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育新小学官网:实施自治管理 创建德育特色课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32:24

实施自治管理    创建德育特色课程

             ——武汉光华学校学生“自治管理”模式建构与探索

 

[内容提要]

基础教育的价值是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应体现在以学生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差异的人。学校教育遵循由“学生养成教育”到“主体内化自律”的教育规律。

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如何正确理解“自主教育”的内涵?如何通过“班级自治、学生自主”的自治管理模式把外在的“他律”变为学生内在的心灵准则,进而调动和整合学生自身的教育潜质,激发学生自身教育的再塑潜力进行自我突破,自我拓展,自我完善,实现一种“要我成人”、“要我成才”到“我要成人”、“我要成才”的教育转变?私立武汉光华学校在德育管理中,大力倡导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积极创建学校德育特色课程,推行“自治管理” ,在教育实践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 键 词]

学校德育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    自主教育     

管理创新   自治管理  班级自治    学生自主   成果反思  

 

[正  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学校教育,普遍都存在一种现象: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循规蹈矩,一旦出了校门就判若两人,甚至于有些学生只是在自己班级中约束自己,离开了班级照样做有悖于道德的事。对此,老师们常会感到有鞭长莫及、管不甚管之感。这种现象表明,我们的教育只是控制了学生暂时的行为,并没有解决他们内在素质的问题,也就是说存在着德育内化的问题。

深析学校德育管理,笔者认为:在教育观念上,我们过多地依赖于管理和说教,导致了教育工作简单化,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追根溯源,问题还出在我们的观念上没有把教育对象作为主体的人看待。长期以来,我们总是把学生看成被动的教育对象,对学生日益强化的主体意识认识不够,怕出问题,不信任学生……,因而在工作中我们往往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正确引导工作。

我校自办学开始就致力于科研兴校,走创新之路,在行政管理、德育、教学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成功教育”“扬长教育”“情景教育”“愉快教育”等成功经验模式逐步在全国推广。1997年,我校在学习魏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管学生”、余文森的“指导-自主学习”、蔡林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自主教育”这一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实验基地学校主课题。

二、“自主教育”的内在涵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自我教育要求时方可实现”“只有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主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依靠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所进行的转化、调整,是以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这是一种终身受用的本领。

“自主教育”的德育模式,其内涵主要表现在“参与、竞争、合作、发展”。

参与是前提。教育是育人的活动,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但教育是师生双边的互动过程,没有学生参与的活动,是无效的,至少是低效的活动。

竞争是动力。在教育活动中,要鼓励学生争当先进,争当能人,不求落后,不怕挫折,培养其竞争意识。要将正当的、有序的竞争引入班级管理,让同学们在竞争中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我。

合作是核心。有人把班级比作一个极小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合作,成为“社会”中的一员。一个人如果不会合作,不善于与人交往,不仅无法学习,甚至难以生存。自主管理的班级模式就是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提供合作的机会,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

发展是目的。让学生在学会做人中,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评价的能力,学生在自我教育中能够自我控制、自我调整,从而增长才干,得以发展。

三、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一)、明确目标

自我教育的目标为“自识、自省、自励、自律”,这些目标科学地将知、情、意、行统一起来,抓住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关键环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便于操作。

它是学生奋进的目标,也是教师培养的重点,它使自我教育一开始就明确了努力方向。

我们武汉光华学校由发展初期的租赁办学,发展到现在拥有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的校园,2000余人的民办大校,并成为享誉省内外的“省级先进民办学校”和“市级示范民办学校”。根据近10年的办学实践,确立了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以及培养目标为: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民办学校的市场发展规律,以学生自主发展、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及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成为人格健全、自爱、自主、自尊、自律、自强的劳动者,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认识

“自治管理”德育模式的理念就是人本主义教育,即以学生为本,强调培养充分发挥作用的人,重视价值、态度、情感因素的作用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独立、发展的人,看成是平等的人。

把学生当人看——充分认识到我们直面的是一群焕发生命活力的学生,而不是一堆接受知识的容器,也不是供人使有的工具。树立“把学生当人看”的意义在于教师展开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立足于“导”,而不是“灌输”。

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学生是在发展的,难免会出错,我们不能用对待敌人的办法对待学生。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视之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加以开发和利用;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动态发展的,其发展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制约,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微妙变化,都可能改变其发展方向、程序、速度和结果。教师绝不可孤立地看待学生,而应着眼于学生整个人生的成长和发展。

把学生看成独立发展的人——学生的发展虽然离不开许多人的指导和帮助,但每一个学生都是自我发展的主人,他有权作出自我选择。我们要承认个体差别,学生在同一个班级不可能整齐统一,成为“标准件”。我们教师要充分发现学生身上蕴藏的无限创造潜力,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

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人——首先是师生要平等,既然学生是独立发展的,教师的所有活动只有通过学生的能动反映才能达到,在道德认识上,文化知识等方面,教师是长者,而在其他方面师生是平等的。其次是生生要平等,我们人为地把学生分为“好与差、干部与非干部”,这是大错而特错。一方面,学生是在发展的,有“早熟”与“迟熟”之分。另一方面,学生的“好与差”是相对的,是由评价标准来确定的。

显然,上述四个层次是递进的,把“学生当人看”是最低层次,它能使我们的管理避免陷入“管、卡、压”的泥潭。“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它能使我们的教育活动适应学生。“把学生看成独立发展的人”,能使我们的管理走上自主化之路。“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人”,是人本的核心,他需要师生相互转换角色,这样,我们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最优的发展。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学生“自治管理”要从传统的管理客体变为管理的主体,要通过学生全员参与达成。

(三)加强队伍建设

教育是师生心灵互动的人生旅程,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承诺和终极关怀。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去影响人,用进取的精神去激励人,用精湛的技艺服务人,用艺术的魅力去感染人,用求真的精神去打动人,用良好的氛围去塑造人。有什么样的老师便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身上折射的是老师的影子,学生主体进行自我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们学校非常注重教职员工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制订了《光华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准则》和《教职工德育行为八条禁令》以及《武汉光华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学校每学期都要推出一批师德标兵、举行一次师德演讲报告会,每月都要组织一次班主任与生活教师培训学习或经验交流,全体教师每周必须有不少于半天的法定学习时间。在工作中实行“导师制”、“正副班主任制”,成立“班级自治指导教育小组”等,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德育队伍,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及业务水准,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

(四)不断地拓展和挖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渠道和载体。

我们在管理工作中紧紧围绕“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这个中心,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律内化为主体,以弘扬爱国立人为核心的“五爱”教育为主线,结合学校军校模式和特点,狠抓一日常规养成的自觉自律的行为训练,培养学生自理的生活能力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性,养成军人般的作风和优秀品质。

我校在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成功开发了一系列德育校本课程。如:“小鬼当家”系列、安全礼仪课程、军校管理课程、诚信教育课程等。编印了《教育法规》《校园文化》《阿甘正传和羊皮卷》《爱的教育》《学生礼仪》等德育校本读物,将德育管理课程化。

在自主创新的模式下我们还开展了一整套具有光华特色的活动系列。如:每学年开学的学生军训;学生会、团委的换届竞选;田径运动会;五四表彰;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夕会达标;业余党校团校;科技艺术节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志愿者社会活动;读书读报活动;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十佳”及示范班级达标评比表彰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由学生自主设计、自己组织、自己管理。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为同学们展示自己提供了机会和舞台,深受学生喜爱。

在管理中,我们还十分重视学生道德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内在动机,尊重学生个体的内在需要,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在晨会、班会、夕会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在各种社会实践和活动中,我们以活动为载体,以社团为依托,以优秀学生为榜样,把德育阵地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体验、反省,不断地拓展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进而使自己在人格构建、道德沉淀、情操培养等方面的素质全面提高。

(五)调整管理机构,实行班级自治,转变工作职能,提高管理实效。

两年前,我校在管理机构及管理要求上作出了大胆的改革:淡化学部、突出年级、强化班级。整个管理的重心下移,减少了中间环节,扩大了年级和班级的自主权,年级和班级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及时制订和设计有效的管理方法。实行这种自下而上的扁平式自主教育管理模式后,年级与年级、班级与班级之间相互比拼,管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地调动。

所谓班级自治,就是指在班级管理中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启发、引导学生的内在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围绕着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有目的、有计划、有系列地进行的一切管理活动。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自定班规,强化自律。打破过去由教师单方面将制定好的规定“强加”于学生的方式。“班级目标、班规条约、班风、班训”等均由学生们自己提出、大家讨论、共同执行,这样形成的“自律条约与规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切合学生意愿,同学们都乐意服从,自律意识浓厚,自治管理真正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自主设岗,主动服务。班级自治倡导“班级的事大家管,自己的事自己管”,采取“人人当干部,事事有人管”和班级承诺制等举措。取消了传统的、由老师指定的、固定不变的“班长”“委员”,改由民主竞选确定的“值周班长”,以及由其组阁的值周班委会成员。根据班级事务,设置了很多小小的岗位,班级的每一件事都有人负责,每一个人都在为班集体服务,同学们在各自的“小岗位”上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四、我校“自治管理”的成果分析

在国家整体改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经过改革探索、不断创新,创建适合我校实际的德育特色课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管理的效果在不断显现。

1、推行“自治管理”,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自我教育的机会,使学生在自治活动中较快地适应了学校生活,表现了很强的学习自觉性,生活自理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推动了学生自我保护、自我约束、自主发展。

2、推行“自治管理”,让同学们参加干部竞选,人人当干部,参与学校、班级管理事务。让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各项活动。使他们真正体验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初步树立了竞争意识,最终促进了自身主动发展。

3、推行“自治管理”,通过《德育校本》的课堂教学以及学科的德育的渗透,提高了德育内化的效果;根据学生不同兴趣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并开展活动,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校外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锻炼了学生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社会适应性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了学生自身主动发展。

4、推行“自治管理”,使学生地位发生了6大转变。变学生在活动中充当配角为主角;变干部任命制为自我推荐民主选举制;变一般号召为岗位责任制;变教师要求为学生自我承诺;变依靠少数干部管理班级为“人人当干部”、全员参与班级管理;变老师单一对学生评价为教师指导下的多项评价(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

5、推行“自治管理”,教师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班级的地位,将学生视为班级的主人,力求做到“四还”、“三导”。即把班级管理的权力还给学生;把评价学生的责任还给学生;把班级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把班级创造性的任务还给学生。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是班级大事中的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是班级活动的辅导者。

五、实践的反思

自我校实行了“班级自治、学生自主”的德育工作模式,老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发展,但在各班级学生主体性发展方面参差不齐,学生之间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究其原因,可归结于学校管理方面的一些缺陷阻碍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培养缺乏整体性、针对性、实效性。

2、课堂教学未能较好发挥其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中的作用。

3、德育校本教材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德育进课堂工作还有待进一步落实。

4、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校内外资源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和充分利用。

5、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对学生主体性发展作用,尚未重视。

6、“自治管理”中对学生自主的尺度以及到教师职责的把握还欠准确。

7、忽视了社会、家庭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形成方面的作用。

学校德育是一门很深奥的艺术,我们虽然进行一番创新和尝试,但还远远不够,它值得我们每一个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德育工作者去探讨、实践。我们不仅要有一颗火热的心,更要有聪明敏捷的大脑、勤劳的双手和不断探究创新的精神,还需要我们采取灵活、艺术、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在教育的沃土上耕耘学生心田,播洒爱的种子,培养出芬芳争艳的花朵。

 

 

主要参考文献:

1、《学校德育工作全书》                        人民日报出版社

2、《创新教育全书》                            九洲图书出版社

3、《走向主体性德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谈教育的最高境界:自我教育》              湖 北  张烈智 罗平安

5、《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的要求、前提与途径》    天 津  于俊如

6、《“自主管理”德育工作模式的认识和实践探索》 湖 北  何 凌  陆 怡

7、《浅谈学校主体性德育》                      湖 北  胡正茂

8、《对中小学生主体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上 海  孙文秀

 

私立武汉光华学校德育办公室  

                   蔡   忠   民

2004年3月18日