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海南录取分数线:星云大师讲《心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37:54
  第一讲

  校长史密斯先生、教务长先生、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嘉宾,大家晚安!很有缘分,从今天起,在五天之中,我和你们大家共同做一个研究,去找寻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怎么样找到我们自已,这个我们的自己,在我们现在来讲,就是《般若心经》。就好像是我们找能源,到山里、海底去勘探能源,噢,找到了石油,啊!富强了。假如我们这几天也能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般若,那我们在人生中,不但是富贵荣华了,也自由解脱了。
今天不是在这里讲演,是讲经。“经”是佛说的,我们对它应该尊敬。这个意思是要有一个仪式, 把《般若心经》念一次。你们大家先不用念,我先请慈容法师带领出家人在这里念一下。
刚才我们诵念的《般若心经》只有260个字,它完全讲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佛教对宇宙、人生基本的看法。释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他说法49年,谈经300余会。在这49年当中,他说了一些什么呢?有一首偈语: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载。从这一首偈语里面,意思是说,像佛教里面有经中之王美称的《华严经》,有80卷,他讲了二十一天,即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经讲了十二年,也就是原始佛教、小乘佛教;大乘的经典像《维摩经》、《弥陀经》,叫方等经;二十二年般若谈,即二十二年都是讲的《般若经》;另外还有八年讲的《法华经》、《涅槃经》。在四十九年当中,他花了二十二年的时间讲《般若经》,可见得般若的重要。般若,它不是知识,不是学问,不是什么哲学,它完全是自己,我们并不认识自己。我们看到云云众生,什么样、什么样,自己什么样看不到。般若没有形象,它的样子无形无像,这个无形无像的又要把它看做是我自己--本来面目,要费一番工夫。当初,六祖大师跟大家讲经说法的时候,忽然提出一个问题,他问大家:“我有一样东西,没有头,没有尾巴,也没有手,没有脚,没有面孔,没有背后,也没有名字,你们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有一位年轻的弟子,自视很高,他就在大众中举起手说:“我知道,这是诸佛的本源、众生的佛性。”六祖大师听了以后,并不喜欢。他说:“我已经告诉你们,让你们猜的问题,没有头,没有面,没有名字,也没有字,你偏要说是诸佛的本源、众生的佛性,你就是讲了有办法,顶多是个知识分子,知解中足。”可见,我们今天在这里,要讲说“般若”--我们的本来面目,用讲说,也讲不出来、也不象。因为基本上,“般若”这个东西是甚深微妙的。为了便于大家容易懂得,我就把“般若”分成阶段性,从浅的,慢慢深入。像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小学的般若,就是我们大家能体会到的,那不叫般若,叫正见;然后升到中学,是二乘声闻、缘觉认识的般若,他们认识的般若叫缘起,因缘生起,缘起缘灭;再往上大学生,他们的般若,就是菩萨的空性,这个空是菩萨的般若;真正的般若,要到成佛了以后,才能了解到般若是什么。
什么是我们众生了解的般若--正见?一般人的了解:般若就是智慧,那不行,智慧不能代表般若。智慧,世间上的科学家、哲学家都很有智慧,那个是知识分子,智慧就是有知识,知识会生病的,知识生病了就变成愚痴。所以,聪明反被聪明误。般若不可以说是知识,也不可以说成是智慧。般若是我们永恒的生命,是不死的真我,但这个东西事实上是很难知道的。假如浅一点说,是我们的眼睛,是我们的心,只要我对世间看法看正确了--正见,那就已经相似“般若”了。就好像我用眼睛来看外界,认的很清楚:这是花,这是桌子,这是人...,就等于照相机,把光圈、距离对的很准,照出来的都是原样,没有错误,这就是我们的正见--般若。什么是正见呢?比方说,我知道这个世间上有善有恶,有业有报,有因缘果报。我知道这个世间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什么是圣贤,什么是凡夫,什么是过去,怎么样才会到未来,我应该有正确的认知,这就是我们现在人类的正见,这就已经不容易了。你对宇宙人生体会的高一点,超越人间。或者我们知道的老子、庄子,或者哲学家、佛的罗汉弟子,他们比较高深一点,懂得“般若”是缘起性空,这许多超越的圣者,看这个世间不一样,就等于禅家,最初没有参禅,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了以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直到开悟了以后,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我们知道,这个禅的深浅,最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那都是一般常识上的山水,或是像科学家经过他们的仪器,山不是山的样子,水不是水的形状。到了悟道的圣者,他们是不破坏世间的,不一定要违背世间,你说是,我一定要说否,你说对,我说不对,不是的。所以,他就随着世俗大众的意思,习惯法,好吧,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吧。超越人间的罗汉、圣者,他们看这个世间一切是缘起,“缘起”这两个字,我说了是很容易,一切都是因缘生起,缘起缘灭。但是真正的懂得,不是真知道什么是缘起,那就不容易体会。
所谓缘起,它有基本的意思,就是每一样东西,都不能单独存在,不管我们人、房子、宇宙万有,它都是彼此的关系,很多的条件,相互的依存,相互的结合,才能存在,缘吗,有因缘的条件,才能生起的。花,是形象,是假象,是由泥土、种子、阳光、空气、水份,多少东西结合起来,它才成为这一朵花,所以真正聪明的人看到这个花,它是缘起呀!像我们这栋房子,谁不认识?其实,把木头、水泥、瓦片、钢筋分开来,房子在哪里呢?可见这个房子存在,它是有很多的条件,要因缘合和起来才行,这里有很多的假象!现在这个身体--我,是你吗?假如把骨头、皮肉都分开来,我又在哪里呢?比方说,一个小女孩,女婴,再大一点叫女童,女学生、小姐、太太、老太婆,究竟是女婴、女童、小姐、太太、老太婆?哪一个是真的她自己呢?所以,这些个过程、假名,我们有时候没有了解真相--缘起的真相,被这些个假像所迷惑,就在这个上面执着、计较、苦脑啦!关于这个缘起的般若,我们后面还有很多的地方会讲到。
从小学的般若--正见,到中学的般若--缘起,再到大学菩萨,我们认识了“空”,空又是什么呢?一般人认为,空太好懂了,空就是空空如也,空就是四大皆空呀,空就是没有了,这是完全错误!空是什么意思?空是有的意思!!! 因为空才有,不空就没有了!比如茶杯,不空怎么能装水在里面呢?因为空才能把东西装进去。现场的女士们,大多都带个皮包,不带皮包东西放在哪里呢?有皮包有空间,东西才能放在里面。我的鼻子不空,耳朵不空、口腔不空、肠胃不空,都堵塞了,你们说,我能生存下去吗?原来,空是建设有的;原来空,是存在,不空就没有了!好像我们这个房子,没有空间我们怎么能在这里讲经?没有宇宙虚空,万物怎么依附呢?有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纠纷,就是空间太小了,为了一张桌子、一张床,为了生存的土地,争执到法院;甚至国家之间,为了一条道、一座山,兵戎相见。这个空,空间,是世上人人都靠它生存的,因此,大家看起来为事相斗争,实际上都是为了空。正见,就不容易了,认识缘起,升中学也不容易了,到大学,认识空,更是不简单,般若,到佛的境界,更高一层,当然又再难了。般若究竟是什么?假如我要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的母亲叫什么名字吗?有一点佛教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谁不了解,是摩耶夫人。这个回答是错误的,摩耶夫人是悉达多太子的母亲,不能说是佛祖的母亲。佛祖的母亲是谁呢?般若。因为经典上讲:般若是三世诸佛之母。没有般若,就没有佛了。所以我说,我们如果没有我们的本来面目--般若,我们苦心的修行、做功德、好事,回家去找谁?怎么找到我们本来面目--自己呢?所以,般若,由浅入深,有的时候不是想像的,不是知识的,它完全是修证,慢慢体会、体会,到了某一个阶段,很自然的一个东西。你们各位,今天来,才会了解人生,才会了解世间,没有般若就是漆黑一片,对这个世间了解的都是错误的,都是迷茫的。我不是批评你们,以佛的知见来说我们人生,大家都在错误的里面,愚痴的里面生活。假如举一个例子,我前面这个讲桌,你们认识它吗?怎么不认识,这不是讲台、讲桌吗?你们都说错了,这个是假象呀,它真正的样子我告诉你们,它是木头。我再问你们,这是什么?你们说,它是木头。我告诉你们,错了。怎么又错了?因为木头也可以做窗子、椅子、凳子、木板,不一定做讲桌,那它是什么?它的真样子是大树。我再问你们,这个是什么?大树呀。错了。为什么大树又错了?它当初不是大树,是一个种子,埋在土里面,经过阳光、泥土、空气、水分、时间、日月精华,慢慢经过多少年,成为一棵大树,它是结合了宇宙万有的力量,成了这棵大树,后来成为木头,成为桌子。所以,我们看什么东西都看错了,是假象呀,你要看到它的真实,是众缘合和的,因缘所生的,它是空性,不是独有的、独特的,是多种因素相互关系的存在,这需要般若才能认识了解的。

  你们各位能把这一卷《般若心经》听完了以后,经过你的思维,所谓,从闻所成慧,到思所成慧,到心所成慧,以闻思修次递,你有了一种虽然不是般若开悟,但有了那么一点超越一般知识、常识性的见解,那么你对人间的看法就不一样了。用禅门的话来讲:千年暗室,一灯即明。我们人,就像千年的暗室,用般若的灯光才能将暗室点亮。我们现在般若自性没有发光,所以,自己是什么样子不知道。佛经里面也有一个比喻说:一群盲人摸大象,有一个盲人摸到大象的鼻子,他就说,你们知道大象像什么吗?大象像个钩子;有一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耳朵,他就说,大象像个芭蕉扇子;有一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腿,就说,大象像个柱子;有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肚子,说大象像个鼓;摸到尾巴的,说大象像个扫帚。大象究竟像什么,要开一下眼睛来看,才知道大象是个什么样子。而一群盲人摸的象,只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不是整个的大象。所以我们认识世间,只是一部分,是错误的,不是真相。再比方说:一个盲人问:“月亮是什么样子?”我们告诉他:“月亮是很亮的,有光的”。他就说:“噢,我懂了,月亮就像长长的蜡烛一样。”我们告诉他:“不是的,月亮是圆的”。他就说:“噢,像盘子吧?冷冷的、硬硬的。”我们又告诉他:“不是的,月亮是白色的。”他又说:“是白雪、寒冰一样吗?”你跟他这样说,那样说,他都不能认识真相。所谓的真相,要开般若的慧眼,才能知道“月亮”是什么样子。世间诸相,宇宙万有,都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用般若来看,这许多相状的东西,我们都是错误的认识。
举一个例子说:一对小夫妻,庆祝结婚一周年,丈夫对妻子说,你到我们家的地窖里面,把酒缸打开,取一些洒来喝,庆祝一下。妻子到地窖里面把酒缸打开一看,吓一大跳:“我的丈夫怎么在酒缸里面藏了一个美貌的女人?”于是就上来责问丈夫。丈夫说:“没有呀。”妻子逼着丈夫到地窖酒缸里面去看,丈夫朝酒缸里面一看,又对妻子说:“你怎么在酒缸里面藏了一个男人?”两个人就吵起架来,你说我藏女人,我说你藏男人。他们俩的婆罗门师父得知以后,就说,我去看看。他去一看,又说:“你们俩怎么在酒缸里还藏着另外一个师父呢?我也不理你们了。”后来,一个比丘听到此事以后,知道了其中的原因,他拿了一块石头,把酒缸打破,酒流走了,里面男人也没有了,女人也没有了。我们被世间的假象所迷,所以,人生也活的很辛苦。假如说,我们不但成为一个知识分子,也成为一个般若的拥有者,开了般若的慧眼,来看宇宙人生,会不一样的。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养了一只小鹅,在瓶子里面,当鹅子在瓶子里面慢慢的长大了,出不来了,怎么办呢?瓶子不舍得打破,鹅子又不能出来。此事有人问培休宰相,培休宰相也没有办法,培休宰相就把这个装鹅的瓶子拿去找南全禅师,培休宰相就对南全禅师说:“禅师,瓶子不能打破,鹅怎么能出来呢?”南全禅师朝着培休宰相大喊一声:“培休!”培休宰相答应了一声,“哎,你叫我干什么?”南全禅师说:“你怎么跑到瓶子里面去呢?”意思是说:“鹅”就代表“心”,世间海阔天空,你不知道去,一个小小的瓶子怎么就把你束缚起来呢?我们大家应该知道,在世间上,你把金钱看得太宝贵,我们就成为了金钱的奴隶,金钱就束缚了我们;把爱情看得很可贵,爱情就束缚了我们;儿女很伟大,父母就做儿女的牛马,被儿女所拥有。现在这个社会,有孝顺的父母,少孝顺的儿女。你到儿童医院里去看,父母川流不息,为了小儿小女的健康在挂念;老人院里面,儿女去探望老人的,日渐减少。所以,现在的人,由于对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因果、因缘不能认识清楚,越来越与自己的本性、本有的道德相去甚远。我们怎么样开般若的慧眼,让我们知道,过去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未来到哪里去。宇宙世间,这么多的人类,这么多的众生,我要与他们相处,怎么样彼此才能相安?怎么样彼此才能快乐?怎么样彼此才能和平?举世的道德人士,都关心世界的和平,我也很关心。但世界的人士对和平都有说法,却找不到一个真的方法,能让世界和平。世界上这么多的国家,这么多的人类,这么多的思想,这么多的知见,都是不同。并且在人的本性里面都有一种性格--好斗,当然也有善良的一面,也有好斗的一面,几乎要让世界和平,是很难的。世界上许多的大人物,也说世界要如何才能和平,并且组织了联合国,要限制污染,制止核试验,经济如何好转,种族如何减少冲突等等。但实事上,世界不和平,战争越来越多。我记得过去,佛教的太虚大师,他因美国罗斯福总统的邀请,对世界和平提出意见。他说要慈悲,大家都慈悲,世界会和平;大家都要无我,不要自私,世界会和平。但事实上,慈悲、无我,让全世界人都能奉行谈何容易?为了海峡两岸不协调、不调和,我也很怕两岸战争,我也想要两岸和平,怎么样才能和平呢?有般若能和平。因为和平,一定要平等,不能你大我小,这样不能和平;你富我穷,也不能和平;也不能你太善良,我太凶恶,这样也不能和平。原来这个般若,它有平等性,一切众生皆有般若、皆有佛性,我们每一个人的般若都是一样的,自性都是一样的。般若还有普遍性、必然性,般若如何发扬,对人类和平有帮助。
现在我要告诉你们各位,原来我们的宝藏、本来面目、真我,叫般若的名字。它其大无比,其高无限,其殊胜不可思意。因为,从小处说,我们有般若,有的时候你晚上睡觉,枕头不小心掉到地下了,你不用看,顺手朝地下一摸就能摸到枕头,拿回来照常睡觉,这是什么?这就有一点般若功用;有的人一说话,马上就让人家生气,他没有般若;如果会说话,一句话解决困难,大家笑嘻嘻的,这个般若很有用的。刚才我说般若大、高、殊胜,我们暂且不说,先说般若的平等。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平等,世界上最高的、最伟大的、最好的,人也好,事也好,大自然也好,就跟般若一样,有平等性的才是最好的。佛教里面把般若比喻为光明--般若光,如果这样讲,太阳就像般若,阳光普照,它很平等。有钱的可以晒太阳,没有钱的,也可以晒太阳,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可以晒太阳。所以阳光很伟大,它能与真理相比。世间上除了阳光以外,流水也是如此。你看,不论什么地方它都流去;你要喝它、用它,它都可以,无选择地随你使用。人如果没有水怎么活呢?所以,流水有平等性,般若就像流水一样。空气也是人所需要的,它供给人,也不选择,你们要呼吸空气,海边的空气,森林的空气,公园的空气,户外的空气,开窗就有空气,你要空气,空气就供应给你。它也不嫌贫爱富,谁好谁坏。般若就像空气一样输送给大家。大地也很平等、很伟大,我们全世界的人采到大地上,重的、轻的,胖的、瘦的,男人、女人,什么人大地都拥戴你。所以,般若应该像大地一样。般若没有生死,没有好坏,是永恒的,圆满人生,你怎么样去证悟般若,就拥有了世界。般若,人人本具的。过去有一首歌:“蔷薇蔷薇处处开”。我补充一句:“般若般若处处在”。
般若在哪里呀?我们怎么样才能找到它呢?你要找石油,要去海底、地下,它有源;我们的心也有源,般若就在我们的心源里面,你找到心,就能找到般若了。我们现在的人,化妆,把自己打扮的很美丽;营养,吃的自己很健康,保护自己的四肢五体很健全,不生病,照顾自己无微不至,但是,你叫他修心,他就没有这样的热忱,没有这样的用心。佛经里面有一段故事,记载的很有趣,讲说一个富翁,很有钱,讨了四房太太,大太太年老珠黄,富翁早就把她遗忘了。二太太管家,还有一点用处,富翁偶尔也关心一下。三太太和四太太,年轻貌美、柔情蜜意,他喜欢得不得了。但是人生有限,当富翁年老要死了,不但万贯家财带不去,也带不了这些年轻的妻妾。富翁心想:黄泉路上我一人很寂寞,如果能找一个我喜欢的人陪我殉葬就好了,这样我还是有伴的。当然富翁最喜欢的,就是四太太,于是对她说:“我平常多么关心你,一刻都舍不得离开你,既然我要死,你就陪我吧。”四太太一听花容失色,说道:“你现在对我好,但死了还有什么好呢?我这么年轻,我还有无限的未来,我不能陪你死。”大富翁听了很失望,就改找三夫人。“我平常钱也给你,有什么好东西也给你,我也常常跟你山盟海誓,你能不能陪我死?”三太太一听,就说:“你知道我很年轻,还这么漂亮,你死了,我还可以再嫁给别人,所以不能跟你一起死。”大富翁没有办法,只有找二太太。二太太听了说:“不行。我们这个家的事务,平常都没有人管。这样好了,你安心地去死,我会替你料理后事,我会帮你送葬,送到你安息的地方,再跟你告别。”大富翁很灰心,万分无奈。看到大太太从那里经过,他心想:“这个更没有希望,我平常也不爱她,也不关心她,不过还是试试看吧!”就跟她如此一说。哪知道大太太倒是个有心人,她说:“我们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要死我就陪你一起死。”大富翁一听:“啊!真看不出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想不到大太太倒真心实意,过去太对不起她了。”
这一段故事的四太太是谁?就是我们的身体。许多人为了这个色身,营养、保健、化妆、温暖,什么都给身体,身体是我们最重要的、最爱的,但到了人生的最后,它却不是我们的,不肯跟我们一起去。还有三太太是谁?三太太就是我们的金钱、黄金、钻石,我们的财产。当我们走了,它也改嫁给别人,转入他人之手。二太太是谁?二太太就是我们的朋友、家人、亲戚,他们不会陪我们一起死,顶多在送葬时,陪走一程。所以这个大太太就很重要,大太太是谁?就是我们的心。我们平时并不管自己的心,我的心怎样修养,我的心要怎样升华,我的心怎么样才能清净,都不管它。尽管如此,人生走到最后,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唯这个心所造的善、恶行为的业力会跟随我们。

第二讲

校长、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嘉宾,大家晚安:
我现在还是请慈容法师和在美国的出家法师,为大家诵一卷《般若心经》,为大家祝福,祈求平安!他们都是全美国各个地区的主持法师,昨天在后台念经,今天请到前台来念。现在开始! 
在30年前,曾经有一个说法,假如教室是电影院,学生一定很喜欢念书。我现在讲,假如听经像听趣味、听故事、听笑话,会感到欢喜、禅悦、法喜,我想一定就喜欢研究佛法。遗憾的是,过去的一些讲经的人认为,一定要讲的大家听不懂,才是讲的好。比方有人问:“你到哪里去?”回答:“听某某人讲经。”“讲的好不好?”“好极了!”“怎么个好法?”“听不懂。”我讲经弘法近60年时间,我有一个想法:讲经说法,别人听不懂,没有意思,佛法怎么样能让别人听得懂、有受用,才重要!
我接着讲,般若对我们究竟有什么用处?据我的体会,什么都是般若,什么也不是般若。你把一句话、一件事做的恰如其分,非常巧妙,就说:你很有般若!你在做功德、好事,如果起了贪嗔愚痴,那也不算般若。我主要的让大家听《般若心经》,不是听哲学、听知识,而是要把般若带到你们生活里面,派上一些用处。比如,般若的思想,有的时候,不是一般的思维,有的时候要逆向的思考,才能把般若找出来。例如,有信徒常常问我:我们信佛教了,怎么样才能改善生活,让我快乐一些、好过一点呢?我说,我告诉你几个方法,你来参考:
第一,你要有一个观念,与人在一起相处,要你大我小。我们平时,自觉自己很对、自己很大、自己很好,把人家看成差一些,这个得不到好的朋友,做事也不方便;对人尊重,你大我小,所谓“老二哲学”,这样很容易处事。
第二,你乐我苦。我们常常总是想:我快乐最好,你痛苦管我何事?可是他痛苦也不一定放过我快乐,所以,我们能祝福大家都很快乐,你们都快乐了,当然我就跟着自然也快乐了。一千年前的哲学家范仲庵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是很有意义的人生,我们也可以说是般若的人生。
第三,你有我无。平时我们都是:只要我有了就好,你们没有,管我何事?但是,别人没有,我有,也不一定很舒服。大家都有了,我不会没有的。所以,让人家先有,自己慢一些,我想会有另外一些所得。在《般若心经》的后面有一段经文:“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就是“以无所得”,另外有一个圆满的全部所得。所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你要人生过得很快乐吗?有一个观念,第四点,你对我错。可是我们没有般若的想法,总是我对你错,一个常常责怪别人错误的人,怎么会有人喜欢呢?有甲、乙两户人家,甲家总是吵架,乙家人很和好,和谐相爱。甲家人来问乙家:你们有什么妙法?家里都是和谐,而我们家总是吵架呢?乙先生说:因为你们家都是好人,所以容易吵架;而我们家都是坏人,所以不容易吵架。比如,家里有一个茶杯,有人不小心打破了,假如他不认为是自己的错,他即刻就叫:是谁把这个茶杯放在这里的?意思是我打破茶杯不是我的错,而是你把茶杯放的地方不对。放茶杯的人就说:是我放的,谁叫你这么不小心把它打坏了?你们两个都认为自己是好人,自己对,所以就容易吵架了。我们家的人不是这样,假如有一个人把茶杯打破了,他即刻就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太鲁莽了,把茶杯打坏了。另一个人则说:这个不怪你,是我不应该把茶杯放在那个位置,是我不对。因为我们大家都认错,自觉自己不对,所以我们就不容易吵架。所以,般若的人生,要有般若的智慧,有一些想法与一般世俗的观念不同。所以,般若的思想,般若的语言,般若的行动,般若就像一个人的气质一样,要有般若的气质,般若的胸怀,人生的一切都表现出他是般若人,就是一个智慧人。人世间,快乐不快乐,不一定是从外面来给我们的,有时候,是靠自己来制造快乐,靠自己的般若,靠自己的观念,苦的事情也可以把它制造成快乐。
举一个例子说,有一位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都嫁人了。她一个人生活,本来满清净、满快乐的。但她不是,每天都哭,所以,人们把她叫爱哭的老太婆--哭婆。有人就问她:老太太,为什么老是哭呢?她说:我的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做雨伞的人,每当看到太阳,我就为大女儿挂念,老是看到太阳,雨伞不好卖,她的生活怎么过呢?所以,看到太阳就会为大女儿哭。我的二女儿嫁给了开米粉店的人,我看到下雨,就为二女儿哭。哎呀,老是下雨,没有太阳晒面粉,米粉不好卖,她怎么过呢?你看,太阳出来了,我为大女儿哭,下雨了我为二女儿哭,我怎么能不哭呢?有一个有般若的师父就告诉她:老太太,不要这样想,以后见到太阳,不要想大女儿,想二女儿,噢,太阳出来了,米粉晒的很多呀,可以赚钱了。下雨再想大女儿,噢,今天下雨了,雨伞的生意一定很好啊!老太太就问师父:想法、观念可以改变吗?师父说:当然可以改变呀!老太太真的就这样改变了观念,有太阳就想二女儿,面粉生意很好,她欢笑;下雨就想大女儿生意好,也欢笑,从此不哭了,从哭婆变成笑婆。
你们大家要有欢笑的人生吗?有般若就能达到目的!有般若的人,他的心都比较清净,比较聪明慧巧。他所想到的事情、看到的人间,都是真善美,都是很美好的事情,他不会制造肮脏的语言、制造是非、麻烦。想到父母、家人、亲戚、朋友,都感恩大家;想到国家社会,都对我很好,也感恩大家;想到学校、机关、团体、士农工商,他们都成就我,供应我的生活,我感恩他们。所以,想到人家的好处,你还有什么不欢喜的呢?但在世间上,能发现自己的般若,来运用自我般若的人毕竟很少,所以,又制造另外一种幽默,来讽刺这个世间。有一位赵州禅师,很有修行,高龄百岁了,有徒弟就说:“师父,你这么有道德、这么有修行,将来会到哪个天堂、哪个净土、哪个极乐世界去呢?”赵州禅师回答说:“你要知道我将来要到哪里去呀,我老实告诉你,我是到地狱里去。”徒弟说:“哎呀,师父,你这么有修行,你怎么会到地狱里去呢?”赵州禅师就说:“假如我不到地狱里去,将来谁来度你呢?”象这种说话,虽然不好听,但从般若的角度,它的意义就不一样了。我觉得我们人生中,不但要有般若的性格,同时般若也是我们的能量,是我们的能源。世间上任何一个东西,当然都有它的作用。比如,我前面的这个麦克风,它的质量好不好,假如质量很好,可能需要美金一万元,两万元;不好的,可能三百块、五百块就买到了。我们每一个人,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我自己的价值多少呢?有的人说,他能大能小,能高能低,能有能无,能前能后,能早能晚,能饱能饿,他无所不能,我想这种人,他的价值就不一样了。有的人能忙不能闲,有的人能闲不能忙,有的人能饱不能饿,这个都是能量不够。我想我们的人生,要发挥我们的本能,就是要发挥自己般若的性格,般若的气质,般若的能源。
有一个人,过60岁生日,请一个出家师父替他诵经祈福,这个师父就替他唱赞、诵经,为他祈福,念:南无远方的菩萨,你们要来赐福给这一位先生。这个人听了说:“师父,你怎么请远方的菩萨呢?近处的比较好”。这个师父说:“近处的菩萨,我怕他知道你为富不仁,没有道德、没有慈善,他们不肯来呀!所以,我只有找远方的菩萨。”所以,我们平时自己,在信仰上,不是找外面什么人帮助自己,能帮助自己的,是自己的般若。所以,要回光返照。
还有一个信徒找师父来替他祝寿,说:我60岁了,让我能增加寿命。师父说:“你60岁了,还嫌不够,要求寿,求多少呢?80岁好吗?如果80岁还不够,100岁好吗?120岁也可以呀。”这个人就说:“那好了,就120岁。”师父就说了:“不过你要知道,你活到120岁,你的100岁的儿子已经死了,所谓:白发人送黑发人,你要心里有准备呀!也可能不但100岁的儿子死了,80岁的孙子可能也死了。”所以,没有般若的人生,只想贪图、只想要,他不知道,要,跟着后面来的,也很辛苦。所以,人生要有般若智慧,把我们的生命回归自然,本来生命来去就如同自然界的春夏秋冬一样,有春天就有冬天,冬天过去还是有春天再来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流到哪里去了,还会再回来的!所以,有了般若的人生,对有呀、无呀,好呀、不好呀,甚至生呀、死呀,看得就很平淡的。这样就增加我们人生的希望,增加我们的欢喜,增加快乐呀。般若,讲起来是我们的本来面貌,不过你可以把它运用在生活里面,如花瓶可以插个花,墙壁可以挂一幅画,做菜放一点盐、油,味道就不一样了。所以,你在生活、生命里面,有一些般若,人生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这一部经,简单的题目叫《心经》、《般若心经》,实际上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什么叫波罗蜜多?就是从此到彼的意思,从苦到快乐,从束缚到解脱,从烦恼到欢喜,所以,从此岸到彼岸。这个波罗蜜多,在印度的梵文里面就是完成的意思。比如,问:你吃饭没有呀?我们说,吃饱了,而中国广东的客家人,他不说吃饱了,而是说:足了。这个好听,“足了”就是饱了,不一定好吃;“足了”就是我很满足,在印度,你问:吃过饭了吗?他说:波罗蜜多。你睡觉了吗?他说:波罗蜜多,就是完成了。般若波罗蜜多,就是用般若可以完成我们的人生!日本有一个音乐家,带他的学生到外面唱歌表演,住在一个村庄,附近邻居家的妇人正在生小孩,难产,哎呀,痛苦的不得了。过去音乐家也穿像出家人的衣服,在那里唱歌,邻居急得没有办法,就去找这个音乐家说:“你赶快替我的家人念经,消灾,让我家的妇人赶快生小孩吧!”音乐家说:“我们不会念经呀,怎么能替你的家人消灾呢?”邻居就说:“你们刚才在这里唱呀、念呀,很好听呀。”这个音乐家也于心不忍,就答应说:“好吧!这里也没有医生,也没有办法,姑且为她祝福一下吧!”他就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你可以替人消灾免难,一时、二时已到,三时就要生下来!”说来也巧,说三时就要生下来,忽然,听见“哇”的一声哭声,婴儿果然生下来了。这个村庄的人们就把这个音乐家当成是菩萨、佛祖了。当然,般若就有这个功用!所以,我们刚才在这里说,要为大家念《般若心经》,就是增长自己的能量、智慧、般若,消灾、祝福的意思,也希望大家平安。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心,应该是佛法的中心,《心经》的心应该是心要,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为了让我们大家对自己多一点认识,对我们的心多一些了解,所以,我顺便把心做一个说明。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不必冤叹别人不知道我的心,我们自己又何尝知道自己的心呢?心是我们生命的本体,心就是般若--般若心。这个心,自古以来多少的人来研究,各种的思想家、哲学家研究心、命,研究人生的运转去来,都想要知道心究竟是什么?我们简单来比喻说,心就好比是我们的工厂,心生,一切法就出生。我有心的工厂,我就能出产我的产品,好心--好的工厂,出产的产品货真价实;不好的心--不好的工厂就产出不好的产品,污染、脏水,污染环境,不堪一用。我的意思就是,各位,你们自己拥有一个心的工厂,你是怎么样管理的呢?你是怎么样的来生产呢?这个心,有人说像个国王一样,它可以命令眼睛、耳朵,你替我去看、替我去听,人生要听它命令的;有人比喻心像个小偷、强盗一样,是个贼。有名的王阳明先生说:“擒山中之贼易,擒心中之贼难。”有时候,这个心不规矩,要做坏事、有坏的想法,要抓住它、处理它,还真不容易。有人说世间上,最快的是光,实际上最快的是心。洛杉矶到纽约,假如用声传、电传、光传,总要经过一段时间;假如心动,即刻就到。你们各位住在洛杉矶这里,只要你心一动,即刻就到纽约、波士顿,想到那里的什么人。心,我们可以把它比喻像田地一样,可以在我的心田里面播什么种,它将来就会收成什么。这个心又好像是我们身体这个村庄的村长,这个村里面住着一些村民--眼、耳、鼻、舌、身,被心所统领。眼睛好像照相机,看到什么东西,就留个影像存储在心里;耳朵听到什么声音,也把它存到心里来;鼻子是什么?是情报员,是探子,闻到什么气味,也把它存在心里;舌头也把尝到的酸甜苦辣味道,记在心里;身体也把冷、热、舒服、不舒服等感受,告诉心。这许多村民,把它们所做的,都告诉心,它们自己不去分别,可是,到了最后,人死的时候,眼、耳、鼻、舌、身,什么都不管了,只有心,把大家所做的善恶、好坏的事情,一心担当。在佛法里面,你的所行、所作,都是由心来支配,所谓,六根--眼、耳、鼻、舌、身、心,这六个根,“根”能生长,六根与外面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即外面的客观现象,主观的六根与接触外面客观的六尘--六个境界,就产生了六识,眼与色接触,生眼识;耳与声接触,生耳识...,即六根与六尘接触生六识。《般若心经》在后面讲:“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及至无意识界”。这个就是说,《般若心经》讲空,它空了许多虚妄。所以,六根业、六尘业、六识业,主体的、客体的,像六根属于身体的,六识属于心里的,六尘属于物理的。身体、心里、物理的,他们之间发生纠緾关系,在《般若心经》里讲,就是一场游戏而已。虽然佛法讲我们眼耳鼻舌身心,前面五根眼耳鼻舌身是一点附属的作用,根本的作用是心,心识为主体。像我们睡觉,眼耳鼻舌身不动了,但心还起来作梦,心到这里、到那里翻山越岭。心有好多名称,跟其它五识一起生起,叫五俱意识;有的时候单独生起的,例如作梦,叫独头意识。独头意识在人百年终了之后,眼耳鼻舌身都不负责,只有心负起一生的罪业,再去找未来的结果。
什么是《般若心经》的中心?什么是《般若心经》的心要?我们平常贪心、嗔心、嫉妒心、妄想、烦恼,当然,这些都是坏的东西,般若就是把这许多心去除。《般若心经》的心要有三个:第一个,叫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向上、向前、向善、勇猛精进的心,叫菩提心。你肯上求佛道,下度众生,所谓上求下化,就是菩提心。所谓菩提心,就是我们很勇猛、很坚毅、很敢当、有力量。刚才说,心像田一样,你的田里面要生长什么、收成什么,你要发心,要开发你的心田。海铺新生地、山坡地,你开发了以后,它的价码就不一样了。你们大家,菩提心也常常有,就是一念之间想做个好事、帮人忙,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好发,但恒长心难发。我们发心,可是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就退心了。甚至露水道心,像露水,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我出家快70年了,做一些事情跟人接触,当然,挫折难堪也很多。我一生很容易被人骗的,我的徒弟就问我,师父,你遇到这许多事情灰心不灰心?我向各位报告,如果灰心,就没有现在的星云存在。发菩提心的人不能灰心,因为在学生的时候,老师的打呀、骂呀,这是当然的,这是教育,不会退心;被人伤害、被人欺负,这就是社会,我是修行人,干吗要退心呢?所谓修行、修心,我一生修行,得到功用最大的就是忍耐的心。忍,你们不要以为就是忍苦、忍耐、忍气,不是的,它是般若,是智慧,所谓生忍,法忍,无生法忍,这是无生法的智慧。你说世界很混乱,人心难测,你很吃亏、上当、受苦,但你为了生存、为了生命,为了生活,你需要有生忍,你为了维护生存、生命,你就要忍,不忍你就不能过关。忍,第一个意思是认识,好的、坏的,善的、恶的,我们要认识。但认识还不够,第二是接受。好的、坏的,我要接受呀,奖状我能接受,对于批评、诽谤我也能接受。我接受了,第三,我要担当,要负责任。好的都是我的,坏的都给你,那不行呀!好的、不好的,应该都要负责担当,因为我有生忍。我的生命、生存中,我能接受、能担当。当然,担当中要能化解,很多不好的事情,不光是忍气;如果忍一口气在心上,有的时候也会爆炸的。要会化解,要有般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某人跟我借十万美金,我看他很痛苦、很需要,就想了种种方法借他十万美金。可是借出于去以后,他就不还我了。我到法院告他?我杀掉他?我自己上吊?这划不来呀!我是有般若生忍的人,我认识、我了解,我会有另外的想法:这一定是我过去欠他的,算了,还他,就没事了。你们要修行吗?先要用般若,不要说修菩提心,先修忍、生忍,我每一次修忍的过程中,甚至难忍能忍,我不必举很多的例子,但每一次过去之后,就觉得,我的功力又增加了几分。我给大家猜一个迷语:“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都不怨,要留清白在人间。”猜一样东西。石灰!千锤百炼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在窑里又经过烈火焚烧,最后,粉身碎骨变成粉末,被粉刷到墙上,都无怨无悔,为的是要留下清白在人间。一个人,不经过千锤百炼,不经过千生万死,不经过种种的苦难磨炼,是不能成长的。现在常常听人说:哎呀,现在的社会压力太大了!什么忧郁症等等,病态很多。在我的了解,这许多人就是太没有压力、太肤浅了,他才有忧郁症。像我们过去的人,受了多少的苦难,也没得什么忧郁症,而是越来越有力气!你们家里有黄豆吗?如果用面盆装一点土,把黄豆放在上面,它没有压力,长的只是扁扁的、瘦瘦的;如果把它的上面盖一些土,它再从土壤里长出来的时候,你看它很健壮,所以,有压力才能成长。学佛法,常常都叫人吃苦、修忍,这不是说叫我们苦呀、苦呀,忍耐、忍耐,不是的,是告诉我们,你要超越它,你才能成功的!生忍以后,就是法忍。法,不只是佛法才叫法,它是广泛的讲,世间万有都是法。房子也是法,人也是法,花也是法,一草一木都是法。就像东西,什么都可称作是东西。法,也是如此,什么是是非非、吵吵闹闹、嘻嘻笑笑、好好坏坏。我要生存,我要活下去,要维持我的生命,怎么办?我对一切万法只有忍耐,要认识它、接受它、担当它、化解它,不然,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学生忍、法忍、无生法忍,无生法忍,这个境界就更高了。一切法没有生命,本来如此的呀!我们看到的都是现象,一切法的本体,本来不生不灭。我们人有生死,这个只是一个阶段的现象,生命是不会死的。一个人家老年得子,很欢喜!这时,来了一个禅师在他的家门口哭泣。那个家人就说:“喂,出家人,化缘给你一点钱好了,不要哭,人家今天生儿子呀!”那个禅师就说:“我不是化缘的,我是哭你们家又多了一个死人呀!你们看到生就在那里欢喜,其实,生就会有死呀!要看得远一点,何必生要欢喜,死要悲哀呢?”有了般若,就知道:“死不了的!”有的人活的不耐烦,自杀了,自杀也死不了的,自杀会更痛苦,而且还把痛苦留给了别人。要修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第三讲

大家晚安!请慈容法师等再为大家念一卷《般若心经》,为大家祝福,你们大家也可以跟着一起念。
我们今天在讲《般若心经》正文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这部《般若心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中心。《金刚经》再缩短,中心就是《般若心经》。这是很有名的唐朝三藏法师--玄奘,在1300年前,从印度的梵文把它译成中文的。唐三藏玄奘法师是一个很伟大的人物,可以把他看作是中国的孔子一样,他的《般若心经》、《八十规矩颂》、《唯识论》都很有名气。我们今天开始要讲的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四句。“观自在菩萨”是谁呢?一般说,是“观世音菩萨”。其实,不一定,“观自在菩萨”,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叫“观自在菩萨”。问题是你们在生活里面感到自在不自在?你如果到处、随时随地都很自在,那我们不就都认识观自在了吗?我审查我们一生所过的岁月,有时候也有一些快乐,但多数时候都不自在。或者有一些很苦的事情,不好听的话,我们就不自在了;贫穷--没有钱,不自在;困难--不顺利,也不自在;生气--不喜欢不自在;哪里病痛了,也不自在。当然,我们也很想人生自由自在,但是,这自由自在要哪一个人来给我们呢?我们有时候,看见某一个人不喜欢,不自在;遇到一些事情不顺心,也不自在;在某一个地方、某个境界,不自在;看见许多东西杂乱无章,也不自在;甚至看到我自己的身体老了、病了、样子不好看,也不自在;哪个声音听起来好难听呀,不爱听,不自在。所以,我们想到:凡是在什么环境、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能自在,这是我们所希望的。有时候,没有钱不自在,但有时候,有钱也不自在。假如你皮包里面有十万美金,现在坐在这里也不会自在,要不时的摸一摸,看看钱还在不在?不要被小偷倫去了;你驾驶很名贵的汽车来,现在停在停车场,人坐在这里,老是挂念车子会不会被人碰伤、被人倫去,所以,车子太好也不自在;见到不喜欢的人不自在,很爱的人,她现在在做什么呢?很挂念,心里也不自在。所以,要想我们都能自在,有般若就能容易自在。有也不自在,无也不自在,那我们就从有、无之间去找一个中道。所以,般若告诉我们,太多、太少,太热、太冷都不要,中道最好!
有一位先生,一生的努力奋斗,赚了很多钱,但遇到了经济风暴,倒闭了,忽然从大富翁变成了一个穷光蛋,他想不开,就到海边投海自杀,遇到一位女士也在海边徘徊,年轻美貌,她要在海边做什么呢?就好奇的问:
“小姐,你在这里走来走去,有什么心思吗?有什么烦恼吗?”
女士说:“我想跳海自杀了。”
“你年纪轻轻的,为什么要自杀呢?”
“男朋友不理我了,我现在一个人,很孤单,很痛苦,我不要过了。”
这位先生忽然有了一点般若智慧,说:“小姐,当年过去你没有男朋友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痛苦呀?”
“我没有男朋友的时候才不痛苦呢!”
“那么现在没有不是也很好吗?”
小姐一听,“对呀!本来就是没有呀,过去没有,现在没有不是也一样吗?”
小姐又回问先生:“您来这里做什么?”
“我也是要来这里投海自杀的。”
“为什么呢?”
“我过去有好多的钱,现在忽然没有钱了。”
“你过去最早就有很多钱吗?”
“我最早也没有钱。”
“那你最早时候没有钱,现在又没有钱了,这不是一样的吗?为什么要投海呢?”
我们就是在有、没有里面不自在。所以,能把有、无用般若的想法来看待。也不是不要有、不要无,而是在有、无之中,用般若智慧来巧妙处理,就会减少痛苦的。
像佛教很有名的弘一大师,过去是一位很有名的艺人、文学家,俗名叫李叔同,出家以后叫弘一大师,他过去的好朋友夏铭尊先生去看望他,看到他生活的很清苦,吃的咸菜又臭又咸,不好吃。夏先生就说:“这个咸菜太咸了。”弘一大师就说:“咸有咸的味道。”看到他的毛巾都破旧了,就说:“再换一条吧。”弘一大师说:“还可以再用一段时期。”坐在一个小饭店,那时候因为环境不好,臭虫、跳蚤很多,就说:“这个小饭店臭虫、跳蚤这么多呀!”弘一大师说:“没有关系,只有几只而已,让它们去吧。”我在想,弘一大师的生活,就是近于般若的生活,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都能自在。
有一个法融禅师,在山里面,在一个山洞旁边住,就用石头当着饭食,在那煮着吃。信徒去拜访他,看到烟薰得他眼泪、鼻涕直流。信徒就说:“你这么辛苦干什么?眼泪、鼻涕都流出来了。”法融禅师说:“不要管它,我没有时间为这些俗汉来擦洗鼻涕了。”意思是说,他在那样的环境里面,他能自在。
我再讲一位日本的白印禅师,他的一段事情,也令人感到他的自在不容易。我们都知道,一个讲经说法的法师,成名了以后,当然社会上好多人都给他一种尊敬。一个商人的女儿未出嫁,忽然怀孕了,爸爸就追问她。她不敢把自己的男朋友说出来,知道爸爸性格很暴燥,说出男朋友的姓名,他不会饶过男朋友的。爸爸逼问:“说,你肚子里的孽种是谁的?”不得已,女儿心想,爸爸最崇拜他的师父--白印禅师,就说:“是白印禅师的。”爸爸一听,不得了,我平常是那么样尊敬你,你原来是这样的一个衣冠禽兽,还做出家人。他不问青红皂白,就去把白印禅师打得头破血流。等到女儿把小孩生出来的时候,他又把小孩抱到白印禅师那里说:“这是你的孽种,给你。”白印禅师忽然多了一个小孩,怎么办呢?他每天要抱着小孩,跟人家化缘奶水,那时还没有牛奶,没有那么方便,只有化缘母奶,喂小孩。这样名誉就变坏了,人家就嘲笑他、骂他:“这个不好的出家人。”一些小孩子还跟在他后面,用石头打他。春去冬来,一年多以后,那个青年逃到外方去,时间久了,就回来了,问他的女朋友,“我们的孩子呢?”女朋友说:“你还问这个,我几乎被我爸爸打死,不得已,我说是白印禅师的。” 年轻人一听:“这怎么得了?白印禅师也是我们的师父呀!我怎么敢害他呢?我向你父亲自首,就是被你父亲打死,我也要自己承认。”
父亲听了以后,虽然生气,但也欢喜:我的师父还是我的师父。就带了全家人跟师父忏悔:“师父,误会了,那个孩子不是您的,是我们的。”
白印禅师其他的话什么也没有说:“你们的呀,抱回去好了!”
你们各位大家,在这种污辱下,你们能这样的自在吗?所以,人要有修养!这个修养当然从道德、经验、阅历,从般若里面得到那种无我的修养,他就没有这许多痛苦了。
还有一位梦窗国师,在坐摆渡的船,想到河对岸去,船已开启,这时一位将军在后面喊:“等一下,顺便带我过去吧。”船夫就说:“船已开了,下一班吧。”梦窗国师看船开的不远,就对船夫说:“回去带他一下吧!”船夫一看,出家人这么慈悲,就听了他的话,回去带那个将军。将军却怒气冲冲上了船,看到梦窗禅师坐在那里,就用皮鞭抽打梦窗禅师:“和尚,站起来,让我坐。”梦窗禅师被打得脸上流出了血,站起来,让他坐,大家也都不敢开口。到了对岸,大家都上岸了,梦窗国师去访友,觉得脸上有血迹不好看,就在河边用水把血迹洗掉。这时,旁边就有人就讲,你看,这个出家人好心,却被打得流血,真是划不来呀。将军知道了原委以后,很惭愧,赶快就在水边跪下来:“师父,对不起,我错了。”梦窗国师一点也不生气:“没关系,你本来就不知道嘛。”我想,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大家能有这样的看法、能对人原谅、能够自己自在吗?
其实,“观自在”当然是一个菩萨,不是哪一位叫观自在,应该我们每一个人都叫观自在。所谓“观自在”,就是你观照自己,看看自己在不在?有时候被人家牵着鼻子走,自己就不自在了。被金钱买动、被爱情诱惑、被势力压迫,觉得自己不自在了。人能活出自己的尊严、人能不为外界所左右,觉得我很自在,这是重要的。
观自在是一位菩萨,你们各位有见过菩萨吗?菩萨不是泥塑木雕的供在那里的,是活菩萨。我们大家每一个人,只要你有般若,你就是活菩萨。活菩萨在哪里?有人传说,真的活菩萨在中国南海的普陀山。有一个杀猪的屠夫,观世音菩萨他很崇拜,他想,到普陀山去,能见到活观音、活菩萨就好了。他到了普陀山,到哪里去找活菩萨呢?他见到一个老先生就问:“老先生,普陀山的活菩萨在哪里呀?”“你是哪里人呀?活菩萨到你家里去了,他知道你诚心来找他,他就去找你了。”“那活观音是什么样子呢?”老先生告诉他:“是反穿衣、倒踏鞋。”这个人一听,就赶快转身回家去了,要与活观音见面。这个屠夫非常不孝顺,他有一个母亲,他对母亲很凶很恶。半夜三更回到家里,就打门,要问一问,活菩萨来了没有。母亲一听不孝的逆子半夜三更回来了,就急忙开门,结果衣服也穿反了,鞋也穿倒了,就反穿衣、倒穿鞋来开门。这个逆子一见开门人是反穿衣,倒穿鞋,就连忙跪地说:“活菩萨,活菩萨。”母亲一听:“我是你母亲,我哪里是活菩萨呀?”儿子就说:“你是活菩萨,你是活菩萨。”母亲一听,也似心有所悟,就开始教训他说:“堂前双亲你不孝,远去拜佛有何功?”
菩萨也好像学生,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菩萨也有小菩萨、中菩萨、大菩萨,菩萨的阶位有51个阶位,你们大家都可作菩萨,你们可以作初发心的菩萨。“菩萨”本来是印度的称呼,中国话的意思,就是觉悟的人、大道心众生、有发心的人就叫菩萨。我明天在这里再讲经的时候,我就不称“各位居士、各位先生”,我就称“各位菩萨们!”你们要承当啊,要接受啊。只要你承当:“我是菩萨。”你回家还会吵架吗?吵嘴时想,菩萨有吵架吗?吸烟、喝酒时想,菩萨有吸烟、喝酒吗?你还会在哪里做不好的事吗?你即刻真的就是菩萨了。我们怎么样做一个现代的活菩萨呢?要有慈悲,要有热情,要积极,要关怀众生,要帮助别人,与人为善,从善入流,你就是一个活菩萨。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有般若功行很深的时候,就是修行到相当程度的时候,“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听经的各位要先把经里的一些专有名词了解一下,那样听经就容易贯通。“五蕴”、“四圣谛”、“十二因缘”、“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要简单的先了解一下。“五蕴”就是我们的代名词,张三、李四都叫“五蕴。”“蕴”就是集聚的意思,“五蕴”是五个东西集聚,成为我们这个人。

五蕴:色、受、想、行、识。色是指物质的四大。识,指八识--眼、耳、鼻、舌、身、心、末那识、阿来耶识。识是心识,是精神世界,是我们生命的本体,我们的生命线,是从过去的人生到现在,现在再到未来,不死的生命是什么东西呢?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情识。五蕴,是集聚的意思,是五个东西集聚在一起,它还有个名字叫五阴,是盖覆的意思,是指我们被无明烦恼以及色、受、想、行、识这五个东西盖覆了,使我们看不到我们的本来面目。人怕死,为什么怕死呢?人是死不了的,你怕死干什么?就等于汽车零件坏了,重新换一个、重新装配一下;也像衣服坏了换一件吗?你今生死了,来生可能换一个更好的身体、更好的装备呀,你怕什么呢?人怕死,主要是有一个隔阴之迷,“阴”指身体,一个没有了,换成另外一个,就迷糊了、忘记了,我过去是什么?张三、李四?不知道了。所以,就很怕,找不到自己了。人这一期生命死了,到下一期生命之间,有一个“中阴身”,“中阴身”再转世投胎,就成为下一期生命。这个“中阴身”唯识家解释说:它即不是像人的样子,也不是像鬼怪的样子,有形、无形很难讲。总之,这个“中阴身”就好像白云飘飘的,云雾渺渺的,它随着时光隧道,转世投胎。
“照见五蕴皆空”,空就是没有、无我。讲到这个“无我”,人就很害怕。明明我在这里呀,没有我,难道要自杀、消灭吗?其实佛教的无我,即不要自杀,也不要消灭,现在就是无我呀!在般若的思想里,无我的思想有什么好处呢?这是我的身体,你可不能伤害我呀!我的钱财,你可不能拿走呀!我的爱人,你可不能碰呀!我的思想、我的见解、我的所有...我!我!我!天天都是“我”,我执、我见,就不自在!假如你知道这个身体的我,是假我,色、受、想、行、识的合和体,暂时的因缘假合,不是真的我,它苦、空、无常。你若能这样的无我,修六度--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无我才能做啊!一般人就想:“我的钱,怎么能给你呢?”明理了,钱布施给别人,大家用!无我,就能扩大自己,升华自我,就很有用的。这个世间,什么是我的?什么是你的?是我的,我不能主宰,不是我的,因缘具备的时候,也会来找我。有一位富翁,有钱的人,建一座非常华丽、富丽堂皇的房子,要落成了,请客人吃饭,所有的工人都在上座,家里所有的儿子、孙子都在下位。就有人认为,这位富翁颠倒呀,自己的儿孙是主人,应该上座呀,那许多工人应该在下座呀?富翁说:“不是这样的,这许多工人替我建房子,他们应该上座;那许多儿孙将来替我卖房子,应该让他们下座。”所以,谁是我?谁不是我?这个很难讲。
在佛经里面有一个很高深、很有哲理、很有意义的一段故事,说明这个无我很有用。话说:一个旅行的人,外出旅行错过了饭店,在荒郊野外,住在哪里呀?他忽然看到一个小土地庙、小神庙,就到神龛的下面暂住一宿吧。这个旅行的人住在土地庙里,睡的很不安稳,半夜三更来了一个小鬼,扛了一个尸体进来了,这个人心想:“糟糕,今天真的遇到鬼了”。正在他惊慌恐惧的时候,又一个高大的鬼随后跟着进来了。一个鬼就已经很害怕了,两个鬼,就更害怕了。大鬼就指着小鬼说:“你把我的尸体背来干什么呢?”小鬼说:“哪里是你的,这个尸体明明是我的呀。”这个人睡在神龛下面,听到两个鬼在争执、吵架,更加的害怕,吓得直发抖。这个小鬼一看,哟!这里还有个人,就说:“哎!出来,出来,不要害怕,替我们证明一下,这个尸体是谁的?”旅行人心想:“看来今天劫数难逃了,说是小鬼的,说是大鬼的都难逃一死了。人之将死,还是说句实话吧!”他就说:“我看到这个尸体是小鬼背进来的”。大鬼一听就很生气,就上去把这个人的右膀子拔断,吃下去。小鬼一看,“哎哟,糟糕,这个人帮我说话,他右膀子被大鬼吃了。”哎,没有关系,他从尸体上把右膀子拔下来,给这个人接上去。大鬼还是生气,把这个人的左面的膀子也吃下去了,小鬼又把尸体的左膀子拔下来,给这个人接上去。总之,这个人,身体各种部分都被大鬼吃了,小鬼就把尸体所有的部分都给这个人接上去了。两个鬼一阵恶作剧后,拂袖而去,留下这个人就想:“哟!我明明是某某人,现在这个身体不是我的,是刚才那个尸体呀!怎么接到我身上了”?他看看自己,感到茫然,“我是谁?”像现在的器官移植,慢慢的将来科学进步,将这个人身体换到另一个人的身上一样。这时候,这个人慢慢的悟出一个道理,什么道理?“五蕴这个身体不是我。”是悟了这个假的我以外,才能找到一个般若的真我!
所以,“照见五蕴皆空”,这个空不是没有,是五个东西的因缘合和体,不是单独有的。什么是空?世间上没有不变的东西,你看,哪一样东西都在变,十年不见的朋友再一见面,哎哟!变老了;二十年没有到的地方再一看,哎呀,风貌都不一样了。怎么样可以看到空?没有单独有的、没有独存性的、没有什么东西都永远不变!世间无常,桑田变仓海,仓海变桑田,你说,世间上哪一样东西永远不变呢?我们要看到空的现象,空的本质。第一,果从因生。结果了,果从哪里来?是有另外一个种子才能结果的呀!比如说,“他打我”。打人不应该,是犯罪行为。但是,他为什么打你?原因一查,原来你偷了人家东西,做了坏事,打的对!所以,这个因果关系要了解。像美国,法制的国家,不是做完事情就了的,有了结果以后,人家要追查原因的。所以,果从因生,都有原因的,有相互关系的,这叫空。第二,事待理成。你们做什么事情,一定有一个理的,有道理、原则,有个程序、有个阶段。什么事情如果没有个理则,不能完成。比如,我要画一幅画,必需要有画纸、画笔、彩色,并按照一定的规则,才能完成。简单的说:什么是空?是要很多的东西因缘合和才能完成的。第三,如何才能看到空?空要从有的上面才能看到。比如一朵花,忽然没有了、谢了,空了;一栋房子,年代太久,坏了,拆除了。过去看到的是有,现在才知道是空。大家听到这里,原来空就是假的,没有了。其实,要空了虚假、虚妄,空了假象以后,那就是真实的般若了。
我们现在要举一些例子,来让大家怎么样来认识空。比如:世间上,父亲生儿子,儿子生孙子,这相传的一代一代,哪一个才是真的呢?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找不到一个不变的东西,都是无常的。但是,无常也不是不好,东西坏了可以换新的。一个祖父,旁边的小孙子很调皮,他就打了他两下,“不要闹了,安静一点。”旁边的儿子一看父亲打了自己的儿子,就在那里打自己的耳光,父亲就问他:“你干什么打自己呢?”儿子说:“你打我的儿子,我也打你的儿子。”你说这个关系怎么个说法?好像是,其实是不是的。实在是不对,但你能说没有关系吗?从因果里面看这个循环的问题,因为果,果为因,好像种子种下去结果了,果又是种子,再种下去,所以,因因果果,果果因因,循环呀,没有因果怎么循环呀?从合和的假象发挥再看,你们大家从四面八方集中合和到这个地方来,不久,又分开了,各奔东西,又没有了。再比如人,皮、肉、骨头合和成为我们这个人,把皮、肉、骨头分开,人在哪里呢?从相对的看,比方说,师生关系,现在是师生,来世老师也可能又听学生来讲,从佛教的大乘、小乘看,互相做老师。还有上下、里外,“喂,你不要站在外面呀,进到屋里面来。”我现在这个地方相对于外面,可以说是里面,但相对于再里面的房间,我现在的地方,又是外面。所以,哪里是里,哪里是外,这个都是相对而已。我们从相状、样子,也可以看出是假的。一个人说:“哎呀,那个人这么难看,你怎么与他结婚呀?”另一个人则说:“你可不知道,他有多可爱呀,我就是和他来电呀!”所以,有句中国话:情人眼里出西施。还有我们认识的东西,都是假的。比如下大雪了。一个读书人,早上把窗子一打开:“哎呀,雪景很漂亮啊!大雪纷纷满天飘。”他就作诗了。一个穷苦人,没有房子住、没有衣服穿,正好从他的窗前经过,就说:“老天又降杀人刀。”那个读书人又说:“再下三尺方为景。”穷人就说:“我辈怎能到明朝?”贫富看下雪就不一样。所以,这个社会上,你欢喜、他欢喜、我不欢喜,这是境遇不同。不是没有,是不同,这个就是“空”义。“照见五蕴皆空”就怎么样呢?《般若心经》里面告诉我们:“度一切苦厄。”可以解除一切苦恼。苦,我们人生都怕谈苦,都很想快乐。其实,苦是人间的实相,你不知道苦,快乐在哪里呢?所以说:吃得苦中苦,方有人上人的快乐。我们有的时候,身体上遭遇到很多苦,就影响到心里的苦。有时候心里上的烦恼、愁闷,也引起身体上的种种不安。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苦从那里来?有的苦,是别人与我不协调,很苦;事情不顺利,很苦;环境不称心,很苦;大自然的洪水、地震等各种灾害,也给我苦;我与物,求不到,也苦;我与社会,社会上的坏人、刀兵、仇敌加害,也苦。苦从四面八方向我集中而来,甚至有人感叹:“天堂地久有时尽,烦恼痛苦无尽期。”一些鸽子、麻雀聚在一起,它们在谈:什么最苦?没有水喝最苦,没有树林居住很苦,没有东西吃很苦。一个比丘说:“有了身体才苦的。”有四个修行的比丘,也在那里讨论:“世间上,什么最苦呀?”一个人说:恐怖畏惧最痛苦。一个说:嗔恨心生起最痛苦。一个说:吃不饱很痛苦。最后一个比丘说:欲望最苦。人有了身体,就有了欲望、饮食、嫉妒、好坏、喜怒哀乐。所以,有身体、五蕴最苦;要照见五蕴皆空了,才能度一切苦厄。老子说:“人之大患在乎有身!”确实如此,有了这个色身,就会受苦。色、受、想、行、识,有了色--身体,就有受,苦受、乐受都是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有的时候也快乐,快乐也是苦。快乐怎么苦?快乐有坏苦,它会坏呀、不长久,甚至乐极生悲。有的人说,我有修养,不苦不乐的感受,我很有修行,这也有行苦--变异的苦,世间变化。所以,受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是苦,苦苦、坏苦、行苦。苦,就是身心不协调、内外不协调、你我不协调,不协调就苦。现在最流行的,就是管理学,学校管理、医院管理、商业管理、工厂管理等等,管理事比较好管理,钱财也好管理,管理人就不容易了,管理心,就更加的困难了。我们有的时候讲,领导国家、治理国家比较困难,其实,领导国家有法律,而领导自己的家庭没有办法。一个将军,他统领百万雄师,一个命令,士兵可以生死不顾,冲锋陷阵。但他有的时候,却管理不了家庭,一个老婆他就领导不了。其实,老婆也不可怕,爱情是相互的。最难管理的,还是自己的心。你要把这个心,转识成智,色、受、想、行、识,识是分别,把识转成般若--无分别智、无我,就能灭除一切苦。比如欧洲的一场大型足球赛或是美国的职业篮球赛,球场有几万人看球,有一个球迷吸烟,由于太入神了,就烧了旁边一位先生的衣服。吸烟的人,就对旁边的人说:“对不起,是我没注意,烧了您的衣服。”一般情况下是要吵架的。但是,大家都在看球,看得忘我了。被烧的人就说:“没关系,回去再买一件好了。”看球要紧。哪里知道,这个火还没有完全熄灭,又烧了另外一位小姐的头发。小姐赶紧把火打灭。吸烟人又说:“是我不好,烧了您的头发。”小姐也说:“没关系,回去再买一顶。”大概是假发了。这还没有达到无我的境界,只是忘我了,就减少了许多是非,减少了许多苦恼。假如有了般若智慧,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科学家发明了许多科学技术,也是为了减少社会上许多苦;政治家的口号,也是解除人民的疾苦。其实,我们要有般若,充实自己的力量,才可以不苦;我们有了力量以后,就是吃苦也反而不觉得苦。苦从哪里来,灭除了苦的根源,就可以不苦了。万般的痛苦,皆因有我,有般若无我的生活,就可以不苦了。

第四讲

各位菩萨们,大家晚安!晚上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我们读一遍《般若心经》。
我们今天讲到:“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里还是讲的五蕴与空、般若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也就是讲我与真理是什么样的关系。在《般若心经》里讲:真理--空、般若,它不异色,与我们每一个人没有不同,就是我们自己。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我们就是真理,真理就是我们。下面接着讲:不但色是如此,受、想、行、识也是一样的意义。“色不异空”,就是说“色”--物质与精神,二者没有不同,他们的关系是一样的。“色既是空,空既是色。”意思是:物质就是精神,精神就是物质,二而不二,实在说是一个。实在讲,“空”这个字是说不清楚的,不好说的。即使“空”,你一说,就不空了。但是这里讲的“空”,也不是没有的意思,你说没有,它确实是真实的有。假如我们讲“空”这个字,它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有”,一个是“无”。“有”也是空,“无”也是空,有、无皆是空,但是,不是没有。有、无叫空,不可以把它说成是没有。我们说这个房子是空的,房子里面的一切东西都是空的,我们人也是空,但不是说,统统都没有。在现实来看,都是因缘合和体,我们用个什么名称来称呼呢,称“空”。所以,“空”是不破坏有的,是建设有的。没有这块空地,我们怎么可以建房子呢?世间上如果没有我的一点空间,我怎么生存下去呢?所以,现在我想,各位大家要了解《般若心经》真义,对于这个“空”,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个“空”,我现在解释它,让大家好懂,它就相当于阿拉伯数字“零”,这个“零”是多少,是没有。可以,你把它摆到1后面,就是10,摆到10的后面,就是100,摆到100的后面就是1000。“零”看起来没有,但它又是无限之大、无限之多。空也可以说是数学里的“X”,“X”是多少?不一定,要看它代表的东西是多少。所以,空,可以说是万有的根源,万法的根本。
我常常用“阿弥陀佛”作比喻,让人来认识这个空。“空”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空”。“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在中国佛教里面常常说。比如:看到人家倒闭了,可怜他,就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看你赚钱了,替你欢喜,也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跌倒了,我看到很着急,就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意思是:你跌伤了没有?你即刻爬过来,没有跌伤,我也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来了,我欢迎,就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要走了,我相送,也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再见的意思;你送个礼品来,我很感谢,就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也表示敬意,就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意思是不用谢,不用谢。这也“阿弥陀佛!”那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究竟什么意思呢?在经典里面讲:万德洪名!可以说是无量义。无量光、无量寿、无量意义!说到无量寿,就是时间无限;说到无量光,就是空间无限。无限的时间、无限的空间,不就是宇宙的真理吗?所以,“阿弥陀佛!”应该就是真理,就跟“空”一样,“空”就是真理,就像“阿弥陀佛!”
这个“空”里面,包含了有和无,就像我们的父母生养我们一样。父亲比较严格一点,你要跟他要钱,他就教训你一顿:“小孩子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它一点折扣都不打;母亲就比较慈悲,就好说话:“好了,拿去吧。”母亲慈悲,就像“有”,甘露遍洒;父亲严格就像太阳一样,比较炎热,可以把万物、五谷成熟。所以,父亲的严格,母亲的慈悲,儿女将来会在严、慈当中,成长的标准一些;也好像春夏秋冬,春天的和风,夏天的细雨,让万物生长;秋天的寒霜,冬天的大雪,让万物会成熟。所以,有也好,无也好,就是宇宙万有这个“空”的真理,让大家存在。我们想一下,有和无,我们常常都是分开的,有不是无,无不是有,有和无之间有一道鸿沟,这是我们的观念,在真理里面不是这样说。像我们大家,喜欢有,有好,无不好。但也不一定。有的人,觉得东西太多、太累,少一点就好了。有的人,家里东西太多,觉得障碍,送给别人一些。所以,有不一定是好,无也不一定不好。孔子的弟子颜回,居陋巷,一单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就是吃的东西都没有,那么穷困、辛苦,他仍感到快乐。当年佛陀在世的时候,弟子当中的金皮罗、巴提王子等三个人,在山里修行,他们就说:“快乐啊!快乐啊!”刚好佛陀从这里经过,就问他们:“你们快乐什么呀?”巴提王子就说:“我们现在出家了,什么都没有了,忽然觉得很快乐;过去在王宫里面,吃的珍馐美味,穿的绫罗绸缎,觉得不满足;多少的卫兵保卫我们,但仍然觉得恐怖,不安全。现在在这里修行,托钵乞食,身边也没有卫士,反而觉得很安然,很舒服、很愉快呀!所以,无,真好呀!台湾的总统陈水扁先生,多大的权力,但他现在的日子好过吗?你们大家绝对没有陈水扁那么多,但是你们会不快乐吗?所以,人有的时候,不要希望太多、太高、太大,高处不胜寒啊!太多,压力很重。但是,佛教也不是那么消极,什么都不要了,一切皆空。不是的,佛教菩萨的精神--勇敢、牺牲、奉献、服务,非常积极的。为什么?他懂得空,有出世的思想,还有入世的精神。有一位比丘尼,叫优波先那,被毒蛇咬了,古代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医药,眼看就没有命了。她就让人找来舍利弗尊者,告诉尊者,我被毒蛇咬了,有一些遗愿拜托您。舍利弗尊者一看,说:“你现在神态自若,很安祥的样子,怎么会是被毒蛇咬的即将要死的人呢?”优波先那说:“尊者,我正在观空,正在进入真理的世界。毒蛇可以咬我这个身体,它能咬我证悟的空吗?能咬真理吗?”因此,证悟真理的人,是不一样的。有一位道树禅师,他把寺庙建在道士住的道观旁边,道士们当然就很不喜欢,觉得佛教的寺院怎么与我们靠在一起呢?道士们也觉得道树禅师不简单,有时候他们就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用法术想把道树禅师吓走。寺庙中的一些年轻的沙弥,都被吓走了,而道树禅师在这里一住就是二十年。道士们最后无耐,也都撤走了。别人就问道树禅师:“人家道士神通、道术那么高强,你是用什么方法胜过他们的呢?”道树禅师说:“我用‘无’胜过他们。他们有法术,有,就是有限、有尽,变来变去就没有了;我是无,以不变应万变。无,就是无穷、无限、无尽,当然就胜过他了。”其实,有和无,在世间上看,是有高低、深浅,实际上一个。有一个信徒,去问智丈禅师:“有没有天堂、地狱呀?”禅师说:“当然有天堂地狱了。”又问:“有没有佛菩萨、三宝呀?”“当然有了”。“有没有因果报应呀?”“当然有呀。”不管他问禅师什么,禅师都说:“有”。信徒就说:“禅师,你说的,与别的禅师说的怎么不一样呢?”智丈禅师说:“怎么不一样呢?”信徒说:“我在金山禅师那里,请教他这些问题,他跟你回答的不同。”我问他:“有没有天堂、地狱呀?”他说:“无。”我问他:“有没有佛菩萨、三宝呀?”他也回答:“无。”问他:“有没有因果报应呀?”他说:“无。好像他回答的境界比你高一点呀。”智丈禅师一听:“噢,金山禅师有没有妻子儿女呀?”信徒说:“当然没有了。”“他有没有金银财宝呀?”“也没有。”“他有没有世间上功名富贵呀?”“好像都没有。”“所以,他跟你回答的都是‘无’。”智丈禅师又问:“你有妻子儿女吗?”信徒说:“我有。”“你有金银财宝吗?你有社会的名位吗?”“我统统都有。”智丈禅师说:“所以,我告诉你有!有!有!”所以,不懂的人,有和无,好像中间有一个鸿沟。其实,有的非真有,无的非真无。我也希望大家,把有和无不要分开,我举一些例子说明。一块黄金,我把它作成金戒指、手镯、耳环,你看到有金戒指、手镯、耳环,但是,不是黄金的本来样子。一块黄金的“有”与黄金分散的“无”,黄金与这许多的器--金戒指、手镯、耳环,没有什么不同呀!黄金代表空,金戒指、手镯、耳环就代表万有,有是万象,空是本体,从本体生出万象。我们再到海边一看,假如有风浪的时候,波涛凶涌,这个波涛凶涌是“有”。实际上,没有风的时候,是平面的、寂静的,寂静的时候是本体,本来就是平面的。可是,有了风以后,起了波浪,其实波浪和水本来是一个,不是分开的。所以,精神和物质,两个合起来,比如人,有精神的内涵,有身体的功用,等于是宇宙万有、虚空的本体,空本来没有,但这里面可以涌现出万象,地球上的高山、海水、人类、树木、花草,所以,体、相,就是有、无的关系。我们第一天开始的时候,就讲到平等与差别,世间上伟大的都是平等,阳光普照平等,大地、水流、空气平等地供给大家,像圣人--佛陀、耶稣、穆罕默德,他们都是有平等的爱心,所以,能成为圣者。因此,要伟大、要崇高、很殊胜。差别归于平等,平等里面又有很多的差别。
我想,到这个时候,大家会理解一点:空,不是虚幻的,空是建设有的。茶杯空了,才能装茶水;房子空了,才能住人;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鼻孔、肠胃都有许多的空间,这些空间,都能增加你们大家的存在。空是很奇妙的真理!茶杯里面的空,是圆形的空间;盒子的空间方形的。空没有样子,空没有形象,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是,虚妄的相,也无所不相。我们讲到这里,对于般若智慧的人,对于有和无,不要太过对立,太过计较。药山禅师在一个花园里面看经,他的弟子道无禅师说:“师父,我觉得,我们应该在这个世间上宣扬福乐、宣扬富贵,让信徒发财,让大家荣耀才好。”药山禅师就指着前面的二棵树,一棵很茂盛,一棵很调零。他说:“道无,你说这两棵树,茂盛的好,还是调零的好?”道无说:“当然是茂盛的好!”老师说:“你说的很对呀!”道无说完就走开了。又来了一个弟子,叫元艾禅师,他说:“老师,人间太过繁荣、太过富有,人为物累,很辛苦,不如简单、朴素,最好了。”药山禅师也指着前面的二棵树说:“元艾,你说这两棵,茂盛的好,还是调零的好?”元艾禅师说:“我觉得调零的那棵树,比较有挺拔的精神。”老师说:“你说的也对。”药山禅师旁边的侍者说:“老师,你是不是糊涂了,怎么说这个也对,那个也对,究竟哪个对呢?”药山禅师说:“你说的最对。”那三个弟子说的都是半对,真正全对的是药山禅师。所以,对真理的看法,有时候不是完全从形象上去认是非的。道理不是说有钱、有势力、声音很大,甚至说都不是法院里面的判决就对,真理就是真理。
有一个有钱的人,用了很多苦工,这个有钱的富翁,虽然是势力、傲慢,但他对佛祖还是满尊敬的,他供了一尊黄金的佛像,有钱呀,不是木雕的、泥塑的佛像。他家里面有一位劳工,也对佛祖起了恭敬心,就去礼拜佛像。富翁看到后,很不欢喜,我的金佛,你怎么可以去拜呢?罚你干多少天苦工,不给工钱,因为你拜了我的金佛。这位劳工就想,穷人真是可怜,拜佛都不可以?就自己到山里面找一块木头,用手工雕塑成一尊佛像,我可以拜了。其它的同事、邻居听说他家有一尊佛像,也都去拜。富翁一看,那个工人的家里怎么那么多人?有人告诉富翁:“大家都到他家里拜佛啊。”富翁问:“什么佛?”“他自己用木头雕塑的佛像呀。”富翁说:“岂有此理,我家里金佛,都寂莫的供在那里。他家里木头佛,怎么那么多人去拜?把那个工人叫来,我的金佛要与他的木头佛比试。”工人一听:“怎么比试?”富翁说:“让我的金佛与你的木头佛互相挤,哪一个把另外一个推开了,就嬴了。如果我金佛嬴了,你一生一世做工都不准拿钱。”工人虽然害怕,但也不得已,就开始比。起初两尊佛相推的旗鼓相当(拟人),渐渐的,金佛力气不支,最后败下阵来。富翁就责怪金佛像:“怎么那么没有用呢?”佛像说:“我虽然是黄金,但你平常也没有给我烧香、供果,我营养不良呀!它虽然是个木头像,但每天有多少人供果、烧香呀,营养很充足,所以,我就不敌它了。”所以,假象,没有精神,空有其表,是不行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精神与物质,是相近不相离。我们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就是很多、万有,宇宙之间,山河大地,物质很多,都是“色”;“空”只有一个,“色”虽然多,但也不多,“空”虽少也不少。

一个细小的微尘,一朵花,叫一个。我们人一个,房子一个,西来大学一个,洛杉矶一个,美国也是一个,地球也是一个,虚空也是一个。一朵花,你认为是很小吗?虚空你认为是很大吗?这朵花,它是经过阳光、泥土、空气、水分,它也是结合宇宙虚空万有的力量,才能开这一朵花呀。微尘不是小,宇宙不是大;一个也不是少,万亿也不是多。所以,《华严经》的思想,比较有放大精神,它看宇宙万有,真的也未必是真,假的未必是假。有的未必是有,无的也未必是无。污秽的,很肮脏,也不见得是污秽,清净的也未必是清净。我们有时候把自己洗的很干净,家里都整理的很好,要迎接贵宾,贵宾来了,仍嫌我们家里脏!有时候家里很脏,有小孩子的屎,狗儿来了,却很欢喜,把它当成珍馐美味,吃下去。我看到吃荦的人,吃小鱼、小虾,吃的很有味道;但是,不喜欢吃的人,觉得小鱼、小虾在外面亮晒的时候,也会受到一些不卫生的东西、甚至屎尿等污染,人们在吃鱼虾的时候,也一样把这些东西都吃下去了。所以,什么是干净的、什么是肮脏的?我们每一个众生,由于意识不一样,所看到的世间什么东西,都是习惯,适应的条件也是不一样。我们用唯识家以水试镜的例子来说明。我们大家都见过池塘里的水,天人看到水是琉璃,鱼虾看这个水是宫殿、是房子;我们人类看到的江水、河水、湖水,如果是饿鬼,他看到这水是浓血。同样是水,由于业感不一样,看它就有种种的不同。所以,世间上种种的众生,胎生的、卵生的、湿生的、化生的,两只脚的、四只脚的、很多脚的、没有脚的,真是千奇百怪。不管千奇百怪,什么地里埋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走的,都是生命;有腿的、没腿的,都一样可以行走。这个世间上大多数众生都是皮肉在外面,骨头在里面;饿鬼是骨头在外面,皮肉在里面。不必奇怪,这是众生业感不同。比如前一段时间,人们常常谈论基因可以改变人,什么克隆羊、牛,好像这个世界今后,本领通天。其实,在佛教看来,这些还是业力,随着业力转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在楼上住的,觉得很高,但还有更高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都是从比较上去看这个世间,所谓长短、方圆,千奇百怪各种形态,但在真理里面,都没有这许多的差距了。即使有差别,你如果有般若,就懂得,它会归于平等。纵有千差万别,也被般若的真理统一起来。
我讲到这里,大家还是想,空,究竟怎么认识?究竟在哪里?其实,空就在我们这里。在日本,曾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异教徒问一位禅师:“佛法的宗要在空,空在哪里呀?”禅师指指自己的心说:“在这里呀。”这样回答,似对、似不对。心空极地归,心哪里能空呢?不容易空,心也分别计较,万事万类。空在心里,好像是没有错。这个异教徒是有心来找茬的,就拿了一把剑,朝禅师的胸前刺过来,说:“让我看看空是什么样子?”这个禅师倒也很镇定,说:“不必忙,你要去摘一朵樱花,把它打开来,看一看樱花的心在哪里呀?”在日本,樱花没有开的时候,所有的树木都是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但是,过一个时期,什么都没有的树上,忽然就樱花盛开,万紫千红,漫山遍野,美丽的不得了。光秃秃的树枝,我们说,“色既是空”;樱花一开放,那就是“空既是色”!你们大家在家里都看电视吧,电视上本来什么都没有,可是遥控器一打开,屏幕上就出现了影像,这就是“空既是色”;当你正在看的有兴趣的时候,电视一关,什么节目又没有了,那就是“色既是空”!其实,在我们这个世间,空与色的关系,到处都有。
中国汉朝的时候,汉光武打天下,后来成为东汉的朝代,佛教就是从汉光武的儿子汉明帝永平十年传入中国。汉光武在年青读书的时候,有一个优秀的学长,叫闫之灵,比他聪明,他们两个都爱上了一个女同学,叫应丽华。才智平庸的汉光武做了皇帝,闫之灵到处寻找天下的豪杰,来维护他。应丽华最后做了汉光武的妃子,闫之灵什么都没有。汉光武死了以后,闫之灵到他的坟墓前悼念,说了这样感慨的话:“在政治上,你是胜利者,我是失败者;在爱情上,你是胜利者,我也是失败者。不过,胜利也好,失败也好,都要到坟墓里来。”
《般若心经》里面“空”和“有”的关系,就是这么个情况,我的能力只能说到这里。
下面,《般若心经》中还有更深妙的,“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诸法的空相,就是一切万有它本来的样子。空相,万法皆空,你说他空,空是什么样子呀?《心经》里面用十二个字,“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来作说明。空相什么样子?这个茶杯,本来是空相,掉到地上粉碎了,想要再恢复原样,已经不可能了。不过,茶杯里的水,流到地板上,它的总量还是不少的。这也表示我们这个人,百年之后身体坏了,你要把它再复原、再活起来,已经不可能了。可是我们生命之水,流到五趣六道之中--做天人、畜牲、人,生命之水还是一点不少的。做人是一条命,做牛、做马也是一条命,做小蚂蚁、小蜜蜂,它也是一条命。所以,真理--本来面目,不可以用有无、大小、美丑来比较、来要求它。
“不生不灭”就表示一个东西,不是看到了就是有,没有看到就没有。在量的上面,是不增不减;在质的上面,不垢不净。就是诸法的空相不容分裂、一个总体。像我们人类,好人、坏人,善人、恶人,这许多都是分别,到了最后,回归了本来面目,都是一样的。既然都是一样,那我们还要做好人吗?当然!好人有好人的去处,坏人有坏人的去处。比如拳头,你能说是好的、坏的,善的、恶的?你说拳头好,用它打人就不好了;你说它坏,替人捶背,又是好的。没有善恶,要看什么时候,用在什么地方。
中国的哲学,“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有善有恶,一心十法界。十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修罗、人、畜牲、饿鬼、地狱,就在心中。一心十法界,人心时而到天上,时而到地狱,一天当中,从天堂到地狱,从地狱到天堂,来回不知多少次。早上起来,心情很轻松,吃早饭,啊!高兴,今天要帮什么人去服务、做什么好事,这不就上天堂吗?遇到早饭什么菜不好吃,生气了,这么难吃,不吃了!骂你、骂他,嗔心起来,又到地狱去了。上了天堂,生命也没有增加;下了地狱,生命也没有减少。虽然没有增减,但天堂地狱到底还是不同。
有一位禅师坐禅入定了,呼吸停止了,寺庙就把他火葬了。等到他要出定,找不到身体了,他就着急,“我的房子呢?我的房子呢?”他的灵魂每天就在寺庙左右转悠。问题很难解决,如果像现在要打官司,也没有法打。事情传到住持大和尚那里,大和尚功力高一些。正当那人在叫:“我的房子呢?我的房子呢?”大和尚就说:“进入禅定已经进入本体,哪有生命呢?集草围庐庵,离散归原野。聚合是无常的,你还不懂,还要找什么房子呢?”从此,他就不再来找房子了。不是入定而已,知道本体本来没有生灭。世间上的东西,我们平常看到的,干净、肮脏、好坏,就有分别。其实,就如前面讲的:人屎,你说肮脏的,狗儿当美味;小鱼、小虾是小动物的尸体,有人吃的却很香;荦食者吃鱼肉很香,素食者觉得气味很难闻,感受、看法不同。过去,有一位女士来学习参禅,参了一段时间,好像有一些功力,禅师就问:“你现在参禅有什么功力了?”她说:“一丝不挂。”所谓“一丝不挂”,就是没有拖泥带水,我心无挂碍,什么东西都不计较了,都放下了,自在了。问过话以后,她就离开了。没走几步,禅师就说:“喂,你的裙子掉下来了。”女人裙子掉下来是很丢人的事,她一听,赶快把裙子整理好,禅师就笑着说:“好一个一丝不挂呀?”就是,你说是一丝不挂,说的好听,实际上还没有真的放下了。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万法都没有多一个,没有少一个。有人说,现在世界的人口,由于科学发达,世界和平,人口增加直线上升。在我们看来,人口增加几十亿了,数量很大。其实,在慧眼、法眼、佛眼来看,从整个宇宙来看,几十亿人口还是不算什么。就像有的人看到出家人就说:“你出家,他出家,你不结婚,他不结婚,不生育了,将来世界人类不就灭种了吗?”我说:“不会的,你这个问话的人,就会生小孩,怎么会灭种呢?”“万一全世界的人,都出家怎么办呢?”“统统都出家,都是佛祖了,这有什么不好呢?”世间没有万一的,甚至对等都没有。在一个总体里面,只是有现象上的差别。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人物,哪里有什么万一呢?万一都是学生,老师到哪里去找?万一都是老师,学生又在哪里?万一统统都是男人、统统都是女人....,没有这些万一。
关于“针尘”的问题,佛经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有一个很美丽的女孩子,有一天到水边洗头,忽然水摇动,看到自己没有头了,她一惊讶,精神失常了。到处跟人讲:“我的头呢?我的头呢?”人们就想,你明明有头,向我要头?大家就认为这是神经病的人。有一天,遇到一位出家人,她也跟他讲:“我的头呢?我的头呢?”这个出家人有一些道行,上去给了她一个耳光,她就说:“你打我干什么?”“我哪里打你了?”“你打了我的头呀!”“头在你的头上,你怎么向我要头呀?”她一摸,噢,头在这里呀。所以,没有头也没有减少。
《般若心经》里面讲:“诸法空相”,认识这个“空”的本来内容,空相无所不相,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懂得《般若心经》,四面八方,普天之下,到处都可以安心自在。
讲空,我们不能执着这个“空”,你执着这个“空”,经典里面说:“宁可执有见有须弥山,不可执空见如芥子许。”你若不懂般若的话,你就“有”,有佛菩萨、有因果、有天堂、有地狱、有人我是非...。“有”还有救,就怕你“无”。没有因果,没有佛菩萨,一切皆空。那叫断灭空,叫断见,很可怕的。

第五讲

各位菩萨们,大家晚安!
还是请我们的法师们,为大家念一卷《般若心经》,为大家祝福。
各位菩萨们,我这里就是《般若心经》的样本,我本人四岁时,就会背《般若心经》,我很喜欢《般若心经》。我们今天是讲经最后一天,我们这几天来,讲《般若心经》,有一句是讲迷信的话吗?讲经要头尾圆满,我前四天都讲的很慢,后面应该省事了,这是一个礼拜的教材,不过没有那么多时间,我想,为了圆满,不可以遗漏,我特意将《般若心经》印出来,让你们大家每一个字,都能念到。我现在用极短的时间,用白话文,把《心经》翻译成好懂的话,从头到尾,把它讲好,接着再翻它的意义。你们手里有《般若心经》的人,可以对照我的语言来看。
有一位观照自己的菩萨--观自在,照到五蕴皆空的时候,因为是行深般若波罗蜜,所以,就能度一切苦厄。这是摘录《大般若经》里面的片段,所以经文中有一句释迦牟尼佛讲《般若经》时,对“舍利弗”的称呼。舍利弗为什么叫舍利子呢?因为像我们中国,“子”都是男人的美称,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受想行识也是这样,有、无不二。释迦牟尼佛又在说:舍利子,诸法空的真理,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在量上、在质上、在境位上,都不加以分别了。所以,空中没有色的名称,也无受想行识这些分别。甚至无眼、耳、鼻、舌、身、意,也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于无意识界,无十八界。前面也跟各位提到:眼、耳、鼻、舌、身、意叫作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叫作六尘,我们的神经系统的六根,接触到外境六尘,产生了六种认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是生理的,六尘是外面环境世界,我这个身体与外面世界接触以后,产生了心里的六种认识。生理的六根,外面的六尘,心里的六识,这叫十八界,每一个法都有一个界限。下面说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是讲的佛教十二因缘,人生从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有十二个相连续的阶段。在《般若心经》里面是不可以说人从无明来的。无无明,也没有无明尽;无老死,也没有老死尽,这十二因缘名相,看起来,人生有过去、现在、未来的阶段性,实际上,是不可说的。
根本的佛教有四圣谛:苦、集、灭、道,四个纲目展开来,就是佛教的一切。我们人生,苦和集,相互的关系。“集”就是业,我们有过去烦恼的业集,就有现在的苦难。这种因果关系,只要你知道修道,就能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就完成了般若的功用了。但是,在“般若”当中,无苦、集、灭、道,这种阶段性、分别性的,都不可以说了。
“无智亦无得”。你不要说:我有般若的智慧,得到菩提,得到佛果。这些不能说的,为什么?“以无所得故”才叫菩提萨埵,才叫完成。《般若心经》中告诉我们:要修无修的修行,要证无证的佛果,这个才超越。
举个例子,《金刚经》里面说:布施要无相,度众生要无我。《金刚经》的主题就是:无我度生,无相布施。无相布施,就是布施了,不要着相;你度众生了,也不要执着我。所以,《金刚经》讲:若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若有色、若无色,我皆令得无余涅槃。生灭是幻相,实际上,人人都是佛,哪里要我去度他们呢?
《般若心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舍弃了世间有形象分别的一切,以无所得故,才有菩堤萨埵。因为般若波罗蜜多的缘故,心没有挂碍,没有挂碍的缘故,就没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可以获得究竟的安乐--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也是依般若波罗蜜多,才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因为这样的关系,我们就知道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咒,我们不懂,如大悲咒、楞严咒,咒是佛与佛之间的语言,佛与佛之间的秘语。般若就好像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假。下面就说了般若波罗蜜多咒:“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是什么意思呢?翻译成中国话:去呀、去呀,大家一起去呀,赶快搭上般若正见得度的方法,一起到究竟快乐的涅槃去呀!
我刚才已经把《般若心经》讲完了,下面就《心经》的主要意思,加一些说明。
一个小沙弥,在念《般若心经》的时候,念到:“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他觉得奇怪,有了疑惑,找师父:“师父,明明有眼耳鼻舌身意,经文中怎么说无眼耳鼻舌身意呢?”我们眼睛看到的,就一定对吗?亲眼看到的错误的也很多呀。现在人洗澡都愿意躺在浴盆里,在浴盆里看到自己的脚往往都变小了,实际上是没有变小的,是我们眼识看错了。水杯里面放一根筷子,水被搅动的时候,你看到的筷子在水里是弯弯曲曲的,筷子真的弯曲了吗?拿出来,还是直的,你看错了。在水里,眼睛的认识,常常是错误的。天上的月亮,云彩在动,我们常常觉得月亮走的那么快,其实月亮没有动,是云彩在飘。常常人间的一些事情,如果不是太了解,不要轻易去说。你说:“我是亲眼看到的。”虽然是亲眼看到的,实际上不是那么一回事。 我亲耳听到的,亲耳听到的也不一定对。抗战期间,日本飞机常常到中国大陆来轰炸,一拉警报,就有人问:“多少飞机来轰炸?”有的人回答:“是一架飞机。”他就听到:“十一架飞机。”别人再问他究竟多少架飞机?他就说:“就是十一架飞机。”别人又听到“九十一架飞机。”你看,经过三个人一传,一架飞机就变成九十一架飞机了。因此,眼耳鼻舌身意这些凭感觉的东西,会变化的,不实在的。如果有般若的话,就不会凭眼耳鼻舌身意去分别,他有一种无分别智,无分别智就是般若,无智亦无得,就好像镜子一样,不管你是什么人,长短方圆,镜子是不分别的,它把你的原形还原的照出来给你看。因为我们在虚妄不实的人间,在虚妄不实的六尘里面,过着虚妄不实的生活,般若没有现前。要有了般若,才能远离颠倒梦想,没有恐怖、没有挂碍。有般若智慧,人生就有快乐。
有一位金带禅师,非常喜欢兰花,他养了很多名种的兰花。他要出门了,就告诉徒弟:“要替我好好照顾兰花呀。”徒弟不小心把兰花的架子碰倒了,兰花都打坏了。徒弟心想,师父回来一定会生气的。师父回来了,他就跪下来说:“师父,您不要生气,我不小心,把您的兰花打坏了。”师父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跟他说:“我种兰花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呀。”这句话很有般若呀!
你们大家夫妻如果吵架了,就应该想:“我们不是为了吵架才结婚的呀!”为儿女生气吗?不要!就想:我养儿女不是为了生气的;交朋友也不是为了生气才交的;到世间上来做人,也不是为了生气才到这个世间上来。那为什么不快乐的过有般若的生活,要生气做什么呢?
一个信徒到寺庙去拜访住持大和尚,一个老和尚是知客师,代表大和尚来接待这位信徒,并说:“大和尚一会就过来。”等一会儿,大和尚到了,就开始与客人谈话,老和尚就站在一边。年轻的住持大和尚就对老和尚说:“去倒一杯茶来,请客人吃。”老和尚就倒茶来了。接着大和尚又说:“去切一盘水果来,请客人吃。”老和尚又去切了一盘水果。谈了一会,住持大和尚又对老和尚说:“陪客人谈一会儿,我现在有事,一会儿要请客人吃饭。”年轻的住持走了以后,客人就想:年纪轻轻的,在老和尚面前卖老,摆架子,不应该呀!他就问老和尚,年轻的住持跟你是什么关系呀?老和尚说:“他是我的徒弟呀。”“徒弟怎么对你不客气呀?”老和尚说:“不能这样说,我的徒弟对我很好呀!”“怎么对你好?他吩咐你倒茶。”老和尚说:“不错,他只让我倒茶,没有让我烧茶,烧茶就比较辛苦了。”“他还命令你切水果。”老和尚说:“他只是让我切水果,没有让我去种水果,种水果就很辛苦了。”“那究竟是师父大,还是徒弟大?”老和尚说:“出家人还分什么大小,他年纪轻,体力好,能做大事。我年老了,体力不支了,只能切切水果,倒倒茶,大家分工合作嘛。”这个老和尚,很有般若。假如你们家的儿女、媳妇跟你们讲:“爸爸、妈妈,倒茶来给客人吃呀;爸爸妈妈,赶快煮饭去呀。”你们做什么想法呀?所以,有般若和没有般若就不一样啊!
般若究竟是怎么样有的、怎么样发生的呢?有时候学都学不来。我记得钱穆博士,在四十年前,在台湾讲禅时,讲过一个公案。一个偷盗的老贼要退休,想把偷盗技术全部传给年轻的小偷。偷盗的技术怎么传呢?老贼想:我们今天要去做个试验。出去看到一家,好像睡觉了,灯火暗下来了。老贼就说:“徒弟呀,可以下手了。”徒弟就翻墙入室,正要下手找东西的时候,老贼就在外面大叫:“有小偷呀!有小偷呀!”这家夫妻两人赶快起来抓小偷。由于事情太突然,小偷来不及逃呀,就情急之下,打开橱柜,躲藏到里面。夫妻两人起来看看,没有什么小偷,东西也没有少呀。这时小偷为了麻痹夫妻两人,还在橱柜里学老鼠叫。夫妻两人一听,是老鼠呀,没有什么小偷。正当他们精神松懈的时候,小偷赶快从橱柜里面窜出来,飞奔而逃。夫妻两人回过神来,又赶快去追小偷。小偷一看,这夫妻两人真的追来了,怎么脱身呢?刚好路边有一个井,他就拿块石头朝井里一扔,“呯”的一声,声音很大。夫妻两人一听,心想:不得了了,小偷跳井自杀了。小偷回到家里,朝师父生气:“师父,你不是要传技艺给我吗?怎么害我呀?”老贼就问:“你是怎么回来的呢?”徒弟就讲了,我是怎么样用智慧,用什么方法,如何回来的。老偷就说:“我已经把方法传授给你了,做小偷哪里有什么固定的方法,要有智慧,看什么情况,会如何应变。”当然世间上无论干什么事业,都需要有般若智慧,有方法才行。

我常对一些年轻人讲,现在这个社会,找职业比较容易,我记得三十年前,找个职业比较难。有的青年信徒,就跑来对我说:“师父,帮我介绍个职业。”好不容易帮他找了一个职业,人家让他上班了,他说,我已经有了另外职业了,这个我不去了。我想:真懊恼,百般的用心帮他找职业,他还不当回事。后来,我的般若也升华了,有人再让我找职业,我就告诉他:人情介绍的,人家老板不放心。你看报纸上的小广告,哪个职业适合你,自己打电话:“我是某某人,自己有什么长处,我给你试用三个月,不要工资。”这个也没有人介绍,试用三个月,不好人家就不要了,这样去的,大部分都比较成功。只要你经得起考验,你要怕人家不要你,就得好好干,除非你经不起人家考验,你自己不具备条件,没有般若,人家就不要了。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我想大家不用问了,每一个人,心里的挂碍很多。从儿童的时候,就很挂念,爸爸妈妈还没有回家。慢慢到了学生的时候,又挂碍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不会读书。再大了,又挂碍交不到女朋友,如何能养得起妻子儿女?这个社会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各种的是是非非,好好坏坏,给自己很多的压力。因此,我们心中有这许多的挂碍,有挂碍人就不快乐。所以,我说,人生就像一个皮箱,有用的时候把它提起,不用的时候就把它放下。当提起的时候你不提起,不积极、不勇敢,就没有东西用;当放下的时候你不放下,走路背着这么重的皮箱,多辛苦。因为心有挂碍,就不快乐;无挂碍故,就无有恐怖了。平常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有了般若以后,就能远离颠倒梦想,达到究竟涅槃。究竟涅槃,没有颠倒梦想。我们有时候,外面人制造一些烦恼给我们,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庸人自扰,自己给自己找一些麻烦。人家两个人在那里小声讲话商量事情,
自己就在那里想:一定是在讲我什么坏话,你看那么小小的声音;那个人走路那么快,是不是在我家里偷了什么东西?我们每天的疑虑、挂念、得失,搞得我们就颠倒妄想,不能快乐。假如有般若慧眼,清清楚楚这许多事情,就能究竟涅槃。
究竟涅槃,梦窗国师有四句话说的很好:无病第一好,满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涅槃第一乐。究竟涅槃,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在拘尸那城涅槃。一般人都认为人死的时候叫涅槃,过去,我们听到什么人死了,升天了,现在在台湾,人死了,大家都用一句佛语:往生了,这满好的。往生就是没有死,到另一个世界生了,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释迦牟尼佛不是在拘尸那城涅槃,他应该在菩提树下成道的时候,就证悟涅槃了。现在世界上许多佛教的国家,都在佛陀诞生、成道、涅槃日举办庆祝活动。有的定在5月16号,把佛陀的出生、成道、涅槃合在一起庆祝,叫卫士节。
我所了解的涅槃,时时刻刻没有得失的心,荣辱的念头,没有生死的挂碍,其实那就是涅槃。我觉得,人生到了六十岁,或者七十岁以后,就要学习般若,学习涅槃。所谓学习般若,般若怎么学习呢?不是学习的呀,什么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般若要修行的、要修来的呀!我们这个心,千年暗室,一灯即明,就是有一个般若的灯光,佛光就亮起来了。
从我们生活里面,很容易体会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般若自性。比如,几年不见的朋友,再一见面,就能想起:“噢!您就是某某先生。”这不就是般若,回光返照吗?过去我讲过的:睡觉的时候,枕头掉下来了,夜间也不用开灯,顺手朝地下一摸,就能摸到,再放回原位,接着再睡。你不用看怎么就知道在那?有般若呀!说话,说当说的话,就是有般若;做事,做该做的事,这就是有般若;该笑的时候笑,也是有般若。该笑不笑,在那哭;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没有般若,什么人喜欢呢?也不是大彻大悟以后,有了般若,平常在一些观念里面,慢慢修养,人我一体,物我无间,一些烦恼有力量排除,这都是般若功用呀!
所以《般若心经》里面说:不但我们人要去修学般若智慧,三世诸佛,要成佛,也要般若波罗蜜多圆满了,才可以得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所以,知道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现在的人,有的学佛法,喜欢找玄秘、神通,找奇怪的,不老老实实在生活里面学习般若。尤其一些佛教信徒,喜欢学神通。神通与般若不同,有了般若人生很快乐,有了神通人生很痛苦。什么叫神通?如天眼通,隔着墙壁能看清东西,能看的很远;天耳通,多远的声音我都能听到;他心通,多少人的心念我都知道的。什么神足通、宿命通、漏尽通。如果你要神通,现在有什么上师,给你加持、灌顶,你有神通了,很远的地方有什么事,你知道了,你会在这里安心听经吗?你知道别人在暗地里说你什么坏话,你能安心吗?人家的心里对你有什么不满,你知道了,你能安住吗?有神通,你会痛苦不安。我自己有时候安慰自己,好高兴,自己没有神通。我明天要死,也不要紧,我不知道,我还是很高兴在这里给你们讲经,到死的时候再死,其它的时间还是很快乐的呀!所以,我们念咒,般若是大神咒。其实,世间上很神奇的东西很多的。比方说,我渴了,一杯水喝下去就不渴了,很神呀!我饿了,一碗饭吃下去不饿了,真的很神呀!骑自行车,你如果不会,人家扶着你,你也会跌倒的;我会骑自行车,不用扶,甚至不用手,也不倒,很自在的;你不会游泳,用力划,越划越往下沉;我会游泳,在水上面不用动,也不沉,这不是神奇吗?所以,神奇都是我们平时练习,有力量,纯熟了,就出现奇迹了。并不是要什么神通来帮忙的,你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发挥你的般若光照,你就能。
《般若心经》中的咒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我们刚才已经翻译过了。释迦牟尼佛讲经,怕一般人觉得太长、太困难,为了这些人,就用简单的偈颂、咒语,你就念这几个咒字就好了。你们学佛、诵经,也不要顾忌怕把经念错了、经没有念完等等,只要心里恭敬,我觉得念错都不要紧。像“般若”这两个字,实际上不念我们说的“boro”;台湾人念成“boze”。我想:念什么音不重要。佛教有四依止:一.依法不依人.人很多,你说、他说,依法不依人。第二,依智不依识。智是无漏的般若智慧,识是有漏的分别意识,要依般若智慧,不要依分别意识。第三,依义不依语。依他讲的义理就行,语言不重要。第四,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经有的是了义经,说的最圆满;有的是不了义,是方便的为大家说。
有一个老太太,她不认识字,念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呗咪吽”的“吽”字不会念,念成“niu”。我们念佛常常用念珠,念咒也可以用念珠,但她没有念珠,就用豆子,念一句咒,拿一个豆子,一天要念一斗的豆子。她念了二十年,都不用动手去拿豆子,只要念一句咒语,豆子就自行跳过去。所以,精诚所致,只要用心专一,心能转物。有一天,有一个法师,出来弘法传教,没有地方住,看老太太是学佛的,就借宿在她的家里。老太太很精进,半夜还在念咒,法师一听,她念什么东西?咒念的发音不对呀?就说:“老太太,你念错了,那个字念‘hong’.”老太太一听,“噢,我念错了!”就听法师的,把念音改过来了。这时再念咒,豆子不跳了。因为老太太有了疑惑,疑惑、犹豫那是不行的,断疑才能生信。
我出家,受我的外祖母影响关系很大,她真的修炼有神通,因为常常晚上睡觉,半夜听到她的肚子里面“咕噜,咕噜”直响,像雷一样。我就问:“外婆,你肚子怎么那么响?”她不说是神通,说:“这是功夫。”由此让我对宗教产生不可思意的认识:噢,修行肚子都会叫的。我出家以后,当然遇到很多的老和尚、大法师,我就疑惑:“他们的肚子怎么都不会叫呢?他们都没有功夫吗?”慢慢的,我也懂得这是什么原理了。我记得有一年抗战胜利,那一年,我又见到我的外婆,她很安祥的坐在树下做针线活。因为我从小就很依赖她,她也很喜欢我,尤其我出家了,信仰都一样,很知心,我就坐在她的旁边。忽然,有一架飞机在天上飞过,我说:“外婆,你现在肚子还叫不叫呀?”她说:“这个功夫怎么能丢了呢?”我说:“你的肚子叫,对你的烦恼能减少吗?对你的欢喜快乐能增加吗?对你的生死能了脱吗?”被我这一问,她愣了,很茫然,当然回答不出来。我那时洋洋得意:你看你修了几十年,还不如我出家短短的几年时间。后来我到了台湾,在台湾的几十年当中,最遗憾的、最不安心的,就是我对外婆讲了这样不当的话。她拥有她的功夫,这也不妨碍人,也不妨碍我,干嘛我要破坏她呢?破坏别人的拥有,实在是最没有智慧!
有人说:般若如大火炬,可以烧毁一切的烦恼、污秽、忧患、不当,而且大火炬的光明可以照耀人们开般若的慧眼,看清宇宙人生何去何从。我很喜欢《般若心经》,因为《般若心经》这么短短的,每一个人,不管你一天怎样忙,能念一卷《般若心经》,两分钟,260个字,你必定会像那位老太太一样,念20年,豆子跳起来的。我没有读过学校,连幼儿园都没有读过,我一生没有获得一张毕业证书。但是,在我的这一生当中,办了16所佛教学院,4所大学,一个人办一所大学就不容易了,像西来大学,虽然不大,小小的,但,这是我们中国华人在美国唯一获得美国教育部、乃至全世界承认的、合法的大学。当初看到美国到我们东方去,办什么清华大学、圣约翰大学,我心里就想:为什么不到美国去办一个东方人办的大学呢?文化交流,要有往来嘛,所以就有西来大学。由于我不会英文,又没有什么财力、没有什么学历,基本上没有条件与大学结缘,我只能要大家帮忙,旺家培先生帮了我,成立了西来大学奖学金基金会,今天他还请了多少的董事到这里来,正式让基金会成立。我想西来大学有这许多赞助,必定将来有一天,像长春藤大学一样,经过几年、几十年慢慢成功的。我刚才跟这些董事会的人讲:唐朝,1300年前,六祖慧能大师本来是一个砍柴的樵夫,就是安道成先生给了他十两银子,就相当于现在的奖学金,他才可能到湖北黄梅亲近五祖弘忍大师。我们给人是福气的,接受表示不足。现在,留一点时间,把证书颁发给董事们。
这是我一生当中,最后一次讲经,我这次讲过《般若心经》之后,不会再讲经了。这两天要赶快赶到香港去,在香港大学、理工大学,再到大陆的中山大学讲演,然后到香港红碪体育馆讲佛教的戒、定、慧,十二月要在台湾国父纪念馆与天主教主教、台北市市长马英久先生对谈。大概以后,因为年老,讲不动了。明年,假如我还活着,我会到世界各地看看一些出家弟子和有缘的信徒。后年起,我就开始封人了。大家问:什么叫封人?过去出家人闭关,我不要闭关。其实,我在西来寺闭关过半年。现在叫封人,封人的意思是不再讲经、讲学了,但不是我就不与信徒、出家弟子讲话,不是的。如果大家相约什么日期、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定时、定点,我都愿意随喜的。所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一生出家68年来,可以说,都是感谢信徒给我的护持,让我存在。佛光山在全世界创办了多少的事业,那不是我的,也都是大家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