活动频率下降,导致抑郁情绪上升。

噪声:人对不断变化的“非乐音”,或者高分贝的噪声会持续产生应激反应。长期居住在临街环境下,或者工作在噪声很大的企业里都会导致情绪不稳定。

居处或工作单位拥挤:人与人之间任何直接相处都会带来微小压力,即使对方只是和你打个招呼,你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回应,也会激发不良情绪。空间拥挤会让人际压力变得持续、频繁和不可回避。大学生中产生的情绪问题往往和宿舍拥挤有关。

高强度声光刺激:电视和电脑是有史以来给予视觉最频繁刺激的发明。长时期盯着电视或者电脑,当时会高度兴奋,过后我们的神经系统会用超量的抑制来抵消兴奋,其主观体验就是情绪低落、压抑。

室内昏暗:光线暗弱也会导致情绪低落。

疾病:疾病大多会令人痛苦,导致焦虑,称为原发性焦虑。

不过,一种疾病对心理的影响和它对生理的影响并非直接相关。有的病从生理角度看很严重,比如癌症,但在初期可能完全没有感觉。病人自己都不知道,对其心理也无影响。有的慢性病如哮喘,严重性高于偶尔产生的感冒、腹泻,但病人经过多年哮喘后,已经适应了这个病症。所以,那些突然发生,并且打乱生活节奏的疾病更容易导致人情绪不佳。

饥饿:人在饥饿时血糖下降,情绪容易失控。所以不吃早餐绝对是种恶习,它不仅影响身体健康,也影响情绪稳定。

缺乏睡眠:“效果”几乎和饥饿一样。现代都市生活里夜生活成为时尚,其代价就是影响人们的情绪稳定,使人变得“易激惹”。

大小便刺激:这种刺激会导致焦虑,原因简单得几乎不用解释。但人们往往不注意他人的这种反应。

一些药品的负作用。大部分药品都有副作用,当它们影响生理过程时,也会间接地影响心理。比如某些感冒药会引发抑郁情绪,或者嗜睡。具体哪些药物对心理有负作用,建议细看药品说明书。

知道了这些由环境或者生理因素导致的情绪问题,只要反其道而行之,就能解决它们。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改变窗帘的颜色,控制电脑使用时间,好好睡觉,按时进餐。总之,你应该学着通过身体途径来改变情绪,先让你的身体高兴起来。

当然,语言对我们的情绪确实有间接的作用。但无论是你发现自己,还是别人有情绪问题,最好先去寻找这些生理因素,或者环境因素。它们是简单的,刚性的。一旦找到这些原因,马上就可以解决。试想,如果一位男士情绪低落,仅仅是因为他昨天没睡好;或者一位女士情绪低落,仅仅是因为到了生理周期,用语言去开导他们岂不是做了无用功。

通过避免这些因素打扰我们的身体,便可以减少我们的情绪问题。。可如果我们的心情已经很糟糕,有没有什么办法不通过言语就能够调节呢?下一讲我们再介绍。

 

无需言语,让我们心情好起来(续一)
你的心情很糟糕?没关系,请记住身体是情绪的大本营。不管什么原因让你的心情变坏,失恋还是失学,生意亏本还是股票被套,请试着改变你的身体情况,进而让你愉快起来吧。

其实,社会上已经有不少这样的行业:它们并非宣称自己可以调节情绪,实际上确实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其中的一部分。

 

1、沐浴、温泉和游泳

沐浴是很古老的行业,如今早已遍布大街小巷。沐浴业者通常会宣传它的保健功能,但沐浴也有明显的心理调节作用。

我们感觉到“心情紧张”时,我们的肌肉一定也是绷紧的。尤其是颈部会僵直、拳头会握紧。长期呆在压抑的公共环境(如会场、办公室),为了保持一定的坐垫给人看,肌肉负荷尤其沉重。正是这种绷紧状态使我们体会到“紧张”。反过来当我们把肌肉放松后,心情也就随之放松。这不是谁因谁果的问题,它们根本就是一回事——心情紧张就是肌肉紧张的主观感受。

什么地方能让人的肌肉彻底放松呢?答案是在水中。在陆地上,肌肉为了抵消重力,让身体保持一定姿势(如站、坐),总是处在紧张状态。而水的浮力能抵消重力,让我们的肌肉彻底松驰。

在中国北方,沐浴场所通常包括大型水池,“泡澡”是浴客们的必要环节。而沐浴本身早就是工薪消费。用泡澡来调节心情,可以便宜之致。南方沐浴场所缺乏大型水池,有的地方仅提供淋浴,只是能洗洗干净。这时候可以选择泡温泉。去游泳馆也有类似的功效。

 

 

2、按摩

   按摩首先会形成生理上的保健效果,同时也能调节情绪。按摩同样会使肌肉放松,进而放松心情,这和沐浴异曲同工。同时,皮肤接触本身会提高人的安全感,进而缓解焦虑情绪。这是我们先天继承的情绪反应倾向。在婴幼儿时期,我们与母亲的皮肤接触更强化了这种倾向。这段“密码”一直保存在我们身体的“程序”中,直到长大成人。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逐渐疏远,皮肤接触频率大大下降。现在一些毛绒玩具体积大得和真人一样,而且往往有成年人样样去购买,满足皮肤饥饿是一个重要原因。而按摩恰恰可以通过充分的皮肤接触来解决这个问题。

 

 

3、音乐

音乐可以直接刺激内脏反应,进而影响情绪。周围弥漫着嗵嗵的鼓声,你会感觉到内脏跟着颤抖,情绪也为之激昂。而柔和的音乐则让你的内脏也舒缓下来。进而感觉到情绪的平静。

有的音乐可以产生激情,如进行曲、摇滚乐。有的音乐则以让人放松为主。现在人们往往只强调后一类音乐对情绪的调节作用,让人们以为调节论心理就只是放松,其实并不妥当,振奋精神同样能使人快乐起来。

 

 

4,香薰

人对某些香味会有固定的良好情绪反应。一些特定的香味可以产生特定的心理作用。如洋甘菊能改善睡眠品质、马鞭草可安抚情绪、迷迭香可增强记忆。

中国古代的僧人对此颇有研究。他们选择特定香料来制造焚香,除了驱除异味外,还能起到安神作用,配合宗教修练。老百姓家里没那么讲究,但也知道用桔子皮等物品来简单地薰香。这充分说明了香的价值。

除了安神的香以外,还有一些酊剂可以提神,令人兴奋起来。夏天人们用清凉油来驱除暑气便是一例。

 

5、SPA

在现实环境中,上述这些美好感觉通常只能提供一样、两样。而新兴的“SPA”服务则将它们聚合在一起,形成综合作用。SPA服务又称“五感疗法”,即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改善人的生理状态。这“五感”的提法也充分显示了它对心理的调节作用。

“SPA”这个词是几种语言里含意相似词汇的缩写。拉丁文原意是“用水达到健康”,法文原意是“健康之水”,英文原意是“在矿泉区里享受纯净的空气”。在中国,SPA指“水疗美容与养生”。总之离不开水。而这就包含了沐浴对心理的调节作用。

按摩是“SPA”的主要环节,这使它具备了按摩的镇定作用。同时,“SPA”服务环境里有优雅的音乐,有柔和的香气,还会提供花果茶等,从味觉上让人获得松驰。

如果你觉得正规SPA价格有点高,还可以根据它的原理在家里营造简化版“SPA”,比如在洗浴时滴入精油让它浸入皮肤;将精油滴在白炽灯罩上让它挥发;购买香囊悬挂在房间、驾驶室等处;还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特别是经过选择的,有镇定作用的音乐。也可以自己去购买按摩椅,为家庭“SPA”拼装上最后一个环节。

当然,它的逆定理也肯定存在。如果你的家居杂乱、充斥着恶臭和噪声,也会在无声无息中影响着你的情绪。

…………

如果你的心情已经恶化到极点,也可以去医院看心理医生。这算是个专门调节情绪的地方。心理医生会开药给你服用。药物能改变人的心理?这听上去很神奇,其实原理也很简单。服药不会改变你对世界的认识,不会让你把煤看成是白的。它只是调节你体内的生化反应,进而影响你的情绪。

能够改变情绪的心理药物主要有两种,一类抗焦虑,一类抗抑郁。不过心理药物都有一定副作用,且会产生依赖性,越服用剂量越大,一旦停用还会产生戒断反应。所以除非心情糟糕到极点,不推荐大家选择心理药物。

其实,人们早就知道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身体来让自己忘忧,但它的副作用很大。对,那就是借酒浇愁。酒精可以大大阻断皮层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进而让情绪亢奋。但这种过度的亢奋是以酒醒后过度的抑郁为代价的,更不用提酒精本身数不胜数的生理危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