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器材货源:正念-空与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48:01

空与色

 当心平静时,聆听,可以听到心中的震动声——“寂静之声”。这是什么?是一种耳语或是外在的声音吗?是心声或是神经系统的声音,或是什么?答案是不是它是什么,它总在那儿,在冥想中可以用它来产生转变。

 辨识所有生灭,我们开始观照到那不生不灭者,它一直在那儿。如果你开始试图思考那声音,为之命名,或宣称由之获得了什么,那么当然你是在错误地运用它。当你抵达心的极限,以及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心的末端时,是不涉及什么标准的。从这个位置你可以开始观照。可以思考以及继续听那个声音(如果你仔细考虑,就是的),但是一当迷失在思维中,你会忘掉它,不再听到什么声音。所以如果你在思维中迷失,一当意识到又在思维了,就转向那个声音,长久地聆听它。在你被情感、困扰或者产生的阻碍带走前,你能通过对心之制约温和的、非常小心的反应来练习无我、苦、无常,然后让其逝去。这是一种温和的、精微的放下,不是对任何制约“砰”的抑制。所以态度、正确的理解比其他都更为重要。不要在那寂静之声外制造其他东西。人们变得兴奋,认为他们达到了什么或者发现了什么,但是在这其中是你围绕着寂静创造出的另一种制约。这是一种非常冷静的修行,不是兴奋的那一种;有技巧地运用它,温和地放下,不要把持着你所获得的某种景象!如果在冥想中有任何阻碍,那就是你们从中得到的境象。

 现在,你能思考身心以及围绕着它们的制约。你可以通过身体以及辨识出感觉来肃清,诸如手和脚的振动,或者可以专注于身体的任何一个地方。感觉嘴里的舌头,触碰盘子,或者上嘴唇,或者只是觉知嘴里的湿润感,你所穿衣服的压力感——只是这些我们不会厌烦于注意的精微的感觉。反映这些精微的身体感受,专注于它们,你的身体将会放松。身体喜欢被关注。它喜欢被一种温和和宁静的方式来关注,但是如果你是不会照顾和仇恨身体的,刚开始这样做的确是难以忍受的。记住我们余生中都要生活在这个躯壳中。所以你最好学会如何以一种好的态度生活在其中。你说:“哦,身体没有问题,它只是个讨厌的东西,有老、病、死。身体没有问题,要考虑的是心。”在佛教徒中这样的思想多么普遍!但是确实要耐心专注于你的身体,而不是空无。空无是对人体的错用,不过这清除的意识是有用的。这不是强加一种自我感,而只是一种善念的行为和考虑到活生生的身体——无论如何你不是这身体。

 现在你要冥想5个卡达斯(khandas) 1以及心之虚空。探究这些,直到你完全理解所有生灭并非你自己。这样不会再抓取任何东西来当作自己的,你也从将自己当作一种品质或者一种物质的欲望中解脱了。这是生死的解脱。

 这一智慧之路不是发展专注以进入出神的、更高深的状态以及脱离尘世。你必须对意图非常诚实。我们冥想是是要脱离尘世吗?试图进入一个抵制所有念头的状态吗?这个智慧的实修是一个非常精微的形式,甚至允许最糟糕的念头出现,放下它们。你有一个逃避舱,它就像安全阀,当压力太大时,在那里你能静心。一般情况下,如果你做许多梦,能在睡眠中释放精力。但是没有智慧来自于其中,不是吗?这只是像不会说话的动物一样;你发展出做事情的习惯,然后精疲力竭,然后崩溃,然后起床,做事,再次崩溃。但这条路是一种完全的探究,和一种对身心致命制约之有限性的理解。现在你已经发展出从制约中转开,以及从必死性的认同中释放的能力。

 你已经打破了你是必死之物的幻像——但是我也没说你是不死的,因为你会抓取这些概念!“我真正的天性是与终极、绝对实相合一。我与上主合一。我的真实天性是不死的、没有时间的永恒至福。”但是留意佛陀不使用诗意的激励性语言;不是这因为它们是错的,而是我们会执着于它们。我们会与终极、天人合一、或者无死境域的永恒至福以及诸如此类建立认同。你说着诸如此类的事情时双眼发亮。但是需要更多的技巧来观照这想要为不可设想者命名或者构想,告诉其他人你的新发现,以及只为了感觉你已经达成什么而要描述的心理倾向。观照它比跟随它更为重要。也并非你没有领悟到任何真理,而是要小心和留神不要执着于那一觉悟,因为如果你执着了,当然这会让你又陷入失望。

 如果你陶醉其中,一当意识到,就马上停止。当然不要对此感到内疚或者气馁,只是停止。平静下来,放下,放下它。你注意到那些宗教人士有内观,他们还有非常无神的眼睛。再次诞生为基督徒只是让这热情更为狂热。也非常令人难忘!我必须承认,看到人们如此容光焕发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在佛教中,这种状态称作“sannavipallasa”——“冥想狂”。当一个好老师看到你在这种状态中,他会让你待在树林中的小草棚中,不要靠近任何人!我记得在我前往阿姜查处之前,我在Nong Khai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我觉得自己已经完全觉悟了,却只是坐在小草棚中。我知道世界上的每件事情。我是这么的光芒四射……但是没有任何人听我说。我不会说泰文,所以我不能出去和泰国僧侣舌战。有一天从越南来的英国领事来访,有人把他带到我的小草棚……我真的让他听我说,双管齐下!他以震惊的状态坐在那儿,作为英国人,他非常、非常、非常的有礼貌,每次他起身要走我便不让他走。我停不下来,就像尼加拉瓜大瀑布一样,这巨大的力量喷发出来,要停下来是不可能的。最后他走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逃走的:我再也没有见过他,我不知道为什么!?

 所以当我们经历这样的经验时,重要的是认出它。如果知道它是什么,就没有什么危险了。小心对待它,不要相信它或者沉浸于其中。你注意到佛教僧侣从不到处去说太多他们所企及的“觉悟的水平”——这只是不相关的。当人们要我们教导,我们不会教导自己的觉悟,而是教导实现觉悟的四法印。今天有各种人声称他们是觉悟者、弥勒佛祖、化身佛,他们全都有许多追随者;人们喜欢去相信那些非常简单的!但是佛教尤其强调自己认清真理之路,而非相信其他人所说。这是一条智慧之路,在其中我们探历或者探究心之界限。见证“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内在的警惕

 现在,关于正念之实践。专注是你将注意力放在一个客观对象上,致心一处(例如平常呼吸的平静节奏),直到你与之合一,主客体的感受都消失。正念,加上观呼吸,这就是心的开放。不再只关注于一点,而是在心之空境的沉默中,内观以及反映来与去的制约。这样做包括客体的放下;不是抓住任何特殊的客体,而是观照任何生起灭去。这就是内观禅修,即“vipassana”。

 用我所称的“内在聆听”,可以听到心中持续的噪音,欲望,害怕,你所压抑以及从不允许去完全意识到的事情。但是现在,即使有令人困扰的念头或者畏惧感,情感出现,要愿意让它们成为有意识的,这样你能放下它们直到其消失。如果没有什么念头来去,那就安住于空之中,心的沉默之中。你能在心中听到一个高度频繁的声音,它总在这儿,那不是耳鸣。你可以听着它,同时放下心的制约。不过要真诚对待你的意图。如果你聆听沉默,心之沉默之声,而要清除对制约的厌恶,它只是又是一种抵制,它不是清净的。

 如果意图是错误的,即使专注于空,也不会得到好的结果,因为方向已经错了。你没有明智地反省一切,没有放下一切,只是不理睬厌恶感而已,你说:“我不想看到这些。”于是转过身。这个修行是训练耐心,有意愿来容忍那些似乎不能容忍的。这是内在的警惕,观照,听闻,甚至经历。在这个修行中,正见非常重要,而非空、色或者任何其他类似的事情。正见来源于对生、灭的反省;反省甚至空也是无我的。如果你声称自己是觉悟到空如同得到了什么的人,这本身就是错误的意图,不是吗?想想你是从自我感中获得或者领悟到个人水平的某个人。所以我们不要求承认。如果你内心还有什么想要得到承认,那么观照这个,将之作为心的制约。

 寂静之声总是在这儿,你可以将之作为一个向导,不要结束于其中。所以观照和听闻是非常有技巧的练习,不是压抑住想要清除掉厌恶感的制约。但是这样的空确实是非常令人厌烦的。我们已经习惯了拥有更多的娱乐。你能在对空的意识中一整天坐上多长时间呢?所以认识到我们的修习不是止于宁静、沉默或者空,而是用之来作为有技巧的方法明晰、警觉。当心为空时可以观照——仍然是有意识的,但是你不会在任何制约中寻求再生,因为这中间没有自我感。自我总是来自于寻求或者试图清除某事物。听听自我所言:“我想要入定。”“我已获得智慧。”“在我可以为所欲为前,我已得到第一智,第二智。”这个已经首先得到什么的念头。阅读不同教导时,你能知道什么呢?你能知道的是你困惑了,有疑问了,感觉厌恶和怀疑了。能知道的是你在知道,不要决定哪个教导是正确的。

 慈心的修习意味着通过容忍你可能认为不能容忍的事物来运用一种柔和的善意。如果你有一颗困扰的心,它持续闲聊,唠叨不休,你会想清除它,越试着去压抑和清除它,它就会越严重。某个时候它停止了,你会想:“哦,我已经清除掉它了,它走了。”然后它又开始了,你会想:“哦不!我以为已经清除它了。”所以不管它来去多少次,也不管来的是什么,就让它保持原状。一次只走一步。当你愿意成为耐心面对伴随着存在之制约的一切的人时,你就能让它停息了。允许一切停息的原因是你开始体会到放松,你意识到没有背负着惯常围绕着你的事物。不知为何,通常让你生气的事情不再让你那么烦恼,这让你吃惊。你开始在你以前从未感到过放松的环境中感到自在,因为你允许事情停息,而非只是抓取,再创造出害怕与焦虑。甚至围绕着你的那些“不自在”也不能影响你。你不会通过让自己变得紧张来反应其他人的不自在。这来自于放下以及允许事情止息。

 那么现在对你来讲,一般景象是拥有这内在的警觉,注意任何出现的令你困扰的事情。如果它们一直出现,那么明显的是你在用某种方式执着——或者是通过厌恶,或者是迷恋。你能开始认出执着,而非只是尝试清除它。一当你能理解它、放下它,就能回到心的寂静中,因为在那儿无他事可做。没有什么必要去保持或者坚持什么制约了。让它们停息。当我们对生起的现象产生反应,就创造了一个习性的轮回。一个习性就是一个轮回,它保持在循环中,没有办法停止。但是如果你放下,不去理睬,那生起来的就会灭去。它不会成为一个轮回。

 所以空不是清除一切:不是完全空白,而是一种创造生灭的无限潜力,你不会被其迷惑。我之概念即创造者,我的艺术才能,表达了我自己——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个人主义的旅程,不是吗?“这是我所做,这是我的。”他们说:“哦,你非常有技巧,不是吗?你是个天才!”然而如此多的创造艺术倾向于充满人类的恐惧与欲望。这不是来自于一颗空的心,而是来自于自我,自我除了充满死亡与自私以外,没有真正的讯息给予他人。在普遍的水平上,除了“看着我!”作为一个人,一个自我以外,没有真正的讯息。然而空的心有创造的无限潜力。不要想着创造什么;而创造物会在无我中出现,没有人去创造——创造却发生了。

 所以我们要将创造留给正法,而非去考虑要为创造负责。我们现在要做的,对我们而言有必要性的——常规来说,对人类,对人们——是放下;或者不执着。放下一切。行善,抑制恶,正念。这就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